有效關稅

有效關稅

亦稱“實際關稅”。“名義關稅”的對稱。有效關稅是指在市場競爭中,通過對進口商品徵稅,實現對本國同類產品的實際保護程度。隨著已開發國家深加工產品生產的迅速發展,國際市場競爭激烈,只對最終產品使用(名義)稅率的保護理論已嫌不足,因為它未重視對中間投入品徵稅對最終產品產生的影響。有效關稅理論則對最終產品和中間產品兩者所使用的名義稅率結構進行研究,重視關稅結構對這種產品加工生產過程中淨增值產生的影響。通過有效關稅稅率(有效保護率)的計算,研究對哪些產品生產應給予保護,並如何確定稅率,衡量對不同加工層次的產品由於名義保護率而得到的保護和受益的分配比例,可以指導保護關稅的結構。

有效關稅

effectivetariff
在市場競爭中,通過對進口商品徵稅而實現對本國同類產品的有效保護程度。一國對同本國某產業相競爭的外國商品徵收進口稅,按稅則規定徵收的從價稅,是進口商品的名義關稅(率)。就其對本國同類商品的保護程度來說,名義關稅不足以代表對本國產業的實際關稅保護率。以紡織業為例。因本國紡織業所需進口的原料、設備等各項投入品,名目繁多,稅率各異,應將紡織品進口稅減去本國同類產品中各項投入品進口稅,然後再與在沒有一切關稅時紡織品的加工增值額相比較,才能反映現行關稅結構對本國紡織品的有效保護程度。

關稅有效保護率是指一種加工產品在關稅結構作用下帶來的增加值的增量與其在自由貿易條件下加工增加值的百分比。

段表達式

對某種產品的有效保護率(Z)用公式表示為:

Z=(國內加工增值一自由貿易條件下加工增值)/自由貿易條件下加工增值*100%

如果用名義稅率表示有效保護率,其公式為:

Z=(tn-Σai*ti)/(1-Σai)

式中tn為製成品的名義稅率,ti為投入品的名義稅率,ai為投入品在製成品中所占的比重,Σai為各種投入品在該產品中所占的比重之和。

從中可以看出:最終產品的稅率愈高,或中間投入品的稅率愈低,則其有效保護率愈高,如果tn>ti則Z>tn,tn=ti則Z=tn,tn<ti則Z<tn。這就為按加工層次而使用的逐步升高的關稅稅率結構提供了理論依據,並在國際關稅減讓談判中,提供了對初級產品的關稅可以多減讓一些,而對最終產品的關稅不可減讓過多的策略依據。通過有效關稅,一些有效保護率較高的行業可以把本國原來不景氣的經濟資源吸引過去,影響本國的資源配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