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澤黑頸鶴保護區

會澤黑頸鶴保護區

會澤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滇東北烏蒙山區中部,距縣城54km,在東經103度15分~22分,北緯26度38分~45分之間,總面積12910.64公頃。2006年2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畫》列入《中國重要濕地名錄》。最主要的保護對象是黑頸鶴,此外還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黑鸛、中華秋沙鴨及其他鳥類102種。

簡介

會澤黑頸鶴保護區會澤黑頸鶴保護區
雲南會澤黑頸鶴自然保護區是2006年2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曲靖市會澤,保護面積12910.64公頃。黑頸鶴是我國的三大國寶(大熊貓、金絲猴、黑頸鶴)之一,是人類發現最晚,也是世界上唯一在高原地帶生活的珍稀鶴禽。據國際鳥類專家提供的資料看,目前世界上僅有黑頸鶴4000多隻,而到會澤大橋、長海子水庫越冬的就達2000餘只,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黑頸鶴種群棲息地。

已被《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畫》列入《中國重要濕地名錄》。保護區面積12910公頃,保護區最主要的保護對象是黑頸鶴——當今世界上15種鶴中惟一的高原鶴,也是全球急需挽救的珍稀瀕危物種和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現在,每年到會澤越冬的黑頸鶴現已達760餘只。保護區除黑頸鶴外,還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黑鸛、中華秋沙鴨及其他鳥類102種。

地理概況

會澤黑頸鶴保護區會澤黑頸鶴保護區

雲南會澤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長江上游,金沙江的支流牛欄江流域,位於滇東北地區曲靖市北部的會澤縣,東鄰宣威市、貴州省威寧縣,北與魯甸縣相接,西連東川區、巧家縣,南與霑益縣、尋甸縣接壤。國道213縣縱貫全境,會澤縣政府所在地金鐘鎮,南距曲靖市政府所在地的麒麟鎮254km,距昆明200km,北距昭通市政府所在地的昭陽區100餘km。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自然保護區類型與級別劃分原則》(GB/T14529),會澤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黑頸鶴及其越冬棲息地的濕地的生態環境,屬於野生生物類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由大橋片區和長海子片區二個片區組成。大橋片區位於會澤縣大橋鄉的大橋海子流域,距縣城42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03°12'06"~103°22'02",北緯26°38'00"~26°44'24;長海子片區位於會澤縣者海鎮的長海子流域內距縣城52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03°33'36"~103°39'00",北緯26°34'08"~26°39'36"。保護區總面積12910.64hm,其中大橋片區面積9076.28hm,長海子片區面積3834.36hm。核心區面積3930.79公頃,占保護區面積的30.45%;緩衝區面積4313.20公頃,占33.40%;試驗區面4666.65公頃,占36.15%。
雲南會澤黑頸鶴保護區地勢南高北低,呈階梯狀下降,境內最高海拔4017.3米,年平均氣溫12.6℃,極端最高氣溫31.4℃(1958年6月1日),極端最低氣溫-17℃(1999年1月9日)。年平均降雨量817.7毫米。年均無霜期210天。年平均日照數2109.8小時,年總輻射每平方米厘米133.4千卡。高海拔地區年平均氣溫4.6℃,年降雨量1500多毫米;低海拔地區年平均氣溫20.8℃,年降雨500多毫米。

動物種類

會澤縣自古就有黑頸鶴分布,直到1986年才被人確認為黑頸鶴,1990年建立了會澤縣黑頸鶴自然保護區,1994年晉升為省級黑頸鶴自然保護區。2006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據目前調查結果,鳥綱動物由原來的102種增加到131種,新增加了29種,在新增加的物種中屬國家II級重點保護動物4種:白琵鷺、鴛鴦、黑翅鳶、鵲鷂,4種大型鳥類:普通鷺鷥、鴻雁、海鷗、黑尾鷗。到會澤黑頸鶴自然保護區內越冬的黑頸鶴738多隻,並發現在會澤黑頸鶴自然保護區周圍的礦山鎮、駕車鄉、火紅鄉、待補鎮以及巧家縣的馬樹鄉等地也有黑頸鶴分布。在會澤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共調查記錄陸棲脊椎動物4綱23目58科186種。其中:哺乳綱6目15科28種;兩棲綱1目4科6種;爬行綱2目3科13種;鳥綱14目36科131種。其中屬國家I級重點保護動物有黑頸鶴、黑鸛、中華秋沙鴨、金雕4種;屬國家II級重點保護動物有白琵鷺、鴛鴦、黑翅鳶、雀鷹、松雀鷹、普通鵟、鵲鷂、紅隼、白腹錦雞、灰鶴、蓑羽鶴等11種,有斑頭雁、赤麻鴨、黑枕黃鸝3種為省級保護鳥類。在這些保護鳥類中有黑頸鶴1種被瀕危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列為附錄I,黑鸛、白琵鷺、蓑羽鶴和金雕3種被列入CITES的附錄II。除鳥綱外,其他各綱均未發現國家和省級重點保護動物,僅有雙團棘胸蛙、王錦蛇、紫灰錦蛇、豹貓和黑白飛鼠5種被“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列為易危動物

科考歷史

2011年雲南省會澤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在雲南省環境保護廳、會澤縣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2011年2月13日—2月17日,雲南省會澤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邀請昆明鳥類協會對會澤黑頸鶴保護區大橋和長海子兩片區進行綜合科學考察,這是我縣保護區於2006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後的第二次科學考察。考察組成員由雲南大學王紫江教授、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楊曉君研究員、西南林業大學韓聯憲教授、雲南省環境保護廳黃國柱工程師、雲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李卓卿高工和仇國新正高工及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組成。
此次科考旨在進一步摸清雲南省會澤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黑頸鶴、灰鶴及其它野生動植物資源的基本情況以及變化趨勢,為制定更為科學合理的保護管理措施提供基礎數據依據。此次考察將持續6個月,根據時間表分別對越冬黑頸鶴、灰鶴的種群分布與數量、集群和種群結構、越冬習性、保護區內珍稀瀕危動物、陸生植被與植物資源、陸生脊椎動物、水生生物、自然地理與社會環境概況及旅遊資源等進行調查

曲靖旅遊百科

素有“滇黔鎖鑰”、“雲南咽喉”之稱的曲靖,距省會昆明市135公里,地區面積33821平方公里,地形地貌多樣,民族風情各異。來這裡可領略到彝、壯、苗、瑤等各民族獨特的語言、服裝、風俗和信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