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盤江

南盤江

南盤江,古代稱溫水或盤江,珠江流域幹流西江幹流河段。南盤江發源於雲南省曲靖市烏蒙山余脈馬雄山東麓。是珠江的源頭河段。南盤江具體是指貴州省望謨縣蔗香村以上稱南盤江,南盤江與紅水河共同構成西江上游。全長914公里,河道平均坡降為1.74‰, 流域面積為56809平方公里,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級支流44條。南盤江中、下游縱坡很大,水流湍急,灘險很多,水力資源豐富,建有天生橋等多座水電站。

基本信息

河流概況

南盤江,珠江流域 幹流西江幹流河段,是珠江的源頭河段,1985年被確定為“珠江源”。西江在貴州省望謨縣蔗香村以上稱南盤江,南盤江與紅水河共同構成西江上游。南盤江,古代稱溫水或盤江,發源於雲南省曲靖市烏蒙山余脈馬雄山東麓。自珠江源至北盤江匯合口, 即貴州省望謨縣蔗香村雙江口,全長914公里,河道平均坡降為1.74‰, 流域面積為56809平方公里。其中廣西境內5548平方公里,貴州境內7713平方公里,雲南境內43548平方公里。

南盤江出源頭後,由北往南流經雲南省霑益、曲靖、至陸良上折西流,至宜良上折南流,至開遠折東北流,至八大河(清水江口)南岸進入廣西境,至三江口(黃泥河匯口)北岸進入貴州後折東南流,至倉梗折東北流,至天生橋復折東南流,至百口折東北流,至貴州省望謨縣蔗香村雙江口納入北盤江,稱紅水河。

流域概況

南盤江位於東經10210—10610,北緯2304—2600,西北部與金沙江和烏江的分水嶺烏蒙山脈,東北與北盤江為鄰,南部 與鬱江的分水嶺為都陽山脈,西南與紅河的分水嶺為橫斷山脈。跨滇黔桂三省的霑益、曲靖、陸良、宜良、開遠、羅平、瀘西、硯山、建水、蒙自、丘北、澄江、路南、富源、石屏、江川、華寧、通海、峨山、彌勒、廣南、師宗、興義、安龍、冊亨、興仁、普安、盤縣、隆林、西林等縣的全部或一部。全長936公里,總落差1854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688立方米/秒,平均比降千分之1.98,流域面積54900平方公里。

在雲南省境內,南盤江流經曲靖、陸良、宜良、開遠、彌勒等縣市,於羅平縣境匯合黃河泥後流出雲南省境,至貴州蔗香與北盤江匯合;在廣西桂平、梧州、先後接納右江、桂江後稱為西江。

南盤江在雲南省境內流域面積43311平方公里,河長651公里,以宜良高古馬鐵路橋與瀘江匯合口為界,將南盤江分為上、中、下游三段。上游:由河源於宜良高古馬鐵路橋,河長265公里,落差623米,平均坡降2.35‰,流域面積6301平方公里。河流流行在曲、陸、宜三大盆地之中,耕地連片,是雲南省主要商品糧基地。中游:高古馬鐵路橋以下至開遠瀘江匯合口,河長173公里,落差488米,平均坡降2.8 ,河道強烈下切,岸坡達30-60°。河谷底寬20-40米。下游:自開遠瀘江口至三江口,河長213公里,落差488米,平均坡降1.42 ,河道穿行於高山峽谷之間,水能資源豐富。南盤江流域石灰岩面積占1/2,喀斯特地貌發育,明、暗河交替,湖泊較多,撫仙湖、星雲湖、陽宗海、杞麓湖均屬南盤江水系。

南盤江自廣西西林縣清水江河口至雲南省羅平縣新寨黃泥河河口長約11公里,是廣西與雲南的界河;新寨至蔗香長約263公里是廣西與貴州的界河。二者合計長274公里, 流經廣西的西林、隆林、田林、樂業等縣。

南盤江在貴州省為下游,是黔桂界河。省內為三江口至雙江口北岸,長264公里,落差425米,平均比降千分之1.61,河口多年平均流量688立方米/秒,流域面積7831平方公里。

概述

南盤江為珠江正源,發源於雲南省曲靖市霑益縣馬雄山東麓,流經雲南曲靖、陸良、宜良、華寧、彌勒、開遠、瀘西、羅平,貴州省興義市、安龍、冊亨,廣西隆林等縣。南盤江出雲南省後為貴州、廣西的界河。南盤江在貴州省望謨縣蔗香鄉附近與來自貴州省黔西南州的北盤江匯合後稱紅水河,最終匯為珠江,經珠江三角州,於廣州附近的磨刀門注入南海。珠江以西江的的南盤江為源的長度為2197公里,其中南盤江河段長 914 千米,與紅水河是全國十大水利發電基地之一。南盤江流域還擁有撫仙湖、陽宗海、異龍湖、星雲湖、杞麓湖、大屯海、萬峰湖等眾多高原湖泊。其中萬峰湖是國家重點水電工程——天生橋高壩電站建成蓄水後形成的人工湖,躋身全國五大淡水湖,是南盤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珠江三角洲水質調濟的重要源泉;萬峰湖煙波浩淼,湖光瀲灩,湖內上千座山峰構成上千個全島或半島,景色十分迷人。

地理位置

流域起於雲南省曲靖市中部、終於在貴州省冊亨縣境內的南、北盤江匯口。雲南境內流域山勢以平緩的中山、低山為主,貴州境內山勢由西至東,基本上從低山向高山山勢變化;雲南境內河谷以開闊的壩區為主,被第四系鬆散沉積物厚厚復蓋,最厚達568米,有利於農業開墾種植;貴州、廣西界河谷以高原平湖、河槽、峽谷為主,其中萬峰湖屬於高原平湖的代表類型,是天生橋高壩電站建成蓄水後形成的人工湖。土壤以紅壤為主,大量分布於山區、壩區;山區植被復蓋率高達50%以上,壩區則被大量開墾成農田,且大部分以水稻種植為主。

發源

南盤江為珠江正源,發源於曲靖市霑益縣馬雄山東麓,流經曲靖、陸良、宜良、華寧、彌勒、開遠、瀘西、羅平,師宗等縣,匯入黃泥河後出省境為貴州、廣西的界河,經珠江三角江,於廣州附近的磨刀門注入南海。在我縣流經永寧、三塘、向陽三個地區的邊界上,流經境內一段長約 32 公里,集雨面積 98 公里,江面寬 50 - 100 米 。從發源地至入海口全長 2214 千米,南盤江河段長 914 千米,其中在雲南境內長 677 千米,流域面積 4.33 萬平方千米,天然落差為 1414 米 ,常年平均水量為 164.2 億立方米,折合多年平均流量為 521 立方米 / 秒。左岸一級支流主要有巴盤江、甸溪河和黃泥河,右岸有海口河、曲江、瀘江、清水江。此外,南盤江流域還有撫仙湖、陽宗海、異龍湖、星雲湖、杞麓湖、大屯海等眾多高原湖泊。

流域氣候

南盤江屬高原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在 1100 毫米左右,流域面積廣闊,水資源、礦產資源、植物資源十分豐富。自古以來,南盤江就是雲貴通往兩廣的必經水路,我國南方許多少數民族遷徙交往也通過南盤江。由於地貌形態不一,因而不同河段景色各異、風景不一。有的地段急流險灘、波翻浪涌,有的則平靜舒緩、水色如藍,群山一片新綠,凝碧之中唯有木棉火紅。在這條充滿神奇美麗風光的黃金水道上,自上而下主要分布著三個景區:源頭珠江源風景區為雲南省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由於近年來成功舉辦“珠江源旅遊節”越來越受到世人矚目;宜良縣至紅河境內一段為中游江湖風景區,有眾多的高原湖泊與江道相連,江河湖海相融,渾然一體,在雲貴高原獨一無二;下游三江口風景區位於羅平縣境內,南盤江由此而衝出雲南省,循黔桂兩省區邊界奔向大海。在這裡,既可以領略南盤江的奔騰氣勢,又可觀賞雲、黔、桂三省山水風景。此外,羅平縣境內魯布革小三峽、多依河、九龍河等景區也是雲南旅遊熱點之一。

水力資源

南盤江水力資源豐富,理論蘊藏量 424.65 萬千瓦,可開發裝機容量 187.02 萬千瓦,年發電量 92.83 億千瓦時。南盤江的黃泥河河口水面高程為 780 米 ,至大藤峽壩址枯水水位高程降至 23.5 米 ,總落差達 756.5 米 ,其水電開發對本流域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1986 年時就規劃:在安龍縣境的天生橋修建裝機 120 萬千瓦的一級電站和 132 萬千瓦的二級電站;在其下游修建 36 萬千瓦的平班電站、540 萬千瓦的龍灘電站、 120 萬千瓦的岩灘電站、 60 萬千瓦的大化電站、 18 萬千瓦的白龍灘電站、 56 萬千瓦的惡灘電站、 50 萬千瓦的橋鞏電站、 120 萬千瓦的大藤峽等 10 座梯級電站,總裝機容量達到1300 多萬千瓦。

目前,南盤江幹流已建主要水力發電站有天生橋一、二級水電站和岩灘水電站,在建的有龍灘水電站。雲南境內已建主要水力發電站有柴石灘水電站( 6 萬千瓦)、陸良大跌水電站( 2.4 萬千瓦)、天生橋水電站( 7250 千瓦)、古寧水電站( 4000 千瓦)、霑益天生壩水電站( 3220 千瓦)等,在建的有我縣雲鵬水電站( 18 萬千瓦)和彌勒雷打灘水電站 (10.8 萬千瓦 ) 等。南盤江支流水能主要集中在黃泥河上,已建魯布革電站,為黃泥河下游規模最大的一個梯級電站 , 裝機容量 60 萬千瓦。

水系構成

主要支流

南盤江有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級支流44條。

主要支流有曲江、南洞河、金馬河、瀘江、清水江、黃泥河、馬別河等,以黃泥河最大。

其中從廣西境內流入者有8條,最大的是新洲河,即隆林河,流域面積924平方公里, 河長78公里。西林縣與雲南省的界河清水江是南盤江的第二條大支流, 流域面積為5376平方公里,河長181公里,大部分面積在雲南境內,其下游一小段進入廣西。

其中,在雲南省境內流域大於1000平方公里的一級支流有7條,於左右兩岸相間匯入幹流。

海口河,發源於梁王山關嶺,河長16公里,流域面積1121平方公里,流量3.6立方米/秒,右岸支流。

巴盤江,發源於路南石林山神廟,河長71.5公里,流域面積1261平方公里,流量14.6立方米/秒,左岸支流。

曲江,發源於九溪關文村,河長208.2公里,流域面積3472平方公里,流量25.6立方米/秒,右岸支流。

瀘江,發源於石屏縣寶秀湖,河長144.4公里,流域面積4455平方公里,流量16.8立方米/秒,右岸支流。

甸溪河,發源於梁河及雄壁,河長215.7公里,流域面積2905平方公里,流量22.9立方米/秒,左岸支流。

法白河,發源於硯山縣聽湖,河長166.5公里,流域面積3859平方公里,流量50.3立方米/秒,右岸支流。

黃泥河,發源於白水潘家洞,河長220.0公里,流域面積7416平方公里,流量172立方米/秒,左岸支流。

馬別河,發源於貴州省盤縣老廠,流經普安縣、興義縣、興仁縣,於芭皓注入南盤江。

南盤江水系在廣西百色市境內,主要有板堅河、舊州河、百樂河,總流域面積882.8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15.83%。

板堅河 源於舊州鎮西北海拔1409.8米的梅花山東南麓的老鷹洞,東北流向,經板仰村,至那度村攔河建有那度電站,往北流至板堅村又攔河建有板堅電站,再往北流入南盤江。河長31.5公里, 流域面積114.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5立方米每秒,平均徑流量0.341億立方米,天然落差252米。

舊州河 源於板桃鄉米花嶺西北麓,南北流向,至平滿村央牙牧場攔河建有八架水庫,往北流至石頭林屯又攔河建石頭林水庫,再往北流,經舊州村,至八渡口屯注入南盤江,河長29.8公里, 流域面積101.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立方米每秒,平均徑流量0.301億立方米,天然落差189米。

百樂河 源於浪平鄉境李鬧老山北麓,南北流向,經小坳,至香維村伏流過頭川、二川、三川3個山洞, 往北流經板乾、百樂村,於百樂圩東面注入南盤江。河長63公里,流域面積666.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5.78立方米每秒,平均徑流量1.98億立方米,天然落差714米。

主要湖泊

主要湖泊有撫仙湖通海湖,湖泊面積達730平方公里。

撫仙湖,位於雲南省澄江、江川、華寧3縣之間,總面積為212平方公里,僅次於滇池和洱海,是雲南省的第三大湖。湖水平均深度87米,最深地帶達155米,是雲南省的第一深水湖泊,也是我國僅次於長白山天池的第二深水湖。撫仙湖湖水通過下游的海口河流入南盤江。

通海湖,通稱杞麓湖,位於雲南省通海縣境內。以位於杞麓山(又名秀山)畔而得名。因南距通海縣成1.5公里,又名通海。屬南盤江水系。

旅遊景區

珠江源風景區

南盤江南盤江

珠江源風景區位於雲南省曲靖市霑益縣境內的馬雄山麓,距霑益縣城50公里,曲靖市區60公里。景區森林茂密,溪流淙淙,有“一水滴三江,一脈隔雙盤”的奇異景觀。春夏時節,漫山遍野的馬櫻花如火如荼,鮮艷奪目。馬櫻花和伏地松、天下第一羅盤、天下第一棋盤、珠江源石牌坊、珠源第一瀑、霞客草堂、珠江禪寺等組成了珠江源絢麗而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令人流連忘返,是休閒、度假、娛樂、旅遊觀光的極好去處。

三江口風景區

南盤江南盤江

三江口風景區景色優美,西岸,多依河以瀑布跌水形式瀉落,共有7級,總高15米,瀑寬80米,河水常年清澈潔淨1997年天生橋電站建成後,水位升高,這裡成了美麗的千島萬峰之湖,亦是三省區旅遊中轉大站和物資集散中心。每年農曆的三月初三,居住在附近的各族民眾都要在這裡舉行規 模盛大的對歌節、竹筏賽等活動。

歷史

南盤江在安龍縣境南部,發源於雲南省曲靖市境,經陸良、宜良、開遠、羅平諸縣及貴州興義市,納清水河而進入安龍縣。

由於地貌形態不一,或陡峻,或迂迴,或高山峽谷,或坦蕩曠野,因而,縣境內48公里河段景色各異,風景不一。有的地段急流險灘,波翻浪涌,有的則平靜舒緩,水色如藍,群山一片新綠,凝碧之中唯有木棉火紅;夏秋之時,山水暴漲,紅流奔騰,驚濤拍岸,聲如雷鳴。山中片片白霧飄浮,山巔霧涌如潮,蔚為奇觀。谷中,高大的黃桷樹,碧綠的芭蕉林,挺拔的大蠻竹,成片的甘蔗林遍布河岸。

自古以來,南盤江就是雲貴通往兩廣的必經之水路。據史書記載,公元前功盡棄135年(漢武帝建元六年)

武帝派遣唐蒙沿牂牁江通夜郎,說服夜郎侯多同附於漢,在今盤江流域置夜郎縣,後置牂牁郡。《御批通鑑輯覽》注云:“古牂牁江即今南盤江。”以後一些專家學者也認為牂牁江就是南盤江。宋代紹興年間,朝廷在廣西邕州開馬市,大批採購羅殿、自杞及大理等國良馬,南盤江即成為諸國運馬至廣西的水道。古代我國南方許多少數民族遷徙交往,也通過南盤江。

南盤江是我國三大河流之一——珠江的正源。發源於雲南省曲靖境內2100多米高的馬雄山,沿途納山泉涓流,匯於川江河,浩浩蕩蕩向東南沖灘闖峽,在廣州附近的磨刀門注入南海,總長2390多公里。流域面積廣闊,氣候溫和濕潤,降水豐富,年積水多達3400億立方米以上,僅次於長江,水資源、礦產資源、植物資源都十分豐富。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哺育了沿岸億萬各族人民,創造了熠熠生輝的燦爛文化,是一條名副其實的黃金水道。早在1635年,明代偉大的地理學家和施行家徐霞客深入貴州、廣西、雲南等地,經過歷時半年的反覆考察後,在今黔西南州府駐地黃草壩(興義)寫成了著名之作《盤江考》,否定了黃泥河是珠江正源的訛傳,用豐富翔實的資料論證了南盤江才是珠江的正源。

水利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歷史的長河到了本世紀初葉,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在其著名的《建國方略》中第一次提出了開發利用珠江水系的構想,但由於歷史和政治、經濟等諸多因素的制約終未實現。

為適應經濟了展的需要,珠江委員會組織技術力量從1978年開始,經過6年多時間艱苦細緻的調查研究,對其上游的所有涓流清泉進行了反覆比較後,確認位於曲靖市馬雄山東麓大鍋洞出水口為珠江正源。該山北麓一水分為兩支,一為北盤江,一為牛攔江。

在珠江正源洞頂百餘米高的絕壁上鐫刻著“珠江正源”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洞前豎立的珠江源碑記中寫道:“……滴水分三江,一脈隔雙盤,主峰巍峨,高高峙立,溪流湧泉,若明若暗,江渭蟄流,出洞汩汩,終年不絕,乃珠江正源”。1985年仲夏,沿岸省區主官都為其題詞、作詩紀念,雲南省省長普朝柱的題詞是:“源遠流長”;貴州省省長王朝文的題詞是:“同源共濟”;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韋純束的題詞是:“西水源源”;廣東省省長葉選平的題詞是:“飲水源源”。珠江源泉的認定,對於科學研究和我國大西南的經濟建設都具有重大意義。全國政協副主席錢正英在任水利電力部長時,不辭辛勞,爬山涉水,親自到流域考察,作出規劃;在安龍縣境的天生橋修建裝機120萬千瓦的一級和132萬千瓦的二級電站,在其下游修建36萬千瓦的平班電站、540萬千瓦的龍灘電站、120萬千瓦的岩灘電站、60萬千瓦的大化電站、18萬千瓦的白龍灘電站、56萬千瓦的惡灘電站、50萬千瓦的橋鞏電站、120萬千瓦的大藤峽等10座梯級電站,總裝機總量達到1300多萬千瓦。1987年11月19日,天生橋二級電站截流時,在任國務院總理趙紫陽和副總理李鵬親自到現場目睹大並截流的壯觀場面,開共和國水電建設事業先河。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王光英到天生橋電站參觀考察後欣然揮毫題詞:“改造紅河造福人類”。經過廣大工程技術人員與勞動大軍的不懈拼搏,終於揭開了久居深山人難知的南盤江面紗,將風光旖旎的南盤江丰姿展現於世。由於梯級電站的開發,不但使千百年來白白流掉的江水變成巨大的電能送往黔、桂、滇和港、澳,加速了大西南及港、澳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的歷程,而且建成了恢宏的天生橋高壩、低壩和長丫、祥和大橋等諸多的人文景觀飄逸在南盤江上,使古樸美麗的南盤江增添了新的丰姿,形成了一條新的旅遊風景線。

南盤江從黔、桂、滇結合部的三江口進入黔西南州南部邊境,至望謨縣蔗香南、北盤江匯合處止,全長264公里,由於千萬年自然的作用,百分之八九十的河段兩岸,都是平緩連綿不絕、拖綠帶翠的土山帶,河床升降比例僅為千分之一左右,只有秀麗的水色,卻沒有雄奇險峻的自然山景,唯有安龍縣境的48公里長的河段才是另一番景象,多數都是岩溶形成的雄奇險峻的峽谷險灘。僅天生橋至雷公灘16公里長的河段,降比幾乎是上、下游的10倍,落差達到165米,不但具有豐富的水能資源,而且險灘連綿不絕,江水如脫疆的野馬奔騰而下,沖灘闖峽,浪花翻滾,氣勢不凡。特別是每年的洪水季節,天生橋高、低壩同時泄洪,水聲如雷,江水咆哮,浪花滿峽,水霧騰升,氣壯山河,競展大自然魅力,既使人驚心動魄,又十分引人入勝。這一段河流雖短,但卻濃縮了南盤江雄奇險峻所有的景觀。

在天生橋高壩和低壩之間的天生峽谷,長約5公里,谷中是碧波蕩漾的靜水一潭,均寬近1公里,是萬峰湖的組成部分。峽谷深300多米,下半部全是筆直的懸崖絕壁。谷壁由粗獷的紅、白、黃、黑、綠5種天然調配的顏色組成。前三種顏色都是懸崖絕壁,黑色卻多中順壁而下的柱狀`石幔,後一種顏色是有頑強生命力的植物。在谷壁上還有許多千姿百態的鈣化物垂吊體及100多平方米的牛肝馬肺石。色彩斑斕的谷壁與湖水交相輝映,形成了一大景觀,倒影映入湖中,若隱若現,又形成了變幻莫測的迷人景色。

天生橋低壩以下在自然力和人力的作用下,形成了一個陰陽峽,全長15公里,險灘相連,峽壁對峙,十分壯觀。由於天生橋兩級電站大壩的建成,形成蓄水量達100多億立方米的人工湖泊調節水量,每至涸水季節,奔騰咆哮的峽谷涸無滴水,無聲無息,形成裸體峽谷,遊人步行其中觀賞裸谷峽谷又是另一種感受。只有到了洪水季節,兩級電站同時泄洪時才重現峽谷的壯觀場面。陰陽峽之下,兩岸都是土地山帶,是黃果、芭蕉、香蕉、龍眼、荔枝等水果之鄉,呈現出典型的山寨田園同風光。特別是果蔗名列全省之冠,遠銷貴陽、重慶等大中城市,倍受消費者青睞。

南盤江沿岸又是古榕和秀竹之鄉。巨大的榕樹和翠綠欲滴的翠竹與碧波蕩漾的江水交相輝映,形成一條動人的風景線。除此之外,還生長著許多珍稀動植物和奇花異草。

曲靖旅遊百科

素有“滇黔鎖鑰”、“雲南咽喉”之稱的曲靖,距省會昆明市135公里,地區面積33821平方公里,地形地貌多樣,民族風情各異。來這裡可領略到彝、壯、苗、瑤等各民族獨特的語言、服裝、風俗和信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