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聖地亞哥

智利聖地亞哥

智利聖地亞哥是聖地亞哥(或譯聖地牙哥),全名聖地亞哥·德·智利(西班牙語:Santiago de Chile)。“Santiago”在英文是“Saint Jakob”(拉丁語是 "Sanct-Iacobi")就是“聖雅各”的意思。聖地亞哥是智利的首都和最大城市,屬於聖地亞哥首都區的一部分。根據2002年的人口普查,人口4,668,473人。

摘要: 聖地亞哥(或譯聖地牙哥),全名聖地亞哥·德·智利(西班牙語:Santiago de Chile)。“Santiago”在英文是“Saint Jakob”(拉丁語是 "Sanct-Iacobi")就是“聖雅各”的意思。聖地亞哥是智利的首都和最大城市,屬於聖地亞哥首都區的一部分。根據2002年的人口普查,人口4,668,473人。
聖地亞哥聖地亞哥

基本簡介

智利首都,南美洲第四大城市聖地亞哥,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位於國境中部,座落在馬波喬河畔,東依安第斯山,西距瓦爾帕來索港約185公里。面積13.308平方公里,海拔600米。夏季乾燥溫和,冬季涼爽多雨霧。人口646.53萬(2004年),始建於1541年。1818年邁普戰役(智利爭取獨立戰爭決定性戰役)後,成為首都。

聖地亞哥聖地亞哥
十九世紀因發現銀礦後迅速發展。其後,屢遭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的破壞,歷史性建築蕩然無存。今日的聖地亞哥已成為一座現代化城市。市容綺麗多姿。一年四季棕櫚婆娑。靠近市中心的230米高的聖露西亞山為著名風景區。市東北角有海拔1.000米的聖克里斯托瓦爾山,山項上豎立一尊巨型大理石聖母雕像,為當地一大勝景。
聖地亞哥主要的街道奧希金斯大街,長3公里,寬100米,橫貫全城。兩旁林蔭遮道,每隔不遠就有一座噴泉和造型生動的紀念銅像。大街西端有解放廣場,附近有憲法廣場、大街東邊有巴格達諾廣場。市中心有武裝部隊廣場。市區和近郊有天主堂、主教堂、郵局、市政廳;有古老的智利大學、天主教大學、國民學院、南美洲最大的圖書館(藏書120萬冊)、歷史博物館、國家美術館以及公園、動物園和古蹟。全國近54%的工業集中於此。郊區引安第斯山水灌溉,農業發達,這裡也是全國陸、空交通中心。
克里斯托瓦爾山克里斯托瓦爾山

歷史沿革

聖地亞哥是一座擁有400多年歷史的古城。1541年,西班牙殖民者瓦爾迪維亞率領150名騎兵來到這裡,在位於現在城市中心的聖露西亞山上修築了西班牙在南美洲大陸上的第一座炮台,並在山下用泥磚和草木建築了一批原始的住宅區,這就是聖地亞哥城的雛形。
1818年4月5日,經過智利爭取獨立戰爭中一場決定性戰役——邁普之戰後,聖地亞哥成為智利的首都。公元19世紀因智利發現銅礦並逐漸大規模開採,城市迅速得到發展。在隨後的年月里,數次遭受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的破壞,市區歷史性建築物受到嚴重毀壞。

市區格局

聖地亞哥的市區在歷史上是以聖露西亞山為中心發展起來的。聖露西亞山高230米,是著名的風景遊覽區。一條彎彎曲曲的山路盤鏇而上,直通山頂。山上有古希臘雅典式的白石門廊,門廊兩側是古樸、蒼勁的巨型壁畫。滿山都是莖幹肥碩、形態各異的仙人掌,色彩艷麗的花草點綴其間。山腰有一處“石泉”,泉水緩緩從造型優美的石雕頑童懷抱的罐子中流淌出來,在鬱鬱蔥蔥的林木中形成一潭碧水。山崗上的古堡、雉堞和銅炮年代久遠,迄今保存完好。站在古堡前俯視全市,長3公里、寬100米的奧希金斯大街橫貫全城,公路上汽車川流不息,兩側高樓大廈林立;解放廣場、憲法廣場、巴格達諾廣場等歷歷在目;市區和近郊的天主教堂、主教堂、市政廳、郵政大樓、智利大學、天主教大學、國民學院、國家圖書館、歷史博物館、美術館等,一覽無餘。
市區東北部的聖克里斯托瓦山,海拔1000米,山上有用大理石雕成的巨型聖母像,山坡花草林木之中建有天文台和動物園,被稱為“首都公園”,是聖地亞哥市的旅遊中心。

自然氣候

聖地亞哥位於智利國土中部,南緯30—-40度之間的大陸西海岸,所以屬於地中海式氣候,同時,由於處於海拔600多米的安第斯山脈山間盆地,所以氣候較同為地中海式的其他地區,夏季(11月至3月)相對比較乾燥,但是氣溫最高只有35攝氏度(95華氏度)所以並不炎熱,冬季(6月至8月)早晨潮濕陰冷。最高氣溫15攝氏度(59華氏度),最高氣溫也只有零上幾度。郊區的降雪量比市區大很多,這種情況一般8-10年發生一次。降雨量每年大約360mm多發在比較涼爽的季節。

銅礦產業

智利是世界上第三大產銅國,也是世界上出口銅最多的國家之一。在聖地亞哥市,人們處處都能感受到銅的存在,到處都可以看到銅的光輝。漫步市區,每隔不遠眼前就會出現一座精工細琢的紀念銅像,這些銅雕刻大小各異,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格外引人注目的是聳立在市區“憲法廣場”上智利民族解放運動先驅沃伊金斯將軍的銅像雕刻,橫刀躍馬,氣壯山河。那一座座銅像雕刻,讓人目不暇接,仔細觀賞,仿佛置身於銅像的世界,真是別有一番情趣。
不論在商店的櫥窗里,還是在智利朋友的家中,舉目便是閃閃發光的各種銅製器皿:銅碗、銅盆、銅壺、銅杯、銅菸具……並且每件器皿上面雕有人物、風景、花草以及獸類等。商店裡的銅製手工藝品,更是新穎別致,手工精細,令人愛不釋手。賓館、飯店以及居民家庭的門窗、桌子等都是銅鑲邊,或者有銅的裝飾。親朋自遠方來,也總是以銅製藝術品相贈送。

文化發展

是拉美文化藝術水準較高的國家之一。全國有圖書館1999家,總藏書量為1790.7萬冊。有電影院260家。首都聖地亞哥是全國文化活動中心,有25個美術館。詩人加夫列拉·米斯特拉爾獲1945年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第一個獲此獎的南美洲作家。詩人巴勃羅·聶魯達獲1971年諾貝爾文學獎。
智利的復活節島位於太平洋東南部,以神秘巨像名聞遐邇。島上有600多尊面對大海的古代巨大半身石雕像。1996年2月,該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世界文化遺產

外交:
奉行獨立自主的民族主義外交政策,遵循不干涉內政和人民自決的原則。

旅遊景點

1541年佩德羅·德·瓦爾迪維亞(Pedro de Valdivia)在聖地亞哥建城,隨即下令在城市中央修建武器廣場。根據西班牙慣例,在美洲建立的城市的廣場選址需平坦、空曠。最初廣場有絞架,象徵著皇家法權。通常,廣場周邊建築為教堂、皇家法院、國庫、市政廳、監獄以及權貴們的住所。
廣場始建初期,中央停放滿載農貨的木輪馬車,因此廣場也成為城市主要貿易市場。殖民時期形成了一些狹長的固定攤位,緣此形成了廣場周圍的一些小巷。1860年,受當時歐洲潮流的影響,廣場開始花園化,中央開闢了一條花香草綠、樹木蔥鬱的散步小徑。
武器廣場最近的一次整修是在1998-2000年。此次整修騰出了一片沒有植被的空間,而在另一角則植滿了智利棕櫚和其它枝繁葉茂樹木。每個周四和周日的早晨,在大教堂大彌撒結束後,市政府樂隊會在廣場的藤蔓棚架下奏樂。武器廣場及其周圍建築已被智政府宣布為“特色街區”。廣場北面西側為中央郵局,中間原皇家法院現已成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智利歷史博物館,東側為聖地亞哥市政府。西面自北向南依次為大教堂、神聖藝術博物館、大主教宮。
廣場四周建築除西班牙殖民時期遺留下的保護文物外,有兩件雕塑具有特別的含義:廣場東邊的騎馬銅雕和西北角上的印第安頭像雕塑。雕像為征服者Valdivia騎馬塑像,坐騎無韁繩。馬並非拉美土著動物,西班牙殖民者帶入拉丁美洲,印第安人視馬為神物。首都市中心廣場征服者Valdivia騎著無韁繩的馬雕塑造型引起印第安人的不滿,多年來曾引發多起印第安人的遊行抗議。為解除疑慮,市政府在廣場其對角方向塑造了印第安石雕頭像,模糊的眼部造型意味著對印第安歷史和文化的追溯和思念。
聖地亞哥大教堂
始建於1748年,原教堂無鐘樓。1780年當時的主教向西班牙皇室推薦羅馬建築師華金·托埃斯卡進行大教堂和小教堂正面的修繕,教堂加以了新古典主義風格,兩座鐘樓在他去世一年後的1800年底完成。該教堂內共有三個拱形長廊,每個長廊長度均超過90米。智利歷任大主教的遺骸均保留在大教堂內。
中央郵局
始建初衷為聖地亞哥第一居所,即西班牙征服者佩德羅·德·瓦爾蒂維亞的私人住所。殖民時期為歷任總督官邸,自1810年智利獨立至1846年,為總統官邸;1846年以後政府辦公地點以及總統官邸遷至La Moneda宮,即現在的總統府。此後不久,建築失火,然而有幾面牆劫後餘生,仍巍然屹立。1882年被建築師Ricardo Brown改建成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大樓——中央郵局大樓的前身。1908年,為迎接智利獨立百年慶典,建築師Ramon Feherman為中央郵局增加了法式新古典主義風格的第三層,並增加了一個穹頂。現該樓用於中央郵局,在郵局二層設有郵政博物館。

聖地亞哥武器廣場聖地亞哥武器廣場
聖地亞哥市政府
該建築原為聖地亞哥建城期間的市政廳和監獄。18世紀下半葉改建成新古典主義風格,1891年毀於大火。1892年至1895年在原址重建,自此,首次成為聖地亞哥市政府所在地。聖地亞哥市政府主要機構均在該大樓辦公,中央大廳經常舉辦展覽等活動,對外開放,市民可進入參觀。
奧希金斯大街
聖地亞哥最出名、最重要的街道,是奧希金斯大街。它如一條紐帶,串聯起密如蛛網的大街小巷,通往四面八方。奧希金斯大街上的綠樹繁花里,有一座座栩栩如生、神韻飛揚的青銅雕像,主要反映了智利人尊重歷史及寬以待人的精神。人民心目中最敬愛的人物,是以他的名字命名這條街道的奧希金斯。
大街旁有香味四溢的海鮮餐廳、五光十色的夜總會和夜店的霓虹燈,將原本寧靜的街頭變得活潑亮麗。琳琅滿目的商品幾乎應有盡有,但法國、美國日本等外國貨品充斥,本國貨品卻寥寥可數,這是受到低關稅的影響。 
國家歷史博物館
原皇家法院和國庫所在地,建於殖民時代末期1804-1807年。其建築師Juan Goycolea為大教堂建築師托埃斯卡的學生,因此建築也延續了他的新古典主義風格。雖經歷了多次修繕,建築正面卻保持了原樣。然而,這座建築的原始職能只延續了兩年,智利獨立後至1846年(總統官邸由中央郵局遷往La Moneda宮)之前,成為一些政府部門的辦公地點。1981年重新修復。1982年成為國家歷史博物館,收藏了前哥倫布時期至20世紀的7萬多件文物。

地方風俗

智利聖地亞哥追求開放:在智利首都聖地亞哥,任何情況下的流產都是非法的,夫妻能否離婚尚有爭議。但是,聖地亞哥卻出現了許多“比基尼咖啡廳”,男士們在這些咖啡廳可以欣賞服務小姐們性感的比基尼泳裝。這些咖啡廳的開放氣氛與當地的嚴謹風俗格格不入,但在聖地亞哥卻已出現了約130家這樣的咖啡廳,它們被視作智利首都現代氣息的標誌。一位當地男子稱:“有人去海灘看女人,有人則到咖啡廳來看。在咖啡廳不會出現什麼醜聞。”

聖地牙哥主教教堂聖地牙哥主教教堂
據稱,在這種咖啡廳里沒有坐位,只有一張吧檯隔開男士們與服務小姐。如果說在拉美親吻面頰是男孩與女孩們打招呼的傳統方式的話,這種親吻在“比基尼咖啡廳”就變得頗為色情。曾經有人試圖將這種咖啡廳理念傳到更為開放的阿根廷,但沒有成功。業內人士稱:“這種咖啡廳之所以不能在阿根廷開張,是因為阿根廷人習慣於在沙灘上欣賞女性的裸露胸部。‘比基尼咖啡廳’只能在聖地亞哥運作,因為智利的男人非常閉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