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氏野馬場

普氏野馬場

普氏野馬場位於新疆昌吉州吉木薩爾、奇台三台鎮西地村的沙漠南部,具體位置在東指幸福路12千米處的公路東側2千米左右的戈壁荒漠。吉木薩爾、奇台以北的戈壁荒漠,本是蒙古系野馬的故鄉。1876年,沙俄探險家普爾熱瓦斯基“首先發現”了準噶爾野馬群,大肆捕殺製成標本,又將準噶爾野馬的信息帶到歐洲。於是歐洲人紛至沓來,獵殺之餘,將大量野馬駒帶回國內放養。致使這一帶野馬瀕於絕跡。經國內外動物學家一再呼籲,近年才從英、德等國引回17匹當年被劫走的“普氏野馬”的第八、九代後裔,在吉木薩爾縣西北30餘公里興建的60餘畝圈場中放養。

基本信息

簡介

普氏野馬場新疆昌吉州吉木薩爾奇台三台鎮西地村的沙漠南部,具體位

普氏野馬場 普氏野馬場
置在東指幸福路12千米處的公路東側2千米左右的戈壁荒漠,本是蒙古系野馬的故鄉。

野馬酷似家馬。與家馬的主要區別是額法短或缺;鬃毛逆生,短而直立,無長鬃毛;體型較小,毛色單一,主呈土黃色,腰背中央至尾基,還有一條較窄的黑褐色脊線;四肢有二至五條十分明顯的黑色橫紋。

1876年,沙俄探險家普爾熱瓦斯基“首先發現”了準噶爾野馬群,大肆捕殺製成標本,將之帶回俄,這種野馬遂被命名為普氏野馬,又將準噶爾野馬的信息帶到歐洲。於是歐洲人紛至沓來,獵殺之餘,將大量野馬駒帶回國內放養。致使這一帶野馬瀕於絕跡。經國內外動物學家一再呼籲,從1985年開始,才從英國德國美國等引回17匹當年被劫走的 “普氏野馬”的第八、九代後裔,在吉木薩爾縣西北30餘公里興建的60餘畝普氏野馬場圈場中放養。目前該中心有管理、研究野馬人員十餘人。圍欄面積約2平方公里,中心的基本建設總投資550萬元,已建成馬舍、圍欄、飼料房、草庫和職工住宅等。現一些母馬已產駒,計畫繁育到80匹,便讓野馬重歸大自然。

普氏野馬被譽為“比大熊貓還珍貴”。普氏野馬俗稱“蒙古野馬”、準噶爾野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馬科的純血種,具有6000萬年的進化史。目前,全世界野馬數量不超過1500匹,它們分別飼養在美、獨立國協、法、英等26個國家112個動物園和禁獵區中,每匹價格已高達25萬美元。中國不超過300匹,運回我國的野馬僅每匹的保險金就高達10萬美元。野馬因此被視為比大熊貓還要稀有的野生動物。

由於圈飼和近親繁殖等原因,還鄉野馬退化嚴重,已脫盡野性,變得溫文爾雅了。野馬養殖中心飼養已達國際水平,返鄉的野馬馬匹膘肥體壯,三世同堂,目前,註冊野馬已達117匹,並初步恢復了野性。近年,已有一批野馬有監視地放歸將軍戈壁大自然。

普氏野馬場是我國目前唯一的人工養育野馬基地。

昌吉州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昌吉,昌盛吉樣,它在歷史上曾是絲路北道上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名埠。昌吉州地處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東鄰烏魯木齊哈密地區,西與石河子市相接,南與吐魯番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連,北與阿爾泰塔城地區接壤,東北與蒙古國交界,從東、西、北三面環抱烏魯木齊市;東西長541公里,南北寬285公里,總面積9.39萬平方公里, 是古代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新北道通往中亞歐洲諸國的必經之路。
昌吉州集山地、草原、森林、平原、大漠為一體,地理環境十分獨特,孕育出豐富多彩的自然風貌,旅遊資源類型就達35種,已探明的風光景區多達118處,其中以地文景觀、風光水域、生物景觀最為著名。
景點昌吉鳴沙山 | 吉木薩爾千佛洞 | 榆泉 | 石城子古城 | 東地大廟 | 卡拉麥里有蹄類自然保護區 | 哈熊溝 | 胡楊林 | 北廷都護府故城遺址 | 廟爾溝 | 奇台魔鬼城 | 唐明墩古城 | 五家渠青格達湖旅遊區 | 呼圖壁旅遊區 | 康家石門子岩雕刻畫 | 五彩灣 | 西大寺 | 普氏野馬場 | 天池 |奇台荒漠草原保護區 | 西王母祖廟 | 矽化木園林公園 | 矽化木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 呼圖壁縣公園 |黑馬科技園 | 北庭都護府|東天山 |博格達峰| 哈熊溝| 將軍戈壁風景區| 昌吉古城| 硫磺溝礦氣泉

昌吉著名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