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耀鎮

星耀鎮

星耀鎮是一個以農為主,農牧結合的鎮。全鎮行政總面積411.49平方公里,現轄22個行政村、一個居委會,計50個自然村,全鎮總人口9080戶、27856人,常住戶4993戶,常住人口15866人。基層黨組織26個,中共黨員769名。全鎮共有耕地13.14萬畝,其中水澆地10000畝,建有蔬菜溫室110座、拱形簡易棚470座。

基本信息

簡介

星耀鎮星耀鎮農業
星耀鎮位於白旗西南15公里處,南與康保,西與化德相鄰。全鎮總面積298平方公里,現轄一個龍王廟居委會,22個行政村,造林灣村治華山村東倉村先鋒村榮耀村德勝村大紅山村小紅山村,二村,三村,四合村馬溝村五支箭大地房村南溝村明亮村晨光村義合村察漢崩崩村雙山村永合村新河村,全鎮壓總人口8185戶30452人,基層黨組織26個,其中黨員769名,行政面積411.4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6萬畝,水澆地9540畝,朋林地16.6萬畝。

經濟發展

星耀鎮星耀鎮牧民
在全面建設新農村的進程中,星耀鎮經濟建設不斷發展,城鄉面貌日新月異,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2007年,農業總播面積13.14萬畝,其中糧食作物莜、小麥種植面積2.7萬畝、雜糧豆類1.56萬畝,經濟作物馬鈴薯種植面積2.83萬畝、西瓜種植面積1.99萬畝、南瓜種植面積0.42萬畝、油料種植面積1.58萬萬畝,蔬菜及其它0.87萬畝。去年全鎮在遭受旱、澇、冰雹等多種自然災害後,農牧業生產總值仍達到5500萬元。2007年末,大小牲畜頭數40003頭(只),小畜34641隻,大畜4545頭(匹),其中奶牛520頭。2007年人均純收入達3900元。星耀鎮有林地16.6萬畝,其中(2002年至2004年退耕)退耕地16.2萬畝。

星耀鎮2.78萬在冊人口,外流人口達到1.3萬人,其中常年外出務工有1萬多人,季節性務工的有3000多人,每年勞務收入達5000多萬元。

經過幾年的結構調整,現主要種植馬鈴薯、西瓜、南瓜、西芹大白菜大蔥玉米(青貯)、雜糧等,初步形成“五區”,即:西瓜、馬鈴薯輪作種植區、南瓜種植區、蔬菜種植區、大蔥種植區、高產飼草料種植區。以西瓜、馬鈴薯等為主的特色種植是種植業收入的源泉,每年種植規模都在6萬畝以上,占總播面積的50%以上,主要特色農產品有德勝西瓜華山大蔥渾善達克南瓜等。農區畜牧業發展較快,主要飼養細毛羊西門塔爾牛荷斯坦奶牛等。

星耀鎮星耀鎮風光
正鑲白旗星耀鎮以“德勝”西瓜為品牌,興產業,活經濟、富百姓、全力打造草原瓜鄉第一鎮。2005年,該鎮西瓜種植面積2.5萬畝,總收入達2100萬元,種瓜戶戶均收入萬元以上,全鎮人均增收800元。2006年該鎮以西瓜為主導產業,加強種植業“四區”建設,使其向“特色、優質、無公害”的方向發展。一是以乾旱地區德勝村以中心,輻射周邊的西瓜種植區,目前西瓜種植已突破3萬畝,占總播種面積的30%,並逐步向外延伸。二是在水源富集地種植高產高效蔬菜,目前各類蔬菜種植面積達0.8萬畝。三是在乾旱地區種植馬鈴薯、雜糧,目前,播種面積已分別達到1.8萬畝。四是在高產飼草料種植區,提高青貯玉米種植面積,為舍飼禁牧提高優質飼草料。
星耀鎮星耀鎮

走蔬菜種植業之路,已成為星耀鎮增加農戶收入的重要途徑之一,現已投入生產的2002年、2003年生態移民項目區星耀鎮河北村30座蔬菜溫棚,每座溫棚的年收入已達到8000餘元,菜農戶均每棚純收入可達5000元,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該移民區農民具有種植蔬菜習慣,由於一直採取傳統種植模式,加上技術缺乏,農民們種植蔬菜收入得不到保障。通過移民工程建設蔬菜種植溫棚,進行種植蔬菜技術培訓及現場指導。同時,有關部門經常深入周邊地區了解市場銷售價格信息,徹底解決民眾難種、難銷蔬菜的實際問題,使在幾年時間裡年均遞增收入。

目前,該移民區正搶種第二茬,主要是油菜黃瓜茄子青椒白菜等蔬菜。今年第一茬已經出售完畢,主要是菠菜水蘿蔔茼蒿油菜等蔬菜,每座溫棚已經收穫1000餘元。

相關詞條

菠菜水蘿蔔茼蒿油菜德勝西瓜華山大蔥渾善達克南瓜

內蒙古自治區鄉鎮(二)

內蒙古自治區鄉鎮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