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斯坦奶牛

荷斯坦牛全稱為荷斯坦一弗里生牛,是Holstein-Friesian的音譯名稱,以前稱荷蘭牛,因毛色為黑白相間的花塊,又稱黑白花(奶)牛,所有的荷斯坦牛主要有乳用和乳肉兼用兩個類型。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的屬於乳用型,歐洲國家如德國、法國、丹麥、俄羅斯等國的多屬於兼用型。荷斯坦牛以產奶量高、適應性廣而著稱。風土馴化能力強。耐寒,但耐熱性較差。對飼料條件要求較高。乳用型荷斯坦牛對熱帶、亞熱帶的氣候條件適應能力較差,而炎熱地區的荷斯坦牛能較好地適應熱帶、亞熱帶地區夏季的氣候。

(圖)荷斯坦奶牛荷斯坦奶牛
中國荷斯坦奶牛(1997年以前稱中國黑白花奶牛)是19世紀末期,由中國的黃牛與當時引進我國的荷斯坦牛雜交,經過1970-1980年的不斷選育,而逐漸形成的。中國荷斯坦奶牛體格健壯,結構勻稱。毛色呈黑白花,花片分明。母牛腹大而不下垂,胸部發育良好,乳頭大小適中、分布均勻,乳靜脈大而彎曲,乳井大而深。母牛泌乳性良好,泌乳期270-305天,產奶量在4500-10000公斤,乳脂率3.5%。肉用價值高,淘汰母牛屠宰率49.7%,淨肉率40.8%;營養良好的淘汰公牛,屠宰率可達58.1%,淨肉率50.1%。繁殖性能良好,產後發情為53天,發情周期21.2天,懷孕期280天。遺傳穩定、適應性強,我國大部分地區均可飼養。

中國荷斯坦奶牛

  中國荷斯坦牛,原稱中國黑白花牛,1992年更名為“中國荷斯坦牛”(Chinese Holstein),是我國奶牛的主要品種,分布全國各地,而以黑龍江、內蒙古、甘肅、新疆等北方草原地區數量為多,其他地區主要分布在城鎮郊區及部分近郊農村地區。中國荷斯坦牛是多年來從國外引進的荷斯坦牛經在我國不斷的風土馴化和培育,或與各地黃牛進行雜交並經長期選育而逐漸形成。我國目前這種牛的數量大約有600多萬頭。
我國荷斯坦牛的體格有大、中、小三類型,這是由於各地引用的荷斯坦牛與本地母牛類型以及飼養環境條件的差別而形成的:
1. 大型奶牛:主要含有美國荷斯坦牛血統,成年母牛體高135厘米以上,體重600千克以上;
2. 中型奶牛:主要引進歐洲部分國家中等體形的荷斯坦公牛培育而成,成年母牛體高133厘米以上;
3. 小型奶牛:主要是引用國外荷斯坦牛與我國體型小的本地母牛雜交培育而成,成年母牛體高130厘米左右。

自上世紀70年代初以來,由於冷凍精液人工授精技術的廣泛推廣,各省、市、自治區的優秀公牛精液相互 交換,以及牛飼養管理條件的不斷改善,以上三種類型的奶牛,其差異也在逐步縮小。
中國荷斯坦牛體形外貌多為乳用型,華南地區的偏兼用型。毛色多呈黑白花,花片分明,黑白相間。額部有白斑,腹部底、四肢膝關節(飛節)以下及尾端呈白色。體質細緻結實,體軀結構勻稱。有角,多數由兩側向前向右彎曲,角體蠟黃,角尖黑色。乳房附著良好,質地柔軟,乳靜脈明顯,乳頭大小、分布適中。被毛細短而具光澤、皮薄、緻密而有彈性、皮下脂肪少,血管顯露、肌肉不甚發達、骨骼細緻、關節明顯、筋腱分明、全身細緻緊湊而比較清秀優美。側望、前望和俯視奶牛,奶牛體形應呈現三個“三角形(楔形)”。

乳房是乳牛的重要器官和部位。發育良好的乳房大而深、底線平、前後伸展良好。整個乳房在兩股之間附 著良好。四個乳頭大小適中,間距較寬。有薄而細緻的皮膚,短而稀的細毛,彎曲而明顯的乳靜脈。
中國荷斯坦牛的產奶量與國外品種相比沒有差別,但由於我國各地的飼養管理水平差別很大,所以地區間牛產奶量的差別也很大。在飼養條件較好、育種水平較高的京、滬等地,一些規模牛場年均產奶量已超過8000千克,而在飼養管理較差的地方,牛的產奶量僅3000千克左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