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鉤嘴鰨

日本鉤嘴鰨,是動物界、脊索動物門的一種動物。 體略延長呈舌狀,甚側扁,頭小,吻略小,形成鉤狀突,包覆下頜。兩眼位於頭部右側,口小,下頜為吻部鉤狀突所遮。

基本信息

分布區域

國內分布

海南島,兩廣及台灣等海域,東海東南部亦有分部

國外分布

國外達日本本州新瀉等海區

形態特徵

背鰭85—91;臀鰭55—63;腹鰭5;尾鰭19(11—15分枝)。側線鱗8—9+86—91;椎骨8—9+28—29。日本鉤嘴鰨體長82.8—111mm:為體高2.6—3倍,為頭長4.1—4.5倍。頭長為吻長2.3—2.5倍,為眼徑7.1—8.4倍。日本鉤嘴鰨體長橢圓形,很側扁;尾柄很短。吻圓鉤狀達下眼前緣。眼位右側,眼間隔約等眼徑。左前鼻管肥大,前下緣伸入孔內呈一圓匙狀突。口歪小。僅左側有細絨狀頜齒。無鰓耙。變形間髓棘鉤狀。腎脈棘細尖。日本鉤嘴鰨兩側蒙櫛鱗,頭左側呈絨毛狀突。左右側線直線形。日本鉤嘴鰨的背鰭始於吻前端下方;臀鰭似背鰭;右腹鰭始於鰓峽後端;尾鰭圓形。右側黃棕和鰭黃色有黑棕色雜斑點;左白色。日本鉤嘴鰨是近海底層魚。國內分布於東海東南部到北部灣;國外達日本中部新瀉等。

生活習性

暖水性底層海魚,喜生活於多泥沙的海底。海水魚類。

鰈形目

鰈形目。即通常稱為比目魚或偏口魚的魚類。體形平扁,成魚的兩眼全移到頭的一側,平時平臥海底,有眼的一側朝上,體色較深;無眼的一側向下,體色一般為白色。

亞洲油鰈
纓鱗條鰨
峨眉條鰨
日本條鰨
條斑星鰈
異吻長鼻鰨
卵鰨
眼斑豹鰨
毛鰭單臂鰨
黑點圓鱗鰨
日本鉤嘴鰨
人字鉤嘴鰨
縱帶箬鰨
東方箬鰨
異鱗箬鰨
環紋箬鰨
褐斑櫛鱗鰨
網紋櫛鱗鰨
角鰨
絲鰭沙鰈
滿月沙鰈
胡氏沙鰈
短頜沙鰈
長臂沙鰈
冠鰈
褐斜鰈
縱帶斜鰈
華鮃
圓斑星鰈
五點斑鮃
雙瞳斑鮃
桂皮斑鮃
高體斑鮃
三眼斑鮃
橫濱鰈
大牙斑鮃
太平洋油鰈
圓鱗斑鮃
五眼斑鮃

爪哇斑鮃
南海斑鮃
櫛鱗斑鮃
施氏鰈
東方無線鰨
西方細紋無線鰨
九帶無線鰨
短鉤須鰨
櫛鱗須鰨
大西洋鰈
潘氏鰈
紫斑舌鰨
黑尾舌鰨
短吻紅舌鰨
印度舌鰨
黃腹鰈
黑鰭舌鰨
長吻紅舌鰨
橢圓前鰈
歐洲鰈
線紋舌鰨
小鱗舌鰨
西寶舌鰨
短吻舌鰨
大鱗舌鰨
櫛鱗鰈
高眼舌鰨
南洋舌鰨
黑鰓舌鰨
少鱗舌鰨
花舌
花點鰈
龍利
小口油鰈
鱗眼鰈
大鱗擬棘鮃
短鰈
大鰜鮃
絲指鰜鮃
綠斑擬鮃
短腹擬鮃
小眼新左鮃
小頭左鮃
矛狀左鮃
大嘴鱷口鮃
細鱗鰈
長腳短額鮃
短鰭前鰈
細頭油鰈
黑斑短額鮃
寬額短額鮃
等頭鰈
青纓鮃
多牙纓鮃
美洲鰈
寬額纓鮃
大口鮃
凹吻鮃
繁星鮃
豹鮃
圓鱗鮃
中間角鮃
長鰭羊舌鮃
無斑羊舌鮃
角羊舌鮃
大羊舌鮃
纖羊舌鮃
帕氏鰈
棘鰈
尖吻黃蓋鰈
大鱗瓦鰈
納塔爾瓦鰈
瓦鰈
黑斑瓦鰈
普來隆瓦鰈
角木葉鰈
星突江鰈
大牙擬庸鰈
長體前鰈
粒鰈
細點前鰈
小頭油鰈
克氏雙線鮃
三斑雙線鮃
赫氏鰈
長鰈
黑光鰈
帶紋條鰨
大鱗短額鮃
大鰭短額鮃
長臂纓鮃
多斑羊舌鮃
長吻前鰈
長鉤須鰨
大鱗前鰈
長鰭短額鮃
多鱗短額鮃
高體大鱗鮃
少牙斑鮃
馬來斑鮃
鈍吻黃蓋鰈
日本須鰨
窄體舌鰨
蟲鰈
寬體舌鰨
鰈亞目
斷線舌鰨
雙線舌鰨
大口鰜
褐牙鮃
單孔舌鰨三線舌鰨
高眼鰈
石鰈
半滑舌鰨
比目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