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體舌鰨

寬體舌鰨

寬體舌鰨,俗名目魚、鰨米、舌頭、牛舌等。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在我國各近海漁場均可捕獲,海洋島、石島漁場為主要產地。體側扁,呈舌狀,一般體長25~40厘米、體重500~1500克。頭部很短,眼小、兩眼均在頭的左側,口下位,吻部向下向後彎曲呈弓形,左右下對稱。鱗較大,有眼一側被櫛鱗,淡褐色,有2條側線;無眼側被圓鱗,呈白色,無側線。有眼側的後鼻孔位於兩眼間。背鰭、臀鰭完全與尾鰭相連;無胸鰭;尾鰭尖形。

基本信息

介紹

寬體舌鰨(目魚)寬體舌鰨(目魚)
俗名:鰨米、舌頭、牛舌、鰨目、龍力、海禿、細鱗、塔西魚、狗舌、目魚、鰨沙、牛目、鰨板、鞋底魚、牙杈魚、左口、鰈形目。津菜俗稱“大鰨目”。
夏季鹹、淡水魚類大多體瘦肉消,唯獨目魚魚體肥大、肉質鮮美,
故津門有“伏天吃鰨目”之說。

種群分布

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在我國各近海漁場均可捕獲,海洋島石島漁場為主要產地。目魚常棲息於附近的淺海底層中,為渤海灣特產之一。

形態特徵

寬體舌鰨(目魚)寬體舌鰨(目魚)
體側扁,呈舌狀,一般體長25~40厘米、體重500~1500克。頭部很短,眼小、兩眼均在頭的左側,口下位,吻部向下向後彎曲呈弓形,左右下對稱。鱗較大,有眼一側被櫛鱗,淡褐色,有2條側線;
無眼側被圓鱗,呈白色,無側線。有眼側的後鼻孔位於兩眼間。背鰭、臀鰭完全與尾鰭相連;無胸鰭;尾鰭尖形。

生活習性

目魚常棲息於附近的淺海底層中,以浮游生物為生。

養殖技術

目魚生長速度快、個體大,經過多年的研究攻關,目魚人工育苗技術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成功地將育苗和養殖技術套用於生產。半滑舌鰨既可採用高投入的工廠化養殖,也可進行低成本的池塘養殖。半滑舌鰨由於是一個新開發的品種,而且是鰨類第一個人工養殖品種,現在南方北方對這條魚都非常認可,市面價格可以賣到320元/Kg,如果這樣計算,那么養一萬條1Kg的半滑舌鰨,可以創產值300萬元。

寬體舌鰨(目魚)寬體舌鰨(目魚)做成的菜
半滑舌鰨適應溫度範圍非常廣,在3℃就可以越冬,在32℃可以渡夏,很適合中國大部分海區養殖,北到遼寧,南到福建、廣東都可養殖。放苗密度一般8~10cm的400~150尾/m2,15~20cm的100~60尾/m2,25~30cm的35~20尾/m2,35~45cm的18~10尾/m2。在工廠化養殖過程中,常溫海水養殖日換水量300~500%,夏季高溫時日換水量為500~800%,冬天低溫時日換水量可減少到200~300%,養殖過程每天清洗池底一次,一個月左右需要將魚移到乾淨的池中養殖,清刷原池底和池壁,並用高錳酸鉀消毒。由於半滑舌鰨覓食行動慢、攝食時間長,養成過程以投餵顆粒飼料為主,而且不同體長的魚要投餵不同的飼料,每天投餵2~3次,日投餵量為魚體重的2~3%。在工廠化養殖條件下,經過2年體長可達到50cm以上,體重能達到1Kg以上,經濟效益非常高,實踐證明半滑舌鰨完全可以推廣工廠化養殖。
由於半滑舌鰨活動少,魚鰓魚體上容易附著污物,因此要求水質清新,懸浮物少,水體要有一定的波動性,養殖池水體透明度在50cm,水深1m以上。池塘養殖放苗規格在8cm左右,15℃以上水溫放苗較好。
池塘養殖技術
半滑舌鰨的伏底和附壁生活習性,腹面下方的攝食方式,決定了其不適宜於進行網箱養殖,只能進行池塘和工廠化養殖。而池塘養殖與工廠化養殖兩者相比較,半滑舌鰨更適合池塘養殖。
池塘養殖由於水體大,養殖密度低,具有一定的自然生態環境,生物餌料豐富,魚體生長速度較快,投入產出比高,管理操作簡單,容易被普通養殖戶掌握,易於普及推廣。近年來,由於對蝦養殖業的滑坡,許多蝦池閒置廢棄,通過對其進行改造處理,進行半滑舌鰨養殖,正逐漸受到廣大養殖戶的重視。

一、池塘條件

寬體舌鰨(目魚)寬體舌鰨(目魚)做成的菜
半滑舌鰨活動少,魚鰓及魚體上容易附著污物,影響正常生長。池塘水質要求清新,懸浮物少,水體具有一定的波動性。半滑舌鰨具有的伏底潛沙習性,要求池塘底質為沙底、岩礁底或泥沙底,沙泥底要求不是淤泥腐爛的底質,否則池底產生硫化氫、氨氮等有害物質,當濃度過大時對魚體造成傷害。不適宜半滑舌鰨的生長。
養殖池的地址選擇,要求在生活方便、交通便利的地方,便於生產操作和生活安排。養殖池附近海區無工業、生活污水污染及有害物質存在。池塘靠近外海,進、排水方便及時。池底平坦,便於養成起捕收穫。
養殖池水體透明度要求在50厘米以上,水質pH值穩定,藉助抽水泵供水,養殖池水不需要太深,平時水深0.5米以上即可。半滑舌鰨高溫生長快,較淺的水深有利於提高池塘水溫。水中溶解氧大於5毫克/升,鹽度可在5-37,應接近周圍海區海水,水的pH值範圍為7.5-8.5。若發現水質過肥pH值不正常,水體透明度不足30厘米,可以通過換水來調節。
放養前的準備工作
1.養殖池的整理 每年在養殖魚收穫後,應將池水放乾,清除池底沉積的淤泥及其他污物,修復加固堤壩、水閘門及防逃網。進水前1周左右,每667平方米用60-80千克生石灰或15千克漂白粉進行全池潑灑,以殺滅有害細菌、寄生蟲等病害生物。
2.池水培育 池塘放苗前通過培肥水質,培養池中的基礎生物,如沙蠶、蜾蠃蜚、小型魚類、甲殼類等。基礎生物餌料豐富,放苗成活率高,苗種生長速度快,同時可以減少飼料投入,提高養殖效益。
半滑舌鰨喜較高溫度,低水溫攝食差,生長不良,15℃以上水溫放苗較好。養殖池經過冬季的修整、消毒後,4月上旬可以進水、肥水培養底棲生物餌料。

二、魚种放養

1.苗種質量和規格

半滑舌鰨的野生苗種極少,基本上為人工培育的苗種。由於半滑舌鰨體型細長,遊動少,容易受到其他生物的侵害,池塘養殖苗種規格太小時成活率低。池塘養殖放苗規格要求全長在15厘米、體重在20克以上為宜。要求苗種體色正常,體質健壯無損傷、無病害、無畸形,攝食良好,伏底、附壁能力強。苗種全長、體重合格率應在90%以上,傷殘率在5%以下。

2.苗種運輸

由於半滑舌鰨伏底、附壁能力強,運輸容器要求形狀固定、內壁光滑,不宜使用帆布桶你多等易變形或內壁粗糙的容器。否則,運輸水體顛簸時苗體容易受傷,導致養殖成活率下降。
運輸用水水溫、鹽度可根據養殖池的水環境要求提前進行調節。苗種運輸前應停食1天以上。目前,苗種運輸主要採用泡沫箱內裝塑膠袋充氧運輸,塑膠袋容量一般為20升,裝水l/4-l/3。袋內水溫根據路途的遠近和氣溫的情況而定,路途近、氣溫低時,可以用15℃-16℃的水溫運苗;路途遠、氣溫高時,要將水溫降到11℃-12℃,裝魚苗後充足氧氣,紮緊口,放入泡沫箱內,蓋上蓋,用膠帶將泡沫箱封口。每袋可裝15厘米的苗種80-100尾,可運輸6-10小時的路程。氣溫高時,泡沫箱內、塑膠袋外可放一些冰塊,防止運輸途中苗袋內水溫升高。運輸途中,注意保持平穩,防止劇烈顛簸,造成苗種受傷。
由於池塘養殖藥浴消毒困難,苗種運回後,直接放入池塘養殖。為了預防疾病的發生,可在運輸過程中用土黴素進行藥浴消毒,濃度為2毫克/升。

3.放苗

魚苗放養時應儘量選擇晴天上午或下午進行,避開中午強烈光照、大風和陰雨天氣。
苗種運到池邊後,向運苗容器中逐漸添加養殖池中的水,經過5-10分鐘的水質過渡適應後,再將苗种放入池中。由於半滑舌鰨進入池後,立即伏底,若在一個地點放苗,放點周圍的伏底密度過大,會有不良影響。所以,放苗時,應多選擇幾個點,使苗種能均勻分散池中,有利於儘快攝食,適應環境,提高成活率。
放苗量根據魚苗體長決定,一般8厘米~10厘米的400尾~150尾/平方米;15厘米~20厘米的100尾~60尾/平方米;25厘米~30厘米的35尾~20尾/平方米;35厘米~45厘米的18尾~10尾/平方米。也應視養殖條件而定,放苗密度以400-500尾/667米2為宜。如果換水條件好、餌料生物豐富的池塘,可以相應地增大養殖密度。如果換水條件差、餌料生物貧乏的池塘,放養密度不宜過高,否則,半滑舌鰨生長速度慢,養殖周期延長,發病死亡率增高,養殖效益差。

三、飼養管理

1.水質管理

在北方冬季低溫季節,池塘的水溫低於3℃,半滑舌鰨難以在低溫下存活,不適宜進行養殖,需要將魚移入室內車間進行越冬保存。半滑舌鰨的池塘養殖,主要是利用春季到秋季的高水溫季節。水質管理應隨季節變化進行調整。夏季之前,水深可保持在0.5-1米,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量增大換水量,保持池塘水質清新、穩定。在夏季之後,要相對提高水位,水深保持在1米以上,有利於保持池塘水溫,減少冷空氣的降溫影響。在南方可以長年進行半滑舌塌的池塘養殖,只是在夏季高溫季節,儘量提高池塘的水位,增加水深,保持池塘底部的水溫相對低一些,以利於安全度過高水溫季節。
自然海區的水溫比較穩定,夏季低於池塘水溫,冬季高於池塘水溫。進、排水條件好的池塘,可以利用增加換水量來進行池塘水溫的調節。

2.飼料投餵

在養成過程中,以投餵硬顆粒飼料為主,輔助投餵飼料魚。魚苗入池後,穩定2-3天即可投餵。開始投餵飼料,以新鮮飼料魚為主,將其切成碎塊投喂,1周后可馴化投餵配合飼料。投餌量應根據吃食情況、天氣及水質環境情況進行調整,一般為魚體總量的1%-2%。半滑舌鰨攝食分散,不集群爭食,所以應儘量均勻分散投喂,不要集中投餵於一處,以免剩餘飼料集中,腐爛變質惡化池底。應經常注意觀察魚體攝食情況、魚飽胃程度和殘餌情況,靈活控制投餵量。投飼量以稍有不足為宜,不能過量投喂,在水溫低、攝食量少時,要少投或不投喂,水質較差時也要少投。每日投餵2次,早晨和傍晚各1次。每天在早晨日出前5-6時、傍晚4-5時定點投餵。飼料的質量一定要有保證,不投餵腐敗、變質、污染的飼料魚。

3.日常管理

半滑舌鰨屬暖溫性魚類,水溫高生長代謝快,水質條件好,水中溶解氧含量高,有助於食物消化,提高攝食率。在水溫適宜時,應儘量多換水。不僅改善水質,同時可以增加生物餌料,提高養殖效率。換水時間依據潮汐的時間合理安排。
半滑舌鰨日常要進行巡塘觀察,發現水色異常時,要及時進行大換水調節。要定時檢查魚體攝食情況,以便調節投食量。發現魚行為表現不正常時,分析原因或向有關技術人員請教,尋找對策;發現有病魚時,及時將其撈出診斷,進行相應的治療。每天要測量水溫和氣溫,做好記錄,以便及時了解氣候環境的變化,以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
半滑舌鰨體形扁平,喜歡逆水流遊動,進用水口有縫隙或防逃網有破洞時,魚會隨水流逃走,需要經常檢查進用水口的防逃網是否有破損,網框周圍是否有縫隙。應及時發現問題,及時修補。

4.防病

池塘養魚的魚病防治,著重在預防。通過增加換水量,改善水質,定期對水體進行消毒處理,如潑灑生石灰水(100-150毫克/升)、漂白粉(1毫克/升)、硫酸銅(0.5毫克/升)等。發現攝食狀況下降時,及時投餵藥餌。藥餌土黴素添加量為0.2%-0.3%,5-7天為一療程。
半滑舌鰨屬於新的養殖品種,養殖過程中暫時還沒有見到嚴重的病害流行,一般的細菌和寄生蟲病害可參照石鰈的方法治療。養殖過程中特有的病害為爛尾病出血病
(1)爛尾病
發病時間:在養殖全過程中均可發生。
主要症狀:病魚尾鰭腐爛、末端發白,傷口處皮膚、肌肉有血絲或炎症,然後逐漸向魚體前部蔓延,甚至可以達體長的1/5-1/4。魚體死亡不嚴重,攝食沒有明顯變化,當環境條件改善、飼料營養豐富時,糜爛部位可以自行痊癒。爛尾病的病因和病原不明,推測可能與營養不良有關。
防治措施:改善水質條件,經常更換新水,提高飼料質量,豐富飼料營養成分。將病魚撈出用5毫克/升土黴素藥浴,預防傷口細菌感染。
(2)出血病
發病時間:在養殖全過程中均可發病。
主要症狀:鰭條、皮膚、鱗下發紅,鰭條增厚,體表不整潔,分泌粘液、附著許多污物嚴重時魚體大面積發紅,體表、鰭基出血。魚不攝食,引起死亡。
防治措施:改善水質條件,經常更換新水。全池潑灑生石灰水100-150毫克/升,投餵0.2%-0.3%土黴素藥餌,5-7天為一個療程。
5、光照要求
半滑舌鰨喜歡弱光條件,晚上不開燈仍可憑嗅覺攝食。

四、養成起捕

半滑舌鰨潛沙、伏底能力強,生性膽小,容易受驚,受驚後亂竄遊動,用手很難抓到。採取單一的放水或拉網起捕難以捕盡,而且對魚傷害大。養成起捕主要是採用放水和拉網結合的方法,先將池塘水位排低,通過拉網將魚集中後,人工用抄網可以起捕池塘中的大部分魚,剩餘的少量魚,再將池塘的水排乾,捕撈人員穿著水褲進入池中,用抄網將魚起捕,放入盛魚的容器。
起捕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選擇晴朗的好天氣進行操作,否則雨天路滑車輛難以行使,寒流來時氣溫過低,容易凍傷魚體;②池塘養殖面積大,大池子1天起捕不完時,間歇期間注意進水、換水,防止魚體因水質敗壞死亡;③由於半滑舌鰨潛沙時,只露出兩隻眼睛,起捕時池水渾濁,看不清魚體,起捕人員行走要小心,以免將魚踩傷、踩死。
與中國對蝦池塘混養技術
在半滑舌鰨養殖池中適當混養中國對蝦,對蝦可攝食魚的殘食,既節省餌料又改善池底環境,並可取得魚、蝦雙豐收的成效,具有廣闊的前景。
1養殖池的選擇
1.1水源條件

選擇水源充足、潮流暢通、無污染,水質清新、懸浮物少、交通便利的地方;鹽度在15‰~34‰。
1.2養殖池條件
進排水渠道分開,避免養殖用水污染;池塘無滲漏,池塘底質為沙底、沙泥底或泥沙底質為佳,利於魚伏底潛沙。養殖池的規格以3~10畝為佳,也可利用現有的對蝦養殖池進行改造;養殖池形狀以長方形或長條形、平均水深以1.2m以上為好,設進排水閘門,進排水要流暢,排水時能將池水迅速全部排乾。
2苗种放養前的準備
2.1池子的整理

苗种放養前需對池底翻耕、曝曬、整修;池底進排水溝要流暢,最後要反覆沖洗池底。
2.2消毒除害
苗种放養前需對養殖池進行除害消毒處理,常用的消毒藥物有生石灰(用量一般為350~400mg/L水)、漂白粉(含有效氯25%~30%的,用量一般為50~60mg/L)、二氧化氯(一般用量為1mg/L)、茶籽餅(15~25mg/L)。
2.3進水、施肥培養餌料生物
放苗前10~15d,用60~80目的篩絹網過濾進水50~60cm,施肥培養餌料生物。肥料可根據當地的水質情況選擇使用,使用無機肥,一般用尿素、硫酸銨、碳酸氫銨、過磷酸鈣、磷酸二銨等,一般施氮肥2~5mg/L、磷肥0.2~0.5mg/L;使用有機肥,用經發酵消毒好的雞或豬、羊、牛等糞類,一般100~200mg/L水,以培養池內的浮游生物,如沙蠶、蜾贏蜚、枝腳類、橈足類等動物性生物餌料,使魚、蝦苗種一下池塘就能攝食到適口、營養豐富的餌料。施肥肥水是提高放養苗種的成活率、促進生長、減少餌料投入、提高養殖效益的重要技術措施。通過施肥使池內水色呈現黃綠色和黃褐色,並根據池內的水色情況適量加注新水或追肥。
3苗種的放養
3.1半滑舌鰨魚種的放養

3.1.1魚種的來源人工培育的魚種或天然海區捕獲的魚種。
3.1.2魚種的質量要求體質健壯、體色正常、體表光滑、無傷無病、無畸形、攝食良好、伏底伏壁能力強、全長10cm以上;對天然海區捕獲的魚種,要在室內育苗池或養成池內進行人工馴化、飼養,經過人工馴化、飼養一段時間(一般需要馴養20~30d)後放養。
3.1.3魚种放養的時間及條件在山東沿海地區,放養時間一般在4月底~5月初;池水水溫須持續穩定在14℃以上、水深50~60cm、透明度30~40cm。
3.1.4魚種的消毒與放養魚种放養前必須要對魚體進行消毒,以防魚種帶病入池。一般採用藥浴的方法,常用的藥物、用量及藥浴時間有:40~50mg/L的PVP-I(含有效碘10%)15~20min;15~20mg/L的高錳酸鉀5~10min;0.25~0.3mg/L的甲醛15~20min;藥浴的濃度和時間,須要根據魚種的大小和水溫的高低而靈活掌握,以舌鰨魚種出現嚴重應激為度。魚種消毒操作時,動作要快、輕、防止魚體受到損傷,一次藥浴的數量不宜太多。
魚種的放養,應選擇晴朗無風的天氣。魚種的入水地點應選在向陽背風處,將盛魚種的容器傾斜於養殖池水中,讓魚種自行游於池塘中。
3.1.5魚種的放養密度放養全長10cm以上的魚種,密度以800~1000尾/畝為宜。
3.2中國對蝦苗的放養
3.2.1蝦苗的來源主要是來自於人工培育的蝦苗。
3.2.2蝦苗的質量要求活力強、體質健壯、規格整齊、體色鮮嫩、體表光滑、無外傷、無攜帶病菌或病的健康蝦苗,全長1cm以上。
3.2.3蝦苗放養的時間及條件蝦苗的放苗時間,山東沿海地區一般在5~6月;池水水溫須持續穩定在16℃以上,養殖池水與育苗池水的鹽度、溫度差不應超過5,養殖池水pH值7.8~8.6、氣候適宜、無大風、無暴雨、無寒流。放苗點應選在池水較深的上風處,切忌迎風放苗,避免在淺水或閘門附近放苗。
3.2.4蝦苗放養的密度放養全長1cm以上的蝦苗,密度以2000~3000尾/畝為宜。
4飼養管理
4.1水質管理

半滑舌鰨與中國對蝦在北方的池塘混養,主要是利用春季到秋季的高溫季節。水質的管理應隨季節的變化進行調整。夏季之前,水深1m左右,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量增大換水量,保持池塘水質清新、穩定。在夏季之後,要使池塘水位達到最高,有利於保持池塘水溫,減少冷空氣的降溫影響。
在南方可以長年進行半滑舌鰨與中國對蝦的池塘混養,只是在夏季高溫的季節,儘量提高池塘水位,增加水深,早晚加注新水,保持池塘底部的水溫相對低一些,以利於養殖的魚、蝦能安全度過高水溫季節。
4.2飼料的投餵
在養成過程中,以投餵顆粒配合飼料為主,輔助投餵新鮮的飼料魚,如玉筋魚、青鱗魚等。魚、蝦苗種入池後,穩定2~3日即可投餵。開始投餵飼料,以新鮮的小魚為主,將其切成碎快投喂,15~20日後,即可馴化投餵顆粒配合飼料。餌料的投餵量應根據魚蝦的吃食情況、天氣、水質環境情況而進行適當調整。前期投餌量,一般為魚蝦體重的5%~8%;後期,為魚蝦體重的2%~3%。半滑舌鰨攝食分散,應儘量均勻分散投喂,不要集中投餵一處,以免殘餌集中,腐爛變質惡化池底。要經常觀察魚、蝦攝食及飽胃程度和殘餌的多少情況,靈活控制餌料的投餵量。每日投餌2次,早6∶00~7∶00,傍晚16∶00~17∶00。投餵的餌料一定要保證質量。
4.3日常管理
4.3.1加強對養殖池水環境的檢測及管理定期檢測海水鹽度、化學耗氧量、赤潮生物量、餌料生物的組成及密度等。對水質的管理採取勤檢查、勤觀察,根據水質的情況及時排放老水,加注新水,有效地改善水質條件。
4.3.2堅持巡池每日早、中、晚要進行巡池,觀察魚、蝦的動態、池水的變化情況等,以便發現問題能及時採取相應的措施。
4.3.3定期測量魚、蝦的生長情況每15日用網具隨機取樣魚20~30尾、對蝦50~100尾,檢查其攝食、測量其全長、體長,分析其生長情況,根據具體情況適當調整管理措施。
4.3.4加強日常管理日常工作要細心操作,防止魚、蝦身體受傷;注意養殖池的環境衛生,勤撈池中雜藻,勤除池邊雜草;若發現有病魚、病蝦或死魚、死蝦,要及時撈出,檢查、分析病、死因後,集中統一銷毀,並根據病情的輕重而採取相應的措施解決,嚴重時要將發病的魚、蝦池子與其它池子隔離。
5病害的防治
對魚、蝦病的防治著重在於預防。一是通過增加換水量、增加溶氧量、施肥、追肥、定期對水體進行消毒處理(如潑灑生石灰、漂白粉、過氧化鈣等)等一系列生態防病措施,為魚、蝦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而使魚、蝦不發病或少發病;二是投餵優質的配合餌料並定期投餵添加多維素類、多糖類、大蒜素、海藻粉、魚肝油等成分的配合餌料,以增強魚、蝦的抗病力,有效地預防病害的侵襲。
6收穫
6.1收穫時間

收穫時間要根據市場要求、價格以及對魚蝦規格、健康狀況、潮汐情況、水溫變化等靈活確定。一般情況下,要在水溫下降到12℃以前,將魚蝦出池完畢。魚可以移到室內暫養,達到規格的,根據市場需求適時出售,達不到規格的可在室內繼續養成。
6.2養殖規格
魚、蝦經過150~180d的養殖,半滑舌鰨一般個體體重可達300g以上,成活率可達60%以上;中國對蝦平均體重可達35g以上,成活率可達25%以上。
6.3收穫方法
魚可採用地籠網、對蝦可採用罾網,能收穫80%以上,最後可採取閘門掛網放水收穫剩餘的魚蝦。不管用什麼方法收穫,都要操作仔細,避免魚、蝦身體受傷,保證有高的成活率。
飼料維生素C添加量對半滑舌鰨幼魚影響
在半滑舌鰨(Cynoglossus semilaevis)基礎飼料中添加0、10、50、150、450和1 500mg/kg的維生素C(維生素C多聚磷酸酯形式),製成6種實驗飼料,分別對初始體質量為(4.21±0.02)g(實驗Ⅰ)、(116.93±0.91)g(實驗Ⅱ)2個規格各6組半滑舌鰨進行10周的攝食生長試驗。每組設3個重複,每個重複分別60尾(實驗Ⅰ)、18尾(實驗Ⅱ),研究飼料中維生素C對半滑舌鰨幼魚存活、生長和組織中抗壞血酸含量的影響。結果表明,實驗Ⅰ中,半滑舌鰨的存活率、增重率、特定增長率和飼料轉化率隨著飼料中維生素C添加量增加,有上升趨勢,但差異不顯著(P>0.05)。肝臟、腎臟、肌肉中抗壞血酸含量均隨飼料中維生素C添加量增加而顯著上升(P0.05),增重率和特定生長率不受飼料中維生素C顯著影響(P>0.05)。當飼料中維生素C添加量超過50mg/kg時,隨添加量增加肝臟、腎臟、肌肉中抗壞血酸含量均顯著上升並高於對照組(P<0.05)。以上結果表明在本實驗條件下,半滑舌鰨幼魚基礎飼料中無需添加額外的維生素C即可滿足幼魚正常生長發育的需要。

鰈形目

鰈形目。即通常稱為比目魚或偏口魚的魚類。體形平扁,成魚的兩眼全移到頭的一側,平時平臥海底,有眼的一側朝上,體色較深;無眼的一側向下,體色一般為白色。

亞洲油鰈
纓鱗條鰨
峨眉條鰨
日本條鰨
條斑星鰈
異吻長鼻鰨
卵鰨
眼斑豹鰨
毛鰭單臂鰨
黑點圓鱗鰨
日本鉤嘴鰨
人字鉤嘴鰨
縱帶箬鰨
東方箬鰨
異鱗箬鰨
環紋箬鰨
褐斑櫛鱗鰨
網紋櫛鱗鰨
角鰨
絲鰭沙鰈
滿月沙鰈
胡氏沙鰈
短頜沙鰈
長臂沙鰈
冠鰈
褐斜鰈
縱帶斜鰈
華鮃
圓斑星鰈
五點斑鮃
雙瞳斑鮃
桂皮斑鮃
高體斑鮃
三眼斑鮃
橫濱鰈
大牙斑鮃
太平洋油鰈
圓鱗斑鮃
五眼斑鮃

爪哇斑鮃
南海斑鮃
櫛鱗斑鮃
施氏鰈
東方無線鰨
西方細紋無線鰨
九帶無線鰨
短鉤須鰨
櫛鱗須鰨
大西洋鰈
潘氏鰈
紫斑舌鰨
黑尾舌鰨
短吻紅舌鰨
印度舌鰨
黃腹鰈
黑鰭舌鰨
長吻紅舌鰨
橢圓前鰈
歐洲鰈
線紋舌鰨
小鱗舌鰨
西寶舌鰨
短吻舌鰨
大鱗舌鰨
櫛鱗鰈
高眼舌鰨
南洋舌鰨
黑鰓舌鰨
少鱗舌鰨
花舌
花點鰈
龍利
小口油鰈
鱗眼鰈
大鱗擬棘鮃
短鰈
大鰜鮃
絲指鰜鮃
綠斑擬鮃
短腹擬鮃
小眼新左鮃
小頭左鮃
矛狀左鮃
大嘴鱷口鮃
細鱗鰈
長腳短額鮃
短鰭前鰈
細頭油鰈
黑斑短額鮃
寬額短額鮃
等頭鰈
青纓鮃
多牙纓鮃
美洲鰈
寬額纓鮃
大口鮃
凹吻鮃
繁星鮃
豹鮃
圓鱗鮃
中間角鮃
長鰭羊舌鮃
無斑羊舌鮃
角羊舌鮃
大羊舌鮃
纖羊舌鮃
帕氏鰈
棘鰈
尖吻黃蓋鰈
大鱗瓦鰈
納塔爾瓦鰈
瓦鰈
黑斑瓦鰈
普來隆瓦鰈
角木葉鰈
星突江鰈
大牙擬庸鰈
長體前鰈
粒鰈
細點前鰈
小頭油鰈
克氏雙線鮃
三斑雙線鮃
赫氏鰈
長鰈
黑光鰈
帶紋條鰨
大鱗短額鮃
大鰭短額鮃
長臂纓鮃
多斑羊舌鮃
長吻前鰈
長鉤須鰨
大鱗前鰈
長鰭短額鮃
多鱗短額鮃
高體大鱗鮃
少牙斑鮃
馬來斑鮃
鈍吻黃蓋鰈
日本須鰨
窄體舌鰨
蟲鰈
寬體舌鰨
鰈亞目
斷線舌鰨
雙線舌鰨
大口鰜
褐牙鮃
單孔舌鰨三線舌鰨
高眼鰈
石鰈
半滑舌鰨
比目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