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浦區

新浦區

新浦區是連雲港市的經濟、文化、交通及政治中心,位於江蘇東北部,東接連雲區,南連海州區,西與東海縣接壤,北與贛榆縣毗鄰。轄區面積445平方公里,人口80萬人。下轄3個鄉、2個鎮、6個街道辦事處,並有1個林場,2個國有農場在其境內。新浦區區位交通優勢明顯,海陸空交通便捷,緊鄰機場,距港口30公里以內,是連線西北、中原和蘇北、魯南的主要交通門戶。新亞歐大陸橋自此向西橫貫亞歐30多個國家和地區,境內腹地涉及11個省區、近4億人口。連霍、同三兩條高速公路在此交匯,沿海高速公路的建設使新浦融入了上海4小時經濟圈。新浦是環境優良的開放城區。以連雲港市為龍頭的江蘇沿海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層面後,新浦區作為中心城區,依託完善的交通、供水、供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充分發揮市級黨政機關、高等院校、醫療服務機構的優勢跨越發展,已經成為連雲港市對外開放的視窗。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新浦區新浦區
連雲港市是黃海之濱一座美麗的海港城市,位於江蘇省東北部,隔海與日本朝鮮韓國相望,是新亞歐大陸橋的東橋頭堡,全國首批十四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新浦區作為這座年輕城市的心臟,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區總面積316.5平方公里,總人口32萬人,轄9個街道辦事處、兩鄉一鎮及雲台林場。

新浦區是一個區位優越、交通便捷的城區。海陸空交通十分方便,是連線西北、中原和蘇北、魯南的主要交通樞紐。距港口、機場均在30公里以內,隴海鐵路貫穿境內,寧連、徐連、汾灌高速公路及204、310國道縱橫穿越,即將開工建設的國家“十五”重點項目同三和連霍兩條高速公路在此交匯。

新浦區新浦區

新浦區是一個商賈雲集、流通發達的城區。全區擁有大型專業市場三十餘個,年市場成交額超百億元。全長1170米,集購物、休閒、旅遊、觀光為一體的隴海商業步行街設計新穎、造型別致,極具現代氣息,2001年躋身全國五大步行街之一。目前,城區中心地帶正在進行大手筆的商業圈改造,數個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市場正在建設之中,新浦區正向區域性城市商貿中心闊步邁進。

新浦區是一個環境優美、資源豐富的城區。地處暖溫帶,四季分明,雨量適中,光照充足,冬暖夏涼,常年平均氣溫在14℃左右,屬季節性海洋氣候。南北過渡的氣候條件和複雜多樣的地形地貌,賦予新浦區以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海洋礦產旅遊資源。這裡有聞名遐邇的國家4A級風景名勝花果山,有全國最大的玉蘭花王,有久負盛名的磊石石海,有飛瀉如練的漁灣瀑布,盛產板栗銀杏、等乾果以及櫻桃等水果。沿海灘涂面積6萬畝(含潮澗帶),水產養殖總面積2.14萬畝,主要養殖對蝦蘭蛤泥蚶毛蚶等。台北鹽場是江蘇省八大鹽場之一。大島山採石區是華東地區最大的石材集散地。依託資源優勢,新浦區工業已初步形成機電、食品、建材、精細化工等支柱產業。

新浦區 板栗
新浦區 櫻桃
新浦區
新浦區 對蝦
新浦區 泥蚶
新浦區 毛蚶
新浦區新浦區
新浦區是一個服務客商、對外開放的城區。1984年,連雲港市被國家確定為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經過多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內對外開放格局。新浦區作為中心城區,是連雲港市對外開放的視窗,近年來先後投入5億多元,改建擴建20餘條道路,累計改造舊城區面積100餘萬平方米,總規劃面積23平方公里的新城區一期工程正在建設之,先後吸引了新加坡英國台灣以及溫州廣州上海等一大批國內外客商前來投資創業。在堅持不懈地改善硬體設施的同時,努力改善投資發展軟環境,出台了一系列改善投資服務中心、軟環境整治建設投訴中心以及重大項目和外來投資企業法制環境110,這些舉措就是要真正形成有利於外來投資和加快發展的政策環境、服務環境、法制環境。另外,新浦區正在積極建設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新浦宋跳工業園區,努力形成外向型經濟新的增長點。

新浦區是一個不斷進取、開拓創新的城區。新浦區始終把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九五”期間經濟成長速度平均保持在20%以上,經濟生活和社會事業取得明星進展。進入新世紀,新浦區抓住區劃調整機遇,整合資源優勢,確立了以快速崛起、富民強區總攬全局,強力推進“二產強區、三產興區、民營富區”三大發展主戰略的工作思路,並制定了加快發展的“332”倍增計畫,努力實現“十五”後三年經濟總量在2002年基礎上翻番的超常規發展目標。力爭經過3-5年的努力,把新浦初步建成經濟發達、科技進步、市場繁榮、環境優美、社會文明的現代化中心城區。

自然地理

全區地形呈菱形,東西長,南北稍窄。東南部為南雲台山地區,西部為河流與海積共同作用形成的海積平原。地貌形態有山地山前平原平地、微傾斜平地、窪地、古海道、海漫淤和低平地等。土質除山區外,多為粉砂淤泥,鹽漬化較嚴重,粘性大。

新浦區吳承恩《西遊記》
境內山脈主要屬於沂蒙山的余脈,主要有花果山。花果山位於新浦東南15公里,連雲港市南雲台山中麓。原名蒼梧山,亦稱青峰頂,為雲台山脈的主峰,其五女峰海拔625.25米,是江蘇省諸山的最高峰。明代吳承恩《西遊記》中寫道:“海外有一國土,名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名山,喚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真箇好山……,四季好花常開,八節仙果不絕。”吳承恩描寫的花果山,其原型就是連雲港的花果山。

薔薇河是連雲港市境內最主要的河流,它不僅是全市工農業生產和人民民眾生活的主要用水資源,更是全市人民唯一的飲用水源。

地處暖溫帶,四季分明,雨量適中,光照充足,冬暖夏涼,常年平均氣溫在14℃左右,屬季節性海洋氣候。新浦區地理位置適中,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物產豐盛。郊區有耕地5萬餘畝,出產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棉花、蔬菜等農副產品。雲台山有大面積用材林和經濟林,盛產竹、木、茶、果中草藥等,尤以櫻桃、白果、板栗、和雲霧茶金鑲玉竹稱著。沿海灘涂和3400餘畝淡水魚塘,每年為市場提供大量海鮮和淡水魚蝦。區內還有其他大量動物植物資源和黃土石料礦泉水等非生物資源。

氣候環境

連雲港港地理坐標為119°27′E,34°45′N,位於太平洋西海岸、中國黃海之濱,與韓國、日本等國家主要港口相距在500海里的近洋扇面內。現為江蘇最大海港、蘇北和中西部最經濟便捷出海口、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是我國沿海主樞紐港和能源外運的重要口岸之一,以腹地內貨櫃運輸為主並承擔亞歐大陸間國際貨櫃水陸聯運的重要中轉港口,集商貿倉儲保稅信息等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性大型沿海商港。

截止2003年末,擁有生產性泊位30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25個,包括煤炭貨櫃木材糧食危險品等專業碼頭,泊位岸線6273米,年設計吞吐能力2265萬噸;目前已形成老港區、廟嶺港區、墟溝港區三大港區,已經成為一個初具規模,大中小泊位配套,散雜貨、貨櫃並舉,運輸功能齊全,內外貿兼顧,以外貿運輸為主的綜合性國際貿易運輸樞紐港。

自然條件

新浦區潮汐
水文

潮汐。連雲港港為不規則淺海半日潮港。平均海面2.94m,平均潮差3.39m,平均大潮高潮位4.93m,平均小潮高潮位4.61m,平均大潮低潮位負1.86m,平均小潮低潮位1.79m,實測最低潮位負0.45m,實測最高潮位6.5m,平均漲潮歷時5.62h,平均落潮歷時6.8h。氣溫。連雲港港為暖溫帶氣侯類型。年平均氣溫14度;8月份氣溫最高,月平均25.8度;1月份氣溫最低,月平均0.6度,但港區一般不結冰,偶有薄冰,無礙船舶航行作業。

雨況

港區年均降雨量為852.8mm。6~9月份為多雨月份,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0%以上。年均降雨天數近百日。

霧況

港區多霧月份為3~6個月,每年有霧天數約20天左右。霧多出現在早晨3~10時,一般不影響港務作業。

歷史沿革

新浦區龍尾河
新浦僅百年歷史。秦至民國初屬海州轄區。300年前,為淺海灘涂。清康熙五十年(1711)前後形成陸地。龍尾河、大浦河、西鹽河等匯流於此。初有臨洪灘、河南莊、馬跳、馬莊4村落。

民國六年(1917)所立《創新浦天后宮記》碑載:新浦自清光緒十八年(1892)劉振殿等人籌建大廟(天后宮),加之已有修建成的碼頭,渤海山東等地商人匯集此地從事食鹽、土特產貿易,商業繁榮,居住人口隨之增多。民國十四年(1925),隴海鐵路修到大浦港,新浦商業日趨興旺,成為名副其實之商埠。民國十二七年(1938)後,日本侵略軍兩次轟炸海州,海州城幾成廢墟,許多居民搬扦至新浦,人口驟增,居民達5萬。新海市政府亦設在新浦。民國三十七年(1948)11月7日,新浦解放,新海連特區專員公署在此成立,新浦原轄區劃分為民主、新華、通灌、新龍、浦西5區。

1949年11月,新海市撤銷,組建新海連市,附設新浦辦事處,市政府駐新浦區,隸屬新海連市。1961年10月1日,新海連市更名為連雲港市,市政府仍駐新浦。國務院2001年10月1日批准,撤銷雲台區,將雲台區的南城鎮、花果山鄉、雲台鄉和猴嘴街道劃歸新浦區管轄。

經濟概況

二十年來,經濟水平已是今非昔比,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全區國內生產總值(現價)達到83093萬元,比二十年前翻了七番多;從工農業生產規模看,全區工農業總產值已突破9億元大關,達到9.12億元,比1978年增加9億元,二十年來共翻了六番多,平均年遞增26.7%;從地方財力來看,全區收入達7425萬元,比1978年增長7.5倍,年均遞增11.9%。

新浦區新浦區
二十年來,區國內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增長31.5%。從環比增長速度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在50%以上的年份有3年,增長速度在30%以上的年份有7年,增長速度在20%以上的年份有4年。從各年份增長速度看,區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基本上呈逐年上升的趨勢,1978年增速為15.4%,1983年增速為32.7%,1993年增速為63.5%。近幾年區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居高不下,一直保持30%以上的高速度,且現在的增速是在經濟總量快速擴大的基礎上實現的,1997年國內生產總值每年增長1%,折算成絕對數就是國內生產值增加601萬元,也就是說,1997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相當於1979年增長1.3倍,相當於1984年增長46%,相當於1992年增長9.2%。
二十年來,全區第三產業增加值由1978年的199萬元,上升到1997年的65507萬元,平均每年增長35.7%,第二產業和第一產業雖然也同樣是高速增長,平均每年增長26.1%和12.0%,但分別比三產增速低9.6個百分點和23.7個百分點。由於三產增速的不斷攀升,使我區產業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一、二、三產業的比重由1978年的11:46:43,演變為1997年的1:21:78,第三產業比重已占總量的四分之三以上,已居於絕對的主導地位。
在三次產業內部,行業結構也在不斷地調整、最佳化;在第一產業內部,牧、漁業比重不斷上升,以前的以農為主演變為農、牧、漁三業並驅;第二產業內部,金屬製品、化工非金屬礦物製品等重點行業逐步形成;第三產業內部,批發零售貿易業、餐飲業等一些傳統行業持續發展,房地產開發,信息諮詢、居民服務等行業已悄然興起,並逐步成為新的支柱。

個體戶數量由1978年的百餘戶發展到1997年的6506戶,個體戶註冊資金由1978年的百餘元增長到1997年的每戶平均1.1萬元,個體戶的消費品零售額由1978年的98萬元上升到1997年的22360萬元,平均每年增長35.2%。私營企業的興起,則是近幾年才發生的事,1997年末全區共有私營企業120家,註冊資本1873萬元,僱工人數1128人,平均每戶私營企業註冊資金15.6萬元,僱工9.4人。

綜觀二十年來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史,有兩個年份特別突出,一是1985年,1985年至1990年個體消費零售額平均每年增長50%以上;另一個年份是1993年,該年度消費品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56倍,並首次突破億元大關,達到12050萬元,到1997年底全區已建成各類市場30個,商品交易市場成交額達22.5億元。

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和商品市場的有效建立,不僅開拓了就業門路,方便了民眾生活,更重要的是極大地繁榮和活躍了經濟,使個體私營經濟成為經濟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據初步測算,1997年全區約四分之一的財政收入來源於個體私營稅收,約三分之一的國內生產總值由個體私營創造,若加上集市貿易,則占全區經濟總量的二分之一。

改革開放以來,新浦區依託中心城區的優勢,以吸引外資作為全區經濟發展的突破口來抓,多層次發動,多形式聯合,多渠道開拓,外向型經濟取得長足進步。截止1997年,共興辦三資企業77家,總投資6278萬美元,協定外資3545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502萬美元。

外向型經濟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起步遲、發展快。全區的外向型經濟起步於1992年,經過5年多的發展,已初具規模,並已發展到77家企業。二是第三產業利用外資比例較高。這與新浦地處中心城區的區位優勢相適應。興辦的77家三資企業中,第三產業有46家,占58.2%。特別是房地產業利用外資成片開發改造舊城區已成為我區利用外資的一大特色。目前,全區共有房地產合資企業10家,總投資額2247萬美元,改造舊城區面積達112800平方米。三是短平快項目多,資金到位率和開業率相對較高。77家企業中,註冊資本在50萬美元以下的短、平、快項目有54家,占68%,這些短、平、快側重在餐飲、服務、娛樂等行業,這些項目往往投資少、見效快,周期短、投資回報率高。

改革開放二十年,變化最大的方面首推城市基礎建設。加快城市基礎服務設施的建設,是保證經濟持續增長的關鍵措施。在市、區兩級政府努力下,新建小區如雨後春筍,短短二十年,新浦建成區面積就擴大了一倍多。同時大規模的舊城改造,進一步改變了市容市貌。與城區擴張相適應的道路建設也進一步配套完善,使交通中心地位更加突出。

新浦區海陸空交通十分便捷,是連線西北、中原和蘇北、魯南的主要交通門戶。距港口、機場均在30公里以內,隴海鐵路貫穿境內,寧連、徐連、汾灌高速公路及204、310國道縱橫穿越,國家“十五”規劃中的同三和連霍兩條高速公路在此交匯。

作為區域性商貿中心,擁有大型專業市場十餘個,市場年成交額近百億元。全長1170米,集購物休閒旅遊觀光為一體的隴海步行街造型別致,規模位居全國前列。

在新浦城區內,朝陽路的開通,瀛州橋、朝陽橋的建成,使新浦南部聯成一片,城區由以前的帶狀逐步演變為團狀,郁州路、玉門路、龍河廣場、人民路的建成使區內交通更加便捷。到1997年末,全區實有道路面積75.93萬平方米。區內交通的改善,有力地促進市內公共運輸業的發展,目前區內已辟有7條公交線路,此外還有千餘輛計程車奔跑在區內的大街小巷。

在對外通道上,新墟公路、新牛公路使東抵港口、西達機場的時間分別只要半小時左右,連寧公路使新浦區與省會南京的距離由以前的八小時車程縮短了一半,鐵路客運由近及遠,使居民能南達上海,西至烏魯木齊,北通北京

城市基礎設施的另一重要方面是郵電通訊業,近二十年來,特別是九十年代以後,區內的郵電通訊建設速度更快,城市電話已進入市民家庭,1997年末全區住戶家庭平均每百人擁有電話17部,平均不到兩戶就有一部電話。
改革開放二十年,特別是1984年以後,城市建設成績顯著。到1997年,全區園林綠地面積193.8萬平方米,綠化覆蓋面積279.2萬平方米,1997底,全區人均綠地面積11.3平方米,公園數量也由1978年的1個增加到1997年的3個。進入九十年代後,廣泛開展的衛生城市創建活動使環境衛生日益改善,1997年全區民辦保潔隊伍已達733人,全年環衛實際清掃面積100萬平方米,生活垃圾清運量9.61萬噸,糞便清運量1.37萬噸,全區公共廁所已達264座,其中半數以上已改造成水沖廁所,同時我區大力加強環保工作,環境噪聲達標區面積達15.45平方公里,煙塵控制區面積達22平方公里,區環境衛生得到明顯改善,為全市順利通過衛生城省級驗收奠定了基礎。

城市燃氣、供熱也從無到有。1997年全區煤氣供氣量為110萬立方米,用氣人口0.34萬人,液化石油氣供氣總量達6308.8噸,用氣人口12.4萬人,全區三分之二的家庭告別了煤爐,用上煤氣或液化石油氣。城市供熱也初具規模,目前全區集中供熱的管道長度達到14.4公里,供熱面積達322萬平方米。

改革開放以來,收益最大的是人民生活。目前人民生活水平與改革開放前不可同日而語。特別是1984年以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更快。1997年,職工人均年工資5540元,比1978年增長9.9倍,平均每年增長13.4%,農民人均年收入5111元,比1978年增長25.7倍,平均每年增長18.9%;從總體上測算,新浦區已達到小康生活標準。與1984年相比,1997年人民生活主要指標有如下變化:吃的方面,恩格爾係數由56.8%下降到50.2%;穿的方面,衣著支出增長4.8倍;用的方面,電話空調錄放像機已相當普及;住的方面,人均居住面積由5.96平方米上升到9.33平方米。

行政區劃

新浦區位於東經119°10′和北緯34°36′,處於薔薇河下游。東北與雲台區接壤,西與東海縣交界,西南與海州區為鄰,總面積47.5平方公里,人口20.19萬。
XinpuQu
0518
320705
222003
人民政府駐民主路343號
2005年區劃調整後,轄6個街道、1個鎮、3個鄉。

南城鎮面積3.80平方千米,人口7765人。
雲台鄉面積58.12平方千米,人口32971人。
花果山鄉面積33.30平方千米,人口15014人。

主要景點

旅遊資源

新浦區具有獨特的旅遊資源。國家“4A”級風景名勝花果山坐落其間;始建於南北朝的南城鎮是蘇北地區有名的佛教道教勝地;擁有山海、玉蘭花王東磊風景區有“蓬萊仙境”之稱;被譽為“江蘇九寨溝、蘇北張家界”的國家“4A”漁灣風景區更是風姿卓越,是避暑納涼的旅遊勝地。

新浦區物產豐富。盛產板栗、銀杏、核桃等乾果以及櫻桃、杏、李等水果。大島山採石區是華東地區最大的石材集散地。

近年來,新浦區實施三產興區、二產強區、民營富區的發展戰略,經濟和社會事業迅猛發展,城市建設日新月異。200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35億元,一般預算收入1.6億元。新浦區正敞開熱情的懷抱,真誠地歡迎海內外朋友前來投資興業,共創美好未來。

物產

新浦區物產豐富。盛產板栗、銀杏、核桃等乾果以及櫻桃、杏、李等水果。大島山採石區是華東地區最大的石材集散地。

22

新浦區實施三產興區、二產強區、民營富區的發展戰略,經濟和社會事業迅猛發展,城市建設日新月異。200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65億元,一般預算收入9.2億元

隴海步行街

新浦區隴海步行街
連雲港市隴海步行街,是新浦區委、區政府通過招商引資在原廢棄的隴海鐵路路基上興建起來的一條休閒、娛樂、觀光、購物為一體的現代化步行商業街。全長1170米,占地面積184畝,建築面積13.1萬平方米,總投資4.5億元。

步行街日人流量達到1萬人次,節假日達到5萬人次,年商品零售總額超過8個億,基本形成東街為大眾化經營,中街為精、名、品經營,西街為婦女兒童用品、中外餐飲經營的特色明顯、商品門類齊全的現代化商業旺區,“要方便購物去隴海步行街、要放心購物去隴海步行街、要文明購物去隴海步行街”已成為我市市民的口頭禪。該街先後獲得“江蘇省百城萬店無假貨示範街”、“中國最具升值前景商業街”等稱號。目前正在爭創全國文明示範街。

蒼梧綠園

新浦區蒼梧綠園
蒼梧綠園於1999年7月建成開放,占地28公頃(420畝),總投資2000多萬元,是目前全省城市建成區內面積最大的綠園。園內栽植樹木7.26萬株、常綠球類和花灌木6.3萬株、冷暖季草坪20.44萬平方米,建有紫薇園、石趣園、園中園和高爾夫水上練習場、迷你高爾夫球場網球場游泳池垂釣中心等,成為集休閒、娛樂、觀賞為一體的大型綠地。草坪、樹林、鮮花、恰似都市的綠洲,是市民回歸自然,享受自然的好去處。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介

連雲港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1997年8月由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占地面積12.6平方公里,與國家級開發區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體制,其前身為宋跳工業區,其範圍東至新墟公路,南至高渠道,北至宋跳河,西至隴海鐵路,目前已開發5.7平方公里。

區內設有科技企業孵化器,同時設有“科技風險金”和“科技發展金”,扶持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及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目前進區企業已達50多家,初步形成了精細化工、電子、建材、食品等特色產業。

花卉交易中心

新浦區連雲港市花卉交易中心
連雲港市花卉交易中心是由新浦區建設局自籌資金建設,由綜合辦公樓、花卉交易展示培訓樓、花卉市場大棚三大功能區域組成。總投資2800萬元,占地28畝,總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2002年10月開始投入運營。

該中心引進了廣州臨沂淮安及本地商戶40餘家。經過兩年多的運營,花卉中心已初具規模,逐步形成集花卉交易、花卉文化、花土肥藥、奇石雕根、陶瓷器皿、觀賞鳥魚、鮮切花藝等為一體的專業產供銷集散地,成為蘇北、魯南地區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花卉交易市場。目前花卉中心年營業額達400萬元,上交稅收近20萬元。

海寧大道 郁海廣場

新浦區海寧大道
海寧大道是市區主幹道,也是新海地區二環的重要組成部分,東起學院路,西至幸福路,全長8公里,紅線寬度為60米,中間為24米水泥砼路面,兩側各3米綠化分隔帶,各6米快車道,各4米花崗岩人行步道。道路主體工程於本月中旬全面竣工,同步實施了雨水、污水、給水、電力、通信、路燈、交通標誌標線以及信號燈等工程。

郁海廣場是在海寧大道與郁州南路、瀛州路的交匯處建成的一個交通綠化廣場,它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我市的南大門。

新浦新區

新浦區東鹽河
新浦新區位於連雲港市新海地區的東南,西自瀛州路,東至寧連公路,北至蒼梧路,南至海寧路,市新浦新城區建設的起步區,占地6.75平方公里。新浦新區是集行政、文化娛樂、體育、教育和地區性商業、金融、居住為一體的現代化的新城市中心區。新浦新區以東鹽河綠化風光帶為界,分為東西兩片,東片為連雲港市的政治、文化、體育中心,西片為新區生活居住用地,並配套發展片區商業服務設施。新區規劃“三橫四縱”道路總骨架,“三橫”即蒼梧路(寬50米)、朝陽東路(寬80米)、海寧路(寬60米);“四縱”即瀛州路(寬60米)、郁州路(寬60米)、科苑路(寬60米)、學院路(寬40米)。

相關詞目

江蘇省 | 連雲港市 | 海寧 | 新區

參考網站

旅遊聯盟:http://www.tourunion.com/info/htm/46543.htm

新浦區人民政府網站:http://www.xinpu.gov.cn/

http://baike.baidu.com/view/944691.htm

連雲港市縣級行政區劃

行政單位地名
市轄區新浦區海州區連雲區
縣級市東海縣灌雲縣贛榆縣灌南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