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亞歐大陸橋

新亞歐大陸橋

新亞歐大陸橋,又名"第二亞歐大陸橋",是從中國的江蘇連雲港市、山東省日照市到荷蘭鹿特丹港的國際化鐵路交通幹線,國內由隴海鐵路和蘭新鐵路組成。大陸橋途經江蘇、安徽、河南、陝西、甘肅、青海、新疆7個省、區,65個地、市、州的430多個縣、市,到中俄邊界的阿拉山口出國境。出國境後可經3條線路抵達荷蘭的鹿特丹港。中線與俄羅斯鐵路友誼站接軌,進入俄羅斯鐵路網,途經阿克斗亞、切利諾格勒、古比雪夫、斯摩棱斯克、布列斯特、華沙、柏林達荷蘭的鹿特丹港,全長10900公里,輻射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亞歐大陸橋隴海-蘭新城市帶主要城市有連雲港、日照、徐州、商丘、開封、鄭州、洛陽、西安、蘭州、烏魯木齊等。

基本信息

簡介

新亞歐大陸橋新亞歐大陸橋

新亞歐大陸橋——由太平洋西岸中國連雲港開始的隴海、蘭新鐵路向西延伸在中國西部邊境阿拉山口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的德魯日巴站接軌,從而構成了一條沿當年亞歐商貿往來的“絲綢之路”,經亞洲、歐洲諸國直到大西洋的另一條陸上通道,這就是新亞歐大陸橋。她將是一條對亞歐大陸經貿活動發揮巨大作用的現代“絲綢之路”。

新亞歐大陸橋東起太平洋西岸中國東部連雲港,西達大西洋東岸荷蘭鹿特丹、比利時的安特衛普等港口,橫貫亞歐兩大洲中部地帶,總長約10900公里。連線著中國、東亞、中亞、西亞、中東、俄羅斯、東歐、中歐、南歐、西歐等40餘國,占世界國家數22%;面積3970萬平方公里,占世界陸域面積26.6%;居住人口22億,占世界人口36%。

新亞歐大陸橋東西兩端連線著太平洋大西洋兩大經濟中心,基本上屬於發達地區,但空間容量小,資源缺;而其遼闊狹長的中間地帶亦即亞歐腹地除少數國家外,基本上都屬於欠發達地區,特別是中國中西部、中亞、西亞、中東、南亞地區,但空間容量大,資源富集,開發前景好,開發潛力大。中間地帶還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農牧業生產基地;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能源富集。新亞歐大陸橋所經過的各區域,在經濟上具有較強的相互依存性與優勢互補性,蘊藏了非常好的互利合作前景。

背景

大陸橋(Land bridge)是指連線兩個海洋之間的陸上通道,是橫貫大陸的、以鐵路為骨幹的、避開海上繞道運輸的便捷運輸大通道。主要功能是便於開展海陸聯運,縮短運輸里程。比如有跨越亞歐的交通要道——俄羅斯的西伯利亞鐵路是一條跨越亞歐大陸而將太平洋和大西洋聯結起來的陸上橋樑,被人們稱之為亞歐大陸橋或西伯利亞大陸橋,她為世界經濟,特別是亞歐經濟的發展作出了較大貢獻。

俄羅斯的西伯利亞鐵路是一條跨越亞歐大陸而將太平洋和大西洋聯結起來的陸上橋樑,被人們稱之為亞歐大陸橋或西伯利亞大陸橋。

途經

繁忙的連雲港港區繁忙的連雲港港區

新亞歐大陸橋:又名"第二亞歐大陸橋"是從中國連雲港荷蘭鹿特丹的鐵路聯運線。它東起中國江蘇連雲港和山東日照市,途經江蘇、山東、河南、安徽、陝西、甘肅、山西、四川、寧夏、青海、新疆11個省、區,89個地、市、州的570多個縣、市,到中蘇邊界的阿拉山口出國境。

新亞歐大陸橋東端直接與東亞及東南亞諸國相連,並進而與美洲西海岸相通;它的中國段西端,從新疆阿拉山口站換裝出境進入中亞,與哈薩克斯坦德魯日巴站接軌,西行至阿克斗卡站與土西大鐵路相接,分北、中、南三線接歐洲鐵路網。

北線

哈薩克斯坦與西伯利亞大鐵路接軌,經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通往西歐及北歐諸國。

中線

哈薩克斯坦往俄羅斯、烏克蘭、斯洛伐克、匈牙利奧地利、瑞士、德國法國至英吉利海峽港口轉海運或由哈薩克斯坦阿克斗卡南下,沿吉爾吉斯斯坦邊境經烏茲別克斯坦塔什乾及土庫曼斯坦阿什哈馬德西行至克拉斯諾沃茨克,過裏海達亞塞拜然的巴庫,再經喬治亞提比里西及波提港,越黑海至保加利亞的瓦爾納,並經魯塞進入羅馬尼亞、匈牙利通往中歐諸國。

南線

由土庫曼斯坦阿什哈巴德向南入伊朗,至馬什哈德折向西,經德黑蘭、大不里士入土耳其,過博斯魯斯海峽,經保加利亞,南斯拉夫通往中歐、西歐及南歐諸國,同時還可經過土耳其埃斯基謝基爾南下中東及北非。
以亞歐大陸橋為紐帶,它將中國與獨立國協國家、伊朗、羅馬尼亞、南斯拉夫、保加利亞、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德國、奧地利、比利時、法國、瑞士、義大利、英國緊密相連。它對環太平洋經濟圈的協調發展起到重要作用,也使中國與世界大市場的距離更近。它將亞歐兩個大陸原有的陸上運輸通道縮短了2000公里運距。比繞道印度洋和蘇伊士運河的水運距離縮短了1萬公里。

優勢

新亞歐大陸橋新亞歐大陸橋

與西伯利亞大陸橋相比,新亞歐大陸橋具有明顯的優勢:

第一,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優越

整個陸橋避開了高寒地區,港口無封凍期,自然條件好,吞吐能力大,可以常年作業。

第二,運輸距離短

新亞歐大陸橋比西伯利亞大陸橋縮短陸上運距2000~2500公里,到中亞、西亞各國,優勢更為突出。一般情況下,陸橋運輸比海上運輸運費節省20~25%,而時間縮短一個月左右。

第三,輻射面廣

新亞歐大陸橋輻射亞歐大陸30多個國家和地區,總面積達5071萬平方公里,居住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75%左右。

第四,對亞太地區吸引力大

除中國(大陸)外,日本、韓國、東南亞各國、一些大洋洲國家和中國的台灣,港澳地區,均可利用此線開展貨櫃運輸。如果從50年代初期由日本經美洲大陸向歐洲運輸貨櫃算起,大陸橋問世已近半個世紀。但這僅僅是個開端,從發展趨勢看,大陸橋運輸前景廣闊,開發潛力巨大。由於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包括火車、輪船等在內的交通工具的現代化、高速化、特別是時速超過500公里的磁懸浮列車的試運成功,對以鐵路運輸為主的大陸橋運輸,必將產生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還有貨櫃運輸的迅速普及,既為大陸橋運輸提供了穩定的箱源,促進著大陸運輸發展,又展示了大陸橋運輸的巨大潛力。

經濟作用

運輸優勢

新亞歐大陸橋運輸比西伯利亞大陸橋運輸有著較大的優勢。

新亞歐大陸橋新亞歐大陸橋

第一,它使亞歐之間的貨運距離比西伯利亞大陸橋縮短得更為顯著,從日本、南韓至歐洲,通過新亞歐大陸橋,水陸全程僅為12000公里,比經蘇伊士河少8000多公里,比經巴拿馬運河少11000多公里,比繞道好望角少15000多公里。

第二,它使東亞與中亞、西亞的貨運距離大幅度減少。日本神戶、南韓釜山等港至中亞的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5個國家和西亞的伊朗、阿富汗,通過西伯利亞大陸橋和新亞歐大陸橋,海上距離相近,陸上距離相差很大。如到達伊朗、德黑蘭,走西西伯利亞大陸橋,陸上距離達到13322公里,走新亞歐大陸橋,陸上只有9977公里,兩者相差3345公里,到達中亞的阿雷西,走西伯利亞大陸橋,陸上是8600公里,走新亞歐大陸橋,陸上距離只有5862公里,相差2774公里。

第三,由於運距的縮短,它在運輸時間和運費上將比西伯利亞大陸橋又有所減少,更有利於同海運的競爭。

第四,它的東端橋頭堡自然條件好,位置適中,氣候溫和,一年四季可不間斷地作業。

資源互補

在亞歐經貿合作中,新亞歐大陸橋具有重要作用。它的東西兩端連線著太平洋與大西洋兩大經濟中心,基本上屬於發達地區,但空間容量小,資源缺;而其遼闊狹長的中間地帶亦即亞歐腹地除少數國家外,基本上都屬於欠發達地區,特別是中國中西部、中亞、西亞、中東、南亞地區,地域遼闊,交通不夠便利,自然環境較差,但空間容量大,資源富集,開發前景好,開發潛力大,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物華天寶之地。這裡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農牧業生產基地,糧、棉、油、馬、羊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這裡礦產資源有數百種,其中,金、銀、銅、鐵、鈾、鉛、鋅、鉑、鎳、鈦、銻、汞、鉻、鎂、鈉、鉀、釩、鋁、鎢、錳、鉬、磷、硼等均享譽世界。能源尤為富集,煤炭儲量2萬億噸以上,石油儲量約1500億噸,天然氣儲量近7500億立方英尺,堪稱世界“能源之鄉”。因此,新亞歐大陸橋通過區域,在經濟上具有較強的相互依存性與優勢互補性,蘊藏了非常好的互利合作前景。

這裡曾是全國156個重點工程及三線軍工、重大企業集中布置地區,煤炭、石油、機械、航空、化工、電力、冶煉、紡織等產業具有可觀的規模。科學技術力量也比較雄厚。這些優勢決定了該地帶具有巨大的開發潛力。

發展前景

新亞歐大陸橋新亞歐大陸橋

橫貫中國東、中、西部,東西雙向開放的“鋼鐵國際走廊”的加速開發和開放將使它成為中國經濟的新的增長帶,並將加速變成中國的國際性、開放型交通、經濟走廊。為此,正在研究加快沿橋中國段的具體措施。

這些措施將包括:沿橋地帶實行沿海地區的開放政策,根據需要可繼續設立各種開發區和保稅區;試辦資源型開發區;按照高起點和國際接軌的要求,建立資源和資源加工型新型企業;促進沿線地區工業化和城市化;利用外資,試辦中國西部農業合作開發區,營造亞歐農產品批發交易中心;根據交通樞紐、資源狀況、地理位置,以中心城市為依託,在沿橋地區建立若干個經濟發展區,如以連雲港為中心的國際經濟貿易合作區,以徐州為中心的淮海經濟區,以邯鄲為中心的中原經濟區,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經濟區,以蘭州為中心的西北經濟區,以烏魯木齊為中心的西部經濟區等。並把烏魯木齊建成中國西部的國際金融、商貿、工農業經濟中心,促進中國西部和中亞市場的發育和繁榮。

意義

新亞歐大陸橋的暢通,有利於促進沿橋國家的經貿合作、亞歐經濟的發展與繁榮。對於亞歐兩大洲經濟走廊的形成,對於開創世界經濟的新格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新亞歐大陸橋的貫通,有利於促進沿橋區域經濟的平衡協調發展,對於推進沿橋地帶的開發開放、加快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提高各國綜合國力,都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新亞歐大陸橋的發展,有利於開拓中亞市場,對於擴大我國的對外經貿合作,有著不可忽視的重大作用。

新亞歐大陸橋的開通與發展,有利於提高我國大陸沿海港口體系的國際地位。它將使我國港口從根本上解脫地理環帶制約,最佳化沿海港口區位,為它們開展國際貿易運輸創造有利條件。

隨著亞太經濟的迅速崛起,世界貿易重心的東移,新亞歐大陸橋的戰略意義也越來越重要。大陸橋不僅僅是一條運輸通道,而且是區域經濟發展的軸線。沿橋經濟帶人民正在為儘快實施新亞歐大陸橋沿線開發開放戰略而共同奮鬥,我們堅信,經過跨世紀的努力,新亞歐大陸橋必將成為國際經濟貿易的一條黃金走廊,再現古絲綢之路的輝煌。

影響

新亞歐大陸橋區域經濟發展具有明顯的互補性:一方面,對於日本和西歐等已開發國家來說,這一區域是一個人口眾多、資源豐富的巨大市場,是它們輸出資金、技術和管理的理想之地;對中國、中亞和東歐國家來說,通過沿橋開放,可以更好地吸收國際資本、技術和管理經驗,加快經濟振興。另一方面,亞太地區經濟的迅速增長,越來越需要開拓歐洲市場,而歐盟為謀求發展也需要到亞太地區尋求貿易夥伴,選擇投資對象,亞太與歐洲的雙向輻射越來越明顯。

新亞歐大陸橋的發展,為沿橋國家和亞歐兩大洲經濟貿易交流提供了一條便捷的大通道、對於促進陸橋經濟走廊的形成,擴大亞太地區與歐洲的經貿合作,促進亞歐經濟的發展與繁榮,進而開創世界經濟的新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新亞歐大陸橋這些固有的優勢,決定了它必將全線運營,發展壯大,成為溝通亞太地區與歐洲的主導運輸線。

發展過程

1、1992年開始國際陸橋營運。

2、1992年中國同有關國家政府共同簽署了建設亞歐光纜協定,成立了亞歐光纜管理委 員會。這條亞歐光纜東起中國的上海,西至德國的法蘭克福,途經中國、哈薩克、吉爾吉斯、烏茲別克、土庫曼、伊朗、土耳其、烏克蘭、波蘭、德國等國,加上分支,全長26萬公里。

3、中國政府1993年決定沿橋全線開發開放。

4、世界銀行採取實際行動推動陸橋的基礎設施建設,1993年世行提供350萬美元貸款,支持中國的貨櫃追蹤項目。現在又借款1.5億美元支持新疆吐魯番-烏魯木齊-大黃山總長283KM 的高等級公路建設。

5、亞洲開發銀行提出了亞洲高速公路方案。

新亞歐大陸橋新亞歐大陸橋

6、中國國家計委會同建設部、民政部於1993年底完成了隴海-蘭新鐵路沿線地帶城鎮發展布局規劃要點,並經國務院批准。

7、1994年,中國政府把沿橋(中國段)可持續發展列入中國21世紀議程優先項目。

8、1995年9月25日,聯合國大會第49次會議第91項議程聽取聯合國秘書長報告;中亞新獨立和發展中的內陸國家及其發展中鄰國之過境運輸系統的現狀和建議。

9、聯合國亞太經委會(ESCAP)提出了新鋼鐵絲路方案。

10、1994年10月26日-28日在李鵬總理倡議下,中、俄與中亞五國鐵道(運輸)部長在北京召開會議,批准了“開發利用經友誼關-阿拉山口邊境通道的國際鐵路幹線計畫。”

11、1994年12月,有關單位完成了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長4131km,寬200km)遙感綜合調查,對資源、環境進行了初步評價。

12、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畫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要求加快發展新亞歐大陸橋沿線經濟帶;九五計畫期間,將把建設資金相對集中地投向中國的中、西部地區。

13、1995年歐洲聯盟委員會制訂了亞太改革和新的對華政策,其有關機構提出了歐洲-高加索-亞洲交通走廊方案。

14、1995年9月11日,中國政府和哈薩克斯坦政府簽署了《關於利用連雲港裝卸和運輸哈薩克斯坦過境貨物的協定》。

15、1995年11月,聯合國貿發組織在安卡拉召開了中亞對外貿易和交通運輸動議技術會議,探討歐亞交通走廊問題。

16、1996年3月,亞歐首腦會議在曼谷召開,會上,馬亞西總理馬哈蒂爾提出建設泛亞鐵路,將新、馬、泰鐵路聯接中國昆明,李鵬總理進而提出聯接到新亞歐大陸橋及朝鮮半島的倡議,該倡議得到了與會首腦們的肯定。

17、1996年5月7-9日,由中國國家科委、國家計委、外經貿部會同聯合國開發計畫署 、歐盟委員會等單位共同舉辦的“96北京新亞歐大陸橋區域經濟發展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召開,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60多位代表參加了會議。會議著重就加強新亞歐大陸橋區域經濟合作,推進整個區域可持續發展這一主題展開了熱烈討論。大會研究了加快以鐵路為主要內容的政策協調,進行以改善環境和開發人力資源為主要內容的消除貧困行動。會議期間,中國國務院委員宋健、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布里坦、白俄羅斯副總理林格、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署長斯佩思和聯合國副秘書長金永健一道簽署了共同主席聲明,表達了與會代表的共同願望。會議認為,建設、開發新亞歐大陸橋及其沿橋經濟帶符合亞、歐兩大洲人民的利益,是大有前途的。與會代表還對中國新亞歐大陸橋發展促進會、歐中商務中心、世橋基金會提出的成立亞歐陸橋開發論壇的倡議表示支持。

18、1996年5月,伊朗-土庫曼斯坦鐵路接軌,標誌著新亞歐大陸橋西端南線全線貫通。

19、1996年6月,李嵐清副總理訪問拉脫維亞時,拉方希望與中方聯合利用里加港。

20、中俄雙方總理定期會唔委員會設定了運輸分委員會。

21、1996年5月的國際研討會之後,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貨櫃過境取得飛速發展,過境箱量已由1995年的257個上升到1996年的12118個,1997年達到30016個TEU,從而接近西伯利亞大陸橋的一半。

22、1997年1月和9月,國家科委、國家計委、外經貿部、國家經貿委同UNDP分別在日照和烏魯木齊舉辦了大陸橋開發國際研討會和中國與中亞經貿合作研討洽談會,都取得豐富成果。

23、1997年4月1日,連雲港-阿拉山口“五定”班列開行,該班列全部正點或提前到達,建成了陸橋國際貨櫃追蹤系統並投入使用。

24、1997年4月,烏茲別克與UNDP在塔什士召開了喀什-奧什-安集延-塔什乾的同軌距鐵路項目技術討論會,會議同意就可行性總是開展工作。

25、歐盟委員會正積極籌劃與中國等國政府、UNDP等國際機構於1998年二季度在布魯塞爾共同召開第二次國際研討會。

26、歐洲一些國家的投資商有意在新亞歐大陸橋沿線選擇合適地點建立工業園區。

27、亞洲開發銀行已對中國與中亞國家交通運輸、能源、貿易與支付領域提供了第一期40萬美的技術援助,第二期約300萬美元即將啟動。

28、日本政府表達了支持、參與新亞歐大陸橋沿線區域和中亞開發活動的意向。

29、全球基礎設施日本協會、世橋基金會從投資者角度對中國和哈薩克斯坦專家提出的中-哈跨國經濟區構想表達了積極態度,並派專家考察了伊寧和霍爾果斯,專家們希望就中-哈和中國-吉爾吉斯邊境地區設立雙邊合作經濟區希望之城做前期研究,並及早提出框架構想。

30、韓國對連線中、韓海陸聯運持積極態度。

新亞歐大陸橋新亞歐大陸橋

31、中亞、西亞油氣資源開發步伐加快,中國參與合作開發。

32、修改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這一修改,將為中西部資源優勢的發揮創造條件。

33、外經貿部、國家科委、國家計委在UNDP的支持下已批准在連雲港市、日照市分別建設新亞歐大陸橋國際信息中心和國際培訓中心,現正積極籌辦新亞歐大陸橋國際研究與開發中心,以強化同中亞地區乃至沿橋國家及有關國際組織的合作基礎。

34、中國沿橋地方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加大了大陸橋工作力度,特別是江蘇省、省委、省政府就加快徐連經濟帶建設做出了若干決定,強化了陸橋橋頭堡的傾斜力度。

35、國家科委政策法規與體制改革司、國家計委國土規劃與地區經濟司、國家經貿委經濟運行局、外經貿部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組成了新亞歐大陸橋研究與開發國內協調組,以加強協調機制。

36、中國中央電視台拍攝並播發了《新亞歐大陸橋紀行》電視專題片,在國內外引起很好反響,提高了大陸橋的知名度。

TIPS

---1990年9月12日12點12分,這是一個受到國內外經濟界和海內外輿論界密切關注的時刻,當中蘇兩國鐵路交通部門的兩位副部長同時扳緊各自鐵路的最後一顆螺栓並高興地互贈扳手時,一座新的聯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亞歐大陸橋全線貫通了。
---這座大陸橋東起我國的連雲港、日照,西行出域穿越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地區,經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波蘭、德國等歐洲口岸,全程長達11000公里左右。因為它是繼西伯利亞大陸橋之後連線亞歐的第二座大陸橋,故稱“新亞歐大陸橋”。
---與前一條西伯利亞大陸橋相比,新亞歐大陸橋具有明顯的優勢:
---1.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優越整個陸橋避開了高寒地區,港口無封凍期,自然條件好,吞吐能力大,可以常年作業。
--2.運輸距離短新亞歐大陸橋比西伯利亞大陸橋縮短陸上運距2000-5000公里,到中亞、西亞各國,優勢更為突出。從遠東到西歐的貨物,經新亞歐大陸橋比繞過好望角的海上運輸線縮短運距15000公里,比經蘇伊士運河的海上運輸線縮短運距8000公里,比經巴拿馬運河的海上運輸線縮短運距11000公里,比經北美大陸橋縮短運距9100公里。
---3.輻射面廣新亞歐大陸橋輻射亞歐大陸30多個國家和地區,總面積達5071萬平方公里,居住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75%左右。
---4.對亞太地區吸引力大新亞歐大陸橋吸引範圍除我國(大陸)外,日本、韓國、東南亞各國、一些大洋洲國家和我國的台灣、港澳地區,均可利用此線開展貨櫃運輸。
---因此,新亞歐大陸橋這些固有的優勢,決定了它必將全線運營,發展壯大,成為溝通亞太地區與歐洲的主導運輸線。
---新亞歐大陸橋的暢通,有利於促進沿橋國家的經貿合作、亞歐經濟的發展與繁榮。對於亞歐兩大洲經濟走廊的形成,對於開創世界經濟的新格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新亞歐大陸橋的貫通,有利於促進沿橋區域經濟的平衡協調發展,對於推進沿橋地帶的開發開放、加快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提高各國綜合國力,都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新亞歐大陸橋的發展,有利於開拓中亞市場,對於擴大我國的對外經貿合作,有著不可忽視的重大作用。
---新亞歐大陸橋的開通與發展,有利於提高我國大陸沿海港口體系的國際地位。它將使我國港口從根本上解脫地理環帶制約,最佳化沿海港口區位,為它們開展國際貿易運輸創造有利條件。
---隨著亞太經濟的迅速崛起,世界貿易重心的東移,新亞歐大陸橋的戰略意義也越來越重要。大陸橋不僅僅是一條運輸通道,而且是區域經濟發展的軸線。沿橋經濟帶人民正在為儘快實施新亞歐大陸橋沿線開發開放戰略而共同奮鬥,我們堅信,經過跨世紀的努力,新亞歐大陸橋必將成為國際經濟貿易的一條黃金走廊,再現古絲綢之路的輝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