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魯效應

斯特魯效應

斯特魯普效應(Stroop effect)是指在心理學中干擾對反應時間影響的實驗。例如當測試者被要求說出某個顏色和其字面意義不符的詞語時,被測者往往會反應速度下降,出錯率上升。 斯特魯效應是1935年實驗心理學家斯特魯普(John Ridley Stroop)所提出的著名的發現之一,指出環境刺激物理的各項特徵,如果相融,則會使辨識加速,反應時間縮短;但若互不相融,則會造成干擾,使反應時間拉長。當人們對某一特定刺激作出反應時,由於某種因素的干擾,被刺激者難以集中精力對特定刺激作出反應的現象叫“斯特魯普效應”,因為這個效應是斯特魯普發現的,故以其名斯特魯普效應。

研究背景

心理學家斯特魯在1935年進行了一項有趣的實驗。他向被試呈現一系列的顏色塊,並要求被試儘快地大聲朗讀看到的顏色,然後再向被試呈現一系列表述顏色的字詞,每一個詞是一種顏色的名稱,同樣要求被試儘快地大聲讀出呈現的字詞,結果被試兩次完成這兩次的任務都很順利,並沒有感到有什麼困難,他們完成兩次任務所用的時間也差不多。最後,再給被試呈現一些表述顏色的詞,每個詞與所標示的顏色並不相同,例如:“紅”字是用藍墨水寫的;“綠”字是用黃墨水寫的;“黃”字是用黑墨水寫的,等等,再要求被試儘快地大聲朗讀字詞的墨水顏色。在進行這項測驗時,出現了一種意外的心理現象,帶有戲劇色彩:被試不能像前兩次測驗那樣迅速而又準確地讀出字詞的墨水顏色,有時不由自主地讀出字詞所標識的顏色,甚至結結巴巴,讀不下去,常常需要幫助,靠思維的幫助才能繼續往下讀,讀到最後,被試本人也不禁笑了起來。

認知測試

斯特魯普效應 斯特魯普效應

有幾個不同的表示顏色的詞語,例如紅色、黃色、綠色、黑色這些。但是如果把紅色兩個字塗上黃色、黃色這兩個字塗上綠色……這樣叫你馬上讀出來你就會覺得很難,而且慢吞吞了。這是因為經常看見文字,大腦分析文字也比較多,而且文字特徵也多,所以看見這些顏色不同的字後大腦會首先對文字做出反應,但是那些文字的顏色與大腦貯存的文字資料並不相符,這時候你的大腦就必須用一段時間來思考才行。想不受此影響的最佳方法無疑是忽略掉文字,只當文字是圖片,那樣大腦就不會處理文字信息了,速度也可以迅速提升。

產生原因

斯特魯認為,主要是人們無法控制刺激情境中無關特徵的強烈影響,從而產生心理干擾,使當前特定刺激無法得到正常反應。具體分析起來,研究認為還有如下因素的影響。

一是與一個人的注意轉移力有關。注意轉移力是指一個根據情境的發生變化或面臨的任務變化而把注意力從一個刺激迅速轉到另一個刺激上。具有這種能力的人,就不會發生或很少會發生斯特魯效應。因為,他們不太會因其他刺激的干擾而分心。否則,就容易產生斯特魯效應。

二是與刺激情境中的無關特徵有關。這種無關特徵與我們所要反應的特定刺激具有密切聯繫的,但又易於干擾的,那么,就極易發生斯特魯效應。例如刺激情境中出現新異刺激或對個體具有重要意義的刺激,某些情緒性因素影響,等等。這些都是產生斯特魯效應的重要因素。

三是與一個人所擔當的多重角色有關。一個人角色充當越多,越有可能產生斯特魯效應。因為在對特定刺激做出反應時,不同的角色都會跑出來解釋、認同、表態及行動,但在同一時間內,人的思維又不允許同時進行,這樣就可能出現一會兒這一角色思維,一會兒另一角色思維,或同時爭著要思維的混同思維現象,這也就是“角色競爭”現象,從而使斯特魯效應發生。

研究發展

研究稱大量閱讀壞新聞能讓人麻痹逃離壞心情根據以色列特維拉夫大學(Tel Aviv University)的研究,重複頻繁地接觸壞新聞,會讓人麻痹而不再心情低落。

研究領導人貝海默博士(Moshe Shay Ben-Haim)指出,壞心情會減低人們的感知力,所以人們在開始工作前看到頭條是壞新聞,他建議應該閱讀完全文,藉由接觸大量的負面訊息麻痹身心,接下來一天的工作心情都會較為愉快。

科學家認為負面字詞會讓人陷入持續性的低落情緒,但經過重複的暴露與接觸,這樣的影響力會消失,就能從壞心情中脫離。這項研究被認為有助於了解人類受到暗示性的情緒。

效應結果

效應影響

這種斯特魯效應對學校教師學生都是不利的,影響班主任教師的講話水平,影響教師的教學水平,也影響學生的學習。因此,在學校里要儘可能避免斯特魯效應。

應對措施

首先,學校教師要正視自己所充當的各種角色,並切記充分當好每一種角色,特別是在同一情境中決不擔當一種以上的角色。例如,在學校導學育人時就要充分當好學校教育者的角色,在上課時就要充分扮演好教學者的角色,在家裡就要充分扮演好丈夫或爸爸的角色,避免角色競爭、角色混同、角色不分的現象。例如,有些教師在上課時,本來應該以“教學者”的角色登場的,然而他們的班主任角色竟然出來干擾,常常以居高臨下的講話口氣上課。這樣,儘管教師講的課可能很有水平,但是,在學生的意識中,總以為你是一個耍弄技術者,而不是一個“學富五車,滿腹經綸”者。其實,班主任角色的干擾,其課的水平也不會是很高的。因為管理與教學畢竟是兩碼事,雖然有聯繫,但不是同一回事,它們各有自己的特點與規律,違背了它們的規律,其效果可想而知。

其次,有時學校教師也不妨用用斯特魯效應術,使其產生積極作用。據前面所述,一般情況下,期特魯效應起消極作用多一些。但只要我們學校教師正確套用,也可以產生犯錯誤效應。例如在聯歡晚會上,學生要求學校教師扮演一個“小丑”角色,學校教師就會感到十分彆扭,認為這與學校教師形象相差甚遠,太不協調了。因此,學校教師的形象常常會出來“競爭”小丑的形象,從而引起不倫不類的失態行為,使得大家哄堂大笑,其樂無窮,學生對學校教師更加敬佩了。

從上可見,我們學校教師在學生從事某一活動時儘量不要去干預他。有些教師喜歡剛布置完一項工作,學生剛投入工作,教師第二、三項接踵而來,或用自己的觀點、做法去干預他,從而使學生發生斯特魯效應,使布置的班級工作一事無成或大打折扣。因此,記住,別去干擾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