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視知覺

藝術與視知覺

《藝術與視知覺》是1998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阿恩海姆。 這本《藝術與視知覺》所要達到的目的之一,就是對視覺的效能進行系統地分析,以便指導人們的視覺,並使它的機能得到恢復。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看起來,藝術似乎正面臨著被大肆泛濫的空頭理論扼殺的危險,近年來,真正堪稱為藝術的作品已不多見了。它們似乎在大量書籍、文章、學術演講、報告會、發言和指導等——這一切都是想要幫助我們弄清楚什麼是藝術,什麼不是藝術;什麼人在什麼情況下創造了什麼作品,他為什麼或為了誰才創造了這些作品等等——組成的洪流中淹沒了。在我們眼前出現的是一具被大批急於求成的外科醫生和外行的化驗員們合力解剖開的小小的屍體。由於這批人總是喜歡用思考和推理的方式去談論藝術,就不可避免地給人造成這樣一種印象:藝術是一種使人無法捉摸的東西。

該書採用一種不受羈絆的寫作風格來系統地陳述藝術與視知覺,書中力圖將那些潛在的原則清晰地陳述出來,闡述了視覺所具有的傾向於最簡潔結構的趨勢、視覺圖式細分的發展階段、知覺的動力特性及其他各種適用於所有視覺現象的基本原則。

作品目錄

總序

引言

第1章 平衡

1 在一個正方形中隱藏的結構

2 知覺力剖析

3 當同一個正方形中有兩個圓面出現的時候

4 心理平衡與物理平衡

5 為什麼需要平衡

6 重力

7 方向

8 各種類型的平衡圖式

9 頂與底

10 左與右

11 平衡與人類心理

12 平衡必須傳達意義

13 坐在椅子上的塞尚夫人

第2章 形狀

1 作為一種積極的探索工具的視覺

2 捕捉事物的本質

3 知覺概念

4 什麼是形狀

5 以往經驗的作用

6 對形狀的觀看

7 簡化

8 造成簡化的條件

9 物理簡化

10 有關簡化的試驗

11 整平與尖銳

12 一種生理學理論

13 為什麼眼睛能看清真相?

14 藝術中的分離

15 什麼是部分

16 組合原則

17 藝術中的實例

18 結構骨架

第3章 形式

1 定向的改變

2 倒立的物體

3 投影

4 立體的視覺概念

5 如何選取最佳方面

6 埃及人採用的方法

7 透視縮短

8 重疊

9 重疊法的好處何在

10 平面與深度的相互作用

……

第4章 發展

第5章 空間

第6章 光線

第7章 色彩

第8章 運動

第9章 張力

第10章 表現

回顧

作者簡介

魯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1904-2007),原籍德國,1946年定居美國。曾先後就任於紐約社會研究院和勞倫斯學院,1968年後擔任哈佛大學藝術心理學教授,1974年退休後擔任密西根大學藝術史系訪問教授,1976年獲“全美藝術教育協會突出貢獻獎”。主要著作有《藝術與視知覺》、《視覺思維—審美直覺心理學》、《電影作為藝術》、《藝術心理學新論》、《熵與藝術》等。

滕守堯,1945年生,山東人,曾先後就讀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美學專業,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藝術學系兼職教授,中華美學學會副會長,常務理事。主要著作有《審美心理描述》、《藝術社會學描述》、《中國懷疑論傳統》、《文化的邊緣》、《藝術化生存——中西審美文化比較》、《道與中國文化》等14部,美學譯著有《藝術與視知覺》、《視覺思維》等7部,文學譯著8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