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頭鸕鶿

斑頭鸕鶿

斑頭鸕鶿為候鳥,喜群集於沿海島嶼或沿海石壁上,是我國沿海鳥類。喜群集於沿海島嶼或沿海石壁上。體形較大,兩翅展開,形如人立。主要以魚為食。性喜集群生活。

基本信息

【物種名稱】:斑頭鸕鶿
【俗名】:暗綠背鸕鶿
【拉丁文名】:Phalacrocorax capillatus【物種特徵】:

斑頭鸕鶿斑頭鸕鶿
  • 描述:大型水鳥。體長80~84厘米,體重2500克。體羽黑綠色,有藍綠色金屬反光。嘴基部內側黃色,裸出皮膚白色,頰後方及後頭有白色羽毛。背暗綠色,羽緣黑色,脅有白色粗斑。虹膜綠色,嘴黑褐色,腳黑色。亞成體大致為暗褐色。嘴長直且尖,較粗壯,呈圓錐形,先端彎曲成鉤狀。嘴、眼周裸露無羽。尾較長且圓,尾羽為14枚。翅較寬長,背、肩和翅上覆羽為暗綠色,頰後方、後頭和後頸雜有白色絲狀羽,兩脅各有一個大的白斑。繁殖期為每年4~6月,通常幾對在一起成小群繁殖。營巢於海岸海島岸邊的懸崖峭壁上,巢由枯草和海草等構成。每窩產卵4~5枚,卵為白色。繁殖於太平洋東海岸北部和鄰近海島,包括我中的東北南部旅順河北山東?煙臺威海市、青島旅鳥或夏候鳥,冬時向南遷至浙江福建台灣雲南等地。
  • 分布範圍:棲息於溫帶海洋沿岸和附近島嶼及海面上,遷徙和越冬時也見於河口及鄰近的內陸 湖泊
  • 分布狀況:斑頭鸕鶿在我國沿海地區尚有分布,但數量較少。
  • 習性:斑頭鸕鶿為候鳥,是我國沿海鳥類。喜群集於沿海島嶼或沿海石壁上。體形較大,兩翅展開,形如人立。主要以魚為食。性喜集群生活。
  • 國家保護等級:未列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