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溪村

文溪村

文溪村位於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浦陽鎮舊縣城區東南部,浦陽江南岸。轄大溪樓、下季宅、毛都、牛車頭4個自然村,以村委會駐地大溪樓舊稱文溪,故名。1992年,全村分為37個生產隊,計1080戶,3117人。有耕地2230畝(其中旱地6畝),山林1550畝。浦江至金華、蘭溪公路在下季宅,與浦江至治平公路分岔。前者南趨桐塢嶺入蘭溪境;後者東南行,經大溪樓通往治平。在下季宅和大溪樓之間的這段公路已劃入縣城範圍,名文溪路。歷史上較為有名的人物有樓一堂,大溪樓人。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進士。歷任晉臬和廣東右布政,攝守海使者印,曾參與定策招降鄭芝龍(鄭成功之父)。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文溪村文溪村舊狀
大溪樓和牛車頭均為樓姓聚居;下季宅季姓,毛都魏姓。樓姓於北宋開寶三年(970)自義烏遷浦江白石源,後裔遷縣城和文溪。《浦陽樓氏宗譜》載:(樓)益順,字尚遜,官橋文溪祖,生於明正德丙子;牛車頭始祖(樓)孟成,生於明嘉靖乙巳。據此可知,此兩村均建於明代中葉以後。又據《(民國)浦江縣誌稿》載:(季)偃於宋鹹淳二年由烏傷崇德鄉遷居浦江臨浦巷,為浦陽季氏始祖。傳至月泉直學(季)襄之長子隆祖,分遷西皋;次子光祖,分遷溪前,今名下季宅。是則下季宅建村時間當在宋末元初。
文溪村在清代時分屬嘉興鄉十六都和德政鄉五都。民國後期屬白石鄉。1950年10月歸屬大溪鄉。合作化運動時,與蔣塘等村合建為文溪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後改名大溪人民公社文溪生產大隊。1961年,蔣塘等村析出另組五一大隊(1981更名蔣塘大隊)。1983年改為大溪鄉文溪村。1992年大溪鄉併入浦陽鎮。現浦陽鎮人民政府在下季宅原大溪鄉人民政府舊址設大溪辦事處。

地理位置

文溪村文溪村新貌

文溪村地屬浦陽江沿岸沖積平原區,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東連平安平畈,西接城南街、群生村所屬的風井畈,是浦江盆地中著名的大平畈之一。浦陽江自通濟橋水庫蜿蜒東來,橫亘於村境北部,成為村境和舊縣城區的天然分界線。源出南部山區桐塢嶺的五路嶺溪(一名兆豐溪),北流經毛都西,到下季宅附近注入浦陽江。通濟橋水庫南乾渠的72線,經毛都之南,自西而東橫貫村境。農田水利條件良好,素為浦江縣農業高產地區之一。

經濟發展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展,文溪村領導積極引導村民發展多種經濟,鼓勵和扶持創辦個體企業和發展家庭副業,截至目前止,全村已辦起服裝、皮革五金機械電器塑膠、紙品等數十家私營企業;廣大婦女紛紛投入花邊生產;同時對一些村辦企業如預製廠、磷肥廠、汽車修配廠和停車場等予以整頓擴大。1992年全村工業總產值1500萬元;另加飼養生豬3124頭的收入,人均年收入已達1000餘元,生活明顯改善。
村領導還憑藉緊靠縣城這一優越的地理位置,沃野千頃的良好自然條件,緊緊抓住已歸隸浦陽鎮,而全鎮又正在全面規劃,加速發展這一有利時機,在浦陽江南岸浦江至蘭溪、浦江至治平公路沿線,計畫徵用土地500餘畝,開闢江南開發區,擬建成為一個工商交通,文教體衛和居住等綜合配套的新村。現已建成或正在興建的有進口汽車修配廠、大型停車場、申易有限公司、金屬回收公司、內燃機修配廠、噴塑鋼窗廠(杭州鋼窗廠分廠)、浦江第二中學;正在籌建的有縣體育場和汽車運輸中心站(占地60餘畝)等。此外,一批個體企業和私人住宅也在動工興建中。下季宅北浦陽橋東西兩端的浦陽江已在全面拓寬整修,並在橋之東西兩邊各建攔洪蓄水石壩各一座,使江中終年清流不絕,碧波蕩漾。文溪路,計畫拓寬為20米,現已鋪成水泥路面,並擬向東西兩端延伸;村委會所在地大溪樓村內的道路,亦均改鋪為水泥路面。全村到處一片繁榮景象,各項建設,方興未艾。
原大溪鄉中心國小設於大溪樓村,校舍頗為整齊。下季宅東南原有大溪鄉初級中學,地處田野之中,學習環境良好,現升格改建為浦江第二中學,由縣直屬,並擴大範圍,占地面積達40餘畝,新的教學樓即將竣工。浦江縣體育場面積50餘畝,位在下季宅東北浦陽江南岸,建成後將成為浦江規模較大的體育活動場所。

村莊狀況

文溪村文溪村一角
文溪4村以大溪樓最大,有830餘戶,2280餘人,距縣城約1.5公里。全村略呈塊狀,布局整齊,屋舍儼然。浦江至治平公路穿村而過,兩側新樓聳起,向西不斷擴展,現基本已與下季宅相連。下季宅原有60餘戶,1992年前為大溪鄉人民政府、城關區公所駐地。北越浦陽橋與舊縣城區大橋路和江濱路毗連,又定為浦陽鎮江南開發區,各項建設蓬勃發展,村區已大為擴大,北部已達浦陽江畔,現正在全面建設中。
50年代初,文溪村因與縣城近在咫尺,故被中共浦江縣委、縣人民政府定為各項工作的試點區。1950年3月,縣委派出土地改革工作組,首先在此調查和試點,為以後全縣土地改革的全面鋪開和勝利完成奠定了基礎。嗣後,合作化運動和農業機械化等各項工作,也都在此試點。縣黨政領導還於此親自種試驗田,探索總結改進耕作技術,試植新品種,改良秧田和育秧方法,小株密植,實行科學種田等各個方面的經驗教訓,對指導和推進全縣農業生產的發展起了一定的作用。文溪村在農業生產方面一直走在全縣的前列,人民生活也得以逐步改善,比一般地區提高較快。80年代初,農村貫徹落實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極大地調動了村民的生產積極性,產量連年上升,至1992年,全村糧食產量達2021噸,年平均畝產906公斤,年人均口糧648公斤,可謂家家倉廩充盈。

文化娛樂

文溪村文溪村舊祠堂新文化活動中心
2007年開展“種文化”活動以來,文溪村舉辦了以下大型活動:1、2月l 4日春節聯歡晚會,晚會節目多樣、豐富多彩;2、正月十五什錦班坐唱,增添和活躍了節日氣氛;3、元宵舞會;4、“三八”婦女節文藝晚會; 5、“五四”青年籃球比賽和書畫展覽;6、“六一”兒童節歌詠比賽等,並開展了特色文體樣式、家庭民間才藝PK大賽活動,參與人數300多人,普及面達到40%,日常活動頻繁;骨幹人員有樓生偉、樓惠萍、樓根錢等。參與人數擴展到3000人以上(包括外來人員),骨幹人員培育50人以上。文體樣式有浦江亂彈、“迎會”、書畫、剪紙、麥桿貼、板凳龍、秧歌隊、腰鼓隊、太極拳隊等, 以及其他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間藝術。普極面擴展:本村擴展80%以上,外來人員擴展至50%以上,並向全縣擴展。 日常活動頻繁,並分階段開展以家庭為單位的民間才藝學習、表演活動,全村、全家總動員:1、組織村民學習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間才藝,邀請了民間藝人進行授課;2、擴建了奶奶秧歌隊、媽媽腰鼓隊、少婦舞蹈隊、太級拳隊、舞獅隊、舞龍隊等,動員家庭參與,邀請老師進行培訓,並經常開展活動;3、組織了“和諧新文溪家家展風采"家庭民間才藝PK大賽報名活動;4、海選:每周在村戲台由參賽家庭進行表演、村民投票;5、舉辦了“和諧新文溪家家展風采”家庭民間才藝PK大賽決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