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鄉

溪鄉位於長江三峽的瞿塘峽口,距縣城西26公里。東鄰曲尺鄉,南通廟宇鎮,西北與奉節縣接壤。轄6個行政村、48個社,1個居委會。幅員面積76平方公里,人口11029人。境內海拔高度156米—1550米,年均氣溫20℃,耕地1440公頃,林地3500公傾,森林覆蓋率達30%。2006年,工農業總產值26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08元,人均收糧食440公斤。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自然資源豐富:有儲量近100萬噸並正在開採的南溪溝工業用煤礦資源和待勘探的龍頭山生活用煤資源;有開峽村、平台村石膏礦資源和官田村耐火泥資源;有獨具峽谷特色的錯開峽旅遊開發資源;有軍營村響水洞水能開發資源;有桃花山、烏雲頂等野豬、獐麂、野雞等野生動物資源;還有核桃、板栗、柑桔和豐富的小水果資源。

人文資源富集:有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大溪文化遺址;有保存完好的清代貞節牌坊墓碑群和明朝大將軍康茂才碑刻;有通川、陝、鄂三省的古騾馬驛道和古石拱橋;有昭君出塞路經黛溪河留下的動人傳說;還有千百年來流傳至今的“蚌殼精”等傳統劇目和豐富的峽江船工號子、民間小調等。2005年,在縣首廟農村特色文藝調演中,本鄉農民業餘文藝宣傳隊表演的《峽江船工號子》榮獲銀獎,並代表縣參加了在萬州區舉辦的全市農村特色文藝調演。

特色產業

特色產業起步:一是粉條加工業穩步發展。現已引進重慶市黛溪食品開發有限公司,積極探索“公司 農戶”、“企業 作坊”的路子,去年在遭受特大旱災的情況下,實現年加工鮮薯150萬斤,年產粉條25萬斤,實現產值125萬元。二是蔬菜產業效益初顯。現有以大溪、官田、軍田為龍頭的蔬菜專業村3個,穩定培植蔬菜基地1500畝,實現年蔬菜銷售總收入600萬元。三是柑桔產業發展壯大。藉助移民後期扶持、退耕還林和庫周綠化等政策性機遇,建成匯源集團優質紐荷爾精品基地1000畝,全鄉柑桔種植達3800畝,實現年銷售總收入760萬元。四是特色養殖方興未艾。已在平槽村建立優質山羊飼養基地,發展養殖大戶20餘戶,實現年出欄700餘只,全鄉草食牲畜特色飼養達3800隻以上。勞務經濟強勁:全鄉現有勞動力資源5613人,其中16—35周歲勞動力2146人,36—45周歲勞動力1870人。70%以上的青壯年勞動力均長期或流動外出務工創業,2006年全鄉勞務經濟收入達500萬元。

江西省餘干縣大溪鄉

大溪鄉地處信江河畔,餘干縣城東南部,距縣城15Km,東接梅港、北毗白馬橋鄉、西連楓港鄉、南與九龍鄉相連。東西狹長,沿江分布,全鄉總面積96Km2,其中山地面積47Km2,耕地25380畝,水面4000畝,全鄉總人口3240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80人,下轄13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139個村小組,106個自然村。2005年大溪鄉實現GDP8900萬元,完成財政收入70萬元,其中國稅7萬元,地稅11萬元,占年任務數121%,農民人均純收入1650元,同比增長15%。

大溪鄉環境優美、歷史文化悠久,嶺底的章氏祠堂、炮台等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九連江水庫,神嶺水庫山清水秀、情景怡人,是人們休閒遊樂的好地方。

在小城鎮建設戰略的指導下,大溪鄉不斷加快城鎮配套設施建設,完善城鎮功能。極大推動了工業及三產業發展。全鄉年工業總產值2800萬元。基礎設施的改善推動了大溪鄉招商工作及工業發展。今年該鄉共引進山地綜合開發、養羊2個項目,實際累計進資990萬元。即將開工的大溪空心磚廠投資100餘萬元,大型精製米加工廠現增至2家。全鄉農業總產值達4600萬元。改造嶺底林場,建設種植、養殖示範基地。水面養殖達4000餘畝,年產值達100多萬元;絲瓜絡種植100畝,年產值為25萬元;充分利用豐富的草地資源,引進養羊大戶,戶養殖規模超500隻。引導農民種植優質稻2.16萬畝,產量1728萬公斤。圓滿完成6.5萬畝山林產權制度改革。

福建省永定縣大溪鄉

大溪鄉位於縣境東南,東鄰湖坑鎮,西連下洋鎮,南靠平和縣蘆溪鄉,北接岐嶺鄉,面積75.2平方公里。鄉政府駐地大溪村,距縣城31公里。轄8個村民委員會,82個村民小組,53個自然村(其中有5個革命基點村)。2000年,有人口2844戶12467人。屬漢族,講客家方言。

明、清時屬金豐里;民國時稱泰溪聯保,屬中金區、第四區。後又稱泰月鄉、豐泰鄉、中金鄉;建國後屬南溪區、上金區、第三區;1958年設管理區、人民公社,1970年併入湖坑公社、湖坑鄉;1987年從湖坑鄉分出,設大溪鄉建制。地處金豐溪中游,境內水力資源豐富,蘊藏量達3360千瓦,已開發2600千瓦。至2000年底,有小水電站10所,總裝機容量1410千瓦。裝機容量1200千瓦的泰溪電站正在興建中。交通方便,與省道福三線相交的永定至湖坑旅遊公路貫穿該鄉,實現村村通公路。

1988-2000年,該鄉全面實施“農業穩鄉、科教興鄉”及“穩糧煙、興果業、打僑牌”的發展戰略,2000年實現社會總產值6269萬元,比1988年990.8萬元增長5.3倍,其中: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157萬元,比1988年232.31萬元增長12.6倍;工業總產值821萬元,比1988年35.6萬元增長22倍;鄉鎮企業總產值767.5萬元,比1988年25.23萬元增長29倍;財政收入42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59元,比1988年199元增長13倍。

1988年以來,該鄉農業生產通過調整大田種植結構、發展養殖業,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同時,加大山地綜合開發力度,種植適應市場的名、優、特水果,增加農民收入。1988~2000年,開發果園1萬多畝。2000年,全鄉水果總產量4377噸,比1988年51噸增長84倍。其中,紅柿種植面積12225畝,總產量3915噸,占水果總產量的89%,比1988年42噸增長92倍。大溪紅柿以果大、質優而享譽閩粵港市場。果業逐步從鮮果型向加工型發展。有柿餅加工廠5個,烤房13座,柿酒廠1個,年加工紅柿150噸。2000年,全鄉糧食播種面積14206畝,糧食總產量4640噸,比1988年3376噸增長37.4%;烤菸種植面積3430畝,總產量288噸。森林覆蓋率70.7%,比988年提高24.7個百分點;林木蓄積量5.2萬立方米。完成木材採伐1200立方米,毛竹1100噸。水果產量4377噸,茶葉產量9噸,分別比1988年增長85倍和3.5倍。生豬存欄7700頭,生豬出欄1.02萬頭,肉類總產量886噸,分別比1988年增長86%、383%和357%。

1988年以來,該鄉以壯大鄉域經濟總量為目標,抓開發,強服務,大力培育新經濟成長點,取得顯著成效,鄉鎮企業蓬勃發展。2000年,鄉鎮企業(含個體、合資)75家,從業960人,總產值2650萬元,比1988年71.2萬元增長36倍。其中,2000年簽約外引內聯項目3個,引進外資50多萬美元;新上個私企業2家,個私小水電技改3家,總投資210萬元。

1988年以來,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舉辦各類實用技術培訓班100多期,扶持農民參加農函大學習,提高勞動者素質,推動鄉域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2000年,全鄉有完中1所,完小6所,中心幼稚園1所,在校學生2538人,其中:中學生1454人,國小生1201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順利通過省“兩基”檢查評估驗收。有醫院1所(楊英傑醫院),醫務人員16人,病床20張。文化機構和設施有文化站、廣播站、宣教中心、文化中心、老乾協、養老院等。

1988~2000年,基礎設施建設成績顯著。投資280萬元完成黃龍公路、園樹山公路改造;完成鄉政府綜合大樓、鄉政府大院內停車場及綠化設施建設;鋪設新大街水泥路面,完成街道路燈安裝;興建中國移動及中國聯通通訊基站。全鄉程控電話裝機1850多部,自然村通話率達98.1%。投資100多萬元修復1996年“8·8”洪災沖毀的公路、橋樑;籌集45萬元,建成受益7000多人的人飲工程;完成聯和村350畝的糧食自給工程建設;農村電網改造全面完成;有線電視村村通。

該鄉是永定著名的僑鄉,旅居海外的僑胞2200餘人。1988~2000年,僑胞捐資興建僑光中學的教學樓、教工樓、運動場,太聯中心國小的偉祥教學樓及學校大門,大溪楊英傑醫院,開汀中心幼稚園,大溪楊英傑希望國小和路、橋等,累計捐款1000多萬元。同時,華僑集資興辦塑膠廠、水電站、紅柿基地等經濟實體。自然景觀有東福山、大湖洞。

重慶市秀山縣大溪鄉

大溪鄉位於秀山縣城偏東北,鄉治下坪,距縣城約60公里。東接湖南省龍山縣裡耶鎮和八面山鄉,南鄰石堤鎮,西界海洋鄉,北止酉陽縣。全鄉面積約106平方公里,以宋、元時九溪十八洞之酉溪(酉水河、又名北河)而得名。共轄6個村、40個村民小組,2356戶10106人。有耕地13091畝,其中田4544畝、土8547畝,屬土多田少型山鄉。以土家族、苗族為主要聚居民族,兼有漢族,屬多民族雜居鄉。下轄豐聯、河西、前進、力大、下大溪、豐胡村6個行政村,下坪組等40個村民小組。

大溪鄉平均海拔約為600米,屬八面山余脈,山川起伏跌宕,延綿不絕,雖不是名山大川,卻也不失磅礴氣勢。更為神奇的是,八面山的石壁能預報天氣,石壁呈現白色預示第二天是晴,若是呈現黑色,則預示第二天要下雨,當地民眾稱之為“氣象石”。除了青山,大溪鄉還有綠水,大小溪流星羅棋布,較大的屬酉水河。酉水河(又名北河),發源於湖北省的北湖司,東止湖南省的洞庭湖。於大溪鄉的最北端紅岩洞進入大溪鄉,橫貫大溪境內的河西、前進、豐聯3個村,於石堤鎮兩江口與梅江河匯合。鄉內流域裡程達15公里。

全鄉經濟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全鄉交通情況良好。全鄉除前進、河西兩村16個組未通公路外,其餘4個村24個組全部通車,公路通村率達66.7%,通組率60%。公路總里程達80餘公里。四通八達的公路為大溪的經濟建設迅猛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推動作用。

重慶鄉鎮(二)

主要是詳細介紹重慶的各鄉鎮情況,使搜尋者一目了然,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