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尺鄉

曲尺鄉

曲尺鄉,位於重慶市巫山縣西部,距縣城22千米。三峽工程移民搬遷鄉。轄新安居委會,曲尺、鎖龍、紅石、龍洞、朝陽、伍柏、權發、柑園、哨路、月明10個行政村。

基本信息

簡介

曲尺鄉 曲尺鄉

曲尺鄉位於巫山縣北部邊緣,鄉政府駐地距區中心33公里,東與平灘鎮相望,南與虎峰鎮一水相鄰,西與冷水關鄉相連,北與巫山縣二坪鎮接壤。全鄉轄5個行政村,57個農業社,農戶3819戶,農業人口14436人。幅員面積36.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711畝,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3℃-15.6℃,年降水量1207-1254mm,海拔高度416-798米,

曲尺鄉 曲尺鄉

灰棕紫泥土。以糧食、苧麻、蠶桑、蔬菜、生豬為主要產業,屬典型的農業鄉。

曲尺鄉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宜於多種農作物生長,田野四季常綠,鬱鬱蔥蔥。現有耕地21287畝,人1.05庫。土壤多為沖積性和黃壤性兩個亞類的水稻土類。主產水稻、小麥、玉米和油菜。經濟作物以曬煙為大宗,蔬菜瓜果,四時不絕。 全鄉人口,共有7265戶,20567人,漢族為主,鄉政府所在地高家巷位於縣城西北12.5公里。按現行區劃,轄15個行政村、1個居民委員會,122個村民小組。

鄉鎮企業是曲尺鄉發展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組、聯戶、戶辦企業遍布鄉境,從業人員7485人。產品以化肥、水泥、機磚、鋅錠、不鏽鋼製品和肉食品為主。鄉鎮企業總產值86111萬元,工業總產值64494萬元。利稅總額9216萬元,鄉、村兩級企業年發放工資2568萬元。全鄉人平增收1270元。

曲尺鄉 曲尺鄉

農村經濟的發展,促進交通、通訊事業飛躍。改革開放前,工農業產品多由人力運輸,且道路崎嶇,諸多不便。九十年代末,對原有道路進行改造,將省道、縣道裁彎取直,築為水泥路面。現有省道1條、縣道1條、鄉道3條、村道13條,總長39.37公里,村村通了公路。 隨著林網改造,這些道路都變成了一條條綠色長廊。鄉內擁有機動車輛1275輛。全鄉現有電話座機945部、行動電話485部、尋呼機1085部,村村通了電話,農戶安裝家庭電話座機達661部。

隨著工農業生產與商品經濟的發展,財稅收入的增加,教科文衛事業也蓬勃發展。現有初級中學1所,小黨校所,成人教育中心1所,在校中小學生2700餘人。勞動力受教育程式8.28年。非言語盲率達到99.7%,基本掃除了文盲。有衛生院1所,鄉村衛生站14所,醫務工作者71名,每個村的病員在15分鐘內就能得到診治。為創建特色文化之鄉,組建了各種燈隊、嗩吶演奏隊,,開展民眾文藝創傷,倡導校園文學,舉辦、繪畫、攝影藝術培訓班和文化藝術節。村村辦起了“萬村書庫”,通了廣播。電視機、VCD遍及全鄉。

代碼

500237208:~001新安居委會 ~207曲尺村 ~208鎖龍村 ~209紅石村 ~217龍洞村 ~218朝陽村 ~219伍柏村 ~220權發村 ~221柑園村 ~222哨路村~223月明村

沿革

曲尺鄉 曲尺鄉

民國屬大溪鄉,1953年置曲尺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7年,面積117平方千米,人口1.7萬。長江橫貫鄉境,水上轄五柏、金剛、梁家、礁灘、白岩、踴躍、團結、曲尺、鎖龍、紅石、大田、月明、朝陽、二里、塘上、天池、 哨路17個行政村。

農業建設

概況

曲尺鄉 曲尺鄉

在農業產業化經營中,政府組織管理影響產業政策的方向和效果,產業技術創新影響產業發展的廣度和深度,基礎設施條件影響產業發展的成本和機會,公共服務體系影響產業競爭的能力和水平,利益分配機制影響產業發展的穩定和持續。因此,制約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因素主要表現在組織管理、技術創新、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利益機制等五個方面。

事實上,曲尺鄉除烤菸生產成功推行“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以外,其它農產品還沒有走出一條好的產業化經營的路子,農業規模化、區域化、產業化程度低。由於缺乏龍頭企業的拉動作用,特別是在精深加工和市場行銷上還處於起步階段,農產品附加值不高,商品率低,農副產品大多以原始的產品出售,難以形成品牌和特色。同時,其他產業發展較為緩慢,骨幹產業單一,農民收入主要來源於第一產業,二、三產業占農民收入的比重較小,農民增收的渠道窄。加之,三峽工程和退耕還林的實施,縣域耕地面積逐年減少;多年來對耕地重用輕養,土壤板結現象嚴重,有機成分比例失調;農業基礎設施脆弱,難以抵禦頻繁的自然災害;農業從業人員老化,習慣傳統耕作方法和模式,制約著農業生產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更新推廣速度;畜牧養殖缺乏科學規劃,形成了一定污染,面臨市場和環保雙重風險,等等。基於以上因素,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曲尺鄉農業產業發展的道路不僅十分艱難而且還非常漫長。

整體規劃

1.整體規劃,突出特色

要根據特色產業富縣和生態農業發展“33553”的總體思路,按照優勢農產品和特色農產品優勢產區、優勢產業帶的布局進行規劃,堅持“求特、求優、求效”,選準、確立並培育壯大有區域特色的主導產業,形成“一業特強,多業支撐”的產業格局。

改善設施

2.加大投入,改善設施 這裡論及的“設施化”,是一個較為廣義的概念,既包括地膜覆蓋、塑膠大棚、遮陽網、滴灌、噴灌、工廠化育苗、無土栽培等簡易低水平農業設施,但很大程度上是指農田、水利、交通、電力等農業基礎設施。當前,要抓住三峽工程移民後期扶持、西部大開發、新一輪對口支援熱潮以及國家投資向農業和農村傾斜的機遇,適度集中部分農業綜合片區開發、小流域治理、貧困村建設、異地扶貧、移民後期扶持等項目資金,不斷改善農業產業發展條件。

強化生態

曲尺鄉 曲尺鄉

3.抓好環保,強化生態 生態環境保護要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為重點,堅持保護優先、有序開發,加強水、土地、礦產、森林、河流等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建立可持續利用的自然資源保障體系。深入開展生態功能區劃工作,確定不同區域的環境功能要求,把退耕還林作為發展生態農業的根本點和切入點,將退耕還林與農業結構調整、小流域綜合治理等有機結合起來,統籌規劃,合理安排生態林與經濟林布局,探索生態林與經濟林混交、林下種草、林藥間作等生態經濟複合型模式,培植新的生態經濟成長點。要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嚴格控制化肥、農藥尤其是高殘農藥的施用,加快農業標準化和質量監測體系建設,按照安全、衛生、優質標準的要求,有計畫、有步驟地建立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範區和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提高農業產業應對“綠色壁壘”的能力,增強市場競爭力。

推廣科技

4.改革體制,推廣科技 要極大農機推廣力度,落實國家有關農機補貼政策,以完善技術和信息服務為突破口,改革農業科技服務體制,健全和創新科技推廣機制,加大科學技術的普及力度,提高勞動者的文化水平和職業技能。積極鼓勵農科人員興辦或以技術入股等形式參與農業產業開發,領辦或創辦農業產業。可以嘗試建立科技示範園區,培養科技示範戶和專業大戶,走一戶帶多戶,多戶帶全村,一村連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

走向集約

5.壯大規模,走向集約 即打破“一家一戶”的小生產格局,引導土地合理流轉,實行土地集約化規模經營。要引導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如制種、育苗、施肥、打藥等逐步向專業化、系列化發展。要大力扶持培育有市場、有效益、有輻射千家萬戶功能的農業產業龍頭企業,延長農業產業鏈,形成產、加、銷有機結合與相互促進的機制。同時,充分發揮供銷社、農業、畜牧等部門以及鄉鎮農技服務站,在農業產業發展中的作用,積極引導農民成立各種產業協會和專業合作社,加快培育和發展農村流通中介組織,引領千家萬戶農民闖市場,從而把資源優勢轉化為農業經濟成長的優勢。

就業事業

一、完善服務體系,促進失地勞動力就業

曲尺鄉 曲尺鄉

1、建立和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強化就業服務。完善就業工作網路,強化就業服務機構的職能,建立街道社區勞動保障服務信息平台,將勞動力市場信息網路、社會保障網路等延伸到社區,為失地勞動力的再就業提供準確、及時的信息服務,切實做好就業指導、職業介紹、政策指導和諮詢、技能培訓、技能鑑定等工作;鼓勵征地單位使用失地勞動力就近擇業、就業。

2、組織引導勞務輸出,實現轉移就業。鼓勵和支持失地勞動力外出務工,但要提高勞務輸出的組織化程度,根據需求方的要求有針對性地對輸出人員開展培訓,避免盲目外出打工。

此外,加快第三產業發展,增加就業崗位。充分利用第三產業就業容量大,安置成本低、就業潛力可觀和社區服務業門路廣、門檻低、拉動就業能力強的優勢。藉助征地補償中集體留存部分,大力開發社區和工業園區配套服務業,吸納更多閒散的失地勞動力就近就業。

二、加強引導與培訓,提高失地勞動力的擇業與就業能力。

1、加強宣傳引導,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加大就業和再就業政策宣傳,積極引導失地勞動力樹力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勞動光榮的觀念,樹立非全日制、臨時性、季節性、彈性工作等靈活就業都是就業和“只要有穩定收入就是就業”的新觀念,不等不靠、向市場要崗位。

2、加強職業技術培訓,提高失地勞動力的素質。要充分利用職業技術學院和社會辦學資源,建立和完善人力資源培訓基地,加強對失地勞動力的職業技術培訓與教育,提高失地勞動力就業和創業能力。各培訓機構要根據勞動力市場和用人單位的需求變化,及時調整就業培訓項目,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有效性。

三、建立相應的社會保障體系,解決失地勞動力的後顧之憂

1、為失地農民提供相應的失業、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從根本上解除農民失去土地後對今後生活問題的擔憂與風險,同時保險金費用可採取由政府、集體、失地農民共同分擔的原則,減輕失地農居民負擔。

2、對失地勞動力真正給予“城市居民待遇”。在子女入學、就業培訓、住房、養老保險等各方面應與城市人口待遇同等。一是不能讓失地農民因子女交不起學費而失學,避免失地農民子女成為新一代的無就業競爭力的失業人員;二是按照城鎮單位下崗職工的模式,把失地農民納入再就業保障體系,讓他們享受城鎮下崗職工同等優惠政策,保證失地農民在找不到工作時,能夠享受城鎮下崗失業職工同等的社會援助;三是對因征地拆遷造成的住房困難戶要按政策購買經濟適用住房。四是在計算養老金工齡時,應按一定比例將從事農業生產的時間納入重新就業後的工齡,以肯定他們在經濟發展中所付出的勞動。

3、為失地農民提供相應的法律保障。失地農民同城市下崗失業人員、城市貧民同樣屬於社會弱勢群體,由於本身的文化素質和法律意識都不強,當合法權利遭受侵犯時,社會各界要為失地農民提供相應的法律援助,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避免產生過急行為,維護社會穩定。

招商政策

一、適用對象

本政策適用於在統籌城鄉發展(大觀)示範區項目中從事現代農業、農民新村、生態農業觀光旅遊、田園休閒地產、郊野公園、溫泉度假中心等綜合開發的企業。

二、稅費政策

(一)稅收

示範區開發建設期間(按契約約定年限內),開發業主所繳納稅收的巫山縣級留成部分,由區財政部分補貼給開發企業,用於示範區基礎設施建設。

(二)土地出讓金

示範區內的土地出讓金依次用於本示範區內的國有建設用地征地拆遷安置、新農村主幹道路、郊野公園建設等(按照國家有關政策規定應提取的廉租房建設基金、國有土地收益基金和農業土地開發資金等除外)。

(三)行政事業性收費

本示範區開發建設過程中屬區級收取的行政事業性規費全免(工本費除外),差額撥款和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所收規費按低限的50%收取(工本費除外),向重慶市級繳納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按低限標準收取。鑒於本示範區地處巫山縣城鎮規劃區外,示範區內的建設項目不收取城市建設配套費以及人防費。

(四)專項資金支持政策

開發商從事示範區內的農業產業開發、土地整治、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可以享受相應的專項資金支持。

三、基礎設施建設

示範區內供電、供水、供氣、排污、通訊、廣電等基礎設施建設,應當根據示範區項目開發建設工程進度的需要來推進,區級相關部門要加大協調、配合和支持的力度。

區交通局及相關鄉鎮應將示範區內的主幹道路與通村公路統籌規劃,並享受通村公路的補助政策。

四、其他事項

(一)為最佳化投資環境,本示範區內的項目,均實行“一站式”服務。開發企業按規定提供有關資料後,由區現代農業展示區建設推進協調小組辦公室負責牽頭,區政務服務中心全程協調、統一辦理相關手續,涉及部門和鄉鎮要全力配合,為投資企業提供更加方便、及時、快捷的服務。

(二)凡涉及有關行政審批和收費的部門及單位,要加強自身管理,嚴格執行本政策,區紀委、監察等部門要加強監督檢查,對違紀行為要依法嚴肅處理。

(三)本政策自發文之日起執行。

重慶鄉鎮(二)

主要是詳細介紹重慶的各鄉鎮情況,使搜尋者一目了然,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