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劇本》

《改編劇本》

人到中年,憤世嫉俗,還不時飽受突發奇想、也要寫劇本的孿生兄弟唐納德威脅的查理,絞盡腦汁都無法完成《蘭花竊賊》的改編,只好叫弟弟唐納德來幫忙。兄弟倆在改寫劇本時歷經了一系列曲折。查理突發奇想,將自己改寫劇本的創作過程也寫進了劇本。這部劇本最後會變成什麼樣呢?本片於2002年12月6日上映。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改編劇本》 Adaptation 《改編劇本》 Adaptation

 更多中文片名: 
蘭花盜 
蘭花賊 
何必偏偏玩謝我 
改寫情緣 
更多外文片名: 
Adaptation 
The Orchid Thief.....(USA) (working title) 
El ladrón de orquídeas.....Argentina / Chile / Mexico / Peru 
Adaption......Germany / Switzerland (German title) 
Adaptáció.....Hungary 
Adaptação.....Brazil 
Adaptacija.....Serbia 
Adaptacja.....Poland 
Adaptation - minun versioni.....Finland (TV title) 
Adaptation. El ladrón de orquídeas.....Spain 
Adaptation. Minun versioni.....Finland 
Adaption - Der Orchideendieb.....Austria 
Il ladro di orchidee.....Italy 
Il ladro di orchidee - Adaptation......Italy 
Inadaptado.....Portugal 
Kuidas kirjutada kassafilmi.....Estonia 
Orkidé-tyven.....Denmark 
Tersyüz.....Turkey (Turkish title) 
影片類型: 
劇情   /   喜劇   
片長:
114 min | Turkey:81 min (TV version) 
國家/地區: 
美國   
對白語言: 
英語   /   拉丁語   
色彩: 
彩色   
幅面: 
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混音: 
杜比數碼環繞聲   /   數位化影院系統   /   SDDS   
MPAA評級:
Rated R for language, sexuality, some drug use and violent images. 
級別:
Singapore:PG / Portugal:M/12 / Argentina:13 / Netherlands:12 / Norway:15 / UK:15 / Sweden:11 / France:U / Iceland:L / Peru:14 / Spain:13 / USA:R / Australia:MA / Hong Kong:IIB / Singapore:NC-16 / Chile:14 / Germany:12 / South Korea:18 / Brazil:16 / Iceland:14 / Canada:14A / Japan:PG-12 / Switzerland:12 / Finland:K-15 / Switzerland:14 / Malaysia:U / New Zealand:R13 / Philippines:R-13 
製作成本:
$19,000,000 (estimated) 
著作權所有:
© 2002 Columbia Pictures Industries, Inc. 
拍攝日期: 
2001年3月  - 2001年6月 
攝製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膠片長度: 
3150 m (Switzerland) 

演職員表

《改編劇本》 Adaptation 《改編劇本》 Adaptation

 導演 | 編劇 | 演員 | 製作人 | 原創音樂 | 攝影 | 剪輯 | 選角導演 | 藝術指導 | 美術設計 | 布景師 | 服裝設計 | 視覺特效 | 副導演/助理導演

導演 Director:

斯派克·瓊斯 Spike Jonze

編劇 Writer:

蘇珊·奧爾琳 Susan Orlean  ....(book "The Orchid Thief"

查理·考夫曼 Charlie Kaufman  ....(screenplay) and

唐納德·考夫曼 Donald Kaufman  ....(screenplay)

演員 Actor:
尼古拉斯·凱奇 Nicolas Cage  ....Charlie Kaufman / Donald Kaufman

梅麗爾·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  ....Susan Orlean

克里斯·庫柏 Chris Cooper  ....John Laroche

蒂爾達·斯文頓 Tilda Swinton  ....Valerie Thomas

傑·塔瓦雷 Jay Tavare  ....Matthew OsceolaLitefoot  ....Russell (as G. Paul Davis)Roger Willie  ....Randy

吉姆·比弗 Jim Beaver  ....Ranger TonyCara Seymour  ....Amelia Kavan

道格·瓊斯 Doug Jones  ....Augustus Margary

史蒂芬·托布羅斯基 Stephen Tobolowsky  ....Ranger Steve Neely (scenes deleted)

加利·法梅爾 Gary Farmer  ....Buster BaxleyPeter Jason  ....Defense Attorney

格里高利·伊齊恩 Gregory Itzin  ....prosecutor

柯蒂斯·漢森 Curtis Hanson  ....Orlean's HusbandAgnes NaDene Baddoo  ....Orlean Dinner Guest (as Agnes badoo)Paul Fortune  ....Orlean Dinner GuestPaul jasmin  ....Orlean Dinner GuestLisa Love  ....Orlean Dinner GuestWendy Mogel  ....Orlean Dinner Guest

大衛·O·拉塞爾 David O. Russell  ....Orlean Dinner Guest

朱迪·格雷爾 Judy Greer  ....Alice the Waitress

瑪吉·吉倫哈爾 Maggie Gyllenhaal  ....Caroline CunninghamRobert J. Stephenson  ....DavidBob Yerkes  ....Charles DarwinLynn Court  ....Laroche's DadRoger E. Fanter  ....Laroche's Uncle JimSandra Lee Gimpel  ....Laroche's Mom (as Sandra Gimpel)Caron Colvett  ....Laroche's WifeLarry Krask  ....EMT

朗·里維斯頓 Ron Livingston  ....Marty Bowen

布萊恩·考克斯 Brian Cox  ....Robert McKeeJohn Etter  ....McKee Lecture AttendeeRay Berrios  ....Police OfficerNancy Lenehan  ....Kaufman's Mother (voice)

蘇珊·奧爾琳 Susan Orlean  ....Woman in supermarket (scenes deleted)

蘭斯·阿科德 Lance Acord  ....Himself (uncredited)Ryan Bosch  ....Partygoer (uncredited)Curt Clendenin  ....Restaurant Customer (uncredited)Tony Collucci  ....Restaurant Customer (uncredited)Lathan Crowe  ....Orchid Vendor (uncredited)

約翰·庫薩克 John Cusack  ....Himself (uncredited)

斯派克·瓊斯 Spike Jonze  ....Himself (uncredited)

凱薩琳·基納 Catherine Keener  ....Herself (uncredited)Jake Magnuson  ....Cafe Customer (uncredited)

約翰·馬爾科維奇 John Malkovich  ....Himself (uncredited)Rheagan Wallace  ....Kim Canetti (uncredited)

製作人 Produced by:

喬納森·戴米 Jonathan Demme  ....producer

查理·考夫曼 Charlie Kaufman  ....executive producerVincent Landay  ....producerPeter Saraf  ....executive producerEdward Saxon  ....producer

原創音樂 Original Music:

卡特·布爾維爾 Carter Burwell

攝影 Cinematography:

蘭斯·阿科德 Lance Acord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剪輯 Film Editing:

Eric Zumbrunnen

選角導演 Casting:
Justine BaddeleyKim Davis  ....(as Kim Davis-Wagner)

藝術指導 Production Designer:

K.K. Barrett

美術設計 Art Direction by:

Peter Andrus

布景師 Set Decoration by:

Gene Serdena

服裝設計 Costume Design by:

Casey Storm

視覺特效 Visual Effects Supervisor:

Leslie Ekker  ....Digital DomainGray Marshall

副導演/助理導演 Assistant Director:

丹·布拉德利 Dan Bradley  ....second unit directorBrian O'Kelley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David K. Riebel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 (as Dave Riebel)Nick Satriano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Gregory J. Smith  ....second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Matthew D. Smith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Thomas Patrick Smith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香港 
Hong Kong 2003年5月29日 香港 
Hong Kong 2003年4月23日......(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美國 
USA 2002年12月6日......(limited) 加拿大 
Canada 2002年12月6日......(limited) 澳大利亞 
Australia 2002年12月26日 美國 
USA 2003年1月10日 德國 
Germany 2003年2月8日......(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阿根廷 
Argentina 2003年2月13日 丹麥 
Denmark 2003年2月14日 土耳其 
Turkey 2003年2月21日 墨西哥 
Mexico 2003年2月21日 巴西 
Brazil 2003年2月21日 英國 
UK 2003年2月28日 義大利 
Italy 2003年2月28日 荷蘭 
Netherlands 2003年3月6日 冰島 
Iceland 2003年3月7日 希臘 
Greece 2003年3月7日 芬蘭 
Finland 2003年3月7日 比利時 
Belgium 2003年3月12日 以色列 
Israel 2003年3月13日 德國 
Germany 2003年3月13日 智利 
Chile 2003年3月13日 挪威 
Norway 2003年3月19日 西班牙 
Spain 2003年3月21日 保加利亞 
Bulgaria 2003年3月21日 瑞士 
Switzerland 2003年3月26日......(French speaking region) 法國 
France 2003年3月26日 奧地利 
Austria 2003年4月4日 瑞典 
Sweden 2003年4月16日 俄羅斯 
Russia 2003年4月17日 秘魯 
Peru 2003年4月17日 波蘭 
Poland 2003年4月25日 瑞士 
Switzerland 2003年5月1日......(German speaking region) 韓國 
South Korea 2003年5月7日 愛沙尼亞 
Estonia 2003年5月30日 斯洛伐克 
Slovakia 2003年6月20日......(Art Film Festival) 菲律賓 
Philippines 2003年6月25日......(Manila) 菲律賓 
Philippines 2003年7月2日......(Davao) 捷克 
Czech Republic 2003年7月10日......(Karlovy Vary Film Festival) 匈牙利 
Hungary 2003年7月31日 捷克 
Czech Republic 2003年8月14日 日本 
Japan 2003年8月23日......(Tokyo) 巴林 
Bahrain 2003年10月15日 美國 
USA 2004年6月17日......(Nantucket Film Festival) 埃及 
Egypt 2004年12月10日......(Cair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Beverly Detroit [美國] 
Propaganda Films [美國] 
Good Machine [美國] 
Clinica Estetico Ltd. [美國] 
Intermedia [美國] 
Magnet Productions 
發行公司:
Columbia TriStar Films de Argentina [阿根廷] (Argentina) 
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美國] (USA) 
Columbia TriStar Film GmbH [德國] (2003) (Germany) (theatrical) 
Bac Films [法國] (France) 
Columbia TriStar Italia [義大利] 
Paradise Group [俄羅斯] (2002) (Russia) (all media) 
Columbia TriStar Home Entertainment [德國] (2003) (Germany) (video) 
哥倫比亞影片公司 [美國] (USA) (theatrical) 
哥倫比亞三星家庭視頻公司 [美國] (2003) (USA) (DVD) 
哥倫比亞三星 [巴西] (Brazil) (DVD)/(Brazil) (VHS) 
Independent Films [荷蘭] (2003) (Netherlands) (theatrical) 
Asmik Ace Entertainment [日本] (Japan) 
Screen Gems Inc. [美國] (USA) 
好機器國際公司 [美國] (non-USA) 
LNK Filmes [葡萄牙] 
Monopole-Pathé [瑞士] (2003) (Switzerland) (theatrical) 
Pyramid [俄羅斯] (Russia) 
索尼電影娛樂公司 [美國] (USA) 
Intermedia [美國] (non-USA) 
Sandrew Metronome Distribution Finland [芬蘭] (2003) (Finland) (theatrical)/(2003) (Finland) (VHS)/(2003) (Finland) (DVD) 
Universal Pictures Benelux [荷蘭] (2008) (Netherlands) (DVD) 
Universal Pictures Video (2003) (Netherlands) (video) 
Yleisradio (YLE) [芬蘭] (2007) (Finland) (TV) 
特技製作公司:
Digital Domain [美國] (special visual effects: Evolution sequence) 
Makeup Effects Laboratories Inc. [美國] (orchids creation) 
Gray Matter FX [美國] (visual effects) 
Artist's Asylum Inc. [美國] (special makeup effects) 
Rods and Cones (digital opticals) 
其他公司:
Skywalker Sound [美國] post-production sound services/sound re-recording services by 
Hollywood Caterers Inc. [美國] catering 
Chapman/Leonard Studio Equipment [美國] cranes and dollies 
Astralwerks [美國] soundtrack published by 
Bondelli Precision Driving Team [美國] precision driving 
Chapman and Leonard Studio Equipment cranes and dollies 
Hanna Brothers Catering [美國] catering 
Mary Nelson-Fraser & Associates [美國] negative cutting 
Pacific Title [美國] titles 
The Reel Team [美國] loop group 
Riot Pictures scanning and recording 

影片簡介

電影《改編劇本》(Adaptation)(2002): 蘇珊·奧爾琳(Susan Orlean)寫了本小說《蘭花竊賊》(“The Orchid Thief”),描述的是所謂的“蘭花竊賊”約翰·拉羅歇(John Laroche)和另外三個西米諾印第安人計畫克隆一種稀有的蘭花-"鬼蘭",牟取暴利的故事。
小說《蘭花竊賊》和約翰·拉羅歇等”蘭花竊賊”是個真實的故事,不過這僅僅是電影的一部分。不久,好萊塢某電影公司將這本書的改編權買了下來,並請來了改編人查理·考夫曼來將它改編成電影劇本。

劇情簡介

《改編劇本》 《改編劇本》

好萊塢劇作家查理·考夫曼(尼古拉斯·凱奇飾)最近正在改編暢銷小說《蘭花竊賊》,希望能將它搬上銀幕。查理人到中年,他性格怪異、憤世嫉俗,甚至還有些自我仇恨,總之,他有點人格分裂!開始改編《蘭花竊賊》後,他的生活更是一塌糊塗,創作激情也隨之淡薄,於是他不得不求助於他的雙胞胎兄弟唐納德·考夫曼(尼古拉斯·凱奇分飾)。
唐納德也是一名編劇,不過他喜歡編那些充滿暴力、色情的庸俗的劇本,兄弟倆性格迥異,查理內向膽小,而唐納德則恰恰相反,二人相互嫉妒,好像一對分裂的人格。
唐納德並沒有給查理什麼實質性的幫助,只不過劇本里多了性,暴力和毒品。無奈之下查理想到了小說的作者蘇珊·奧爾琳(梅麗爾·斯特里普飾)女士,於是趕到紐約去尋求她的幫助。但是當他看見這個雍容華貴的女人時,卻緊張的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人物分析

查理·考夫曼性格怪異,很自卑,不敢去面對自己愛的人,人格分裂。在和自己心愛的女人約會後,他不敢親吻他的愛人,他不敢留下來陪自己心愛的人,只是不斷的構想可能發生的浪漫美好的事情,卻不敢付之於行動,他給自己找的藉口是寫劇本太忙,沒有精力。即使在她進屋的一剎那,他也咒罵著自己,為什麼沒有膽量留下來。可是最終,他還是駕車而去。這樣的場景,其他電影裡見了很多,可是尼古拉斯.凱奇演起來,則帶給我更多的震撼,我不得不佩服他的演技,不能不愛上他那憂鬱的眼神。自卑,自我矛盾,自我仇恨,頹廢,神經錯亂,這些性格被他刻畫的入木三分。他還有一些臆想症,在他劇本寫不下去的時候,他曾意淫過那本書的女作者蘇珊·奧爾琳。與其說他愛上了奧爾琳,不如說他愛上了鬼蘭花。戲中還有一幕,查理為了能加快完成劇本,不惜遠赴紐約,去紐約客總部拜訪奧爾琳。但是當電梯停到紐約客總部的那一層時,查理又表現出了他自卑懦弱的一面,他最後還是沒有去採訪女作家,而是隨即乘電梯下樓。可突然奧爾琳也出現在電梯裡,電梯裡只有他和他要採訪的對象兩個人,幾次想試探和奧爾琳說話,最後還是失敗了。 

查理·考夫曼總是過分的關心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臃腫肥胖的身材,自己的脫髮,自己的能力,一切的自卑阻止了他去愛他所愛的人,他不敢愛,因為他自卑,擔心他所愛的的人對他的看法。 

劇中還有一個尼古拉斯.凱奇本人飾演的他的雙胞胎弟弟唐納德。唐納德也是一名編劇,不過他喜歡編那些充滿暴力、驚悚的劇本。唐納德和查理的性格完全相反,兩人的性格就好象是一個人分裂人格的兩面。唐納德擁有與考夫曼同樣的DNA,同樣的身材,同樣脫髮問題,但它風趣,自信,擁有著考夫曼嚮往的生活,因為唐納德從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在沼澤考夫曼與唐納德一起在躲避奧爾林的追殺,唐納德說出了改變考夫曼的話,高中時唐納德深愛著同班的一女生,他與她課下在一起開心的聊天,甚至那女生不斷的挑逗唐納德,但當唐納德離開時她卻與其他男生嘲笑唐納德,即使唐納德也聽見這種種嘲笑,為什麼他還那么開心,因為他愛她,不管其他人怎么看,即使是她,只要是我愛她就行了。 

弟弟唐納德的車禍死亡讓查理有了人生的頓悟,或許真是他弟弟的離去,他弟弟的性格才注入到他的性格里。他不再膽小懦弱,在他的愛人即將和她現在的男朋友遠赴歐洲旅行的時候,他終於吻了他的愛人,終於說出了他一直不敢說出口的“I Love U”,其實她也是愛他的。  

幕後花絮

從一個角度看,該片將劇情經受的“人格分裂”演繹到極致:一個是女記者採訪偷花賊的故事,另一個是編劇撰寫這個劇本的故事。最後兩條情節線交會在一起,引發出貌似平庸、又近乎荒誕的結局。片名“Adaptation”有兩重涵義:一是編劇把不同文學體裁改編成電影劇本,二是指花卉對自然環境的適應。影片把矛盾當作喜劇中的笑料和包袱來把玩。凱奇和斯特里普的表演都非常稱職,但真正出彩的卻是克里斯·古伯,他把一個社會底層、有點流氓氣息、在車禍中丟失門牙的痞子塑造得惟妙惟肖。在影片中,他代表著一種精神,即對生活中某一樣東西的狂熱追求。

幕後製作

《改編劇本》 Adaptation 《改編劇本》 Adaptation

 《改編劇本》  《蘭花竊賊》是一本真的暢銷書,作者也真的叫蘇珊·奧爾琳。這是第一部描寫“蘭花熱病”的電影。當我們看到導演和編劇的名字時,就會知道這部電影何以如此怪誕。是的,斯派克·瓊斯和查理·考夫曼(是的,就是電影裡那個編劇),曾經拍攝過《成為馬爾科維奇》的黃金拍檔。看起來,這部新的電影絲毫不會比上部更簡單,更正常,更好萊塢。劇本的情節出奇的匪夷所思,當查理·考夫曼發現,這個偷竊植物品種的題材完全不會被製片商和市場接受時,他把自己寫進了劇本!還加上了他虛構的哥哥,然後還把這個虛構的人加到了編劇名單里!或者是他真的有叫做唐納德的兄弟?
斯派克·瓊斯在拍攝《成為馬爾科維奇》之前,是個拍攝廣告和MTV的導演,影片的怪誕風格給他贏得了榮譽,這是他的第二部大銀幕作品。上次他開掘了《我為瑪麗狂》和《我最好朋友的婚禮》里的傻大姐卡梅隆·迪亞茲的演技,這次他也挽救了幾乎也步入中年危機的尼古拉斯·凱奇。評論認為凱奇一人飾兩角的表演非常成功,證明這個滿臉苦相的男人也有演喜劇的才能。梅麗爾·斯特里普扮演渴望激情的女作家,似乎也是這個經常演出苦情倫理片的老戲精的一次新嘗試。
整部電影幾乎就都在描述查理·考夫曼是如何發現這個題材是多么的不適合拍攝,他是如何的不適合編劇這份職業,如何被“蘭花竊賊”這個故事折磨得更加神經質。在電影裡,查理和唐納德好像好像一個人的雙重生活,看來電影內外的查理也有了雙重生活——電影裡那個沮喪的平庸編劇,和電影外吸引眾人目光的天才。不過誰知道,也許現在這個劇本真的是查理苦悶無比以後的結果?
和《成為馬爾科維奇》一樣,這部電影考驗著人們的理解力。查理·考夫曼(真正的那個編劇)和瓊斯在西雅圖的看片會上,一反他平日的羞澀,不斷對記者們解釋電影裡哪些是真實的,而哪些不是真實的。可以看出他有多在乎這部影片。要知道,他和瓊斯都是好萊塢著名的隱居者,採訪他們幾乎就是mission impossible。
還是和《成為馬爾科維奇》一樣,除了情節以外,影片整體也呈現出一種超現實的美感,《好萊塢報導》的Kirk Honeycutt說該片讓人想起的是從皮蘭德婁到瑪格里特等等的一系列超現實藝術家的作品。類似的延續還有分裂的人格,對人性的深層剖析,對好萊塢的諷刺等等等等……但是即使是《成為馬爾科維奇》的續集,也值得尊敬,更何況這並非一部續集呢?

影片賞析

故事起源於編劇查理考夫曼接到一個片約,邀他改編蘇珊奧爾琳的書《蘭花賊》,是的,片中的主人公,就是查理自己,蘇珊奧爾琳的書,也真實存在,而影片的全部過程,據稱,就是查理自己把這本書改編成現行劇本的真實過程。而尼古拉斯凱奇扮演的查理考夫曼(儘管不是查理劇本最後所願的傑拉德德帕迪約),就如同現實中的查理本人一樣,將自己改編劇本的過程寫進了片中改編的那個劇本,注意,其實這是一個劇本,不管怎樣,這就像鏡子中的鏡子,我們已分不清哪個是真實,哪個是原像,只看到劇本中被改編的劇本和被改編的劇本中尚待改編的劇本,層層疊疊,構成沒有終點的投射。

然而在查理考夫曼的《改編劇本》中,他居然做到了,不可思議的將兩種態度巧妙的融合,製造出一部驚世駭俗、前所未見的藝術作品,猶如現實與虛幻的一出雙簧戲,仿造真實,又精於加工,返璞歸真,真假莫辯,也許這就是生活本來的模樣,充滿寡淡,也充滿驚險,充滿臨摹,也充滿靈感,我們永遠也看不透、望不穿,這就是生活的深淵。。。而《改編劇本》就像一次全新的、有益的個人思考與探索,而這就是一個編劇,一個天才編劇永不枯竭的靈感源泉。。。 
故事從裡到外,透射了三個人的人生,第一個是在自然保護區偷珍稀蘭花園藝師約翰拉羅歇的人生,因為一場車禍,他失去了他的親人、妻子,和兩顆門牙,又因為一場天災失去了他賴以為生的苗圃,一無所有的他毅然來到佛羅里達幫印第安人培育製造毒品的珍稀蘭花。約翰是一個能愛能收的人,至少他自己是這樣給自己定性的,從小到大,他的愛好無數,喜歡過烏龜、熱帶魚。。。無論愛好上什麼約翰都會如痴如迷,但放棄時也會決絕到頭也不回。對於車禍後離開自己的妻子,約翰也閉口不提,儘管他一直空著兩顆門牙留作永遠的紀念。

由內向外,第二個人生,是記錄約翰的蘇珊,紐約客的著名撰稿人,名利雙收,家住豪宅,還擁有一個成功的老公和相對而說成功的人生。但是當蘇珊遇見這個渾身散發惡臭、缺了兩顆門牙的古怪男人時,她的人生竟然看起來沒她想像的那么光鮮了,她覺得生命中缺少了什麼,目標,動力,愛好,值得花一切為之追求的東西。。。於是她不自覺的跟約翰走的親密,祈求他帶她去看他口中描述成天堂奇葩的鬼蘭,將他的追求強加給自己。但是當蘇珊最終看到鬼蘭時,失望如潮水湧上心頭,那並不是她期盼的超越一切的生命,也許,世上,根本就不存在能令她為之動容興奮的東西,生命如此空虛。

這時,約翰給了蘇珊一點蘭花煉成的迷幻劑,蘇珊終於如釋重負,原來,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和事物,而我們需要找到自己關心的那些,才會覺得,活著不是一件毫無意義的事情,而現實中找不到的,另一個世界中卻必定能夠找到。。。蘇珊追尋了很久,終於在迷幻劑和約翰的執著中安下心來。。。

故事再向外剝離一層,就是改編蘇珊的書的查理考夫曼,在本片中,查理為自己臆想了一個雙胞胎弟弟唐納德,查理和唐納德很不同,查理極度在意別人的看法,自己的體重、禿頭、不善與人交往。。。因此他恐懼出門,長時間宅在家裡,思考、寫作、YY女人。在寫作上,他們也毫無相通,查理為改編這本蘭花書絞盡腦汁,而唐納德卻滿不在乎的用各種老套橋段堆砌了一部譁眾取寵的驚悚作品,令唐納德大受打擊,喪失思考能力,更況唐納德還備受歡迎。

就是這樣互為寫作人物的三個人,在觀察筆下人物的過程中,都發現了自己的迷失。有時,在我們生長過程中,不知怎樣,就拐上了彎路,有些是人為改變的,有些是被迫改變的,但是某天我們也會發現,生活難以回頭。

片名《Adaptation》,也有適應的意思,物競天擇,達爾文的理論在片中也多次出現,蘭花發展出各種各樣的姿態,無非吸引昆蟲來授粉,就像我們的人生做出各種各樣的姿態,討取別人的歡心,而查理正是典型這樣的人。難道蘇珊不是么?幾段在生活中拐上彎路,尋求改變的人生,當他們極力改變自己的時候,卻發現最終還是要學會適應生活,才能生存下去。

查理考夫曼本人,有輕微的人格分裂,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從《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中幻想著來個別人腦袋一日游,就已經渴望成為別人的感覺。本片幻想出的唐納德,圓滑逢源,寫點俗套的商業劇本,卻懂得人生樸素的真理,就是不爭、適應、接受、愛自己。最後,唐納德角色的死亡,換來了查理這個角色的新生,同時也完成了一個編劇的涅磐,《改編劇本》的劇本也大功告成。

唐納德這個角色,恐怕是查理原樣描摹查理考夫曼的現實生活中唯一想像出來的人物,但是舉世驚嘆的查理考夫曼的腦袋,卻能想出在編劇和片尾都給唐納德留名的點子,更妙的是,奧斯卡頒獎夜,兩人還一體同身的上台領獎。究竟是現實催生虛構,還是虛構締造現實? 
新奇的手法,還包括本片一切向現實靠齊的態度,包括查理出現在《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的片場。。。 
當然,還有對編劇業的諷刺,借唐納德的那個驚悚劇本《3》一覽無餘,還有,是的,這個劇本,也是現實中真的。。。

電影評論

《改編劇本》 《改編劇本》

考夫曼和瓊斯努力的思考了“激情”這個概念,他們展示了我們作為人類對激情的渴望,和失去激情以後,一個人所感到的失落。——Kirk Honeycutt,《好萊塢報導》(Hollywood Reporter)

每一擊都和《成為馬爾科維奇》一樣聰明和令人驚異。——Todd McCarthy,《萬象》(Variety)

說明真正的查理·考夫曼不僅有少見的進入別人大腦的怪異能力,還有把自己放到他講的故事裡的能力。——Lisa Schwarzbaum,《娛樂周刊》(Entertainment Weekly)

象是一次更有難度和挑戰性的雜耍拋球表演,瓊斯把動作完成的美麗又輕盈。這是神奇的魔法。——Peter Travers,《滾石》(Rolling Stone)

幕後故事

這部電影背後有個看不見的姓:科波拉。除了眾所周知的不姓科波拉的科波拉家族成員尼古拉斯·凱奇以外,本片導演斯派克·瓊斯是弗朗西斯·科波拉的女兒索菲亞·科波拉的丈夫。索菲亞·科波拉少女時代曾經演出過《教父3》,在影片裡慘遭殺害。現在是好萊塢知名的女導演,作品有《處女自殺》等等。

獲獎履歷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  2003
 最佳男配角 克里斯·庫珀
最佳改編劇本 (提名) 查理·考夫曼
最佳改編劇本 (提名) Donald Kaufman
最佳女配角 (提名) 梅麗爾·斯特里普
最佳男主角 (提名) 尼古拉斯·凱奇
金球獎(Golden Globe)  2003
 最佳女配角 梅麗爾·斯特里普
最佳男配角 克里斯·庫珀
最佳編劇 (提名) 查理·考夫曼
最佳編劇 (提名) Donald Kaufman
最佳導演 (提名) 斯派克·瓊斯
Best Motion Picture - Musical or Comedy (提名) 
最佳男主角(音樂/喜劇類) (提名) 尼古拉斯·凱奇
柏林國際電影節  2003
 Jury Grand Prix 斯派克·瓊斯
金熊獎 (提名) 斯派克·瓊斯
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 Film Award)  2003
 最佳改編劇本 Donald Kaufman
最佳改編劇本 查理·考夫曼
最佳男主角 (提名) 尼古拉斯·凱奇
最佳男配角 (提名) 克里斯·庫珀
最佳女配角 (提名) 梅麗爾·斯特里普
金衛星獎(Golden Satellite Award)  2003
 最佳改編劇本 Donald Kaufman
Best Motion Picture, Comedy or Musical (提名) 
金衛星獎  2003
 Best Screenplay, Adapted 查理·考夫曼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Motion Picture, Comedy or Musical (提名) 尼古拉斯·凱奇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Comedy or Musical (提名) 克里斯·庫珀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Comedy or Musical (提名) 梅麗爾·斯特里普
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CFCA Award)  2003
 最佳劇本 Donald Kaufman
最佳影片 (提名) 
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  2003
 Most Promising Performer 瑪吉·吉倫哈爾
最佳劇本 查理·考夫曼
最佳女配角 梅麗爾·斯特里普
最佳男演員 (提名) 尼古拉斯·凱奇
最佳男配角 (提名) 克里斯·庫珀
美國編劇工會(WGA Award (Screen))  2003
 最佳改編劇本 (提名) Donald Kaufman
最佳改編劇本 (提名) 查理·考夫曼
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NBR Award)  2002
 最佳劇本 查理·考夫曼
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  2002
 最佳男配角  克里斯·庫珀
演員工會獎(Actor)  2003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by the Cast of a Theatrical Motion Picture (提名) 布萊恩·考克斯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by the Cast of a Theatrical Motion Picture (提名) 梅麗爾·斯特里普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by the Cast of a Theatrical Motion Picture (提名) Cara Seymour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by a Male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提名) 尼古拉斯·凱奇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by a Male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提名) 克里斯·庫珀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by the Cast of a Theatrical Motion Picture (提名) 尼古拉斯·凱奇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by the Cast of a Theatrical Motion Picture (提名) 克里斯·庫珀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by the Cast of a Theatrical Motion Picture (提名) 蒂爾達·斯溫頓
廣播影評人協會獎(Critics Choice Award)  2003
 最佳影片 (提名) 
廣播影評人協會獎  2003
 最佳編劇 查理·考夫曼
最佳男配角 克里斯·庫珀
最佳女配角 (提名) 梅麗爾·斯特里普
多倫多影評人協會獎(TFCA Award)  2002
 最佳影片 
最佳劇本 Donald Kaufman
多倫多影評人協會獎  2002
 Best Supporting Performance, Male 克里斯·庫珀
Best Performance, Male 尼古拉斯·凱奇
最佳劇本 查理·考夫曼
線上影評人協會獎(OFCS Award)  2003
 最佳改編劇本 Donald Kaufman
最佳群像演技 (提名) 
最佳剪輯 (提名) Eric Zumbrunnen
最佳影片 (提名) 
線上影評人協會獎  2003
 Best Screenplay, Adapted 查理·考夫曼
最佳男演員 (提名) 尼古拉斯·凱奇
最佳男配角 (提名) 克里斯·庫珀
最佳導演 (提名) 斯派克·瓊斯
最佳女配角 (提名) 梅麗爾·斯特里普
俄亥俄中部影評人協會(COFCA Award)  2003
 最佳改編劇本 Donald Kaufman
俄亥俄中部影評人協會  2003
 最佳男配角 克里斯·庫珀
Best Screenplay, Adapted 查理·考夫曼
佛羅里達影評人協會獎(FFCC Award)  2003
 最佳影片 
最佳劇本 Donald Kaufman
佛羅里達影評人協會獎  2003
 最佳劇本 查理·考夫曼
最佳男配角 克里斯·庫珀
最佳女配角 梅麗爾·斯特里普
Washington DC Area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2002
 最佳男配角 克里斯·庫珀
Best Adapted Screenplay 查理·考夫曼
最佳導演 斯派克·瓊斯
Visual Effects Society Awards  2003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n Effects Film (提名) 尼古拉斯·凱奇
Vancouver Film Critics Circle  2003
 最佳男配角 克里斯·庫珀
USC Scripter Award  2003
 USC Scripter Award (提名) 蘇珊·奧爾琳
USC Scripter Award (提名) 查理·考夫曼
Southeastern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SEFCA Award)  2002
 最佳改編劇本 Donald Kaufman
Southeastern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2002
 最佳女配角 梅麗爾·斯特里普
最佳男配角 克里斯·庫珀
Best Screenplay, Adapted 查理·考夫曼
Seattle Film Critics Awards  2002
 最佳男配角 克里斯·庫珀
San Francisco Film Critics Circle  2002
 最佳男配角 克里斯·庫珀
San Diego Film Critics Society Awards  2002
 Best Screenplay, Adapted 查理·考夫曼
最佳男配角 克里斯·庫珀
Phoenix Film Critics Society Awards(PFCS Award)  2003
 最佳改編劇本 (提名) Donald Kaufman
Best Acting Ensemble (提名) Cara Seymour
Phoenix Film Critics Society Awards  2003
 Best Acting Ensemble (提名) 梅麗爾·斯特里普
Best Acting Ensemble (提名) 克里斯·庫珀
Best Acting Ensemble (提名) 尼古拉斯·凱奇
最佳男配角 (提名) 克里斯·庫珀
最佳男主角 (提名) 尼古拉斯·凱奇
最佳女配角 (提名) 梅麗爾·斯特里普
Best Acting Ensemble (提名) 布萊恩·考克斯
Best Acting Ensemble (提名) 蒂爾達·斯溫頓
Best Screenplay - Adapted (提名) 查理·考夫曼
PGA Awards(Motion Picture Producer of the Year Award)  2003
 (提名) Vincent Landay
(提名) Edward Saxon
PGA Awards  2003
 Motion Picture Producer of the Year Award (提名) 喬納森·戴米
PEN Center USA West Literary Awards(Literary Award)  2003
 Screenplay Donald Kaufman
PEN Center USA West Literary Awards  2003
 Screenplay 查理·考夫曼
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NYFCC Award)  2002
 最佳劇本 Donald Kaufman
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2002
 最佳劇本 查理·考夫曼
Motion Picture Sound Editors, USA(Golden Reel Award)  2003
 Best Sound Editing in a Feature - Music - Feature Film (提名) Adam Milo Smalley
Los Angeles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2002
 最佳男配角 克里斯·庫珀
London Critics Circle Film Awards(ALFS Award)  2004
  screenwriter of the Year (提名) Donald Kaufman
London Critics Circle Film Awards  2004
 Actor of the Year (提名) 尼古拉斯·凱奇
Actress of the Year (提名) 梅麗爾·斯特里普
Screenwriter of the Year (提名) 查理·考夫曼
Kansas City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2003
 最佳男配角 克里斯·庫珀
Golden Trailer Awards(Golden Trailer)  2003
 ( (提名) 
( (提名) 
Dallas-Fort Worth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2003
 最佳男配角 克里斯·庫珀
Chlotrudis Awards(Audience Award)  2003
 最佳原創劇本 Donald Kaufman
Chlotrudis Awards  2003
 最佳男配角 克里斯·庫珀
Best Screenplay - Original 查理·考夫曼
最佳男演員 (提名) 尼古拉斯·凱奇
British Comedy Awards(British Comedy Award)  2003
 Best Comedy Film (提名) 
Boston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 BSFC Award)  2002
 最佳劇本 Donald Kaufman
Boston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  2002
 最佳劇本 查理·考夫曼
American Cinema Editors, USA(Eddie)  2003
 Best Edited Feature Film - Comedy or Musical (提名) Eric Zumbrunnen> .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1980—2013)

奧斯卡金像獎於1929年首次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的好萊塢羅斯福酒店頒發,並從此每年頒發一次。奧斯卡獎不僅是美國電影業界年度最重要的活動,同時也倍受世界矚目。奧斯卡金像獎與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被視為世界影壇最重要的四大電影獎。本期導航模組盤點1980年至2013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克里斯多福·瓦爾茲 2013年克里斯多福·瓦爾茲作品:《被解放的姜戈》 克里斯多福·普盧默2012 年 : 克里斯多福·普盧默作品:《初學者》 克里斯蒂安·貝爾 2011年:克里斯蒂安·貝爾作品:《 鬥士》
克里斯多福·瓦爾茲2010 年 : 克里斯多福·瓦爾茲作品: 《無恥混蛋》 希斯·萊傑 2009年希斯·萊傑作品:《蝙蝠俠:黑暗騎士》 賈維爾·巴登 2008年:賈維爾·巴登作品:《老無所依》
2007:艾倫·阿金作品:《陽光小美女》 2007年艾倫·阿金作品:《陽光小美女》 2006:喬治·克魯尼 2006年喬治·克魯尼作品:《辛瑞那》 2005:摩根·弗里曼 2005年摩根·弗里曼作品:《百萬寶貝》
2004:蒂姆·羅賓斯作品:《神秘之河》 2004年蒂姆·羅賓斯作品:《神秘之河》
2003:克里斯·庫柏作品:《改編劇本》 2003年克里斯·庫柏作品:《改編劇本》 2002:吉姆·布勞德本特作品:《攜手人生》 2002年吉姆·布勞德本特作品:《攜手人生》
2001: 本尼西奧·德爾·托羅作品:《毒品網路》 2001年本尼西奧·德爾·托羅作品:《毒品網路》 2000:麥可·凱恩作品:《心塵往事》 2000年麥可·凱恩作品:《心塵往事》 1999:詹姆斯·柯本作品:《男人最痛》 1999年詹姆斯·柯本 作品:《男人最痛》
1998:羅賓·威廉斯作品《心靈捕手》 1998年羅賓·威廉斯作品:《心靈捕手》
1997:小古巴·古丁作品:《 征服情海》 1997年小古巴·古丁作品:《征服情海》
1996:凱文·斯貝西作品:《普通嫌疑犯》 1996年凱文·斯貝西作品:《普通嫌疑犯》
1995:馬丁·蘭道作品:《艾活傳》 1995年馬丁·蘭道作品:《艾活傳》
1994:湯米·李·瓊斯作品《逃亡者》 1994年湯米·李·瓊斯作品:《逃亡者》
1993:吉恩·哈克曼作品《不可饒恕》 1993年吉恩·哈克曼作品:《不可饒恕》
1992:傑克·帕蘭斯作品:《城市騙子》 1992年傑克·帕蘭斯作品:《城市騙子》
1991:喬·佩西作品:《好傢夥》 1991年喬·佩西作品:《好傢夥》
1990:丹澤爾·華盛頓作品:《光榮》 1990年丹澤爾·華盛頓作品:《光榮》
1989:凱文·克蘭作品:《一條叫旺達的魚》 1989年凱文·克蘭作品:《一條叫旺達的魚》 1988:肖恩·康納利作品:《賤民》 1988年肖恩·康納利作品:《賤民》
1987:麥可·凱恩作品:《漢娜姐妹》 1987年麥可·凱恩作品:《漢娜姐妹》
1986:唐·阿米契作品:《繭》 1986年唐·阿米契作品:《繭》 1985:姜岳作品:《大屠場》 1985年姜岳作品:《大屠場》
1984:傑克·尼科爾森作品:《母女情深》 1984年傑克·尼科爾森作品:《母女情深》
1983:小路易斯·戈塞特作品:《軍官與紳士》 1983年小路易斯·戈塞特作品:《軍官與紳士》 1982:約翰·吉爾古德作品:《亞瑟王》 1982年約翰·吉爾古德作品:《亞瑟王》
1981:蒂莫西·赫頓作品:《普通人》 1981年蒂莫西·赫頓作品:《普通人》
1980:茂文·道格拉斯作品:《在那邊》 1980年茂文·道格拉斯作品:《在那邊》

盤點尼古拉斯·凱奇的影片

尼古拉斯·凱奇, 1964年1月7日出生於美國加州長灘,他本姓科波拉,是以《教父》和《現代啟示錄》等片聞名於世的大導演科波拉的侄子。17歲開始進入電影圈,為了不受叔叔名氣的影響,改從他喜愛的作曲家約翰-凱奇的姓。他飾演的角色較多,也獲得不少獎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