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賊》

《蘭花賊》

《蘭花賊》是由斯派克·瓊斯導演的戲劇性影片。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蘭花賊》 蘭花賊

 中文片名 蘭花盜

外文片名 Adaptation

更多中文片名 蘭花賊

改編劇本 何必偏偏玩謝我 改寫情緣

更多外文片名 Adaptation. The Orchid Thief .....(USA) (working title) 

影片類型 劇情 / 喜劇

片長 114 min

國家/地區 美國

對白語言 英語 拉丁語

色彩 彩色

混音 杜比數碼環繞聲 DTS SDDS

評級 Rated R for language, sexuality, some drug use and violent images.

級別 Singapore:PG Portugal:M/12 Argentina:13 Netherlands:12 Norway:15 UK:15 Sweden:11 France:U Iceland:L Peru:14 Spain:13 USA:R Australia:MA Hong Kong:IIB Singapore:NC-16 Chile:14 Germany:12 South Korea:18 Brazil:16 Iceland:14 Canada:14A Japan:PG-12 Switzerland:12 Finland:K-15 Switzerland:14 Malaysia:U New Zealand:R13 Philippines:R-13

製作成本 $19,000,000 (estimated)

著作權所有 © 2002 Columbia Pictures Industries, Inc.

拍攝日期 2001年3月 - 2001年6月

演職員表

《蘭花賊》 《蘭花賊》

 導演 斯派克·瓊斯 Spike Jonze

編劇 Susan Orlean .....(book The Orchid Thief) 

查理·考夫曼 Charlie Kaufman .....(screenplay) and Donald Kaufman .....(screenplay) 

演員

尼古拉斯·凱奇 Nicolas Cage .....Charlie Kaufman/Donald Kaufman

梅麗爾·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 .....Susan Orlean

克里斯·庫柏 Chris Cooper .....John Laroche Cara Seymour .....Amelia Kavan

蒂爾達·斯文頓 Tilda Swinton .....Valerie Thomas

朗·里維斯頓 Ron Livingston .....Marty Bowen

布萊恩·考克斯Brian Cox .....Robert McKee

瑪吉·吉倫哈爾 Maggie Gyllenhaal .....Caroline Cunningham Jim Beaver .....Ranger Tony

朱迪·格雷爾 Judy Greer .....Alice the Waitress Litefoot .....Russell (as G. Paul Davis)

道格·瓊斯 Doug Jones .....Augustus Margary Jay Tavare .....Matthew Osceola Stephen Tobolowsky .....Ranger Steve Neely (scenes deleted) Roger Willie .....Randy

加利·法梅爾 Gary Farmer .....Buster Baxley Peter Jason .....Defense Attorney Gregory Itzin .....Prosecutor

柯蒂斯·漢森 Curtis Hanson .....Orlean's Husband Agnes NaDene Baddoo .....Orlean Dinner Guest (as Agnes badoo) Paul Fortune .....Orlean Dinner Guest Paul Jasmin .....Orlean Dinner Guest Lisa Love .....Orlean Dinner Guest Wendy Mogel .....Orlean Dinner Guest David O. Russell .....Orlean Dinner Guest Robert J. Stephenson .....David Bob Yerkes .....Charles Darwin Lynn Court .....Laroche's Dad Roger E. Fanter .....Laroche's Uncle Sandra Lee Gimpel .....Laroche's Mom (as Sandra Gimpel) Caron Colvett .....Laroche's Wife Larry Krask .....EMT John Etter .....McKee Lecture Attendee Ray Berrios .....Police Officer Nancy Lenehan .....Kaufman's Mother (voice) 

斯派克·瓊斯 Spike Jonze .....Himself Susan Orlean .....Woman in supermarket (scenes deleted) Lance Acord .....Himself (uncredited)

約翰·庫薩克 John Cusack .....Himself (uncredited) Tarek Elsokari .....Jason NESMITH (uncredited)

凱薩琳·基納 Catherine Keener .....Herself (uncredited) Jake Magnuson .....Cafe Customer (uncredited) 

約翰·馬爾科維奇 John Malkovich .....Himself (uncredited) Rheagan Wallace .....Kim Canetti (uncredited)

製作人 喬納森·戴米 Jonathan Demme .....producer

查理·考夫曼 Charlie Kaufman .....executive producer Vincent Landay .....producer Peter Saraf .....executive producer Edward Saxon .....producer

製作發行

洗印廠 FotoKem Laboratory, Burbank (CA), USA

攝製格式 35 mm

製作處理方法 Spherical

洗印格式 35 mm

膠片長度 3150 m (Switzerland)

幅面 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製作公司 Beverly Detroit [美國] Clinica Estetico Ltd. [美國] Good Machine [美國] Intermedia [美國] Magnet Productions Propaganda Films [美國] 

發行公司 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美國] ..... (USA) Screen Gems Inc. [美國] ..... (USA) 

哥倫比亞影片公司 Columbia Pictures [美國] ..... (USA) (theatrical) 

哥倫比亞三星家庭視頻公司 Columbia TriStar Home Video [美國] ..... (2003) (USA) (DVD) 

好機器國際公司 Good Machine International [美國] ..... (non-USA) Asmik Ace Entertainment [日本] ..... (Japan) Bac Films [法國] ..... (France) Columbia TriStar Film GmbH [德國] ..... (2003) (Germany) (theatrical) Columbia TriStar Films de Argentina [阿根廷] ..... (Argentina) Columbia TriStar Home Entertainment [德國] ..... (2003) (Germany) (video) Columbia TriStar Italia [義大利] ..... (2003) (Germany) (video) 

哥倫比亞三星 Columbia TriStar [巴西] ..... (Brazil) (DVD) Independent Films [荷蘭] ..... (Brazil) (VHS) LNK Filmes [葡萄牙] ..... (Brazil) (VHS) Monopole-Pathé [瑞士] ..... (2003) (Switzerland) (theatrical) Paradise Group [俄羅斯] ..... (Russia) Pyramid [俄羅斯] ..... (Russia) 

特技製作公司 Artist's Asylum Inc. [美國] ..... (special makeup effects) Digital Domain [美國] ..... (special visual effects: Evolution sequence) Gray Matter FX [美國] ..... (special visual effects: Evolution sequence) Makeup Effects Laboratories Inc. [美國] ..... (orchids creation) 

其它公司: Astralwerks [美國] ..... soundtrack published by Chapman/Leonard Studio Equipment [美國] ..... cranes and dollies Hollywood Caterers Inc. [美國] ..... catering Skywalker Sound [美國] ..... post-production sound services 

上映日期

《蘭花賊》 《蘭花賊》

 加拿大 Canada  2002年12月6日 ..... (limited) 

美國 USA 2002年12月6日 ..... (limited) 

澳大利亞 Australia 2002年12月26日

美國 USA 2003年1月10日

德國 Germany 2003年2月8日 .....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阿根廷Argentina 2003年2月13日

丹麥 Denmark 2003年2月14日

巴西 Brazil 2003年2月21日

墨西哥 Mexico 2003年2月21日

土耳其 Turkey 2003年2月21日

義大利 Italy 2003年2月28日

英國 UK 2003年2月28日

荷蘭 Netherlands 2003年3月6日

芬蘭 Finland 2003年3月7日

希臘 Greece 2003年3月7日

冰島 Iceland 2003年3月7日

比利時 Belgium 2003年3月12日

智利 Chile 2003年3月13日

德國 Germany 2003年3月13日

以色列 Israel 2003年3月13日

挪威 Norway 2003年3月19日

保加利亞 Bulgaria 2003年3月21日

西班牙 Spain 2003年3月21日

法國 France 2003年3月26日

劇情介紹

《蘭花賊》 《蘭花賊》

 蘇珊·奧爾琳(梅麗爾·斯特里普)寫了本小說,《蘭花盜》,描述的是所謂的“蘭花竊賊”約翰·拉羅歇(克里斯·庫帕)和另外三個西米諾印第安人計畫克隆一種稀有的蘭花,牟取暴利的故事。這是個真實的故事,不過這僅僅是電影的一部分,查理·考夫曼(尼古拉斯·凱奇)和他的孿生兄弟唐納德(尼古拉斯·凱奇)和他們改編這部小說的過程則是電影的另外一部分。這部電影是關於改編一本小說的劇本的改編的故事……

改編劇本的查理·考夫曼人到中年,憤世嫉俗,性愛生活充滿挫折,甚至有些自我仇恨,還不時飽受突發奇想、也要寫劇本的孿生兄弟唐納德的威脅。開始改編《蘭花盜》以後,這些挫折都加深了。他不得不求助於懶惰的唐納德,而唐納德所受的訓練則是生產充滿了好萊塢式的陳詞濫調,老套橋段的劇本。他花費在他那些爛俗的恐怖片劇本上的時間絲毫不比查理花在這些蘭花竊賊身上的時間少。這兩個兄弟性格迥異,查理內向膽小,而唐納德則恰恰相反。

江郎才盡的查理,猜想小說作者蘇珊可能可以幫助他,於是他飛往紐約,尋求她的幫助。可是當他看見這個雍容華貴的女人時,卻緊張的呆若木雞,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他把唐納德召到了紐約,改寫劇本的第三部分。唐納德按照好萊塢的模式在這個故事裡加入了性,暴力,毒品……

查理的人生因為改編劇本的過程而變得越來越古怪,他和唐納德相互嫉妒,兩個人好像一對分裂的人格。而作家蘇珊則似乎在她的小說主人公拉羅歇那裡找到了她期望已久的激情。每個人的欲望在電影內外發生奇異的衝撞。當一個編劇改編一部小說的企圖被變成電影,會是什麼樣呢?

影片解析

一、楔子

「我夢想自己將會重生。」查理為了寫蘭花賊的劇本,他開始「夢想」,且堅持他的理想,寫出不落好萊塢商業電影公式的劇本。這部片子,把查理如何堅持理想的「夢想歷程」,內心的想望、焦慮、挫敗、無助、破滅、無力、沒有意義、空白、混亂、努力、嘗試、試探、猶豫,以及行為上的軟弱、強迫與躲避,統統都用意識流的手法表現在鏡頭裡。觀眾好像用放大鏡,細膩地偷窺了查理(一般人)隱藏在腦袋裡、自己房間裡,那一塊不為人知的念頭與行為領域。不只是偷窺,看影片的那 114分鐘裡,我們的意識也隨著查理的念頭流動。他困惑於蘭花賊,我們困惑於他,我們和約翰一起經歷空白、無意義、片段與錯落的意識內容,以及充滿意外的人生。

人類一直沒有能力面對這一塊「私密的意識領域」,有的人這個區域很大,有的人很小。有的人有所覺知,有的人毫無所悉。對於這一塊「無明」的態度,決定了「自明」的那一塊的價值。自明於無明的人終將倉惶一生,陷落於無明而追索一生的人,將從憂鬱症進入精神疾病的生涯。114分鐘跌跌撞撞的意識活動,讓我們經歷了「不舒服」的感覺。而這種感覺「似曾相識」,好像就隱藏在我們自己的心中,好像不知不覺就會浮現一般。看完片子,驚悚的不是蘭花賊或查理或車禍或蘇珊,而是自己—自己的無明。

二、花賊與心賊   
其實整部片子無關蘭花,談的也不是花賊,而是賊—心賊。約翰偷取保留區的野蘭花,培育、複製、販賣絕美的紫羅蘭。這位蘭花界名人的傳奇生涯,就遊走在賊與非賊的法律邊緣。約翰當然是花賊,可是他不是心賊。坦蕩面對人生的他,就像光著身子抓賊,光著身子坦然和查理握手的他,他是花賊不是心賊。

蘇珊貼身採訪約翰,面對沼澤泥巴中的他,面對專情蘭花的男人,面對暖房中精心培育的花心與花情,她崩潰了。她說「我曾以為你是魔鬼,對不起!」她終於離開了身旁的男人,飛到佛羅里達,進入約翰的傳奇生活中。蘇珊偷了約翰的人生,企圖拯救自己心中的魔鬼。雖然約翰不知情,但蘇珊當了賊—心賊。她的心賊並未獲得救贖,泥澤、男人、蘭花、毒品、性交、嘶喊,並不能解除她的心賊,所以查理讓她「作賊心虛」,讓她「殺之而後快」。約翰死後,蘇珊緊抱著自己的心賊,呢呢喃喃的說「我要回紐約!」第一號心賊—蘇珊。

第二號心賊—查理。查理在成功之後,又想要重生,重生之路卻陷落在神秘的蘭花叢里。堅持不落俗套的努力,竟然在電梯理不敢面對蘇珊。借著攣生兄弟的生活介入、爭執、對話與行為互動,我們得以窺視查理私密的、無明的心靈世界。諷刺的是,多年的掙扎與迷亂,卻在仿如商業影片的橋段—飛車、撞車、槍擊、血腥、獵殺、死亡的現實生活中獲得救贖。「死的死,逃的逃(台語)」之後,對母親的泣訴之後,另一個自己死亡之後;「我愛妳」,舊女友回答「我也愛你」,他才解脫心賊,面對現實的人生。

三 、心賊與賊

第三號心賊—每一個觀眾。你、我和每一個觀眾,剛看片子時心中有賊,看完了片子,覺得自己是—賊。因為「偷」,看影片時,我們偷蘇珊的心和查理的心。看完影片後,每個人捫心自問—心中有賊?每個人總把心中的禁忌與需求揉成一團,總試圖丟進別人的籃框來取分。我們不肯面對自己的錯誤與不是,老是偷別人的心、別人的情、別人的原諒和自己的狡辯,來補西牆又補東牆。我們總像小偷一樣,潛入自己或別人私密的世界,或者竊取別人的情愛,來證明光天化日下自己的富足。真的賊—每一個自己。

 查理的孿生兄弟唐納,他是一個沒有心賊的人。他活在現實的生活世界中,依憑著本能吃喝玩樂,不可以的時候就不可以—絕不多想,可以的時候就可以—絕不遲疑。他直接去拜訪蘇珊,他替代或引領查理做每一件不敢做的事,想每一個不敢想的念頭。他似乎沒有無明,不對,是他根本不讓自己有空間去觸碰無明。(查理則每天死盯著自己的無明,而自以為自明!)。但是,他還是賊,他闖入查理的心靈與現實世界的戰場。可悲的是,他變成了炮灰。他的日子好似獨立,卻又像只為了補足查理、引導查理而活。危機四起的奔逃,衝出車窗之後,他就成為—死賊。不是被槍殺或撞死,他老早已死。

四、花心

花開花落間,都市的意像,隨著晨昏的人車而朝夕流動。花與人與蜂,是相愛、相戀、相害、相笑,還是相互為用呢?蘭花貴為花中之王,可終究只是「植物」。連傳宗接代的宗群繁衍,都得依賴動物的蜂與人。愈是密藏於深山大澤內的奇花珍草,愈是被人挖掘培養與大量複製。為了花,人世滄桑如許,血淚交錯如在眼前。有七情六慾之人,牽累於無七情六慾之花。猶如有情人,總失神於無情人一般。花人相看不一定兩忘,人花相看卻一定雙惜。只因為人有自明,自明有情;人有無明,無明有礙。為礙情濃方見真心,約翰、查理、查理女友和----盡皆真愛之人。只有一個人看不見真心—蘇珊,當她呢喃自語「我要回紐約!」

五、心 
心中有賊,人就會變成賊賊的。面對只有自己才看到得到「賊頭賊腦、賊手賊腳」之時,倚恃一生的「自信」消沉了,日夜星辰盡皆黯淡,喉啞聲歇、頭昏眼花,手頻頻抖了又抖。心中為什麼會有賊呢?執意要什麼卻要不到,執意不要什麼卻躲不掉,心中就會有賊。心賊讓人想望,讓人窮盡七情六慾而不能自己。心賊讓人卑微、讓人低賤、讓人厚顏、讓人無恥,心賊讓人詆毀世間禮法與塵世的尊榮。

心賊太甚,日積月累的失望與期盼,就變成憎恨與嫌惡。心賊入了魔,就只有咬就只有咬噬自己和他人的靈魂過活了。就像蘇珊,紐約的蘇珊、佛羅里達的蘇珊,追殺理察的蘇珊,哭著要回紐約的蘇珊。她把身邊的人都當做糧食啃咬,啃食約翰的生活,啃食唐納的生命,啃食自己的靈魂。如此的人魔,有男有女,或隱或顯,充斥於人間世。他們不願接受治療,他們只用白色的絲巾,拭乾唇上的血痕,然後說「我要回紐約」!

怎么守護一顆「心」呢?如何驅賊除魔呢?無欲則剛,不忮不求,難道一定要無欲無求嗎?查理重生了,借著回家,借著情人的愛。影片裡,並未指出心歸何處?喜歡躺在地上說話的唐納,坦然無礙的約翰──統統都死了!驚悚的心,讓我們警愓,警愓自己的「心」?「心」怎么思怎么想,都是「真的」都是「對的」。所以,心賊咬噬他人的善意,吞食他人的情愛,用來餵用來餵養自己永遠饑渴的心靈。

到底該怎么辦呢?蘭花王死了,偷了蘭花王生命的蘭花賊──回到紐約?找尋下一個獵物?啃食下一個靈魂嗎?初心之始以至75年的平均壽命里,究竟能用什麼法器來稱量與調適呢?答案或許就在一個「善」字,就在諸惡莫作,就在眾善奉行。或許人只要能「自淨其意」,守住一個不為惡──不願造成別人痛苦,不做攻擊或傷害別人的行為,更進而心存善念──讓別人高興快樂的念頭;那么,不管自己要什麼?要不到什麼?或不要什麼?都不會起了心賊著了心魔。

以善為念,以惡為戒;管它什麼花開花落,每個人都可以像查理一樣──我夢想自己將會重生。 

劇情導讀

《蘭花賊》 《蘭花賊》

 故事開頭是一大段獨白,然後出現一部叫做《Being John Malkovich》的電影的片場,電影的編劇查理考夫曼被驅逐出片場。由此引出本片男主角,尼古拉斯凱奇飾演的編劇查理考夫曼。接著,是查理在說服一個好萊塢的製片人,希望將一本叫做《蘭花賊》的書拍攝成電影—— 

畫面一轉,到三年前,《蘭花賊》的作者,紐約客專欄作家蘇珊在電腦前寫《蘭花賊》這本書,追憶這本書的由來—— 

於是,接著跳到兩年前蘇珊和蘭花收藏者拉勞相識的起因:拉勞因私自採摘稀有品種被起訴。 

這是一條倒敘的線索。

接著回到現在查理的生活軌跡。我們發現,查理還有一個雙胞胎弟弟當奴。在查理打算改編《蘭花賊》的同時,當奴也決定做一名編劇,還要去參加一個知名編劇開辦的編劇班。而查理對此十分不屑。 

此後,電影分為兩條線索並行: 
一是查理改編小說《蘭花賊》為劇本當中,遇上的瓶頸和生活中的瑣碎問題。 
二是女作家蘇珊敘述與拉勞的相識過程。 

主線仍然是查理,查理的感情問題,和他劇本創作中與弟弟的矛盾。他在閱讀《蘭花賊》的過程中被深深打動,所以想編出原著中蘊含的文藝的腔調,但是這與好萊塢的法則背道相馳,弟弟寫的劇本,包含了好萊塢典型俗套手法,卻倍受好評。他迷失中間,無所適從。 

到這裡兩條線索一直相安無事。直到查理開始用錄音機錄下自己對劇本的創作想法,我們才漸漸發現,這兩條線並非是沒有關聯的。

查理用錄音機錄下自己的整個劇本故事雛形,但顯然過於平淡。而此前蘇珊的經歷,也沒有什麼起伏。此時弟弟闖進來大談那個好萊塢名編劇的類型片觀點,這對查理產生了影響。而接下來蘇珊的故事中,也多了戲劇性,拉勞的家人被車撞死,妻子離開他。

然後是與查理所處同一時空的蘇珊(此前分別是三年前寫作的蘇珊,和蘇珊回憶中的自己)第一次登場,受到電影開頭那個製片人的邀請,同意將自己的作品拍成電影。

接著轉折出現了,查理在打字機前敲著劇本,我們發現,這與蘇珊的那條線的發展一模一樣!接下來的事情更加印證了我們的想法,查理去找老闆,說,我不懂得怎么改編,這本書談的全是花。而老闆則建議他加進去書的作者的傳奇生活。而且我們還發現,這本書其實不是查理自己推薦要改成電影的,而是老闆強加下來的工作任務。此時請暫時忽略這與開頭的矛盾之處。

所以事實上,蘇珊的這條線其實是控制在查理的手上!蘇珊經歷的種種其實是查理的劇本寫照,即是說,我們一開始是被欺騙了,我們所看見的蘇珊的故事其實是查理的劇本,這是一個故事中的故事,導演卻讓它們並行前進,以至於我們以為這是兩條平行線

而此前,在蘇珊這條線里,我們一直以為她是經驗作者(她寫作這本書),在書中,她以第一人稱敘述的“我”是模範作者,同時是敘事者。

當我們有了這個驚天大發現以後,經驗作者就變成了查理。查理在講述一個女作家寫一個故事的故事,如果不算電影本身的話,這就套了一個故事。所以這兩條線其實是一條。而真正的第二條線,則是與查理處於同一時間下的蘇珊,她的線路軌跡才剛剛開始。

之後,查理在矛盾下憂心忡忡,迫於種種壓力,不能避免的受到弟弟影響,偷偷聽了那個名編劇的課,不可免俗的把劇本朝著好萊塢式發展。於是我們看到,婚外情、吸毒、色情網站等等刺激眼球的情節均發生在了蘇珊的故事中。

電影進行到一半的時候,第二個轉折點出現了!

查理在反抗這個無趣的改編工作時,喃喃道:我唯一想寫的就是關於我自己的事。然後他又開始用錄音機錄下自己關於劇本新的創作想法:我是查理考夫曼,又老又肥,考夫曼和製片人坐在飯店裡,考夫曼為爭取對方找他寫劇本,竭力討好她,大汗淋漓……這不就是電影開頭的情節! 

這意味著什麼?查理把自己編進了劇本?不! 

還記得查理那個崇尚好萊塢之道的雙胞胎弟弟當奴?你還認為那是他弟弟?想一想開頭那個向製片人獻媚的“查理”,其實那就是當奴,或者說,查理並沒有這樣一個弟弟,這個弟弟(即開頭的“查理”)是查理劇本中的人物。 

沒錯,這又套了一個故事:查理在寫一個叫做查理(當奴)的編劇,是怎樣寫一個關於一個女作家寫一本書的故事。 

街下來的一秒,這個查理又拿著錄音機錄:查理考夫曼在房間裡,拿著一個錄音機錄“我是查理考夫曼,又老又肥……” 

繼續套了一層:查理在寫一個叫做“查理”的編劇,寫一個叫做查理(當奴)的編劇,是怎樣寫一個關於一個女作家寫一本書的故事。

恩,如果本片的編劇想玩我們的話,完全可以讓這個該死的查理繼續套,衍變成美國版“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但這樣就沒意思了,其實查理(2號)的出現只是導演加深我們對這種故事中套故事手法的認識,並沒有其他作用,所以只要用一次就夠了。

那么現在,我們來縷一下所有的情節。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 

查理是個編劇,他被安排了一個工作,改編一本叫做《蘭花賊》的書,而這本書幾乎沒有情節,他簡直無從下筆。同時,他一直想寫自己的劇本。他自己身上缺乏好萊塢編劇的典型,所以,為了彌補,他寫自己的劇本便是,一個人如何學習成為好萊塢編劇的故事,這便是之前那個當奴身上發生的事。而《蘭花賊》的劇本怎么辦呢?沒關係,把它安排到自己的劇本後面,這個編劇寫了第一個劇本以後大獲成功,於是他找到製片人,說服其讓自己按好萊塢手法改編這本叫做《蘭花賊》的書。

類似小說《神諭之夜》,故事的人物和故事套的故事中的人物產生時空上的交叉,相互發生影響。查理也被自己劇本中的查理影響,寫作內容趨向好萊塢化。

這時,第三個轉折產生了。查理決定去跟蹤蘇珊,這時,查理筆下的蘇珊在時間上的發展已經貼近了現實中的蘇珊,於是,查理的這個決定,又給電影帶來了全盤顛覆的轉折:現實中的蘇珊真的是真實、獨立存在的嗎?查理去跟蹤蘇珊這個動作,不僅再次把自己帶入了故事中去,還使得之前劇本中蘇珊的故事,與現實中蘇珊銜接上,發生了接下來匪夷所思的情節。

原來,之前的查理仍然並非真正的經驗作者,他又搖身一變,成了模範作者。於是,這個電影的情節又套了一層:一個叫做查理的編劇,寫了一個劇本,它是關於“一個叫查理的編劇被安排了一個工作……”

我們又被騙了!天知道還要再套多少層!觀眾的腦子已經混了。 

好在,結尾的時候,查理告訴我們,別費盡了,我就是真正的經驗作者,這個中國套盒式的故事結束了,回家洗洗睡吧,我知道你們看不懂這部電影。

於是,你們像我一樣,關掉電視,取出碟,上豆瓣,搜出這部電影標註“已看過”。然後,你們會像我一樣發現,我靠,這部電影的編劇,就叫查理考夫曼!所以說最後還是被玩了。

事實上,查理考夫曼乃編劇界的奇才,《暖暖內含光》、《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沒錯,就是本片開頭出現的那部電影片場,呵呵,又發現一個細節了吧)等構思奇巧的作品均出自他的筆下,本片的構思更是精巧絕頂,無怪乎拿下當年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

這是一部非常考驗智商的電影,拋開導演演員,這甚至可說是編劇直接操控電影,與觀眾對話,而查理考夫曼顯然是在玩這部電影,想與觀眾鬥智鬥勇。而近年來,想玩技巧的電影大多走驚悚片路線,很多還難以自圓其說,草草收尾。這部電影將技巧隱藏在故事中,而且居然還拍的這么文藝。另外,我理解的中國套盒式結構肯定並非這部電影唯一的解讀方式,可以挖掘的東西還有很多,比如通常理解的人格分裂的說法。我僅僅看了兩遍,如果再看幾遍,我相信會有更多的細節浮出水面。 

幕後製作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該片將劇情經受的“人格分裂”演繹到極致:一個是女記者採訪偷花賊的故事,另一個是編劇撰寫這個劇本的故事。最後兩條情節線交會在一起,引發出貌似平庸、又近乎荒誕的結局。片名“Adaptation”有兩重涵義:一是編劇把不同文學體裁改編成電影劇本,二是指花卉對自然環境的適應。影片把矛盾當作喜劇中的笑料和包袱來把玩。凱奇和斯特里普的表演都非常稱職,但真正出彩的卻是克里斯·古伯,他把一個社會底層、有點流氓氣息、在車禍中丟失門牙的痞子塑造得惟妙惟肖。在影片中,他代表著一種精神,即對生活中某一樣東西的狂熱追求。

導演介紹

斯派克·瓊斯本名亞當·斯匹格(Adam Spiegel),他是著名商品目錄“斯匹格”家族的親戚,但並不像很多報告中聲稱的擁有繼承權。1969年生於美國馬里蘭州,父母離婚後與母親一起生活,他的母親是位作家、時事評論員以及開發中國家的溝通顧問。早年斯派克·瓊斯是在滑板和小輪車上度過的,在特技運動界混出了一點名堂,擁有不少少女冬粉。他還參與創建了腳踏車玩家俱樂部Homeboy、女生滑板公司Girl Skateboards以及青年文化雜誌Dirt,並從事雜誌編輯、滑板攝影工作。

1991年他首次執導的短片《錄像歲月》被滑板愛好者們奉為經典。之後他導演了大量的MV和廣告,包括Weezer的“Buddy Holly”、Daft Punk首支單曲“Da Funk”以及Fatboy Slim的“Weapon of Choice”等等。他還曾是一家跳舞俱樂部的領舞,出現在Fatboy Slim歌曲“Praise You”錄影帶當中,為此被邀請到在1999年MTV電影獎頒獎禮上表演,後來妻子的哥哥羅曼·科波拉獲得最佳MV導演獎,瓊斯獲得最佳編舞獎,這段經歷被收錄在偽紀錄片《托倫舞團》當中。瓊斯還獲得了美國導演工會“2005商業廣告領域傑出成就”獎的提名,曾為愛迪達、Miller Beer以及The Gap等品牌工作。

1999年,斯派克·瓊斯執導了長片處女作《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故事離奇詭異,被奉為CULT經典。2002年的第二部作品《改編劇本》再次和編劇查理·考夫曼合作,依然技驚四座。他還曾有機會執導2001年的《人性》,但他最終推薦了同樣是音樂錄影帶導演出生的米歇爾·岡瑞。2005年他又拒絕了《銀河系漫遊指南》而推薦英國的小型製作公司Hammer & tongs。他的第三部作品是真人動畫結合的童書改編作《野獸家園》,該片日程一拖再拖,中間他拒絕了執導《藝妓回憶錄》的機會。瓊斯還是MTV節目《蠢蛋搞怪秀》創始人之一,以及擔任米歇爾·岡瑞和查理·考夫曼導演處女作《人性》和《紐約提喻法》製作人。他還是位演員,在好友大衛·拉塞爾的《奪金三王》中客串過很有個性的康拉德一角。

1999年斯派克·瓊斯娶了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女兒索菲亞·科波拉,他們相識已有十年時間,可惜在03年離婚。據《迷失東京》中吉奧瓦尼·瑞比西扮演的導演丈夫的角色就是以他為原型,但這一說法被科波拉否認。

影片榮譽

本片榮獲奧斯卡最佳男配角 
克里斯庫柏和梅莉史翠普因本片獲得2003金球獎最佳男女配角

影片評論

評論一

《蘭花賊》 《蘭花賊》

 蘭花是世界上最性感的花,這是不是一種顧左右而言他的比喻?還是一句敷衍的恭維?禿頭肥胖的編劇渴望將蘇珊散文體小說《蘭花賊》搬上大銀幕,他著了迷發了瘋,這個書呆子式的傢伙曾是《馬爾科維奇》的編劇來著。

 好吧,這電影裡,那個凱奇傻乎乎的,不善交往,但是才華突出。遇到現實中的許多事情,他都選擇退避三舍,直到真的恐慌寂寞才緊張流汗的做出抉擇或者求人幫助。這個謹小慎微的傢伙,終於在改編小說的路上被徹底擊垮了,因為他沉迷在與小說產生的共鳴中。他有個雙胞胎弟弟,同樣略微駝背,面癱一樣的臉,卻是個大大咧咧開朗活潑招人喜歡的活寶。

在片中,他甚至勾搭了蝙蝠俠的最新女朋友:電影化妝師瑪吉●吉倫哈爾。投資方代表蒂達爾●溫斯頓等了13個星期,劇本卻毫無進展,可弟弟的劇本《the 3》卻意外通過。諷刺啊,那可是弟弟首次寫作,並且是整日貓在自己家裡換來的。他是個嚴肅的生活者,對弟弟的生活態度和取得的成就靜默旁觀,老實說有點看不慣。但自己近來卻多有閃失而不敢面對。去《紐約客》面見那個作者,卻猶豫著沒有打招呼;上個編劇寫作班吧,

被人家“吼”(劇中自己口述),什麼沒有任何改變的生活,孩子看母親被打死在教堂台階,愛來了又走,這都是衝突啊,怎么會沒有改變和結果?大師建議他與弟弟合寫,畢竟最偉大的劇本《卡薩布蘭卡》就是兄弟合寫的;問經濟人,人家卻開小差看公司里的姑娘走來走去。好吧,看似這就是電影本身,電影的開頭就是編劇想像的第一種劇本開頭方式,主人公在前一個小時裡一面閱讀一面囧迫的反抗著,他被小說困惑,不知道該怎么辦,而生活卻仿佛節奏加快,使他力不從心。

可說實話,其實所有的故事都來源於美麗的謊言。那些被人們莫衷一是的結局,暗藏的是作者的苦心的敷衍。那些蘭花,有的像蜜蜂,會吸引蜜蜂交尾,這個過程是授粉的過程。他們互相幫助,其實是欺騙。蜜蜂永遠不會知道花的謊言,樂此不疲的按照本能飛舞。鬼蘭是書的主題,它最下面的那瓣花瓣展開著,像一個人的身體,還長著兩條腿樣的頂端。但是,其實它的“鬼”在於可以提取毒品。

它的美是罌粟不及的,它的毒性也沒那么大。但當你僅接受它的毒,那么它的美還存在嗎,還單獨成立嗎?扮演蘇珊的梅特爾●斯特里普仍然寶刀未老,只是駕輕就熟了,沒什麼大驚喜。她寫的書是戞然而止的生活,是生活美妙的向上的那部分。當生活走了下坡路,尤其是受到檢視,比如被搬上大銀幕,她害怕了,如同每個個體害怕遭到解析。

最終本片是死水生波的,當我們代價高昂的得到生活的真諦,通過另外的相似的個體的經驗,我們才會真的那么做,做出改變。但要我說,本片的旁白氣質,有點虛幻,當然,電影自以上帝角度敘事起,就充當著真相的虛構者和現實的破解者。歷史的真相、行業的內幕、尤其是電影等媒體行業本身,是它們最喜愛最透徹的故事。《教父》小說就已經把好萊塢雕琢得腐敗透徹,《公民凱恩》將新聞業做背景,或多或少闡述了新聞的樣板,更別提《驚爆內幕》《洛城機密》《水門事件》什麼了。

也許我對本片有太多的偏愛,我喜歡這個不善交往的形象和他改編故事時的那種自我懷疑和對開頭結尾的無限可能的困惑。是不是這意味著我已經遲暮呢,誰知道呢,這是我的愛,即使本片本身也無法奪去。

評論二

說實在的,「蘭花賊」比較像實驗電影,我驚訝的是好萊塢主流片廠敢投資這樣的影片,由於它幾乎缺乏劇情結構,而以意識流的方式呈現,像這種私人的經驗,其實很難為大眾所接受,好比影片之初在《變腦》(編導前作)拍攝現場,我們看見了“約翰庫薩克、凱薩琳奇娜”等人,內行人自然覺得新奇有趣,但對於純粹慕名而來的觀眾可能就感到苦不堪言了,好比我沒看過「蘭花賊」這本書,對於影片大半的改編劇本過程就難以身歷其境。

「蘭花賊」電影關於以「變腦」一片入圍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的"查理考夫曼"(尼可拉斯凱吉飾),其實是個裹足不前、患得患失的中年微禿髮福作家,他的下部作品受製片人之託要將「蘭花賊」一書改編成劇本,問題是「蘭花賊」一書根本是報導文學缺乏故事性,他又不願流俗編織出警匪槍戰、兒女私情、勵志感人等討好情節,絞盡腦汁不知如何改編成劇本。

另一方面電影開始交代《蘭花賊》一書作家"蘇珊歐琳"(梅莉史翠普飾)的創作過程,她受邀採訪蘭花賊約翰(克里斯古柏飾),他雖然遊走法律邊緣,利用印地安人盜採保護區內的珍稀蘭花,對於蘭花的熱情卻打動了蘇珊,讓她自慚形穢覺得自己活在謊言之下,甚至根本不喜歡報導寫作這工作。

「蘭花賊」來回於這兩個時代之間,缺乏明顯的結構性、邏輯性,而選擇用幾年前、幾年後這種粗糙方式帶領觀眾漫遊其間,也讓觀眾明白創作的本質其實是混亂的,而一般好萊塢商業電影是後天加工過的成品,劇中的"查理考夫曼"對這種修飾、雕琢相當不以為然,他以為天底下沒有新鮮事,在與其雙胞胎弟弟"唐納考夫曼"(尼可拉斯凱吉飾)的對話間獲得了充分的辨証。唐納是個受好萊塢編劇正統課程教育下的新手,相信擦槍走火、變態殺人、人格分裂是吸引觀眾的好題材而樂此不疲創作劇本。

由於本片主角就是編劇"查理考夫曼"本人,去揣測本片的真實度變的十分有趣,他真的如螢幕上所呈現出來是個杞人憂天的傢伙嗎?他透過劇中"查理考夫曼"所傳達出的訊息就是他本人的真實看法嗎?此外他還創造出了一個個性理念南轅北轍的雙胞胎兄弟("尼可拉斯凱吉"一人分飾兩角),彷彿人格分裂一般摸不清他的底子。影片之初製片家盛讚查理考夫曼「變腦」的劇本一流,真想也鑽進他的腦子裡看看,說穿了「蘭花賊」一片就讓觀眾進入了編劇的腦子裡一探究竟(但是可能都是虛構的)。

以傳統劇情片的角度來欣賞,「蘭花賊」一片缺乏故事主軸、缺乏劇情張力、缺乏衝突轉折、無法歸類為任何類型電影,與劇中"查理考夫曼"的創作理念不謀而合,我難以將「蘭花賊」的主題究竟在談些什麼歸納出重點,這本來該歸類為藝術片的範疇,然而「蘭花賊」通篇夢囈般的獨白卻又不斷在與觀眾溝通、哀嚎,仍然能緊扣人心。原本想要徹底摧毀好萊塢賣作公式,「蘭花賊」的結局卻莫名其妙出現傳統式的槍戰、飛車追逐、抱得美人歸光明收場,乍看像是自打嘴巴,卻是將最陳腔濫調的結局安排在最不可能發生的另類劇本上,或許是負負得正吧。

影片評價

《改編劇本》並非表面上看來,僅僅是個集結諸多大牌的文藝片,而是部非常值得反覆玩味的電影。

觀後感 

《蘭花賊》前幾天經人推薦,聽了《勇創奪命島》的原聲,蠻好聽,忽然發現好似居然米有看過這部片子。心血來潮BT下來之餘,順手狗狗了一下,翻騰到一篇名為“尼古拉斯凱奇Nicolas Cage35部電影精美海報欣賞”的帖子,原本就對尼古拉斯凱奇讚賞有佳,這下更激發了我看凱奇片子的欲望。凱奇塑造的銀幕形象,無論是兵營硬漢,還是神經質的居家男人,都是可圈可點耐人尋味的,覺得他是一個出色演員的同時,也一定是一個非凡的人。

因為也喜歡梅爾斯特里浦,所以首選了《蘭花賊》,劇情如下:
蘇珊.奧爾琳(梅麗爾.斯特里普)寫了本小說,《蘭花竊賊》,描述的是所謂的“蘭花竊賊”約翰.拉羅歇(克里斯.庫帕)和另外三個西米諾印第安人計畫克隆一種稀有的蘭花,牟取暴利的故事。這是個真實的故事,不過這僅僅是電影的一部分,查理.考夫曼(尼古拉斯.凱奇)和他的孿生兄弟唐納德(尼古拉斯.凱奇)和他們改編這部小說的過程則是電影的另外一部分。這部電影是關於改編一本小說的劇本的改編的故事……

這個片子的前3/4,我都很喜歡,斯特里浦扮演的女作家,真的好像蘭花一樣,清新脫俗。而凱奇扮演的編劇,厭惡周圍一切的同時,也厭惡著自己,但是他是那么的為《蘭花賊》著迷,一心想拍出一部沒有色情,沒有暴力,沒有人格分裂恐怖仇殺。。的非好萊塢式電影,他很想就是原原本本的呈現花之美。在他陷入江朗才盡的掙扎,彷徨和迷茫的同時,卻時常被書中作者描述的感情,感覺而震動。與此同時,螢幕外面的我,也時常能感受到某種共鳴,無論感觸的源頭是來自潦倒的劇作家,還是劇作家為之感動的女作家,還是女作家筆下的蘭花賊。

《蘭花賊》可惜,結尾讓我很失望啊很失望,劇中的劇作家,那么不想自己的作品也是老一套的色情暴力仇殺,可這部電影的編劇,最終卻還是讓他筆下的劇作家,難逃這些“吸引人”的情節,不過劇作家也在這些跌宕的情節過後,終於得以重生。

蘭花賊原來是用蘭花提取毒品,女作家在知道真相之後,fall in了所謂的愛情,背棄丈夫開始跟採花賊一起吸毒沉淪,劇作家的孿生弟弟(也是劇作家,代表著enjoy寫大眾喜聞樂見的電影的劇作家),在跟凱奇一起發現了真相之後,犧牲了,不過這突然起來的混亂不堪的“真相”,卻換回了劇作家的重生,不過也難怪海報是一盆打碎的蘭花了。

真的是不喜歡這個片子的結尾,也可能是我沒理解到真諦吧。Anyway,為啥消極落寞的人,一定要經過“震撼”才能重生呢?現實生活里,難道除了色情暴力仇殺這些“不平凡”的事情,就是因平淡而庸庸碌碌空虛神經質的人么?反而覺得一直被主角bs的孿生弟弟,到是活的更積極快樂一些。可惜卻要用他的死,來換取一些“真心話”和主角恍然大悟。

書籍版

基本信息

《蘭花賊》圖書 《蘭花賊》圖書

 《蘭花賊》 
 作者:蘇珊·歐琳 / (Susan Orlean) 
譯者:宋瑛堂 
副標題:THE ORCHID THIEF 
ISBN:9789571337036 
定價:300NT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時間:2002 

簡介

影后梅莉史翠普、影帝尼可拉斯.凱吉問鼎奧斯卡電影原著 《Adaptation》該片榮獲 2002 年金球獎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導演、最佳劇本等多項提名肯定。

內容

蘭花,堪稱地球上演化最先進的開花植物。它的花形優美,結構精巧,色澤繽紛,香味濃郁,數百年來令許多人痴迷瘋狂。採蘭人甘冒生命危險攀懸崖、入叢林,尋找珍奇的品種;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染上「狂蘭症」(orchidelirium),為了闢建溫室、蒐購珍品,傾家盪產。誰又能想到,這弱不禁風的花卉竟也是帝國基業的重要動力呢?

蘭花究竟富有何等魅力,能讓愛蘭人心醉神馳,採蘭人不惜粉身碎骨?蘇珊.歐琳藉著芸芸眾生中的一個佛羅里達蘭花竊賊,循線追索這種具有強大吸引力、令人一心嚮往的花卉。這過程中所遇見、讀到和蘭花沾上邊的人,其生活都繞著強烈的欲望來運行。這種欲望決定了他們消磨生命的方式,也為他們選擇了朋友、決定了方向。

蘭花不僅是一種花卉,更是一門宗教

作者隨著拉洛許的腳步走訪蘭花繁殖植場,從佛羅里達的蘭花收藏家、走私者身上,深入對蘭花充滿狂熱的世界,因而發現了蘭花收藏的、佛歷史羅里達特殊的植物犯罪模式,引領讀者走進一個全新的世界。

作者簡介

自1992年起擔任《紐約克》(The New Yorker)雜誌社內作者迄今,也是《Outside》《Rolling Stone》《Vogue》《Esquire》等雜誌的撰稿人。著《Saturday night》,現居紐約市。  

讀書心得

 本書探究人到底為了興趣,可以多麼犧牲、燃燒,而又為何願意如此犧牲,這個題旨是不限於蘭花的,因為人類很渺小而世界太過龐大,如果沒有東西填充自己,那麼也許就會察覺其中龐大的空洞,而對人生感到恐懼吧?故事大概的流程就是蘇珊為了訪問約翰,而一頭栽進佛羅里達的綠色地獄Fakahatchee,雖然蘇珊努力保持自己的冷靜,缺也終究拜倒於幽靈蘭之下不可自拔,一次又一次的尋找幽靈蘭。

蘭花是是開花植物中最龐大物種的統稱,廣泛分佈於全世界。就算全書看完,還是不覺得蘭花有多神奇可貴,怎樣也無法理解蘭花的狂熱,但是也無法嘲笑它,所以最後也就只是看完而沒有特別的感觸,雖然我也有熱中在收集的東西,但是面臨要用身家性命去投注的選擇時,我會親易放棄興趣,而選擇一頭再栽進興趣,大概就是這些蘭花人偉大與悲哀之處了吧?

我大概覺得不好看吧?不過能得到很多知識就是了,包括美國史上最大的房地場老鼠會黑心行銷的始末,維多利亞時代採蘭人付出生命的冒險犯難,深入人煙罕至的極地、高山、深林,遭遇食人族、天災人禍,僅位採蘭的瘋狂行徑,蘭展台面下的波濤洶湧,人心的貪婪、黑暗、邪惡、強取豪奪、謊言、犯罪,竟然具現在這小小的蘭花上,一覽無遺~

雖然蘭花世界的真相蠻意想不到的,不過畢竟這是採訪而非虛構小說,加上作者雖然戲謔卻不加批判的筆法,所以即使事件很誇張,但也不如普通虛構小說般精采,不會有突如其來的巧合也不會有峰迴路轉的好運,也就讓人沒有一口氣看完的欲望。

推薦給對美國潛文化有興趣的人,不推給想要看小說的人(我是後者) 

版本對比

內容

原作在電影版只是一個契機,而不是全部(簡單來說就是把蘭花賊改編成電影前,劇本生不出來的劇中劇中劇),而原作故事跟電影氣氛完全無關,是有點像個人日記的報導文學,而且其實主題是在佛羅里達採訪的蘇珊所見所聞,主題不僅限於蘭花,而是涵蓋了佛羅里達開發史、印地安原住民歷史、法喀哈契(Fakahatchee)林帶等等包羅萬象的主題,不可思議的人們與不可思議的土地。
人物

電影版的蘇珊(Susan Orlean),Meryl Streep飾演,書中的蘇珊是個熱情外向勇於冒險的女記者。

電影版的蘇珊 電影版的蘇珊

 

 

 

 

真實的蘇珊 真實的蘇珊

 

真實的蘇珊。
 

 

 

 

 

電影版里的約翰‧拉若許(John Laroche),Chris Cooper飾演,充滿大部分人性缺點(自大、毒舌、盲目且運氣差),卻讓人無法真心討厭他的怪咖。

電影版里的約翰‧拉若許 電影版里的約翰‧拉若許

  

 

 

 

 

 

 

真實的約翰,無論他在書中有多失敗,拜電影與小說之賜,最後他仍成為全球名人,誰能說他失敗呢。

真實的約翰 真實的約翰

 

 

 

 

 

 

 

書中蘇珊無論如何也要看,卻終究無法實現願望的幽靈蘭(Polyrrhiza lindenii ),我們無法進入Fakahatchee,但是我們卻能在網路上輕易的看到。
蘭花

蘭花特寫 蘭花特寫

 

 

 

 

 

 

 

 

 

特寫。

沒有葉子的奇妙蘭花 沒有葉子的奇妙蘭花

 沒有葉子的奇妙蘭花。看起來彷彿飄在樹幹上的幽靈因而得名。(看照片好感覺不出來XD)

盤點獨立電影

“獨立電影”的概念來源於上個世紀中期的Hollywood。電影人自籌資金,甚至自己編寫劇本,自己擔任導演,拍出的與商業電影截然不同的思想性強的電影,被人們稱為“獨立電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