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東縣炮台鎮

揭東縣炮台鎮

揭東縣炮台鎮地處潮汕三市中心,素有“潮汕明珠”美譽,區域面積54平方公里,人口12.27萬人。東倚桑浦山,西南瀕臨榕江,扼榕江南北河入海口;國道206貫穿全境,廣梅汕鐵路揭東火車站距炮台4公里,潮汕機場即炮台建設,水陸空交通樞紐正在逐步形成。

基本鎮情

揭東縣炮台鎮揭東縣炮台鎮
砲台是一個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的文明古鎮,素有“潮汕明珠”美譽。2003年省政府批准為中心鎮,2006年列入揭東縣城經濟發展核心區。區域面積54平方公里,現有人口近13萬人,轄11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居委會。鎮規劃區面積18.4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5.6平方公里,建成區總人口53152人,目前服務人口達40萬人
砲台位於揭陽潮州汕頭三市中心,東倚桑浦山,西南瀕臨榕江,扼榕江南北入海口,國道206貫穿全境,距廣梅汕鐵路揭東火車站4公里,潮汕民用機場位於砲台登崗兩鎮交界,水陸交通方便。近年來,砲台人民在歷屆黨政班子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發展全局,勇於開拓,艱
揭東縣炮台鎮揭東縣炮台鎮
苦奮鬥,推動了全鎮各項事業向前發展。2007年,全鎮完成工農業總產值445515萬元,比增21.1%,農村人平收入5410.7元,比增5.2%,財政收入3839.6萬元。各項經濟指標居全縣各鎮之首。多次榮獲全國、省、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先進鄉鎮黨委”、“文明鎮”、“文明單位”、“技術創新專業鎮”、“工業百強鎮”、“文明小城鎮”、“平安鄉鎮”、“農村黨員基層幹部科技培訓工作先進集體”、省鎮級文學創作“表揚單位”稱號。

發展現狀

揭東縣炮台鎮揭東縣炮台鎮
1、工業基礎紮實,發展前景喜人。
改革開放以來,砲台鎮委、鎮政府大力推進“工業興鎮”戰略,以工業化為龍頭,以園區經濟為載體,以重點項目建設為動力,大力發展工業生產和商貿流通,使砲台鎮經濟發展總量迅速擴大,經濟效益不斷提高。為做強做大砲台工業,我鎮建立了中心工業園,積極招引實力雄厚、生產能力強、產品科技含量高、市場占有率大的企業如揭陽市天陽模具有限公司等大公司進園辦廠,大力發展汽車輪胎模具及其相關的配套輔助行業,使之成為砲台工業發展重要的特色產業。增強產業競爭力,以此拉動全鎮經濟發展。我鎮現有工業企業943家,其中規模上企業22家,年產值超億元的企業4家,從業人員23064人。模具、石板、床上用品、木工家具、服裝毛織、建築、電子等行業初具規模,名牌產品眾多。其中天陽公司生產的子午線汽車輪胎活絡模具填補國內空白,獲“中華之最”稱號,是省經貿等四部門的首批“清潔生產企業”,“鵬運”是全國馳名商標,“美仙子”、“莉娜爾”床上用品分別獲省著名商標,產品在國內外、省內外享有較高的信譽。 為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我鎮積極引導企業加強與科研機構聯繫,吸納科技人才,為企業科技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目前一些企業已和華南理工大學及省內外高等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研究開發關係,在人才培訓、科技開發與成果轉化、信息交流等方面加強合作,並達成意向,為探索地方與高校合作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全鎮現有科技人員1335人,其中高級技術職稱人員15人、中級技術職稱人員500人、初級技術職稱人員820人。

2、區位優勢明顯,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有較大提高。

砲台鎮地處潮汕三市中心,國道206砲登公路貫穿全境;潮汕機場定址於砲台登崗鎮交界處,距離汕頭潮州揭陽均為20公里左右,是潮汕三市的中心。機場主要服務於潮汕三市,並輻射到閩南部分地區。這將有利於利用其便利條件,著力發展第二、三產業,推進砲台經濟跨式發展。現有11萬伏和3.6萬伏輸變電站各一座;建成連線縣城水廠工程,供水量可達20萬噸;現有3000噸級貨運碼頭2個,倉庫面積達2萬平方米;電信事業蓬勃發展;水利設施建設逐年加強,防洪能力不斷提高;市政基礎設施逐步配套,集鎮建設初具規模。

3、僑鄉優勢獨特,勞務經濟基礎雄厚。
炮台鎮是揭陽著名的“僑鄉”之一,鎮內與海外華僑、港澳台同胞有親屬關係的家庭有七千多戶,占全鎮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多;有約30%的勞力共3.6萬人左右外出經商務工,遍布“珠三角”,年勞務經濟收入可達2.3億元,並湧現出一大批商賈能人。華僑和外出企業家熱心家鄉建設,改革開放以來華僑回國觀光、探親,日益頻繁,對家鄉的建設作出很大貢獻,捐資興辦教育事業、修橋造路,投資建廠等。雄厚的僑資和勞務經濟為砲台發展外向型經濟創造了良好條件。

4、特色農業生產體系基本形成,農業產業化初具規模。

砲台鎮是一個農業大鎮,蔬菜、芒果、“古山二號”龍眼和水產養殖等成為農業主導產品,土地資源的開發、農業生產環境和發展潛力巨大,為加快特色農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發展思路 

揭東縣炮台鎮揭東縣炮台鎮
1、抓住潮汕民用機場建設契機,打造現代空港經濟區。
潮汕民用機場建設為砲台加快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要牢固樹立經營城市的理念,努力走出一條成本低、效益高、活力強的城市經營發展新路子。要大氣魄規劃,依託機場建設形成空運、陸運、水運協調發展的發達的交通體系,提升第三產業,增強發展後勁。

(一)是加快臨空經濟帶和臨港經濟帶的建設。
要加快環機場路和國道206複線的建設,抓好新塘路、涵華路、石龍路及鄉村道路的建設和改造,力爭三年內實現村村道路水泥化。要以機場進場路、國道206線為軸心,以龍頭桃山塘邊浮崗等沿機場的村為主體,完善立體交通運輸網,建立物流信息平台,提升交通運輸的現代化水平,擴大運輸服務的能力和範圍,為客戶提供採購、加工、包裝、儲運、配送及進出口代理等服務,形成臨空經濟帶。要充分發揮現有砲台貨運碼頭、下尾洋碼頭的運輸優勢,加快紅東碼頭的建設步伐,形成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的現代物流中轉基地,使砲台成為粵東貨物流通、貿易的集散地,推動榕江沿岸經濟發展,建設臨港經濟帶。

(二)是建設商貿物流服務圈。
以居委社區、新鎮區為中心,逐步往北拓展至塘邊村,東至桃山村,西南至南潮村,建設各類大型而有特色的紡織服裝市場、電器市場、木工家具市場、石板材市場、農貿市場。同時對老城區進行改造,重點加快居委新體育文化廣場的建設和新鎮區文化廣場的改造,加大居住區綠化率,使商住區不僅宜商而且宜居。大力推行連鎖經營、倉儲超市、專業配送、代理制等組織形式和服務方式,促進以網路商業為基礎的新型商業的發展;鼓勵連鎖企業向農村居住區延伸;培育和完善二、三級房地產市場,發展房地產中介業務和物業管理,促進物業管理的專業化和社會化。

揭東縣炮台鎮揭東縣炮台鎮
2、立足區位優勢,建設“工業重鎮”

炮台鎮地處汕頭潮州揭陽三市的幾何中心,是潮汕民用機場所在地,又具有榕江下游最優良的港口條件,206國道及規劃中登洪高速廈深鐵路貫穿而過,未來將成為一個交通發達的城鎮。要善於用經營企業的理念來經營發展,善於用最少的投入來拉動發展,儘可能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立足區位優勢,以結構性調整為主線,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以招商引資為突破口,做大做強工業經濟。沿國道206的豐溪埔仔居委青溪石牌,沿砲登公路的新市桃山等村,工業基礎較為紮實,交通便利,是我鎮工業的集聚地。要加大這個圈(工業產業圈)的籌建力度,儘快形成我鎮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一)是創新招商引資策略。
要建立鎮、村二級利益共享的激勵機制,修訂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措施,開闢招商引資服務“綠色通道”,調動鎮、村、單位招商引資的積極性,引進科技含量高、投資規模大、組織結構新穎的現代化企業,通過滲透提升我鎮企業的整體素質。堅持節約用地、集約用地的原則,採取盤活閒置土地、爭取上級支持等辦法,確保企業順利投產。

(二)是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加快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建設,積極扶持重點企業如天陽、鵬運、巴黎萬株紗華紡織有限公司、紅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創名牌,儘快形成一批規模大、效益好、帶動能力強的主導產業群。著力調整最佳化工業結構,培植更多的規模上企業,提升規模上企業占全鎮企業的比重。積極實施“五個一”工程,力爭五大支柱產業的每個產業,有一家龍頭企業帶動。要成立由石板、模具、服裝紡織、床上用品和木工家具等企業組成的企業家協會,消除行業內部惡性競爭,協調解決企業產銷問題,做大做強區域經濟,打出砲台工業品牌。

(三)是切實辦好鎮中心工業園。
要以建設現代化工業區為目標,引進投資規模大、創新能力強、經濟效益好的環保型項目,發揮示範、輻射作用。積極承接珠三角等地區的產業轉移,發展特色產業,儘快形成支柱產業基地化、規模化、市場化,克服我鎮企業弱、小、散問題。要力促巴黎萬株紗華紡織有限公司、紅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早日投產,力爭鵬運、天陽等大型企業早日掛牌上市,以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推動鎮中心工業園的建設。

揭東縣炮台鎮揭東縣炮台鎮
3、發揮規劃的龍頭作用,建設“山水名鎮”。

炮台鎮於2006年由湘潭設計院完成新一輪總體規劃的修編工作,已報市政府審批。我們堅持“高標準規劃,高起點建設,高效能管理”的原則,發揮規劃的龍頭作用,整合砲台的資源,逐步提高城鎮化水平,進一步發揮砲台小城鎮的區位優勢。

(一)是發展效益型農業。
農業產業化程度低,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要加大竹仔洋萬畝水稻高產示範基地的建設力度,推動全鎮糧食生產向高產、高效、高質發展。要以推進農業產業化為重點,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根本目標,發展壯大特色農業,努力形成“一村一品”經濟。要充分發揮砲台豐富的自然環境優勢,認真做好生態農業區的遠景規劃和管理,以農業生態觀光園、雅琪花業紅峰果林場龍頭青橄欖基地為依託,建立基地組織與仲凱農學院等高校科研機構的聯合協作,實現科研與資源的強強聯合,進一步擴大規模,建設有機食品基地,創出我鎮綠色農業核心品牌,提升農產品的經濟價值和市場占有率,打造以田園風光為主題的生態農業旅遊圈。

(二)是建設“三江四岸”。
要以海堤城市設防為契機,打造宜居環境。榕江東岸以防洪堤圍為基礎,充分利用沿江零星土地設定公共綠化,力爭早日建成一條貫穿岸線的生態休閒景觀帶;楓江南岸豐溪至浮崗一帶要建好沿江路,與縣城開發區遙相呼應;中離江兩岸要規範管理,控制亂搭亂建,兩岸要種植景觀植物。

(三)是加快以鎮容鎮貌整治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鎮區“三個一”工程建設。抓好新鎮區廣場的改造。啟動鎮區“亮化、綠化、美化”工程。實施飲水安全工程,整合利用水資源。完善鎮區道路網路建設,計畫新增道路5條,排污8000米,綠化面積30000平方米,建設新型居住小區4個。強化鎮對村規劃的管理,推進農村改水、改路、改廁、改灶、改造住房“五改”工程。全面推進農村電網改造。切實抓好桃山農民公園青溪農民公園,居委會體育文化廣場、南潮綠化景觀工程的建設,以示範村帶動全面開花。

(四)是加大環境保護力度。
大力打擊非法採石、取土、伐木,加大生態公益林建設,整治楓江、榕江、中離江污染源。進一步完善市級生態示範點浮崗村的環境保護工作,加大206國道兩旁環境整治工作力度。

揭東縣炮台鎮揭東縣炮台鎮
4、挖掘人文優勢,建設“文化大鎮”。

炮台鎮是粵東古鎮,歷史悠久,星羅棋布的人文景觀如商墓葬蘇六娘故居古山寺百歲坊躍禹門關帝廟鸞波渡等與風門古徑雙溪明月龜頭磨刀石野雲岩等名勝古蹟及桑浦山優美的自然風光相映成趣。要以砲台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為依託,以最廣大人民民眾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實施“文化大鎮”戰略  

(一)是突出抓好教育。
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基礎性、全局性和先導性作用。要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民間資金參與辦學。加快學校布局調整和學位建設,加大師資隊伍的培訓力度。要大力開展職業技術教育,依託揭陽市技工學校和鎮勞動保障服務所培養實用型人才,全面提高農民素質。

(二)是做好“回歸工程”。
實施聚智引資,藉助外力、外腦和外資發展砲台,是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一個有效途徑。砲台人傑地靈,外出鄉賢、海外僑胞眾多,他們有較強烈的市場意識和豐富的經營經驗,也有建設家鄉,反哺父老鄉親的強烈願望。要加大工作力度,動員和吸引他們回鄉置業或興辦家鄉公益事業。

(三)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充分發揮工會、婦聯、共青團等群團組織的作用,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不斷提高城鄉文明程度。在未成年人中開展“傳承文明、教育新人”教育實踐活動。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文明生活方式。  

(四)是大力發展文化、體育、衛生事業。
要以全國先進文化站砲台文化站為載體籌建文化中心,重點加強鎮文化站和圖書館的建設,鼓勵支持棋協、書畫藝友會砲台潮劇團小梅花藝術團等民間藝術團體的發展,繼承和發揚砲台特色文化,打響砲台文化品牌。要健全農村醫療服務體系,確保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要抓好各村體育文化設施建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

附近熱門景點

·龍潭飛瀑
·靖海古堡[廣東揭陽]
·雙溪明月[廣東揭陽]
·文昌閣塔[廣東揭陽]
·神泉勝跡[廣東揭陽]
·百花山[廣東揭陽]
·進賢門城樓[廣東揭陽]
·桂竹園[廣東揭陽]
·揭陽學宮[廣東揭陽]

揭陽、惠州、陽江著名景點

揭陽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地跨東經115°36ˊ至116°37ˊ39",北緯22°53ˊ至23°46ˊ27"。惠州市的自然地理條件得天獨厚,素有“粵東重鎮”、“嶺南名郡”之譽。陽江市地處廣東省西南沿海,是1988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地級市,轄陽春市、陽東縣、陽西縣、江城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