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溪

豐溪

豐溪,古稱永豐溪,又常稱豐溪河,是信江上游的一個主要支流,全長117km,主要流經江西省廣豐縣(古稱永豐縣),流域範圍還涉及福建省浦城縣、浙江省江山市、江西省上饒市上饒縣及信州區,流域面積2233km2。豐溪有兩源,東為棠嶺港,西為十五都港。棠嶺港發源於江山市廿八都鎮嶺頭村的仙霞嶺南麓,經浦城縣於二渡關入廣豐縣境。十五都港發源於浦城縣古樓鄉的銅鈸山南麓,於太平關入廣豐縣境[3]。兩者在廣豐縣沙田鎮溪東村西側匯合,始稱豐溪。流經廣豐縣縣城,至洋口鎮和尚渡村清湖出縣,流經上饒縣,在上饒市信州區三江口匯入信江。

簡介

 豐溪亦稱:豐溪河,(FēngXī 、FengxiRiver ) 中國江西東部河流,發源於福建省武夷山脈北麓仙霞嶺,流經上饒廣豐縣,再經上饒與信江匯合。全長117km、流域面積2233km2。

豐溪源頭豐溪源頭

豐溪為中國江西上饒主要水系之一,為信江的一級支流,全長117公里,源出上饒市廣豐縣的銅鈸山,流經廣豐縣上饒縣,至象鼻山東北入上饒城區,在信江書院西南入信江。
豐溪是江西信江上游的一個主要支流,發源於福建省武夷山脈北麓仙霞嶺,河道走向為由東向西北,至廣豐縣五都鎮折向西流。流經廣豐縣縣城,豐溪河為廣豐縣主要地表河流,自東西向北流經縣城,在信州區豐溪路北端匯入信江。在廣豐縣境內全長88公里,是廣豐縣73萬人口的“母親河”。 在上饒市信州區城區內納入信江,全長117km、流域面積2233km2。在廣豐縣境內87km,流域面積2143km2。豐溪河流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流域內有廣豐水位站及十都、嶺底、二渡關、廣豐雨量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756.7mm,建有中型水庫七星、軍潭、關里3座水庫和楓樹弄、施村、陸塘等小型水庫以及杉江、東關、蘆村等26座中、小型水電站。
豐溪,是信江上游南岸的主要支流,發源於福建省浦城縣仙霞嶺,從廣豐縣境東部流向西北,在五都折向西流,至廣豐縣洋口鎮清湖出境,在信州區郊匯入信江,全長117公里,其中在廣豐縣境長87公里,流域面積為2143平方公里。豐溪河在沙田鎮溪東分為兩源:一是棠嶺港,二是十五都港。兩港的特點是:河床縱坡陡,水資源豐富,水能蘊藏量大。豐溪河走向由東南向西北,據豐溪河規劃實測資料,按河床坡降分別為上游段53%,中游段為36%,下游段為19%。河道彎曲,彎曲係數1.37,五都至永豐幾乎成“S”形,分叉程度不嚴重。河流段最大寬50米,最小10米,一般水面30米左右。上游段一般40米左右,中游段一般60米,下游段68米左右。水深除淺灘、深潭外,一般枯水深0.35米左右,最深為2米,最淺只有0.2米左右。豐溪河流域徑流主要由降雨形成,春夏兩季雨水多,徑流大。雨季過後進入枯水期,一般出現在12月前後。

豐溪的治理

從前,豐溪從象鼻山至信江河道又淺又窄,一遇暴雨,洪澇成災。是楊時喬把這段河道拓至現在的160米寬,讓豐溪不再鬧水災。

豐溪今昔豐溪變遷

楊時喬(?~1608年),今上饒市人。他出生在信州區水南街灘頭村,兩歲喪父,四歲亡母,少年中進士(明嘉慶四十四年,即1656年)。他入仕後,歷任工部主事、吏部員外郎、吏部左侍郎等職。任吏部左侍郎時,吏部尚書李戴告退,由楊時喬代理主持部事。楊時喬逝後,朝廷追認他為吏部尚書。
楊時喬為官“清正廉明,苞苴不入門”(《廣信府志》),勤為百姓辦事,深受百姓愛戴。他逝世後,箱籠別無餘財,僅剩幾件舊衣。楊時喬的事跡在民間廣為流傳。至今,他修理豐溪河的故事仍在上饒廣為傳頌。在楊時喬代理吏部尚書期間,當朝宰相沈一貫一心想在朝廷培植自己的死黨。而楊時喬在考察京官時,卻力鋤沈一貫的死黨。有一日上朝,沈一貫向皇帝舉薦自己的親信出任兵部尚書。楊時喬心裡明白宰相的用心,便據理反對。沈一貫因此記恨在心,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
沈一貫多次上疏攻擊楊時喬。楊時喬就上疏稱病告歸。神宗不批准,卻又不置尚書和右侍郎,楊時喬不得以,只好獨理吏部事務(前後五年吏部無尚書和右侍郎)。因為沈一貫結黨營私,朝中上下相凌,綱紀日亂。楊時喬官位不高,舉措動見掣肘,無奈只好勉為應付。但沈一貫還是想找機會除掉楊時喬。
不久,黃河決堤,沿河三府二十一縣受災。朝廷派出的救災治河大臣,因侵吞救災錢糧而走馬燈一樣被撤換。治河不見成效,皇帝不悅。沈一貫計上心頭,向皇帝奏曰:楊天官(因剛正不阿,秉公辦事,時人稱為楊天官)德才超人,若派他去救災,必拯民於水火。
黃河水災連年不斷,治河是樁吃力不討好的差事。這次黃河是決口,要治好談何容易。治不好,沈一貫可以落井下石,將楊時喬這顆眼中釘拔掉。如果治河奏效,沈一貫又另有計加害楊時喬。
楊時喬到達災區,深入察訪災情,安置災民;訪問當地能人,分析決堤原因,商議治河辦法;親自參加疏通河道,修堤築壩。不到一年治河告捷。
楊時喬奏捷回京,神宗皇帝龍顏大悅,上朝褒獎楊時喬,當殿賜以黃金五千兩、緞百匹、酒五十壇,恩準返鄉省親三個月。
楊時喬榮歸上饒,廣信府及其七縣官員紛紛來拜見,獻上各種貴重禮品。楊時喬一概拒受各種所獻禮品,並諄諄告誡進見者為官要清明,要為國分憂、為民解難。當時,上饒城南的豐溪河又淺又窄,每逢雨季,便發洪災。楊時喬這次回故里,便捐上皇帝賞賜的五千兩黃金,招集鄉親拓寬河道,疏通水路。家鄉人民積極回響,在楊時喬的主持下,只用了三個月,豐溪就被疏理好了。
楊天官回家鄉疏理豐溪一事很快傳到京城,沈一貫獲悉,快活得手舞足蹈,陰險地說:“楊天官啊楊天官,這一回我要送你上西天!”
楊時喬省親期滿,回京謝恩。早期,沈一貫突然出班奏道:“皇上,按朝法規定,私開運河,該當何罪?”神宗皇帝脫口說:“該斬!”
沈一貫急忙應道:“遵旨!”立即示意事先安排好的刀斧手,將楊時喬訖。

豐溪 今昔豐溪 今昔

當神宗皇帝弄清怎么回事時,楊時喬已經人頭落地。可憐耿耿忠臣,慘遭奸賊陷害,好不冤枉!事後,神宗自思失言,害了股肱之臣,傳下聖旨,追認楊時喬為吏部尚書,賜謚端潔,並賠賜金頭一個。金頭五斤四兩赤金澆鑄。為防人盜墓,皇帝下令特製三十六口紅木棺槨,精選二百八十八位強壯兵士為抬棺“欽差將軍”,抬著三十六口棺槨來回穿插三十六遍,換槓三十六趟,直弄得誰也弄不清哪口棺槨里有金頭。然後再將三十六口棺槨分葬在江西、安徽、福建三省的三十六縣。當葬在上饒的棺槨被護送到廣信府時,廣信府舉行了盛大的葬禮,上饒百姓傾城而出,送葬隊伍十數里長。
豐溪寬闊流暢,百年難遇洪災。如今,上饒市人民政府又撥專款修建兩岸河堤,使之成為亮化、綠化、美化的濱江公園。漫步在美麗的濱江公園的饒城市民,仍然記著疏浚豐溪的楊時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