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帖

古代時期監察部門官吏揭發不法官員的一種文書,也指古代時期張帖公布的啟事、文告(多指私人的)。

概述

揭帖
jiētiě
【notice】 古時監察部門長官揭發不法官吏的一種文書;也指舊時張帖的啟事文告(多指私人的)

《辭海》“揭帖”:“明制,內閣直達 皇帝的一種機密檔案。其後使用漸廣,凡公開的私人啟事也稱揭帖,其不具名而有揭發性質者稱為匿名揭貼
揭帖”這種文書名稱從張貼公布的“揭貼”演化而來,之後實有多種不同的用處既是明代的機密檔案,也是一般上行文書;是呈文附屬檔案;又是私人信函及禮單 。

“揭帖”作為一般上行文書使用,在明代是 很普遍的。大約成書於明代隆慶年間的《金瓶梅》中, 節級緝捕查訪案情到西門慶宅內遞送的‘.揭帖”,是案
情報告;西門慶給上司行賄送禮時常用的“揭帖”乃是 禮品財帛數目報告;西門慶有事私下請上司“關照”的 信件也可算是上行文書報告
另外,據單士元《我在故宮七十年》書中介紹,清 代並沒有大臣直接給皇帝的機密檔案‘.揭帖”,而“只 有各省題本投送通政使司時,照例有隨本揭帖三份, 內容同題本,一存本司,一送關係部,一送六科以備查 考。”就實際情況看,單老說的這種“揭帖”的用法也是 沿用明制的)《辭源》“揭帖”條所引第二例:明戚繼光 《練兵實紀雜集》中所說:.‘凡有大事申報上司,於文書 之外,仍附以揭帖.備言其事之始末情節,利害緣由”。 明代和清代的這兩種“揭帖”的性質都是一種呈文的 附屬檔案。再,清代文書制度規定:“〔通本〕印信模糊及年 月挖補者通政司加揭帖”(《清會典》卷二)這種“揭 帖”也是附屬檔案性質的 。

明代新聞傳播活動

主要流行於明代的農民起義隊伍中,是他們重要的新聞傳播手段。

揭帖的形制近似於近代的小字報或傳單,有手寫的,也有印刷的。在明末松江地區農民反對當地官僚地主董其昌的鬥爭中曾經使用過,在明末起義農民反抗官軍圍剿的鬥爭中運用得更為靈活。李自成張獻忠發布的譴責明王朝的政治檄文,就有一些是以揭帖的方式傳播於社會的。張獻忠部每到一處,都用揭帖公布政策,並在揭帖上公布贓官和土豪劣紳的名單,鼓勵老百姓對他們提出控訴。張獻忠派往敵後進行偵察活動的人員,也經常利用揭帖進行瓦解敵人軍心的宣傳。

例如崇禎十三年(1640年)十一月,明兵部尚書楊嗣昌率兵進駐重慶後,曾散發和張貼大量“招撫諭帖”緝拿張獻忠,宣布“有能擒斬者,賞萬金,爵通侯”。第二天一早,發現自己所住的大堂、廚房、廁所等地,到處都貼滿了張獻忠派人張貼的揭帖:“有斬閣部(指楊嗣昌)來者,賞銀三錢。”①楊嗣昌竟因此被嚇得精神失常,絕食而死。

注釋:①馮甦:《見聞隨筆》卷上;《明史》卷二五二,6518頁

相關

詞語 辭彙 中國新聞傳播史

中國民風民俗大辭典(人事類)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經濟、文化發展最早的民族之一。這一偉大民族,在黃河,長江流域遼闊的土地上,長期繁衍生息所創造的民族優秀文化,是他們智慧的結晶。作為炎黃子孫,繼承和弘揚這份優秀的文化遺產,有助於振奮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助乾培養愛國王義情操,增強民族的凝聚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