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弟

子與弟;對父兄而言;泛指子侄輩;指從軍者,兵丁;謂風流子弟,多指嫖客。

基本信息

詞語解釋

【名稱】:子弟
【拼音】:zǐ dì
【注音】:ㄗㄧˇ ㄉㄧˋ

基本解釋

◎ 子弟 zǐdì
(1) [son and younger brother;children]∶子與弟;亦泛指 子侄
職工子弟
閼氏子弟在。——《 漢書·李廣蘇建傳》
(2) 又
單于子弟發兵。
有子弟十人。——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juniors]∶泛指年輕的後輩
此必洄曲子弟。——《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以孝友淑其躬,居家無子弟之過。――明·錢謙益《 袁可立父淮加贈尚寶司少卿》
子弟素健者。——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望著義於卷首,使子弟知進學所自。——清·田蘭芳《敘袁仲方( 袁可立孫)甲子秋冬詩》
與子弟角。——《 聊齋志異·促織》
(4)在 雲南方言中也可指人的相貌清秀,五官端正。
(5) [those who patronize brothels]∶指 嫖客

詳細解釋

釋義:1子與弟。對父兄而言。泛指子侄輩。
【出處】:《左傳·襄公八年》:“民死亡者,非其父兄,即其子弟。”《孟子·梁惠王下》:“今 燕 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為將拯己於水火之中也, 簞食壺漿以迎 王師。若殺其父兄,繫纍其子弟,毀其宗廟,遷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 漢書·中山靖王劉勝傳》:“其後更用 主父偃 謀,令諸侯以 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而 漢 為定製封號,輒別屬 漢 郡。”
【示例】: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 謝太傅 問諸子侄:‘子弟亦何預人事,而正欲使其佳?’”《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三回:“誰知他卻生就一副聰明,人家請了先生教子弟讀書,他在旁邊聽了,便都記得。” 釋義:(2).泛指年輕後輩。
【出處】:《 荀子·非十二子》:“遇長則修子弟之義。”《史記·貨殖列傳》:“夫吳自闔廬、春申、王濞三人招致天下之喜遊子弟,東有海鹽之饒,章山之銅,三江、五湖之利,亦江東一都會也。”《漢書·司馬相如傳下》:“今聞其乃發軍興制,驚懼子弟,憂患長老,郡又擅為轉粟運輸,皆非陛下之意也。”
【示例】:唐 韓愈《送何堅序》:“堅道州人,道之守陽公賢也…… 堅為民,堅又賢也。湖南得道為屬,道 得堅為民。堅歸唱其州之父老子弟服陽公之令。”明 馮夢龍 《喻世明言》第一卷:“看官,則今日聽我說《珍珠衫》這套 詞話,可見果報 不爽,好教少年子弟做個榜樣。”清 袁一相《睢陽袁氏( 袁可立)家譜序》:“雖長老無存,文獻莫考,而 耳聞目見顛未可述,吾之忠賢子弟,其益紹前烈,共思葛蕾之詩。” 巴金《秋》三:“全是這樣的子弟,所謂 詩禮人家、書香人家還有什麼希望?”  釋義:(3).指從軍者,兵丁。
【出處】:《 史記·淮陰侯列傳》:“且三秦王為秦將,將秦子弟數歲矣,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眾降諸侯。”《漢書·韓安國傳》:“今以陛下之威,海內為一,天下同任,又遣子弟乘邊守塞,轉粟輓輸,以為之備,然 匈奴 侵盜不已者,無它,以不恐之故耳。”
【示例】:唐 元稹《授王播中書侍郎平章事兼鹽鐵使制》:“昔蕭何用新造之漢,而能調發子弟,完補敗亡,使關東糧饋不絕者,以其盡得秦之圖籍,而周知其眾寡也。”《 三國志平話》卷上:“長沙子弟最為先,長沙 太守孫堅先到關前。” 釋義:(4).謂風流子弟,多指嫖客。
【出處】:元 關漢卿金線池》第一折:“我這門戶人家,巴不得接著子弟,就是錢龍入門。” 元 武漢臣 《玉壺春》第二折:“相公,你不思進取功名,只要 上花台做子弟有什麼好處?”
【示例】:《 醒世恆言·賣油郎獨占花魁》:“常言道:‘妓愛俏,媽愛鈔。’所以子弟行中,有了潘安般貌,鄧通般錢,自然上和下睦。” 釋義:(5).舊指戲曲藝人。
【出處】:元 白樸《梧桐雨》楔子:“高力士,你快傳旨排宴,梨園子弟奏樂,寡人消遣咱。”
【示例】:《 金瓶梅詞話》第三六回:“安進士問:‘你們是那裡子弟?’ 苟子孝道:‘小的都是蘇州人。’ 安進士道:‘你等先粧扮了,來唱個我們聽。’四個戲子下邊粧扮去了。” 清 李漁《比目魚·榮發》:“此番去祭晏公,也該做一本神戲。只怕鄉村地面,叫不出子弟來,卻怎么處?”

中國民風民俗大辭典(人事類)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經濟、文化發展最早的民族之一。這一偉大民族,在黃河,長江流域遼闊的土地上,長期繁衍生息所創造的民族優秀文化,是他們智慧的結晶。作為炎黃子孫,繼承和弘揚這份優秀的文化遺產,有助於振奮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助乾培養愛國王義情操,增強民族的凝聚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