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芹

拐芹

拐芹,多年生草本,高0.5-1.5米。根圓錐形,徑達0.8厘米,外皮灰棕色,有少數鬚根。莖單一,細長,中空,有淺溝紋,光滑無毛或有稀疏的短糙毛,節處常為紫色。

基本信息

拐芹拐芹
拐芹(Angelica polymorpha Maxim.)
別名: 拐子芹、倒鉤芹、紫桿芹(遼寧)、山芹菜(遼寧、山東)、獨活(山東)、白根獨活(東北植物檢索表)、拐芹當歸(東北草本植物志)

拼音名:GuǎiQín

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拐芹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ngelicapolymorphaMaxim.

採收和儲藏:夏、秋間未開花前採挖,洗淨,曬乾。

性味:味辛;性溫

功能主治:發表祛風;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主風寒表證;風溫痹痛;脘腹;胸脅疼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研末,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植物形態

拐芹拐芹
多年生草本,高0.5-1.5米。根圓錐形,徑達0.8厘米,外皮灰棕色,有少數鬚根。莖單一,細長,中空,有淺溝紋,光滑無毛或有稀疏的短糙毛,節處常為紫色。葉二至三回三出式羽狀分裂,葉片輪廓為卵形至三角狀卵形,長15-30厘米,寬15-25厘米;莖上部葉簡化為無葉或帶有小葉、略膨大的葉鞘,葉鞘薄膜質,常帶紫色。第一回和第二回裂片有長葉柄,小葉柄通常膝曲或弧形彎曲;末回裂片有短柄或近無柄、卵形或菱狀長圓形、紙質,長3-5厘米,寬2.5-3.5厘米,3裂,兩側裂片又多為不等的2深裂,基部截形至心形,頂端具長尖,邊緣有粗鋸齒、大小不等的重鋸齒或缺刻狀深裂,齒端有銳尖頭,兩面脈上疏被短糙毛或下表面無毛。復傘形花序直徑4-10厘米,花序梗、傘輻和花柄密生短糙毛;傘輻11-20,長1.5-3厘米,開展,上舉;總苞片1-3或無,狹披針形,有緣毛;小苞片7-10,狹線形,紫色,有緣毛;萼齒退化,少為細小的三角狀錐形;花瓣匙形至倒卵形,白色,無毛,漸尖,頂端內曲;花柱短,常反卷。果實長圓形至近長方形,基部凹入,長6-7毫米,寬3-5毫米,背棱短翅狀,側棱膨大成膜質的翅,與果體等寬或略寬,棱槽內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油管狹細。花期8-9月,果期9-10月。

中藥化學成分

根含氧化前胡素(oxrpeucedanin),歐芹酚甲醚(osthol),歐前胡內酯(imperatorin),補骨脂素(psoralen),香柑內酯(bergapten),水合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hydrate),白當歸素(byakangelicin),亥茅酚-3'-乙酸酯(hamaudol-3'-acetate)。根的揮髮油,主要含α-蒎烯(α-pinene),月桂烯(myrcene),對聚傘花素(p-cymene)等20多種化合物。根與根莖含拐芹色原酮(angeliticin)A,石當歸素(saxalin)。

藥材

拐芹拐芹
乾燥的根,可分為3部:全長約10~25厘米,身長約3~10厘米。頭直徑2~4厘米,支根直徑0.3~1厘米。外表灰棕色或棕褐色,全體具縱皺紋,支根部尤多,頭頂端圓平,有莖葉殘基,常有不顯著的環形皺紋,身略呈圓柱形,身面凹凸不平,其下生有3~5條或更多的歸尾,尾上粗下細,多扭曲,表面有小疙瘩狀的鬚根痕跡。質多柔韌,斷面黃白色,有裂隙,中層有淺棕色環紋,並有多數棕色油點。氣清香濃厚,味甘微苦辛。

以主根大、身長、支根少、斷面黃白色、氣味濃厚者為佳。

主根短小、支根多、氣味較弱及斷面變紅棕色者質次。

主產於甘肅、雲南。
此外,陝西、四川、湖北、貴州等地亦產。

藥理作用

拐芹拐芹
1.對血小板聚集及實驗性血栓形成的影響:拐芹醇提物(H6F4)(1g浸膏相當19.6g生藥)能抑制ADP體外誘導的大鼠血小板聚集,聚集抑制率隨藥物濃度的提高而增加。0.4g/kgH6F4腹腔注射對大鼠頸動脈旁路中形成的血栓有抑制作用。1.0g/kg時,其抑制率可達51.1%。H6F4亦可抑制Chandler法形成的體外血栓,不但後延雪暴發生時間、CTFT和TFT,而且使濕血栓長度縮短,濕重減輕。同時
拐芹

對小鼠尾出血時間有明顯地延長作用。拐芹中的有關成分二氫歐山芹醇、二氫歐山芹醇乙酸酯、二氫歐山芹素、甲氧基歐芹素、二氫歐山芹醇葡萄糖甙等對ADP體外誘導的大鼠血小板聚集亦有明顯抑制活性,在終濃度為1mg/ml條件下,抑制率分別為42.2±11.3%、46.6±2.2%、24.5±11.3%、50.4±49.5%和32.7±9.O%。甲氧基歐芹素(Osthol)對ADP、花生四烯酸、PAF、膠原離子載體A23187和凝血酶誘導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

2.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拐芹的二氯甲烷提取部分,主要含甲氧基歐芹素香豆素化合物,具有拮抗鈣通道阻滯劑受體的活性,此活性與血壓、心律有關。在20和10mg/kg劑量時,對貓的動脈壓分別降低50%和30%,持續時間各為2小時和1小時,但大鼠用1-2mg/kg劑量時,使動脈壓和心縮力增加,刺激呼吸。另報導拐芹粗製劑0.1-0.5ml/kg靜脈注射,對麻醉有降壓作用。拐芹還作用於鈣離子通道阻滯劑受體。

3.解痙作用:香柑內酯花椒毒素異歐前胡素等對兔迴腸具有明顯的解痙作用。

拐芹拐芹
4.鎮痛、鎮靜和抗炎作用:拐芹煎劑2g/kg腹腔注射,能明顯延長小鼠熱板法造成的動物疼痛反應時間,表明拐芹有明顯鎮痛作用。拐芹流浸膏、拐芹煎劑給小鼠或大鼠灌胃或皮下注射給藥,動物外觀均表現鎮靜催眠狀態。拐芹浸劑皮下注射給於青蛙,還可防止士的寧所致的驚厥,但青蛙最終死亡。

5.抗菌作用:歐芹酚甲醚和花椒毒素在體外對11種菌株試驗表明有廣泛的抗菌譜。花內酯對布魯氏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其MIC為1:2500。

6.光敏感作用:香柑內酯、花椒毒素和異歐前胡素呋喃香豆素類化合物為光活性物質當它們進入機體後,一旦受到日光或紫外線照射,則可使受照處皮膚發生日光性皮炎,於受照射部位發生紅腫、色素增加、甚至表皮增厚等。

7.其他作用:香柑內酯對實驗性胃潰瘍有中等強度的保護作用。花椒毒素和香柑內酯對艾氏腹水癌細胞有殺滅作用。

藥用植物栽培

拐芹拐芹
生物學特性喜陰涼潮濕氣候,耐寒,宜生長在海拔1200-2000m的高寒山區。以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的黑色灰泡土、黃沙土栽培,不宜在土層淺、積水地和粘性土壤上種植。

栽培技術用種子繁殖,育苗移栽或直播。10-11月採收果育,曬乾脫粒,貯藏備用。育苗移栽:撒播,開1.3m寬的高畦,每1hm2用種子60-75kg,與火灰。人畜糞水拌成種子灰撒播畦面,薄蓋火灰或腐殖質土,後覆草,保持土壤濕潤,。待苗出齊後,揭去覆草,於冬季倒苗後或第2年3-4月解凍後進行移栽,按行穴距各33cm挖穴,每穴栽1-2株,壓緊泥土。冬季栽種,蓋土宜厚,每1hm2需種苗9000-150000株。直播,冬播在10-11月採收種子後立即進行,春播在3月,按穴距33cm挖穴,每1hm2用種子約15kg,與火灰、人畜糞水拌成種子灰,勻撒穴內,蓋細土約2cm。亦可用根芽繁殖。

田間管理移栽苗在5、6、7月各中耕除草1次,追肥2次,在出苗時和夏季植析封畦前畦前進行,施人畜糞水為主,適當施尿素餅肥。直播在苗高7-10cm時,勻苗、補苗,中耕除草,春、夏季施人畜糞水或尿素,冬季施餅肥,每1hm29000-11250kg,過磷酸鈣6750-11250kg,堆肥(堆漚之後)225000-337500kg。

病蟲害防治根腐病,高溫多雨季節易發生,用5%石灰水或50%多菌靈1000倍液灌病區。褐斑病,發病前與初期,噴1:1:150波爾多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1000倍液。胡蘿蔔微管蚜,5-7月發生,在越冬卵完全孵化或幼葉尚未捲曲時進行防治。

生藥材鑑定

拐芹拐芹
性狀鑑別根頭及主根粗短,略呈圓柱形,長,長1.5-4cm,直徑1.5-3.5cm,下部有數條彎曲的支根,長12-30cm,直徑0.5-1.5cm。表面粗糙,灰棕色,具不規則縱皺紋及橫裂紋,並有多數橫長皮孔及細根痕;根頭部有環紋,具多殖環狀葉柄痕,中內為凹陷的莖痕。質堅硬,斷面灰黃白色,形成層環棕色,皮部有棕色油點(油管),木部黃棕色;根頭橫斷面有大形賄部,亦有油點。香氣特異,味苦辛,微麻舌,以條粗壯、油潤、香氣濃者為佳。

顯微鑑別根橫切面:木栓層細胞壁微木化。皮層窄,有少數油室,徑向32-72μm,切向至120μm。韌皮部較寬,約占根半徑的1/2,油室3-8列,圓形或長圓形,直徑24-80μm,外緣油室切向約至160μm,近形成層油室甚小;韌皮射線寬3-6列細胞。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導管稀少,單個或2-3個徑向排列。薄壁細胞含演粉粒。

粉末特徵:淡黃色或淡棕色,①澱粉粒單粒類圓形,臍點、層紋不明顯;復粒由10數個分粒組成。②油室多破碎,橫斷面周圍分泌細胞類長圓形,直徑9-22μm,胞腔內大多含黃綠以或淡黃棕以分泌物及油滴。㈢網紋、螺紋導管直徑14-81μm。此外,有木栓細胞及類圓形或類長方形薄壁細

參考連結

1 http://iask.sina.com.cn/cidian/browse.php?name=%B9%D5%C7%DB%B5%B1%B9%E9

2 http://www.tcmlib.com/zy/html2/showdetail-3133322ce68b90e88ab92c7a79.html

3 http://www.pharmnet.com.cn/tcm/knowledge/detail/107898.html

傘形科、當歸屬植物

當歸屬,傘形科,約80種,大部分種類產於北溫帶和紐西蘭,我國約40種,分布於南北各地,主產西南、東北和西北地區。本屬中有不少常用的中藥材如當歸,白芷等,有些種類可食用和作飼料,也可提取芳香油。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