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白芷

杭白芷

杭白芷,又名:浙白芷、台灣當歸。

多年生草本,高1~2米。根圓錐形,具4棱。莖直徑4~7厘米,莖和葉鞘均為黃綠色。葉互生;莖下部葉大,葉柄長,基部鞘狀抱莖,2~3回羽狀分裂,深裂或全裂,最終裂片闊卵形至卵形或長橢圓形,先端尖,邊緣密生尖銳重鋸齒,基部下延成柄,無毛或脈上有毛;莖中部葉小;上部的葉幾僅存卵形囊狀的葉鞘,小總苞片長約5毫米,通常比小傘梗短;復傘形花序密生短柔毛;花萼缺如;花瓣黃綠色;雄蕊5,花絲比花瓣長1.5~2倍;花柱基部綠黃色或黃色。雙懸果被疏毛。花期5~6月。果期7~9月。

基本信息

簡介

來源

本品為傘形科植物杭白芷Angelicadahurica(Fisch.etHoffm.)Benth.etHook.f.exFranch.etSav.cv.HangbaizhiHort.的乾燥根。
杭白芷杭白芷

原植物

杭白芷為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1.5米根長圓柱形,上部近方形,表面灰棕色,有濃烈氣味。莖圓柱形,直徑2~5厘米,通常帶紫色,中空,有縱溝紋;基生葉一回羽狀分裂,有長柄,葉柄下部有管狀抱莖、邊緣膜質的葉鞘;莖生葉二~三回羽狀分裂,葉片輪廊卵形至三角形,長15~3厘米,寬10~25厘米,葉柄長至15厘米,下部為囊狀膨大的膜質葉鞘,無毛或稀有毛,常帶紫色,末回裂片長圓形、卵形或線狀披針形,長2.5~7厘米,寬1~2.5厘米,急尖,邊緣有不規則的白色軟骨質粗鋸齒,沿葉軸下延成翅狀,花序下方的葉簡化為顯著膨大的囊狀葉鞘,外面無毛復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直徑10~30厘米,花序梗長5~20厘米,花序梗、傘梗和花梗均有短糙毛;傘梗18~40;總苞片1~2,膨大為卵狀的鞘,小總苞片5~10,線狀披針形;花白色,果實卵圓形,黃棕色,長4~7毫米,寬4~6毫米,近海綿質,側棱翅狀,棱槽中有油管1,合生面有油管2,花期5~6月,果期7~9月。
栽培於浙江江蘇安徽等地。
採收加工:間,葉黃時,挖取根,除去地上部分及鬚根,洗淨泥雜,曬乾。

藥材性狀

根圓錐形,長10~20厘米,直徑1.5~2.5厘米,上部近方形或類方形,表面灰棕色,有多數較大的皮孔樣橫向突起,長0.5~1厘米,排列成近4縱行,體形圓而具4條棱脊,頂端有凹陷莖痕,質硬而重,斷面白色,粉性足,根上部的斷面可見形成層近方形,皮部密布棕色油點氣芳香,味辛、微苦。以身乾、獨枝、條粗壯、質硬、體重、粉性足、香氣濃郁者為佳。

性味和功用

辛,溫。歸胃、腸、肺經。散風除濕,通竅止痛,消腫排膿,用於感冒頭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淵,牙痛白帶瘡癰腫痛,常用量3~9克。

種植技術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1)選地整地:選用地勢高燥、土壤透水性好、陽光充足、土層深厚、土質疏鬆的夾砂土、黑砂土或沖積壤土。選晴天進行翻耕,深約30厘米,曬白1-2天再翻耕一次。畝施草雜肥1500千克,餅肥100千克左右,作成寬100-200厘米,溝寬33厘米,高約20厘米的龜背畦。
(2)播種:播前畦面潑澆人糞,待乾後,再耙一下,將種子撒於畦面,蓋上焦泥灰或垃圾肥,每畝1000千克,保持土壤疏鬆,有條件地區可蓋草一層。
2月上旬至5月中旬

(1)施肥:做到春前少施或不施,春後集中施。第一次在2月間,畝施人糞500千克,加水3倍稀釋後再施;第二次在3月中旬,畝施人糞750千克,加水2倍再施;第三次在4月中旬,畝施豬欄肥1500千克或餅肥150千克,鋪於株間或行間開溝施入,再施過磷酸鈣25千克,人糞750千克或硫酸銨10-15千克。施後提溝泥覆蓋。

(2)定苗除草:當年白芷不除草疏苗,第二年2-3月間進行間苗、拔草定苗。按株距13-16厘米定苗,拔除弱苗、小苗、病苗及”雄苗”(苗較一般大、葉直立與地面呈45°角)。封行後不再除草,施人糞一次。

(3)排水:浙江此季節雨水多應及時排水,降低田間濕度。

(4)拔除抬苔苗:5月開始,有少數植株生長旺盛,抽苔開花,影響地下部分生長,應及時拔除。

(5)防病治蟲:生長期發生斑枯病及黃鳳蝶,須及時防治。
7月下旬至8月上旬

(1)收穫:先晴好天氣,割去地上部植株,用齒耙依次將根挖起,抖去泥土,迅速運至曬場加工。

(2)加工:剪去殘存葉基及除去泥土,剪去鬚根,按大、中、小三檔分別攤放在曬場上,切忌曬在水泥地上。也不使雨淋,晚上收回攤放在室內。為了防霉爛,可用硫黃熏蒸。熏時可按大小和不同乾濕程度分別裝入。大白芷裝中間,中小白芷裝周圍,鮮的裝底層,已曬軟的在上層。裝時不壓緊,有利通煙。裝好後用草包或麻袋嚴密蓋好減少煙跑走,並注意人畜安全。500千克鮮白芷需用硫黃3.5-4千克,熏時要不斷加入硫黃,不能熄滅,直至熏透為止。熏一晝夜後,定點取樣檢查,用小刀片將白芷順切成兩塊,在切面塗碘酒,凡呈藍色不消失,則表示還未熏透,須繼續熏硫,若藍色很快消失,已示熏透,可以滅火,待晴天再曬;如遇雨天,可用60℃的溫度烘乾,防止烘焦或枯心。乾燥時,敲打幾下有清脆響聲即可。

(3)留種:在白芷收穫時,選擇主根直、粗如母指,無分叉,健壯無病害的作種根。並在另地培植。選用陽光充足,土壤肥沃,基肥足並進行翻耕,按行距85-100厘米、株距35厘米開穴種,穴種一棵,根傾斜,不彎曲,覆土4厘米,上蓋垃圾,施入人糞,再培土7厘米。於10月天氣轉冷時出苗。11月中耕除草一次,施羊豬欄肥,壅土於株旁培土6厘米,2月中旬再中耕除草,施人糞和磷鉀肥,促進種子飽滿。5月抽苔,在行間提溝泥培土或株旁用小竹扦扶植株,7月間種子陸續成熟,待種子變成黃綠色時,可分期分批採收。並將花序中間部位的種子採下留種用。

傘形科、當歸屬植物

當歸屬,傘形科,約80種,大部分種類產於北溫帶和紐西蘭,我國約40種,分布於南北各地,主產西南、東北和西北地區。本屬中有不少常用的中藥材如當歸,白芷等,有些種類可食用和作飼料,也可提取芳香油。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