脘腹

脘腹

脘腹(wǎn fù)是中醫名詞,是指胃脘部及腹部。西醫主要是診斷肝,脾,大小腸,膀胱,胞宮及其附屬檔案組織的病症。脘腹各部位的劃分膈以下為腹部·上腹部劍突的下方,稱為心下·上腹部又稱胃脘部·臍上部位稱 小腹·亦有稱臍周部位為臍腹者·臍下部位至恥骨上緣稱上腹·小腹的兩側稱為少腹

釋義

wǎn

胃的內部:胃~(中醫指胃內部的空腔)。

《說文解字》:胃府也。

上脘

定義:任脈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5寸。人體部位名。指胃脘上口賁門部。《金匱要略·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宿食在上脘,當吐之,宜瓜蒂散。”

中脘

定義:任脈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脾的募穴,八會穴之腑會。 仰臥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取法:在臍上4寸,腹中線上,仰臥取穴。

下脘

定義:任脈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2寸。

基本釋義

脘腹是中醫名詞,是指胃脘部及腹部。

脘腹脘腹

西醫主要是診斷肝,脾,大小腸,膀胱,胞宮及其附屬檔案組織的病症。

脘腹各部位的劃分

膈以下為腹部.上腹部劍突的下方,稱為心下.上腹部又稱胃脘部.臍上部位稱 小腹.亦有稱臍周部位為臍腹者.臍下部位至恥骨上緣稱上腹.小腹的兩側稱為少腹

脘腹脹滿

定義

脘腹脹滿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症狀,可以是一種主觀上的感覺,感到腹部的一部分或全腹部脹滿;也可以是一種客觀上的檢查所見,發現腹部一部分或全腹部膨攏引起腹脹的原因主要見於胃腸道脹氣、各種原因所致的腹水、腹腔腫瘤等。正常人胃腸道內可有少量氣體 ,約 150 毫升(ml)左右,當咽入胃內空氣過多或因消化吸收功能不良時,胃腸道內產氣過多,而腸道內的氣體又不能從肛門排出體外,則可導致腹脹。

是指腹部膨脹的感覺,常有腹部膨隆脹大(也可僅為自覺脹滿不適而無客觀表現);可以是全腹性的,也可僅為局部性的;有時是系統性疾病的表現(主要原因有胃腸道積氣、腹腔內積液、腹腔內腫物、後腹膜疾並功能性腹壁肌張力增加或腹腔內氣體)或者是腹內某腫疾病而事先未估計到。

解決方法

可經常用如草果,豆蔻,陳皮之類的辛香料燉山藥、雞肉、香菇,可以健脾運濕、補中益氣、行氣破滯。也可服用甘草。因為中醫有“氣不虛不堵”的說法,所以補氣也是很好的辦法。

儘量不吃生氣的事物,如炒豆子。還要經常保持樂觀的人生態度,不小氣、少憂鬱,可以有效的防止肝鬱氣滯引氣脘腹脹滿 ,另外要注意飲食有度,不能暴飲暴食,脘腹脹滿是消化不良的體現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