脘腹蠲痛湯

脘腹蠲痛湯,中藥方劑。功能: 緩解脘腹疼痛。本方名日“脘腹蠲痛湯”,旨在止痛,驗之臨床確收良效。但藥多香燥,易傷陰耗氣,故應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基本信息

組成

延胡索9克白芍12克 川楝子9克 生甘草9克 海螵蛸9克 制香附9克 蒲公英20克 沉香曲9克 烏藥6克

主治

凡急、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胃神經官能症,慢性腸炎,慢性膽囊炎,膽石症,慢性胰腺炎,內臟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病引起的脘腹疼痛或連及脅肋,屬肝脾(胃)氣血不調者,均可服用。

用法

水煎服,一日一劑。或將上藥研末為散,開水吞服。

方解

朱丹溪日:“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鬱,諸病生焉。”引起脘腹痛的病因有多種,但氣血郁滯則一。氣血郁滯,責之於肝。《素問·至真要大論》有“木郁之發,民病胃脘當心而痛”。故肝胃氣鬱則脘痛,肝脾氣鬱則腹痛,並且均可連及脅肋,以其部位為肝氣所郁也。本方即抓住肝胃(脾)氣鬱這一關鍵病機,方中除首選治“心痛欲死”的延胡索外,並輔以降氣行氣止痛的烏藥、香附、沉香曲。“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故方中入芍藥、甘草,酸甘化陰,緩急止痛,與理氣之品相伍,既疏肝氣,又緩肝急,一散一收,相輔相成,切中治肝要旨,故取效甚捷。
從臨床上看,許多脘腹痛都是寒熱錯雜的。本方即有性偏寒涼的川楝子、蒲公英,又有屬於溫性的沉香曲、烏藥,寒溫並用而專理氣血,因而適應面較為廣泛。蒲公英為清熱解毒佳品,余以為此藥味甘性寒,除用於乳癰及瘡瘍之外,用以治胃,常能起養護之作用。故凡脘痛偏於熱者,亦可加大劑量至30克,每獲良效。

加減

脘腹疼痛並有泛酸嘔吐者,可酌加姜半夏9克、吳茱萸3克;噫噯氣多者亦可加越鞠丸(包煎)15-30克。

典型病例

羅某,男35歲,職員。1989年4月25日初診。
曾患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經常胃脘作痛,空腹時為甚,亦常於午夜痛醒,苔微膩,脈弦,先予蠲痛:延胡索9克、白芍12克、川楝子9克、烏藥9克、制香附9克、海螵蛸9克、蒲公英20克、沉香曲12克,三劑。服藥後痛即緩解,再服五劑鞏固。

附何任簡介

1921年生於浙江杭州市,其父何公旦乃浙江名醫,幼得庭訓,精研醫典,尤崇仲景之學,深得醫道之真諦。1941年畢業於上海中國醫學院後,懸壺故里,名聲日噪。1959年籌建成立浙江中醫學院後長期從事醫、教、研工作。曾先後任杭州市中醫協會會長、浙江中醫進修學校校長、浙江中醫學會常務理事、浙江中醫院院長。從醫50餘年來,臨證注重實效,對疑難雜證、腫瘤病的診治均有獨到之處,屢起沉疴。

中藥名醫名方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本任務精選現代名醫實用藥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