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油火

打油火

打油火是少數民族民俗,打油火,施於疾病沉之時。其法是畢摩將油放入鍋中煮沸,念咒作法之後,口吹滾油於竹帚之上,竹帚驟然起火,以驚嚇逐走鬼魔。

打油火釋比法術
當家中經常出現怪影或怪事時,須請端公舉行此儀式驅邪。屆時,端公將清油燒沸裝於碗內,碗中放一把。同時,點燃火把,盛一碗冷水備用。舀一匙熱油澆在火把上,然後向上面灑冷水,火把猛烈爆旺並劈啪作響,然後向上面灑冷水,火把猛烈爆旺並劈啪作響。端公手持火把在各間屋子裡走一遍,最後來到門外。這樣邪魔便被驅逐出家門了。

概述

四川羌族羌首長信仰習俗。當

打油火羌族
家中經常出現怪影或怪事時,須請端公舉行此儀式驅邪。屆時,端公將清油燒沸裝於碗內,碗中放一把湯匙。同時,點燃火把,盛一碗冷水備用。舀一匙熱油澆在火把上,然後向上面灑冷水,火把猛烈爆旺並劈啪作響,然後向上面灑冷水,火把猛烈爆旺並劈啪作響。端公手持火把在各間屋子裡走一遍,最後來到門外。這樣,邪魔便被驅逐出家門了。

解釋

打油火 彝族巫師--畢摩
南方巫師進行驅鬼治病的一種迷信活動。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二:“予在郴州時……又聞南巫有打油火法:熱油於釜,百沸而沃之以水,緑火騰上,巫以袖取之,至病人見魔之所,啟其袖而數放之,碧燄滿空,物遭之而不然也。”《西南少數民族風俗志·彝族》:“打油火,施於疾病沉之時。其法是畢摩將油放入鍋中煮沸,念咒作法之後,口吹滾油於竹帚之上,竹帚驟然起火,以驚嚇逐走鬼魔。”

入厝

打油火
潮汕民俗-入厝打油火
每年中秋後,鄉下入厝的人很多。每個晚上,村子的某個角落,時不時地響起鑼鼓及鞭炮的聲音,接著便是搖鈴及讀經的聲音,這便是潮汕鄉下入厝的驅鬼儀式,俗稱打油火。打油火是潮汕入厝的一種風俗,建了新宅,入宅居住,主人必須請西公(法師)來屋內做法一次,驅去室內邪煞之物,以求合家居住平安。因打油火須擇日,一般必須有特別好的日子才行,如廳堂的“升楹母”,都必須挑上上之日。潮汕有一俗語“三五一小來,五年一大來”,這是說吉辰的好日子難求。入新宅打油火兩件事是同時進行的,鄉下也有建了新宅,還沒經過打油火,便搬進去居住的,這叫借住。
入宅(即入厝),於鄉下是一件比較隆重的事,一般的家庭辦個三桌五桌,請親戚朋友來聚聚吃吃,圖個喜氣湊個熱鬧。按本地習俗,主人是“不能”收親戚朋友的重禮的,只要他們來便行,什麼也不需要帶,或只帶上幾個雞蛋。就算親戚朋友送來重禮,主人也不能收,反倒要於紅包再添一些錢,還“禮”回去。潮汕習俗,入厝主人是不能收禮的,越不收越好。所以,潮汕地區入厝都是賠本的,要花一筆較大的錢,建了新屋經濟拮据的人家,只能於新居借住。一借住,有三年五年的,有十年二十年的,更甚者,有三四十年的。
打油火一般是在晚上進行,因路人看不得也撞見不得,西公(法師)趕鬼時,各家各戶的人都躲在家中,關門閉戶。打油火我沒親眼見過,自家入厝時,我在外飄泊沒回來。聽母親說,入厝打油火首先要致辦五牲和發果(用某種環形器皿裝著,發酵而成的巨型麵包),祀拜土地神,稱為謝土。
謝土後,西公便於堂屋內外遍貼有魁星踢斗圖樣靈符鎮鬼辟邪。一般的,一戶人家入屋後有沒有打油火,從有沒有貼靈符可以看出來,因為這些靈符屋主是不能撕掉的,要陪伴新厝好多年。落夜,西公畫花臉,戴紅巾,著紅甲(背心),穿紅內褲,手持酒瓶,敲鑼擊鼓上場。西公讀經搖鈴,喃喃有語,後跟兩後生,一扶滾油鍋和火把,一攜鞭炮,隨西公在堂屋的龍畔(東)至虎畔(西),從內到外一間一間虛晃刺殺,驅邪刺煞,後趕出門外,邊放鞭炮邊噴灑撒鹽於油鍋內,噼噼拍拍,濃煙四起。就這樣,西公就把屋內的不祥之物驅趕出去,邊打鞭炮邊靖火,一直送到村外,將油鍋及其它扔於河塘或樹林中,掉頭而回。這時,他們是不能回頭看,據說如果回頭看,邪煞的東西便會跟著回來。
打油火後就是入厝。鄉下風俗要擇一良辰,入厝要找一較有“名望”的人拿燈籠帶路,一直走到新厝,叫門,屋內的人便開門。一開門,拿燈籠的人走進,屋內有一油鼎,一人手中拿著“軟餅”,放下,滋滋地響,圖個好意頭。拿燈籠的長輩,開始做著四句,說著好意義好兆頭的話……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