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牛肉條

扒牛肉條

注意事項:1. 適宜於生長發育、術後、病後調養的人、中氣下隱、氣短體虛、筋骨酸軟、貧血久病及黃目眩之人食用;2. 感染性疾病、肝病、腎病的人慎食;黃牛肉為發物,患瘡疥濕疹、痘痧、瘙癢者慎用。

基本資料

扒牛肉條扒牛肉條
類別:清真菜 補虛養身食譜氣血雙補食譜 水腫食譜 骨質疏鬆食譜

工藝:扒

口味:鹹鮮味

食用:中餐|晚餐|

主料:牛肉(瘦)200克

調料:香油75克 料酒10克 醬油30克 味素2克 澱粉(玉米)30克 大蔥10克 姜10克 大蒜(白皮)10克 八角5克

製作工藝

扒牛肉條 扒牛肉條
1、

將牛肉整塊放入冷水內泡透,洗淨血水放入沸水鍋中焯水,撈出洗淨血污,刷淨鍋;

2、另加清水放入洗淨的牛肉、蔥段、薑片,置旺火燒沸後撇去浮沫,蓋嚴鍋蓋,用小火燜煮2一3小時,熟透撈出晾涼;

3、切去熟牛肉上的脂皮及不整齊的邊,頂絲切成長8厘米、寬3厘米、厚0.4厘米的條,淨面朝下整齊地碼入碗內;

4、加入醬油、精鹽、紹酒、蔥段、薑片、八角及煮牛肉的原湯,上籠用旺火蒸20分鐘取出,去掉八角、蔥姜,潷出湯汁,將牛肉扣入平盤內。

5、將蒸牛肉湯倒入炒鍋內,加入醬油燒沸,用濕澱粉勾芡,淋芝麻油,澆在牛肉上即成。

提示

1、做扒牛肉條,牛肉清燉後要放在長方形的不鏽鋼大盤子裡,然後用石頭壓上,這樣壓出來的牛肉,不但方便定型、切片兒,更重要的是,每個肉絲兒都緊緊實實的,吃起來才有嚼頭。
2、牛肉壓好後要切片,這道工序,各家的規矩卻不同。
3、做扒牛肉條,原料得選肥瘦相間的牛腰窩。把牛肉切塊下鍋後,得清燉,不能亂放作料。牛肉煮熟了,切片、碼盤,起鍋調味,然後把牛肉條放進去再用微火燉一燉,最後勾芡出鍋。給扒牛肉條調味,要用燉雞的高湯,原汁原味清燉出的牛肉條,在高湯里這么一煮,自然就會汁濃味厚了。另外,做芡汁要用上海的大豆醬油,因為這個牌子的醬油品質穩定,最對牛肉的“胃口”。

特色

色澤紅潤,牛肉酥爛,味鮮適口。

營養分析

牛肉牛肉
牛肉:

1. 牛肉富含蛋白質胺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發育及術後,病後調養的人在補充失血、修復組織等方面特別適宜,寒冬食牛肉可暖胃,是該季節的補益佳品;

2. 牛肉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止渴止涎之功效,適宜於中氣下隱、氣短體虛、筋骨酸軟、貧血久病及面黃目眩之人食用;

3. 水牛肉能安胎補神,黃牛肉能安中益氣、健脾養胃、強筋壯骨。

相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適宜於生長發育、術後、病後調養的人、中氣下隱、氣短體虛、筋骨酸軟、貧血久病及黃目眩之人食用;

2.

感染性疾病、肝病、腎病的人慎食;黃牛肉為發物,患瘡疥濕疹痘痧、瘙癢者慎用。

食療作用

味甘、性平,歸脾、胃經;

牛肉具有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消水腫等功效。

老年人將牛肉與仙人掌同食,可起到抗癌止痛、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的效果;

牛肉加紅棗燉服,則有助肌肉生長和促傷口癒合之功效。

其它相關

《雷公泡製藥性解》說:“黃牛肉,主安中益氣,健脾養胃,強骨壯筋。”

《羅氏會約醫鏡》記載:“牛肉,安中補脾,養胃益氣。”

備註

扒牛肉條扒牛肉條

1. 新鮮牛肉有光澤,紅色均勻稍暗,脂肪為潔白或淡黃色,外表微乾或有風乾膜,不粘手,彈性好,有鮮肉味。老牛肉色深紅,質粗;嫩牛肉色淺紅,質堅而細,富有彈性。

2. 有人認為當牛肉開始腐爛時的味道最為鮮美。其實這是極為荒唐的說法。雖然在屠宰後的內熟成時期比其他肉類久,但卻因為到店鋪陳設之前,已經完全熟成,而可放在家中的日期只有三四天,整塊肉則以一周為限。同時為了防止氧化而變質,應置於冰櫃保存。

3. 一周吃一次牛肉即可,不可食之太多,另外,牛脂肪更應少食為妙,否則會增加體內膽固醇和脂肪的積累量。

營養成分

能量1042.01千卡;維生素B60.02毫克;蛋白質44.17克;脂肪79.83克;碳水化合物39.75克;葉酸2.92微克;膳食纖維2.86克;膽固醇116毫克;維生素A16.75微克;胡蘿蔔素28.4微克;硫胺素0.18毫克;核黃素0.34毫克;煙酸13.68毫克;維生素C1.4毫克;維生素E53.2毫克;鈣60.15毫克;磷432.68毫克;鉀752.38毫克;鈉2004.69毫克;碘21.52微克;鎂102.24毫克;鐵10.19毫克;鋅8.09毫克;硒22.29微克;銅0.43毫克;錳1.21毫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