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親王府

惠親王府

惠親王府位於燈市口西街路北。富強胡同六號、甲六號及二十三號。原址為弘升貝勒府。始王綿愉為清仁宗第五子。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晉親王。鹹豐年間,授奉命大將軍與僧格林沁督辦防剿,抵禦太平天國的北伐軍。他倡導鑄鐵錢以輔大錢。英法聯軍入侵時,又與僧格林沁會辦防務。同治三年(1864年)卒,謚端。其第五子奕祥繼襲郡王,後晉親王爵。光緒十二年(1886年)卒,謚敬。其長子繼襲貝勒,直到清亡。今該府正門及後部均已改建樓房,正殿、後寢尚在,其餘多被改建,現為機關宿舍。

惠親王府惠親王府
位於燈市口西街路北。富強胡同六號、甲六號及二十三號。 原址為弘昇貝勒府。始王綿愉為清仁宗第五子。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晉親王。鹹豐年間,授奉命大將軍與僧格林沁督辦防剿,抵禦太平天國的北伐軍。他倡導鑄鐵錢以輔大錢。英法聯軍入侵時,又與僧格林沁會辦防務。同治三年(1864年)卒,謚端。其第五子奕祥繼襲郡王,後晉親王爵。光緒十二年(1886年)卒,謚敬。其長子繼襲貝勒,直到清亡。 今該府正門及後部均已改建樓房,正殿、後寢尚在,其餘多被改建,現為機關宿舍。

王府簡介

位於富強胡同3號,為嘉慶帝第五子惠親王綿愉的府邸。此處原為明代禮儀房(俗稱“奶子府”)的所在地,清代為貝子弘升的府邸,後來轉賜為惠王府。《嘯亭續錄》載:“公宏(弘)升宅在奶子府。”《燕都叢考》引《採訪冊》:“惠王府在路北。案:王諱綿愉,仁宗五子,鹹豐三年授奉命大將軍,謚曰端,其府即公宏(弘)升舊第。”
王府原來有三路大院,東路部分原為不甚規整的服務用房,現早已拆改;中路的主要建築保存基本完整,西路的原有建築也不太規整,現仍保留一個小院。
中路原有兩重大門,正門五間,硬山頂建築,東西各帶倒座房四間和五間;二門三間,現遭拆毀,在原址上建了一幢六層的宿舍樓。現存正殿一座五間,前後廊硬山頂建築,頂帶正脊,覆綠色琉璃瓦,兩側帶轉角房各六間。原有東西配殿各五間,硬山頂,覆灰色筒瓦,帶前廊,現西配殿尚存,東配殿被毀,原址上另建了一座鍋爐房。正殿之北為穿堂門三間,硬山頂,左右耳房已被改建。門內為後寢區,有寢殿一座五間,前三路石階,前後廊硬山頂建築,帶有正脊,用綠色琉璃瓦;左右順山房各三間,順山房與殿身之間各有一個小夾門;東西配殿各五間,硬山頂,覆灰色筒瓦,帶前廊,南面另接耳房各一間。寢殿之北應有後照房,現業已不存。
西路院尚存一正兩廂,正房五間,前後廊硬山頂建築,東西廂房各三間,均用灰色筒瓦。
惠王府由貝子府改建而來,等級不高,規模亦狹,其主要的殿宇均為硬山頂,檐下均不施斗栱,無翼樓,形制格局比較簡單,整體上遜於其他的親王府,但後來此府也升為親王府,正殿遂改用綠色琉璃瓦。惠王府現為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主要用作單位辦公用房。

王府主人

惠端親王綿愉仁宗第五子。嘉慶二十五年七月,宣宗即位,封惠郡王,在內廷行走,上書房讀書。故事,親、郡王未及歲,食半俸。道光九年,命食全俸。十九年,進親王。文宗即位,諭:“惠親王為朕叔父,內廷召對及宴賚賞賜宜免叩拜,章奏免書名。”鹹豐三年,賜御用龍褂。
洪秀全之徒北擾近畿,命為奉命大將軍,頒銳捷刀,統健銳、火器、前鋒、護軍、巡捕諸營,及察哈爾兵,哲里木、卓索圖、昭烏達東三盟蒙古兵,與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督辦防剿。僧格林沁出駐涿州,綿愉留京師。九月,會奏頒行銀錢鈔法。時秀全兵至深州,請發哲里木盟馬隊一千及熱河、古北口兵各五百赴涿州助防;復奏請發蒙古兵三千,以德勒克色楞為將,督兵進擊。
四年正月,命朝會大典外悉免叩拜。尋與恭親王奕、定郡王載銓疏請鑄鐵錢為大錢輔,上令王詳議以行。五年四月,北路肅清,行凱撤禮,上奉命大將軍印。十二月,以鑄鐵錢有效,下宗人府議敘。八年五月,以奏保耆英,罷中正殿、雍和宮諸職任。九年,罷鐵錢局。
十年七月,英、法二國兵至天津,命至通州與僧格林沁辦防,並諭綿愉及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尚書肅順軍機大臣等籌商交涉。同治二年,穆宗典學,太后以綿愉行輩最尊,品行端正,命在弘德殿專司督責,並令王子奕詳、奕詢伴讀。三年十二月,薨,上親臨奠,賜銀五千治喪,謚曰端。
子六,有爵者三:奕詳、奕詢、奕謨。奕詳,綿愉第五子。初封不入八分輔國公。賜三眼孔雀翎,進鎮國公,襲郡王。穆宗大婚,加親王銜。十三年,命食親王俸。光緒十年十月,太后萬壽,命食親王全俸。十一年六月,授內大臣。十二年正月,薨,謚曰敬。子載潤,襲貝勒。奕詢,綿愉第四子。初封不入八分輔國公,進封鎮國公。卒,無子,以愉恪郡王允潖五世孫載澤為後,襲輔國公,進鎮國公,加貝子銜。光緒末,授度支部尚書。奕謨,綿愉第六子。初封不入八分鎮國公,再進封貝子,加,以醇賢親王奕枻溥佶為後,襲鎮國公。

相關詞條

參考

[1] 愛我大興 http://www.25dx.com/beijing/2006/200607/2006-07-12/211672.html
[2] 百度知道 http://baike.baidu.com/view/660895.htm

王府的前世今生

在清王朝近三百年的歷史中,加封親王、郡王稱號的皇子近七十個,北京的王府有五十餘座。那些王府在歲月里覆蓋了厚厚的灰塵,有的消失了,徹底灰飛煙滅,有的尚存於世間,沉睡在平民百姓房屋的包圍之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