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非特異性腸系膜淋巴結炎

急性非特異性腸系膜淋巴結炎(acute nonspecific mesenteric lymphadenitis)由Brenneman(1921)首先提出,常見於兒童和青少年,以發燒、急性腹痛為其臨床特點,一般病例藥物治療有效,少數腸系膜淋巴結炎化膿後形成膿腫,則需外科治療。

流行病學

該病以兒童青少年為多,5~15歲是高發年齡段石景森等報告(1985),65.22%發生在8歲以下的兒童但成人也可發病。男性略多於女性冬春季多見。

病因

急性非特異性腸系膜淋巴結炎急性非特異性腸系膜淋巴結炎

主要由於細菌病毒及其毒素引起的感染,多在上呼吸道感染後發病常見感染病原有:
1.柯薩基B病毒(Coxsackie B病毒) 臨床資料已證實腸系膜淋巴結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是Coxsackie B病毒及其毒素,病毒及其產物經血循環到達迴腸系膜引起淋巴結的急性炎症。
2.鏈球菌金黃葡萄球菌 也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因素這些化膿菌及其產物從原發病灶經血行或淋巴途徑引起腸系膜淋巴結的急性感染,炎症通常較為劇烈。
3.腸道內的細菌及寄生蟲 如沙門氏菌耶爾森菌血吸蟲、阿米巴原蟲等,可經腸壁直接侵入腸系膜淋巴結內,引起特殊性炎症,但臨床上較少見。

發病機制

1.好發部位 非特異性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主要發生於迴腸末端的腸系膜淋巴結內,空腸系膜淋巴結也可發生急性炎症但臨床上少見。感染與下列因素有關
(1)解剖因素:迴腸末端腸壁各層內含有極為豐富的淋巴管網,末端迴腸系膜內淋巴結,特別是中間群淋巴結的數量,遠遠多於空腸系膜的淋巴結,常成群分布,數目高達數百個這是感染好發於此的基礎。
(2)生理因素:由於回盲瓣的影響,食糜在迴腸末端內停留的時間較長,這雖有利於消化和吸收但是也增加了腸道病原體及其產物的吸收量和腸系膜淋巴結感染的機會。
2.病理特徵 炎症的早期,可見腸系膜內淋巴結腫大,呈暗紅色,相互不粘連觸之尚軟,可以活動。後期淋巴結逐漸變硬,灰白色外觀,同時腹腔內可有少量漿液性滲出液。鏡下主要發現為淋巴組織增生、充血及水腫。少數病例,淋巴結呈化膿性改變,可形成膿腫,甚至相互融合成較大的膿腫,潰破後導致化膿性腹膜炎。受腸系膜炎症的影響,迴腸末端、盲腸及闌尾等均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存在,一般情況下,腹腔滲出液及腫大淋巴結穿刺做細菌培養大多為陰性。

臨床表現

1.上呼吸道感染 患者近期內曾有低熱、咽痛及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或就醫時正值上感期表現為腹痛的同時有發熱、頭痛及咽部充血等(約占42.5%)。
2.表淺淋巴結腫大 頸側表淺淋巴結可有反應性增大,觸診可及腫大伴有壓痛的淋巴結,病癒後腫大的淋巴結可恢復正常。
3.腹部症狀與體徵 腹部疼痛是患者主要就醫的原因。
(1)腹痛發生較急,常呈絞痛性及陣發性的特點。間歇期腹痛明顯好轉,或毫無不適,照常活動腹痛部位常較廣泛,疼痛可始於上腹、臍周或全腹部,以後局限於右下腹部。常伴有輕度胃腸道反應,如噁心嘔吐、食欲不振及腹瀉等。
(2)腹部壓痛以右下腹部為主,但範圍較廣泛,壓痛明顯的部位經常變化不恆定。左側臥位時,壓痛點也可移向左側。腹肌緊張較輕或無,反跳痛常為陰性。部分患者在右下腹可觸及結節狀伴壓痛的腫塊,很可能是腫大的腸系膜淋巴結。

併發症:

偶發化膿性腸系膜淋巴結炎,其發病急驟,突發腹痛、畏寒與發熱腹痛多為持續性伴陣發性加重。當炎症波及腸管時可造成腸麻痹而出現腸梗阻症狀一旦膿腫潰破引起腹膜炎則腹痛和腹脹加劇全身中毒症狀明顯,常有外周血中性粒細胞增多伴核左移。

診斷

急性非特異性腸系膜淋巴結炎的診斷依據有三:
1.青少年或兒童在上呼吸道感染後發生右下腹急性疼痛
2.腹痛起病較急,但間歇期可無任何不適,照常活動。
3.右下腹壓痛不固定,範圍較大有時可觸到腫大的淋巴結。

鑑別診斷

常需與以下疾病鑑別。
1.急性闌尾炎或闌尾周圍膿腫 腸系膜淋巴結炎誤診為急性闌尾炎的機會最多。該病壓痛部位較闌尾炎壓痛點稍高,且偏內側,壓痛點不固定,少有反跳痛與腹肌緊張而轉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明顯固定壓痛點的持續存在是闌尾炎的特點。
2.原發性腹膜炎 也多見於兒童,但女孩較多。腹痛較重範圍較廣,下腹部的腹膜刺激征也較明顯腹腔診斷性穿刺可抽出稀薄的膿性分泌物,塗片鏡檢,可發現大量革蘭染色陽性的球菌。
3.腸系膜淋巴結結核 多繼發於肺結核、腸結核之後,病程較長,伴有明顯的結核性中毒症狀,腹痛不劇烈,部位不明確,腹部體徵較輕。

檢查

實驗室檢查:

1.血常規 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常不升高或反而降低淋巴細胞比例相對增高。若發生化膿性腸系膜淋巴結炎伴明顯全身中毒症狀時常有外周血中性粒細胞增多伴核左移
2.淋巴結活檢 剖腹探查時,可在切除闌尾的同時,作淋巴結活檢
3.細菌學檢查 取腹腔淨液行細菌學培養與藥敏試驗。

其它輔助檢查:

1.B超 聲像顯示:囊段迴腸腸壁增厚淋巴結腫大,未見闌尾。
2.CT掃描 可見闌尾正常,淋巴結腫大。
3.腹腔診斷性穿刺對鑑別診斷有一定意義。

相關檢查:

淋巴細胞

白細胞計數

治療

急性非特異性腸系膜淋巴結炎應以非手術為主決定手術應慎重。
1.非手術治療 考慮到本病時,應積極保守治療24~48h,如診斷明確,措施得當,一般在24h內腹痛症狀及體徵可逐漸減輕和好轉,具體措施為:
(1)臥床休息暫禁飲食,嚴密觀察體溫及血象的變化注意腹部症狀和體徵的發展。
(2)靜脈補液,糾正水電解質失調。
(3)採用廣譜抗生素,迅速控制感染,中藥解毒清熱劑也有一定效果。
(4)腹部物理治療,促進炎症的局限及吸收。
2.手術治療 經積極非手術治療後病情無好轉,或因考慮同時合併有其他急腹症時,如不能排除急性闌尾炎,則應果斷地施行手術治療。
(1)採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經右下腹縱切口進行。
(2)適當探查:包括回盲部、闌尾與末端迴腸及其系膜,女性病人還要探查卵巢及附屬檔案,以明確診斷。對於化膿性腸系膜淋巴結炎多作腹腔引流;當累及鄰近腸管時有時需作受累腸管的切除。
(3)關於闌尾切除:如誤診急性闌尾炎而行手術,術中發現闌尾病變輕而常規探查發現迴腸末端系膜淋巴結散在多個腫大,即可診斷為本病。闌尾無論是否合併炎症或炎症很輕,均應予以切除,以防日後腹痛發作時造成診斷困難。
(4)關於淋巴結活檢:多數學者認為取腸系膜淋巴結活檢應列為禁忌,因活檢後可能帶來局部粘連的發生且此舉意義不大。
(5)腹腔滲液:應行細菌培養與藥敏試驗
(6)術後處理:繼續套用以抗生素為主的綜合措施。若為耶爾森菌屬感染宜用環丙沙星治療,若為鳥-胞內分枝桿菌感染宜用克拉黴素(甲紅黴素)治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