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背瑤寨

必背瑤寨

必背瑤寨景區地處乳源瑤族自治縣城東北54公里的崇山峻岭中,距韶關市區56公里。因有小山形如鱉魚背,故名“鱉背”,由於“鱉”字筆畫多難寫,訛為“必背”。必背之前16公里處,是黃龍風景區。這裡群峰滴翠,層次分明,山水如畫,美不勝收。

基本信息

簡介

必背瑤寨必背瑤寨
地處乳源瑤族自治縣城東北54公里的崇山峻岭中,距韶關市區56公里。必背是旅居美國、泰國、法國、緬甸、寮國等地的瑤族發祥地。居住在這裡的6000多瑤胞是瑤族的一個分支,屬過山瑤。必背瑤寨依山而建,有別致的樹皮房、竹房,依山臨澗的吊角樓別具一格。瑤胞穿戴自己刺繡的彩色圖案服飾,男女能歌善舞,以山歌傳情示愛。他們熱情好客,用甘甜的瑤山茶、清香味美的竹殼飯和自製的瑤家水酒待客。瑤區除使用瑤語外,也通用客家話。

瑤族

在翠綠的松杉林中,層層梯田的半山腰裡,掩映著錯落有致、依山而建的瑤族村寨,瑤族的規模都比較小,少的獨戶或三幾戶一村,多的也不過十戶八戶,幾十戶一村是不多見的。瑤胞的房屋多以杉皮杉木建造的,也有的是以土磚青瓦建築。有的村寨是多間平列的,也有的是“上居下牧”的雙層屋結構,上層住人,下層為牛欄或豬欄。

必背屬石英砂岩地貌。沿必背河而行,兩岸石峰如刀劈斧削,雄奇險峻,景觀與張家界有異曲同工之妙。其中黃龍寨風景區山峰滴翠,層次分明,風景區兩山相夾,必背河從谷底大大小小的石頭上流過,時而濺起浪花,這裡的鰣魚在唐代時的貢品。必背河兩岸山峰林立,高插入雲,山頂上常年雲霧繚繞。其中最奇特的景點有“黃龍絕壁”、“七步雲岩”、“老虎嘴險峰”、“仙女問金龜”、“酒壺石”等。

在必背鎮,有一座具有濃厚瑤族特色的接待樓,遊客在這裡可飽嘗瑤族風味,暢飲瑤胞自製的苦桑酒,也能欣賞到瑤家小伙子和瑤族姑娘為你表演的瑤族竹槓舞、頂槓、豐收舞和瑤族婚嫁等民族節目。在瑤族接待大樓的會客室正面牆上,懸掛著一幅巨大的瑤族民俗風情畫,必背瑤族風土人情的主要特別基本上都反映在這幅畫上。

在翠綠的松杉林中,層層梯田的半山腰裡,掩映著錯落有致、依山而建的瑤族村寨,瑤族的規模都比較小,少的獨戶或三幾戶一村,多的也不過十戶八戶,幾十戶一村是不多見的。瑤胞的房屋多以杉皮杉木建造的,也有的是以土磚青瓦建築。有的村寨是多間平列的,也有的是“上居下牧”的雙層屋結構,上層住人,下層為牛欄或豬欄。

桂坑尾村位於必背鎮的視窗村委——桂坑村委的半山溝里,是目前全鎮為數不多還保存有較完整的民俗節慶習俗的村莊,該村村口的“盤安山公墓”是盤姓瑤族的祖墳,每到清明時節約定的某天,來自全縣各地的盤姓瑤族就會自發到墓地祭墳。而且該村還保存著唯一一支瑤家醒獅隊,每到瑤家傳統的節日,他們就組織舞獅慶祝。該村絕大多數為盤姓瑤族,也有鄧姓,環鎮路經過該村,是必背鎮最具特色的民俗村。該村民俗文化、風情服飾等保存較完整,精通瑤族歷史、文化、習俗的師爺就有五、六個,是必背鎮瑤族師爺最集中的村莊,每到瑤族傳統的重大節日,村中師爺們就自發組織一些傳統的“拜王”“耍歌堂”等娛樂或登記活動,場面壯觀,別具一格,有較高的欣賞和研究價值。

美食

韶關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大部分是漢族,此外還有瑤、壯、回、滿、蒙、苗、白、侗、土家等三十多個少數民族,因而這裡的菜餚也風味各異,博採眾家之長。用料龐雜,選料精細,技藝精良, 善於變化,風味講究,清而不淡, 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濃郁,擅長小炒。南雄和翁源的菜是非常有名的,遊客到了以後不妨品嘗一下。

必背工藝品

必背瑤寨必背瑤寨
瑤族刺繡

“瑤族刺繡”是韶關市被列入國家級保護名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一。

史載,瑤人“好五色衣裳”,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乳源縣誌》亦載:“猺(瑤)人男女或衣彩繡裙”。從古至今,乳源過山瑤的服飾用刺繡裝飾得五彩斑斕。其無論巾帽、襟領、胸背、腰帶還是綁腿直至傘袋、挎包,都刺繡有五彩圖案花紋,顯得花團錦簇、鮮艷奪目。其圖案取材於生活,如飛禽走獸、行雲流水、山花野草等各種大自然的奇異景物,幾乎都被融匯到瑤族婦女巧奪天工的刺繡之中。

乳源過山瑤無論男(堂裝)女的上衣胸部與背部都刺繡有一正方形的花紋圖案,不同的只是衣胸配花邊長為12-14厘米,衣背配花則邊長為30-40厘米。其扎腰巾帶穗兩端、綁腿、蓮花巾、高角帽、童帽、師爺帽、師爺裙、傘袋等的刺繡圖案、刺繡位置均是同中有異,富有變化。

瑤族婦女都會刺繡,閒時針不離手,平時亦將刺繡所用的材料以長巾包裹,懸於身上,在外耕作放牧之餘,即將材料取出,忙裡偷閒,穿針引線。她們可以在不打底稿的情況下,即興把人物、花鳥盡收線底,繡出一幅幅精美的圖案,令人讚嘆不已。

瑤繡是配色繡,用的色線是紅、綠、黃、白和黑5種。刺繡用的底布,一種是白色,一種是藍黑色,即俗稱的“藍靛布”。其刺繡手法別具一格,是從圖案的反面進行穿針刺繡,繡的過程中完全不看正面。這種刺繡技術難度較大,而繡出來的花紋圖案也獨具特色,只用5種色線即配繡出鮮艷奪目的五彩圖案。瑤繡是過山瑤在漫長的社會發展中積累形成的傳統技藝,反映了瑤族的歷史、家庭、宗教和生活等方面,是過山瑤“五彩文化”的縮影。

乳源過山瑤刺繡根據區域劃分,可分為“深山瑤”和“淺山瑤”兩個流派,流派的起源無從考證。深山瑤刺繡的風格特點為厚重、豐滿、細膩,而淺山瑤則講究變化多樣,色彩淺淡明快、細膩大方。兩個流派共同的特點是圖紋一致,都是採用“平繡”和“十字繡”兩種“反面刺繡”方法。

過山瑤的刺繡工藝獨具一格,歸納起來,其工藝的基本特徵主要有如下五個方面: 一是刺繡用料採用布紋縱橫分明、布眼清晰,顏色為黑、白、藍的布料,再用紅、綠、黃、黑、白5種色線來配色繡,如用白色布料作底布,就用紅、綠、黃、黑色線來刺繡;用藍黑色布作底布,則用紅、綠、黃、白色線刺繡,所以雖稱“五彩”;二是刺繡時,雖因底布不同、配色有異且用途有別而有不同的圖案組合,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其基本圖案是定型的——這些圖案分解出來的個體圖形大概共有30多種基本類型;三是這些圖形又都是由45度對角線、90度垂直線和180度的平行線等三種基本線條組織變化而來,從不用弧線;四是刺繡不用畫底稿,基本都是先用黑線或白線(視布色而定)依著布紋繡出一個個方格,再在方格中繡出各不相同的圖形組合;五是其刺繡是從反面繡,不看正面。這種獨具風格的刺繡工藝,經歷了漫長的發展變化和許多瑤族婦女的經驗積累,才逐步定型,圖案內容全部取材於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奇花異草、翩飛小鳥以及瑤民所珍愛的家畜、家禽等等。

由此可見,過山瑤刺繡以簡練生動的手法表現了多姿多彩的自然形象。各種紋樣的線條清晰明亮、剛柔相宜、構圖清新、栩栩如生,代表了過山瑤最高的藝術成就。

交通指南

必背瑤寨必背瑤寨
1、自駕車路線:

深圳、廣州到必背瑤寨景區自駕車路線:

深圳—經廣深高速—火村出口—(廣州)轉北二環高速—轉京珠高速—至韶關南(曲江)出口下高速—往樂昌市方向—經桂頭鎮—乳源必背瑤寨景區

2、乘車路線:

韶關客運北站到樂昌市有國營班車,早班車06:40,末班車18:00,星期五、六、日末班車為18:30,到桂頭鎮下車,票價一般8元。到桂頭鎮坐面的約7元到乳源必背瑤寨景區。

預訂須知

成人票價:45元/人

① 景區開放時間:8:00-17:30

② 兒童票:1.2米以下免票

③ 老年票(70歲以上)免票、學生票憑證半票、軍官票無優惠

周邊景點

南方紅豆杉森林公園、通天蘿、西京古道、雲門寺、雲門峽漂流、南嶺國家森林公園、廣東乳源大峽谷、天景山仙人橋、天井山國家森林公園。

線路推薦:

1、 西南線(A線):廣東乳源大峽谷、天景山仙人橋、天井山國家森林公園

2、 西北線(B線):南嶺國家森林公園、通天蘿、西京古道、南方紅豆杉森林公園、必背瑤寨

3、 東北線(C線):雲門寺、雲門峽漂流、必背瑤寨

韶關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韶關歷史上稱為韶州。相傳舜帝巡奏“韶樂”於城北30公里處的石峰群中,該處的36石後來統稱為韶石山。南朝梁、陳兩代,在今市境內設定兩州(衡州,東衡州)。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改東衡州為韶州,取州北的韶石山的“韶”字為名。到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於河西武水邊開設稅關,名為“遇仙橋關”。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又將南雄的“太平關”移到東河湞水邊,並在北門外增設“旱關”,統稱“三關”,韶關之名即由此而得。
景點必背瑤寨 | 丹霞山風景名勝區 | 風采樓 | 芙蓉仙洞 | 古佛岩 | 金雞嶺 | 九瀧十八灘 | 梅關古道 | 南華禪寺 | 韶石山 | 獅子岩 | 雙峰寨 | 粵北大峽谷 | 雲門寺 | 張九齡墓 | 中山公園 | 珠磯巷 | 梅嶺山 | 韶關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韶關國家森林公園 | 石峽遺址 | 楊東山十二度水自然保護區 | 雲髻山自然保護區 | 陽元山遊覽區 | 余靖紀念館 | 海豚水上世界 | 馬壩人遺址 | 廣東大峽谷 | 恐龍博物館| 南方紅豆杉森林公園 | 鐵龍洞 |車八嶺自然保護區 | 芙蓉仙洞 | 韶關中山公園 | 天井山森林公園 | 楊東山十二度水自然保護區 | 余靖紀念館 | 鐘鼓岩 | 鴕鳥寨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