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齡墓

張九齡墓

張九齡墓,位於廣東省韶關市北郊羅源洞山麓。張九齡是唐玄宗開元年間丞相,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春,回鄉掃墓,因病逝世於其家中,享年63歲,被謚為“文獻公”。開元東南方二十九年葬。

基本信息

簡介

張九齡墓張九齡墓
張九齡的墓為家庭式墓群,墓地前面是張文獻公祠,祠堂後山約120米處是張九齡及其妻盧氏、弟張九皋、九章的墓冢,是廣東省具有代表性的唐代大墓。張九齡墓為磚室結構,座北面南,平面呈“古”字形,分墓室、甬道、耳室三部分。墓室為主體建築,成四角攢尖式頂,長7.98米,寬4.8米,高5.35米,四壁及甬道均有侍女蟠桃園等壁畫,是廣東境內最早出土的、絕無僅有的唐代壁畫。墓前神道原有石座像分立於兩旁,今有唐嶺南節度使、著名書法家徐浩撰寫的《神道碑》和杜甫作詩的《故右僕射相國張九公齡詩碑》。墓下有饗堂。今饗堂內還保存著明清以來的碑刻。

歷史沿革

1919年曾對該墓群進行全面修繕,重建了張文獻公祠,並重刻墓碑、神道碑、墓道界碑及杜甫的八哀詩碑等。
1960年7月,由於部分墓葬已被破壞,廣東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再次對該墓進行清理與挖掘,由於墓曾經被盜,故僅存少量玉片及陶罐等文物,1978年被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人物簡介

張九齡,號曲江,韶關人,唐代詩人,開元年間的宰相,為官清廉,耿直敢言,後因得罪了晚年昏庸的唐玄宗而被貶,開元二十八年五月七日卒於曲江私第,葬於今韶關市武江區,享年六十三歲。安史之亂後,唐德宗派使臣來韶祭墓,下詔贈司徒。
張九齡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自張九齡去世後,唐玄宗每宰相薦士,總要問“風度得如九齡否?”因此,一直為後世人所崇敬。

韶關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韶關歷史上稱為韶州。相傳舜帝巡奏“韶樂”於城北30公里處的石峰群中,該處的36石後來統稱為韶石山。南朝梁、陳兩代,在今市境內設定兩州(衡州,東衡州)。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改東衡州為韶州,取州北的韶石山的“韶”字為名。到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於河西武水邊開設稅關,名為“遇仙橋關”。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又將南雄的“太平關”移到東河湞水邊,並在北門外增設“旱關”,統稱“三關”,韶關之名即由此而得。
景點必背瑤寨 | 丹霞山風景名勝區 | 風采樓 | 芙蓉仙洞 | 古佛岩 | 金雞嶺 | 九瀧十八灘 | 梅關古道 | 南華禪寺 | 韶石山 | 獅子岩 | 雙峰寨 | 粵北大峽谷 | 雲門寺 | 張九齡墓 | 中山公園 | 珠磯巷 | 梅嶺山 | 韶關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韶關國家森林公園 | 石峽遺址 | 楊東山十二度水自然保護區 | 雲髻山自然保護區 | 陽元山遊覽區 | 余靖紀念館 | 海豚水上世界 | 馬壩人遺址 | 廣東大峽谷 | 恐龍博物館| 南方紅豆杉森林公園 | 鐵龍洞 |車八嶺自然保護區 | 芙蓉仙洞 | 韶關中山公園 | 天井山森林公園 | 楊東山十二度水自然保護區 | 余靖紀念館 | 鐘鼓岩 | 鴕鳥寨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