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博物館

恐龍博物館

恐龍博物館建在南雄縣城內三影塔腳下,館內通過實物、圖片和文字資料,向人們展示了南雄古生物化石的出土情況,再現了七千年前白堊紀的恐龍世界。

基本信息

景點簡介

恐龍博物館恐龍博物館

恐龍博物館位於四川省自貢市的東北部,距市中心9公里。自貢恐龍博物館是在世界著名的“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上就地興建的一座大型遺址類博物館,也是我國第一座專門性恐龍博物館。世界三大恐龍遺址博物館之一。

博物館占地面積6.6萬多平方米,館藏化石標本幾乎囊括了距今2.05-1.35億年前侏羅紀時期所有已知恐龍種類,是目前世界上收藏和展示侏羅紀恐龍化石最多的地方。被美國《全球地理雜誌》評價為“世界上最好的恐龍博物館”。

博物館於1984年4月破土動工,1987年春節落成開放。隨著中外遊客的慕名而來,恐龍博物館逐漸聲名遠播,名揚四海。迄今已接待中外遊客約700萬人次,受到國內外觀眾的極大讚譽。胡錦濤喬石尉健行張愛萍萬里李鐵映何魯麗等數十位中央領導來此視察,許多中外著名專家、社會名流專程前來考察交流。特別是2003年5月1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親臨恐龍博物館視察,對博物館事業發展所取得的顯著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

從1989年起自貢恐龍走出國門,巡遊天下。相繼在日本泰國丹麥美國南非澳大利亞紐西蘭韓國香港等國家(地區)展出14次,出展城市23座,觀眾累計超過1000萬人次。被外國友人譽為“一億六千萬年前的友好使者”。同時,自貢恐龍還赴上海珠海廣州北京福州大同重慶深圳等國內30多座大中城市展出,所到之處同樣倍受歡迎,總計接待國內觀眾近100萬人次,兩個效益十分顯著。

博物館先後榮獲“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景區”、“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以及文化部“文化工作先進集體”、“全國十大陳列精品獎”、“四川省重點博物館”和“20世紀最有代表性的30箇中國精品建築”等殊榮。

是中宣部、科技部命名的全國100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之一、“中國古生物科普教育基地”、“四川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四川省科普教育基地”。

資源特色

恐龍博物館恐龍博物館

自貢是世界聞名的侏羅紀“恐龍之鄉”,素以恐龍化石埋藏點多面廣、數量巨大、種類眾多、保存完好、層序連續等特點著稱於世。自1915年已來,在其所轄的437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累計發現化石埋藏點近200處。其中尤以自貢恐龍博物館所在的“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體現出極其難得的古生物多樣性、完整性、珍貴性,為國之瑰寶。

1、藏量巨大。館藏恐龍及魚類、兩棲類、龜鱉類、蛇頸龍類、鱷類等個體200多具。其中恐龍種類包括原蜥腳類、蜥腳類、獸腳類、鳥腳類和劍龍類等,數量占全川總數的1/2,占全國總數1/6,是名副其實的全國第一大恐龍冢穴,在國際上與之齊名的也僅有美國猶他州國立恐龍紀念館和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立恐龍公園

2、種類豐富。這裡的化石不是一個種類單一或單調的脊椎動物化石群,而是一個從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到哺乳類的至少由5個綱、11個目、16個科、40餘個屬種組成的門類齊全的脊椎動物群組合。目前,共有古脊椎動物36屬47種,其中恐龍21屬26種。幾乎囊括了侏羅紀早、中、晚期的所有恐龍類別。

3、遺蹟壯觀。館內的化石埋藏廳是目前世界上可供觀覽的最大規模的化石埋藏現場,化石富集程度為世界之最。同時,在遺址上還保留著一條較完整的地質剖面,更有其特殊的地質意義。該古生物化石遺址曾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遺址預選名錄》,並在世界遺產委員會《世界遺產名錄》優先推薦的“一等”遺址之列。

4、完整度高。館藏恐龍及其它古脊椎動物化石完整度都很高,大部分為關聯保存在一起的完整骨架。在已發掘出的200多個個體中就有40多具完整率在60%以上的骨架,完整率在80%以上的骨架有10多具。這在世界古脊椎動物中是非常難得的,具有極高的價值

5、精品薈萃。除保存完好的恐龍外,還有恐龍皮膚、恐龍蛋、恐龍足跡、恐龍尾錘等稀有的遺蹟化石,以及翼龍、蛇頸龍、鱷、魚、龜、桫欏、銀杏等許多與恐龍同時代的動物和植物化石。其中有很多是具有重要科學價值的世界級珍品,是一個異彩紛呈、蘊秀藏珍的“侏羅紀動物寶庫”。

6、價值特殊。博物館所擁有的中侏羅世恐龍化石在恐龍演化史上具有填補空白的重要意義。在大山鋪恐龍動物群發現之前,早、中侏羅世的恐龍化石僅零星見於北非、東亞、西歐和澳大利亞,以致在恐龍進化系列上不能很好地銜接,存在“盲區”。大山鋪這一豐富的中侏羅世恐龍化石群的發現,恰好填補了恐龍演化史上的這段空白,對研究恐龍及其相關古動物的系統演化、生理特徵、生活環境等具有十分重大的科學價值。被學界譽為“世界恐龍化石發掘研究史上近二三十年來最大的收穫”、“世界侏羅紀恐龍研究的聖殿”。

7、景致優美。恐龍博物館主館造型獨特,猶如一堆巨石兀立在恐龍化石群產出地上。遊客中心則似一具巨大的劍龍橫臥在洪荒古樸的亞熱帶叢林之中,二者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園區內有大量的鐵樹、銀杏、松柏等中生代植物,特別是移植了30餘株與恐龍同時代有 “活化石”之稱的植物——桫欏,充分地營造了恐龍生活的史前環境。整個園區環境優美,風景宜人,是一個旅遊、休閒的絕佳場所。

建築特色

恐龍博物館的建築恐龍博物館的建築

恐龍博物館主館建築以“洪荒時代,一堆化石”為構思基調,巨石形體為造型基礎,遠眺如同一座巨型“岩窟”,俯視又恰似一具側臥著的大恐龍,寧靜而有動感。是中國現代博物館建築設計的經典之作,榮獲“1983年度中國建築設計金獎”,“二十世紀有代表性的三十個中國精品建築”和“1901-2000年中華建築百年經典”等殊榮。

除主館外,“龍宮”的其它配套設施都一如主館的巨石體造型,外砌稜角分明的砂岩條石,它們與主館互為映襯,形成眾星捧月之勢。

2002年興建並投入使用的遊客中心,是恐龍博物館的又一標誌性建築。它在外觀造型上酷似一具巨大的恐龍,形象生動,氣派大方;不失為個性突出,特色鮮明的樣板工程。

發展足跡

恐龍博物館恐龍博物館

1972年3月,國家地質總局第七普查大隊黃建國等人,在大山鋪萬年燈發現恐龍尾椎化石。

1975年9月23日,年近八旬的我國著名地質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楊鍾建教授專程來自貢,對伍家壩、珍珠沖、大山鋪等地的恐龍化石點進行考察。

1977年10月,四川省保護古脊椎動物化石幹部培訓班的36名學員,在大山鋪萬年燈恐龍化石點實習時,挖出1具完整的蜥腳類恐龍化石。

1979年底-1984年,中科院古脊椎所、成都地質學院、重慶市博物館、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和自貢恐龍博物館等單位在大山鋪進行了多次單獨或聯合發掘,在已發掘的數千平方米的範圍內獲得上百具恐龍及其它脊椎動物化石骨架,從水生的軟骨魚類,到陸生的爬行動物,應有盡有。

1982年5月20日,國務委員、副總參謀長、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張愛萍由四川省委第一書記譚啟龍陪同視察大山鋪恐龍化石發掘現場,提出在現場修建博物館的建議。並揮筆寫下了“恐龍群窟、世界奇觀”八個大字。

1983年3月,經中共自貢市委批准建立四川省自貢恐龍博物館籌建領導小組,焦政同志任組長。

1983年10月,四川省自貢恐龍博物館和四川省自貢恐龍科學研究所正式成立。後為突出地方特色,簡化機構名稱,於1987年3月,改名為“自貢恐龍博物館”和“自貢恐龍科學研究所”。

1985年3月5日,自貢市人民政府聘請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委員、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北京自然博物館館長周明鎮為自貢恐龍博物館名譽館長、古脊椎所助理研究員董枝明為科學顧問、上海自然博物館原業務處長譚治為業務顧問。

自貢恐龍博物館1986年底建成,1987年1月15日正式對外開放。

1991年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1991年1月“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被收入《世界地質遺址提名目錄》,並被列在將優先向遺產委員會《世界遺產名冊》推薦的“一等”遺址之列。

1991年12月,自貢恐龍博物館被評為(以新開發的人文景觀為主的)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

1995年12月,自貢恐龍博物館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命名為首批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98年11月,自貢恐龍博物館被四川省科委、省科協命名為首批省級“科普教育基地”。

2001年,自貢恐龍博物館基本陳列在國家文物局主辦的“全國十大精品陳列評選”中,本評為“全國十大精品陳列——精品獎”。

2002年,自貢恐龍博物館被中宣部、科技部等部委聯合評為“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2002年恐龍博物館經過館擴園工程建設,占地面積由38畝擴展到100畝,由博物館發展成為國家地質公園,並在當年的9月28日舉行了隆重的國家地質公園揭碑開園儀式。

展覽部分

恐龍博物館恐龍博物館

恐龍博物館占地6.6萬平方米,陳列面積3600平方米,分為三層。陳列以大山鋪恐龍化石埋藏現場及出土的恐龍化石為主。展覽共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 著重介紹與恐龍相關的基礎知識、如生物進化、化石、地質年代、恐龍的演化與分類等等。

第二部分 主要介紹大山鋪的各類恐龍化石。它們陳列在高大寬敞的裝架廳里,這裡有幾副完整的恐龍化石骨架,其中"天府峨嵋龍"是該廳最引人注目的龐然大物。它的頭被細長的頸支的老高,離地面約10米,全身長約20米,軀體粗大,尾巴很長,四腳著地,昂首挺立。大廳里除了"天府峨嵋龍"之外,還是一具兇猛的能食"天府峨嵋龍"的"建設氣龍"的骨架,但它全身長僅四五米。其他還有進步性與原始性相兼地蜥腳類恐龍-李氏蜀龍,身軀細小,兩足行走的鳥腳類恐龍-多齒鹽都龍,早期的比較原始的劍龍-太白華陽龍,空中飛翔的龍和遨遊水中的兇猛肉食性蛇頸龍等等。

第三部分 是恐龍埋葬遺址。這裡向人們展現了大面積的發掘現場。

自貢恐龍博物館位於四川省自貢市的東北部,距市中心9公里。自貢恐龍博物館是在世界著名的“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上就地興建的一座大型遺址類博物館,也是中國第一座專門性恐龍博物館。世界三大恐龍遺址博物館之一。

精品推薦

恐龍博物館恐龍博物館

恐龍博物館內的侏羅紀古生物化石資源極為豐富,化石遺蹟眾多。尤其以恐龍化石數量豐富、種類眾多、埋 藏集中、保存完好等特點著稱於世,是世界聞名的侏羅紀“恐龍之鄉”。化石種類極為豐富。從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到似哺乳類、哺乳類,是至少由5個綱、11個目、16個科、40餘個屬種組成的門類齊全的脊椎動物群組合,幾乎涵蓋了侏羅紀時期所有陸生脊椎動物門類,具有生物演化的系統性和完整性。

蜥腳類

蜥腳類恐龍是人們比較熟知的一類恐龍。所有的蜥腳類恐龍都大體相似,龐大的體軀靠四條粗壯如柱的腿支撐著,四足行走,脖子欣長但頭卻很小,勺形或棒狀的牙齒只適宜吃柔嫩的植物。

獸腳類

獸腳類恐龍是恐龍家族中非常昌盛的類群,它們的化石自貢恐龍博物館從中三疊世到整個白堊紀都有發現,分布也很廣。從總體

上看,獸腳類恐龍的頭大小不一,面部一般比較長,後肢比前肢強壯而有力,兩足行走。

鳥腳類

鳥腳類恐龍是鳥臀類恐龍中最早出現的一大支系,也是鳥臀類恐龍進化的主幹,其它鳥臀類恐龍,如劍龍類,甲龍類和角龍類都是由鳥腳類進化而來。鳥腳類恐龍出現於三疊世中期,一直繁衍到白堊紀末,在地球上生活了一億多年。

劍龍

劍龍又叫骨板龍,劍龍類恐龍體形一般不很大,體長3~9米,四足行走,多生活在河湖之濱的叢林中並以植物枝葉為食;其最大特點是沿著高高拱起呈弓狀的脊背排列有兩列大小不等的三角形或多角形骨質棘板,尾梢另有兩對修長的骨刺,並因此怪異裝束而得名。

恐龍時代伴生動物

恐龍時代伴生動物種類豐富,包括:魚類、兩棲類、龜鱉類、鱷類、蛇頸龍類、翼龍類、似哺乳爬行類。

稀有的恐龍頭骨

脊椎動物(尤其是大型脊椎動物)的骨骼化石中最罕見自貢恐龍博物館的是頭骨化石,特別是完整的頭骨化石。而自貢地區出土了10個非常完整的恐龍和其它脊椎動物的頭骨化石,它們對於自貢地區侏羅紀恐龍動物群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學意義。

獨有的特殊骨骼化石

在自貢恐龍化石中,有兩類世界獨有的特殊骨骼化石,即蜥腳類恐龍尾錘和劍龍肩棘,它們為這兩類恐龍的身體功能和行為方式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化石依據。

珍貴的恐龍遺蹟化石

恐龍化石中發現最多的是骨骼化石,而恐龍的皮膚化石、足跡化石、蛋化石、糞便化石等遺蹟化石很少見,它們對於研究恐龍的身體結構、生理特徵、行為方式等都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發展前景

恐龍博物館恐龍博物館

自貢恐龍資源得天獨厚,人文歷史積澱深厚,擁有鹽、龍、燈“三絕”,攜“中國首批對外開放城市”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與“國家優秀旅遊城市”等眾多桂冠,目前正在申報“世界地質公園”,旅遊資源開發和產業發展的潛力巨大。自1997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先後制定了一系列關於“培育旅遊支柱產業,建設旅遊大省”的檔案和配套政策措施。在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旅遊業發展的決定》中又強調指出,“在旅遊線路上,全省要突出一個中心,兩個環線”,作為全省培育壯大旅遊支柱產業的著力點。自貢所處的地理位置正好位於樂山—峨眉山—自貢恐龍和燈會—蜀南竹海—安岳石刻的南環線上。同時,在省政府批准的由世界旅遊組織編制完成的《四川省旅遊發展總體規劃》中,又將恐龍博物館升級為互動式世界級博物館。

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自貢市也制定了“三、三、三”跨世紀發展戰略,將旅遊業作為重點培育的經濟成長點,明確提出“要結合四川省把旅遊業作為支柱產業和把川南恐龍竹海旅遊線作為全省三條旅遊線之一的建設機遇,發展我市以恐龍為主,‘千年鹽都’、‘南國燈城’、‘恐龍之鄉’結合的具有自貢特色的旅遊業”。在著力打造“恐龍王國”旗艦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自貢恐龍王國》規劃和《恐龍遺址遊樂園》建設規劃應運而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