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保豬

德保豬

德保豬是廣西地方優良畜禽品種之一,主要產於德保縣。全身黑色,故有德保黑豬之稱,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以前,遍布德保全縣,目前主要分布在馬隘、巴頭、大旺三個鄉。2000年以來,母豬幾乎全部用於雜交改良,群體急劇減少。2005年底德保縣存欄397頭能繁母豬,全部用於雜交,公豬已經消失。品種瀕臨滅絕。

基本信息

概述

德保豬德保豬

德保豬是廣西地方優良畜禽品種之一,主要產於德保縣。1985年德保豬入選廣西家畜家禽品種志,與陸川豬隆林豬桂中花豬環江香豬巴馬香豬、全州東山豬等並列成為廣西有七大地方豬種。2009年列入廣西壯族自治區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產畜獸醫局公告[2009]第1號)。德保豬具有耐粗飼、抗病強、適應性廣,母豬利用限較長,產仔數成活率高。

德保豬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嘴長且平直、額頭少皺、耳大下垂、架子較大;另一種是嘴短、額頭、四肢多皺紋、耳羅稍垂、架子較前小。德保豬的生長速度較外國良種豬約克、長白、杜洛克等相比,生長較慢。

由於飼養德保豬相對生產周期較長,在以前來說經濟效益差,加上生豬雜交改良工作的迅速推廣,近十多年來,德保縣相繼引進了大量的外來豬種雜交改良地方品種,受外來高產品種強烈衝擊,德保豬數量逐漸減少,這種趨勢隨著近年大量引種和規模化程度的提高而進一步加劇,群體數量由1981年80720頭銳減至2009年432頭,德保豬遺傳資源處於瀕臨滅絕期,如果不及時對德保豬採取品種資源的保護,在若干年後,德保豬將要全部消亡。

產地與分布

原產德保縣,全身黑色,故有德保黑豬之稱。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以前,遍布德保全縣,田陽的巴別、五村、洞靖也有分布。以馬隘、那甲、巴頭為中心產區。目前主要分布在馬隘、巴頭、大旺三個鄉。

形態特性

德保豬體型較大,骨骼粗壯結實,胸深身寬,皮膚粗厚,被毛粗硬,鬃毛長5~6厘米,頭部較小,臉略長,額部有明顯皺紋,背腰稍平直,腹大下垂不拖地,臀寬稍傾斜,四肢健壯有力,尾巴粗大。

成年體重:農村和養殖場差別明顯,在農村公豬61千克,母豬60~80千克。乳頭數10個以上。

性熟早,年產2窩,窩產8~10頭,平均8.18頭。屠宰率75.16%。性情溫馴,管理粗放,耐粗飼,適應性廣,抗病力強,屠宰率高,雜交效果好。但豬皮厚,皺摺多,後軀不夠發達,產仔少。

品種評價及開發利用

體型較大,骨骼粗壯結實,耐粗飼,適於放牧飼養,屠宰率較高,雜交效果好,但皮較厚,皺摺多,後軀不發達,產子小。今後應加強飼養管理,著重選育提高,有計畫的開展雜交利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