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食品檢測

微生物食品檢測

微生物食品檢測,隨著食品微生物事件的頻頻暴發,致病菌檢驗技術呈現出多元化格局,包括基於DNA、RNA分析的分子生物學技術已在微生物檢驗領域受到青睞,工業微生物檢測主要服務於食品、製藥等行業的微生物質量控制,國際標準化組織對這類技術的標準化亦開始高度關注。

概述

微生物食品檢測微生物食品檢測

微生物食品檢測,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報告大多來自國外,從2000年起中國建立了食源性疾病監測網路,其中有對沙門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病性微生物的監測。從人力資源、技術支持和食品安全監控來看,已開發國家在處理類似事件時的監測網路是相對完善。

中毒事件

中國食品受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嚴重,但因此導致消費者中毒、死亡的事件,生物性危害往往通過食源性致病菌對人體造成傷害甚至導致死亡,這一問題必須引起足夠重視。2011年的“思念”水餃事件讓金黃色葡萄球菌走進了人們的視線,而在中國這還是遠遠不夠的。
在食品安全問題上,食品加工企業、監管部門和公眾對添加劑違法濫用、農藥殘留問題等食品化學性污染問題已非常重視,相較而言食品微生物安全問題卻尚未引起足夠重視。不同於化學污染,食品微生物危害的特點是影響範圍雖小但頻率卻很高,而且危害人群的總量恐怕並不比化學污染少。
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是全球食品安全問題之首。在全球化食品安全危機中,任何國家都無法確保獨善其身,一直以食品安全健康著稱的美國和歐洲已開發國家也屢遭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危害。2011年美國發生單增李斯特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造成了30人死亡,是10多年來美國最嚴重的一起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腸出血性大腸桿菌傳染病2011年在德國北部地區暴發,導致了852人發展為溶血性尿毒症,腎臟受損。

危害類別

微生物食品檢測微生物食品檢測

第一類是致病菌及其毒素,比如沙門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單增李斯特菌、金葡菌腸毒素等,它們主要導致胃腸道疾病,嚴重的會造成肝、腦、腎等臟器的損害,甚至死亡。;
第二類是產毒真菌和真菌毒素,包括黃麴黴毒素、伏馬菌素、展青黴素等,它們或造成人的急性中毒事件,或因長期攝入,造成消化道癌症和某些地方病。
第三類是病毒和寄生蟲。

檢測方法

Easy TestTM

EasyTestTM測試片利用了特異性酶與特異性顯色底物反應的原理,使目標菌與非目標菌呈現可明顯區別的不同特異性顏色;EasyTestTM測試片的培養載體採用了無紡布和水溶性營養底物的設計,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可快速吸收測試液,使微生物自動均勻分布於無紡布上,為測試液和營養底物創造了一個固定的混合區域;EasyTestTM測試片為一次性即用產品,操作簡便、無需耗費大量人力配製培養基和高壓滅菌、後續廢棄物的處理工作簡單、環保,並且最重要的是可以有效縮短檢測時間、提高檢測效率,非常適用於食品微生物檢測和環境衛生監測。

試驗方法

選取100份食品樣品,包括肉製品、乳製品、蔬菜、豆製品、水果、油炸食品、麵點、飲料、水產品、速凍食品和調味品,以國家標準方法GB4789-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微生物學檢驗》為檢測依據,採用EasyTestTM測試片、3MPetrifilmTM測試片和國標的傳統培養基法分別測定各個樣品的菌落總數、大腸桿菌數和大腸菌群數,再將EasyTestTM測試片的結果分別與3MPetrifilmTM測試片和國家標準中的傳統培養法得到的結果進行比較,然後根據相關性判斷EasyTestTM測試片的準確度和適用性。

結果分析

菌落總數試驗
EasyTestTM菌落總數測試片以TTC(氯化三苯四氮唑,一種氧化還原指示劑)為顯色物質,TTC接受微生物呼吸鏈產生的氫後可形成非水溶性的紅色三苯甲脂,紅色三苯甲脂經微生物作用會在EasyTestTM測試片的無紡布上形成紅色點狀物(EasyTestTM測試片上的菌落分布情況見圖3),通過計數紅點,即可獲得菌落總數。EasyTestTM菌落總數測試片的培養條件為36±1℃,48±3h。

檢測標準

GB/T4789.11-20031溶血性鏈球菌檢驗
GB/T4789.12-2003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檢驗
GB/T4789.13-2003產氣夾膜梭菌檢驗
GB/T4789.14-2003蠟樣芽胞桿菌檢驗
GB/T4789.16-2003常見產毒黴菌的鑑定

實施措施

微生物食品檢測微生物食品檢測

工業微生物檢測主要服務於食品、製藥等行業的微生物質量控制,中國在食品化學檢測方面的技術相對成熟,而微生物檢驗方法則仍以傳統方法為主,工業微生物檢測市場的驅動力主要來自越來越嚴格的法規監管和不斷出現的食品藥品安全事件和環境污染事件。
2009年,國家頒布“食品安全法”。2010年初陸續發布了新的食品安全微生物檢驗方法標準。監管機構的變化,技術標準的更新,政府、企業和第三方等食品檢驗機構的資質認定,這些都帶來了新的市場機會——針對微生物檢測設備的政府採購預算數額與採購部門數量的雙增長。與此同時,政府監管更加嚴格,使得企業對微生物的常規和快速檢測設備需求增加。
中國內微生物檢驗廠家比較分散,各個廠家都做有自己特色的產品,但能夠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還不多見。國內大多數食品企業目前只重視終產品微生物檢驗,實際上應該覆蓋全產業鏈,但目前現有的傳統技術檢驗速度較慢,因此非常需要發展微生物快速檢驗技術。
儘管監管體系已經建立,但仍然有改進的空間:螢光定量PCR、基因測序等新的技術手段在國家現有檢驗標準中體現不足,而傳統的檢驗方法由於周期較長,已難以滿足及時性需要。微生物檢驗自動化程度還不夠,對工作人員操作能力要求較高,而我國在這方面的人才配備還不到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