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之

徐立之

徐立之,1950年12月21日出生於中國上海,分子遺傳學家,加拿大皇家學院院士、倫敦皇家學院院士、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浙江大學國際校區書院首任院長。 1953年徐立之隨父母由杭州移居香港;1972年獲得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理學學士;1974年從香港中文大學碩士畢業赴美留學,進入美國匹茲堡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83年進入多倫多病童醫院研究所遺傳系任教,先後擔任助理教授、教授;1989年成功斷定導致囊狀纖維症的缺陷基因,是人類遺傳學上的重要突破;1990年當選為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2002年出任香港大學第14任校長 ;2005年被香港市民評為“最佳大學校長”;200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15年受聘為浙江大學求是高等研究院院長,同年出任香港科學院創院院長 ;2016年獲頒授大紫荊勳章,同年擔任浙江大學國際校區書院首任院長。 徐立之長期致力於遺傳學研究,在囊性纖維化致病基因的定位、分離及突變分析,以及對這種常見基因缺陷疾病的分子發病原理的研究 。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徐立之 徐立之

1950年,徐立之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杭州,1953年隨父母由杭州移居香港,國小就讀過庇護十二學校、香港真光中學(國小部)、恩光國小以及北角國小,中學就讀於巴富街官立中學 (現何文田官立中學),在中五會考時取得2A4C的良好成績 。

1972年,獲得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生物系理學士三級榮譽學位。

1974年,香港中文大學碩士畢業赴美留學,進入美國匹茲堡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師從生物學家Roger W Hendrix教授。

1979年,取得博士學位後進入美國田納西州的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從事博士後工作。

1981年,進入加拿大多倫多病童醫院遺傳系進行博士後研究。

1982年,博士後期間被麻薩諸塞州一家生物技術公司Collaborative Research聘用,調查多倫多HSC囊性纖維化診所囊性纖維化的遺傳病因,他們一起確定了負責CF的基因攜帶染色體。

1983年,進入多倫多病童醫院研究所遺傳系任教,先後擔任科研人員(1983 - 1988)、助理教授(1988 - 2002)、囊狀纖維症講座教授(1989 - 1998)、首席遺傳學家(1996 - 2002) 。

1988年,在多倫多大學分子與醫學遺傳學系擔任教職,歷任助理教授(1988 - 1990)、教授(1994 - 2002)。2000年,在紐布倫斯威克大學擔任兼職教授。

2002年9月,接替戴義安出任香港大學第14任校長(至2014年3月 )。

2004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2005年,被香港市民評為“最佳大學校長” 。

2009年12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12年3月,入選加拿大醫學名人堂 。

2015年1月,徐立之受聘為浙江大學求是高等研究院院長 。12月,徐立之出任香港科學院創院院長 。

2016年7月,獲頒授大紫荊勳章 。9月擔任浙江大學國際校區書院首任院長 。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徐立之 座談 徐立之 座談

徐立之致力研究囊狀纖維症,同時積極探討其它遺傳及疾病基因,並在香港大學負責督導基因研究中心的工作。在推動國際性遺傳學和基因組學研究方面,他與其他3位科學家共同創立了加拿大全國性疾病基因研究網路,並為該網路成立了酵母人工染色體核心資源庫,他還創立了加拿大醫學理事會基因組資源中心及套用基因組學研究中心 。

1989年,徐立之發現了首個與囊性纖維化連鎖的DNA標記,並在人類第7號染色體長臂上找到了有關基因,並成功地將導致囊性纖維化的致病基因分離出來發現了該基因最重要的突變,該基因則被命名為囊性纖維化穿膜傳導調節蛋白(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Regulator,CFTR)基因,是人類遺傳學上的重要突破 。

2003年,徐立之帶領香港大學醫學院團隊最先發現非典型肺炎SARS冠狀病毒和傳播方法,並且研製出血清快速測試法。其後更成功發現超過100種化合物,可阻止SARS冠狀病毒入侵人體細胞及在細胞內複製,達到治療效果 。

2005年10月,徐立之率領香港三所大學,完成破解“人類基因組單體型圖”2.5%的研究工作,為發現人類疾病與致病基因之間的關係,做出了成功的探索 。

人才培養

徐立之針對香港學生注重學業成績,忽視語文會話的重要性,導致學生的會話能力較鄰近國家及地區差,他建議學生在高中選科時按興趣修讀學科,家長應改變急功近利的心態 。對於高中學生有偏重核心科目的傾向,他希望更多大學的理學及工科院系,透過理科加分或彈性收生等措施,增學生選修理科誘因 。

徐立之認為,培育人才應以學生為本,所以從課程設定上和學習方法上港大都首先考慮學生的看法,根據個人的興趣和目標進行安排。如果學生在前兩年的學習過程中轉變了興趣,還可以更改專業,給予了極高的自由度 。

1983年徐立之進入多倫多病童醫院研究所遺傳系任教,培養了多名博士,並指導博士後的研究工作,其中一些學生的具體信息如下 :

學習時間姓名學位類型
1983-1989Si Lokgraduate students
1985-1987Paul Quinlangraduate students
1985-1988Stefanie Zengerlinggraduate students
1986-1989Lidija Covicgraduate students
1985-1990Daphne Goringgraduate students
1987-1995Stephen Scherergraduate students
1990-1994Hong Qiang (Henry) Henggraduate students
1991-1996Richard Rozmahelgraduate students
1992-1996Uta Griesenbachgraduate students
1992-1999Michael Crackowergraduate students
1994-1998Susan Clapoffgraduate students
1995-1997Victor Makgraduate students
1996-1999Xiaobin Ligraduate students
1996-2003David Sinasacgraduate students
1996-1997Liuying Luograduate students
1999-2002Thomas Greavettegraduate students
1999-2006Isabel Aznarezgraduate students
2000-2004Lily Jaingraduate students
1984-1985Manuela Murer-Orlandopostdoctoral fellows
1984-1986David Hoggpostdoctoral fellows
1986-1988Ming Lupostdoctoral fellows
1986-1990Johanna Rommenspostdoctoral fellows
1987-1990Bat-Sheva Kerempostdoctoral fellows
1988-1993Mark Dobbspostdoctoral fellows
1989-1991Jia-Ling Choupostdoctoral fellows
1990-1991Peter Kristidispostdoctoral fellows
1990-1992John Teempostdoctoral fellows
1990-1996Mireillepostdoctoral fellows
1990-1996Ting-Chung Suenpostdoctoral fellows
1991-1993Joseph Chienpostdoctoral fellows

榮譽表彰

時間榮譽/表彰
1986年加拿大華人成就獎(Chinese Canadian Achievement Award)
1990年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anada)
1991年倫敦皇家學會院士(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1991年紐布倫斯威克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1992年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Fellow of Academia Sinica)
1992年香港中文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1994年聖弗朗西斯澤維爾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2001年世界創新基金會榮譽院士(Fellow of World Innovation Foundation)
2001年06月14日約克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2004年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Member (Foreign Associate)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USA)
2009年11月25日倫敦國王學院榮譽博士學位
2009年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2012年3月28日加拿大醫學名人堂(歷來第二名獲獎華人)
2013年5月17日復旦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2013年5月26日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2015年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
2015年10月澳門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社會任職

2000年至2002年,擔任人類基因組織(HUGO)的會長一職 。2015年,擔任浙江省政府特聘參事 。

人物評價

徐立之  參加活動 徐立之 參加活動

徐立之致力於人類基因研究並作出了重大貢獻,其中以第七條染色體的分析及鑑定致病基因的研究尤其突出。在SARS暴發期間,組織協調了港大對SARS的基礎和臨床研究,促進各研究隊伍的合作,終於取得了發現SARS病毒及其中間宿主,認識SARS發病原理及建立臨床有效診斷及救治方案等一系列原創性成果,為香港和內地醫學界抗擊SARS的鬥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 (中國科學院評)

中國科學院2009年新增院士

中國科學院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的規定,各學部院士投票選舉,各學部常委會審查確認,並經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六屆五次會議審議批准,共產生了35名新院士。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選舉辦法》的規定,經各學部院士對外籍院士有效候選人進行通信預選,各學部常委會討論排序,學部主席團六屆四次會議審議並投票產生正式候選人,並經參加院士增選評審暨選舉會議的全體院士投票選舉,共產生了6名外籍院士。
新增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單在2009年12月4日公布。
數學物理學部孫昌璞 | 李安民 | 羅俊| 鄭曉靜 | 席南華| 崔向群
化學部萬立駿 |包信和 | 江雷 | 江桂斌 | 陳小明 | 周其林 | 唐本忠 | 塗永強
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莊文穎 | 尚永豐 | 林鴻宣 | 侯凡凡| 隋森芳
地學部周衛健 | 鄭永飛 | 莫宣學 | 陶澍 | 翟明國
信息技術科學部劉國治 | 許寧生 | 懷進鵬 | 陳定昌
技術科學部於起峰 | 王曦 | 王光謙 | 王自強 | 王錫凡 | 申長雨 | 劉竹生
外籍院士菲立普 · 希阿雷(Philippe G. Ciarlet) | 哈邁德 · 澤維爾(Ahmed H. Zewail) | 徐立之(Lap-Chee Tsui) | 郎尼 · 湯姆森(Lonnie Thompson) | 馬佐平(Tso-Ping Ma) | 王中林(Zhong Lin Wang)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