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文穎

莊文穎

莊文穎, 女,真菌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48年7月生於北京,籍貫北京。1975年畢業於山西農學(現山西農業大學)農學系,1981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北京)獲碩士學位,1988年畢業於美國康乃爾大學,獲博士學位。主要從事菌物物種多樣性與分子系統學研究。現任國際菌物協會執委會委員、中國菌物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生物多樣性”副主編、《中國孢子植物志》編委會副主編,國際刊物《Fungal Diversity》、《Mycotaxon》和《Phytotaxa》編委。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莊文穎長期從事真菌多樣性及子囊菌系統學方面的研究。完成3個屬的世界專著性研究,發現真菌新分類單元182個,在《中國真菌總匯》記載的301種盤菌基礎上,使我國該類群記錄增加一倍。是首位參與國際權威工具書DICTIONARY OF THE FUNGI的中國籍學者。以其名字命名了一個盤菌新屬Wenyingia。率先提出基於整合生物學的盤菌系統分類思路,套用於柔膜菌目等類群的研究,建立了更加趨於自然的科、屬概念和系統學關係。首次提出並建立rRNA二級結構亞單位二次編碼的新方法,用二級結構序列作為進化信號進行定量分析。提出並組織實施了我國區域性真菌多樣性綜合研究計畫,推動了我國該學科的發展。

2010年10月19日,第三世界科學院(TWAS)第二十一屆院士大會在印度海得拉巴市舉行,來自全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TWAS院士、獲獎科學家、特邀代表400多人出席了大會。在本次TWAS大會上,莊文穎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工作經歷

2011.05——現在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
1993.12–2011.05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地衣系統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
1989.12-1993.12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地衣系統學開放研究實驗室,副研。
1990.07-1991.01 美國康乃爾大學植物病理系,博士後研究人員。
1988.01–1989.12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地衣系統學重點實驗室,助研。
1983.08–1985.01 美國康乃爾大學訪問學者。
1981.09–1983.08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室,助研。
1975.12-1978.08 山西農學院,教員。

教育背景

1985.01-1987.12 美國康乃爾大學研究生院,真菌學專業,博士。

1978.08-1981.08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真菌學專業,碩士。
1973.08-1975.12 山西農學院(現山西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專業。

研究內容

主要從事子囊菌部分類群的資源、分類、DNA條形碼、分子系統學等方面的綜合研究,旨在認識真菌物種多樣性,建立正確的物種概念,發現新物種,認識類群之間的系統演化關係,建立趨於自然的分類系統。

研究成果

課題組已發表學術論文180餘篇;撰寫、主編著作5部,參編8部。發現真菌新屬11個、新種180餘個,澄清分類和命名方面的問題;將經典與現代生物學手段相結合,審視部分類群之間的系統發育關係,完善了現行分類系統;開展資源、分類、物種多樣性、物種DNA條形碼、分子系統學等方面的綜合研究,探討真菌系統演化規律,為資源開發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著作論文

專著

1)Zhuang WY (ed.) (2013) Flora Fungorum Sinicorum. Vol. 47. Nectriaceae et Bionectriaceae. Science Press. Beijing. (in Chinese)
2)Zhuang WY (ed.) (2005) Fungi of Northwestern China. Mycotaxon Ltd. Ithaca.

文章

3)朱兆香, 莊文穎 (2013) 中國菌生非地衣型子囊菌資源. 菌物學報, 32(增刊): 79-88.
4)Zeng ZQ, Zhuang WY (2013) Four new taxa of Ilyonectria and Thelonectria (Nectriaceae) revealed by morphology and combined ITS and β-tubulin sequence data. Phytotaxa, 85: 15-25.
5)Zheng HD, Zhuang WY (2013) Four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Hymenoscyphus (Fungi) based on morphology and the universal DNA barcode for fungi. Sci. China Life Sci., 56: 90-100.
6)Zhuang WY (2013) The genus Scutellinia (Pyronemataceae) from China with a key to the known species of the country. Mycosystema, 32: 429-447.
7)Zeng ZQ, Zhao P, Luo J, Zhuang WY, Yu ZH (2012) Selection of a DNA barcode for Nectriaceae from fungal whole-genomes. Sci. China Life Sci., 55: 80-88.
8)Zhuang WY, Liu CY (2012) What an rRNA secondary structure tells about phylogeny of fungi in Ascomycota with emphasis on evolution of major types of ascus. PLoS ONE, 7: e47546.
9)Zhao P, Luo J, Zhuang WY, Liu XZ, Wu B (2011) DNA barcoding of the fungal genus Neonectria and discovery of two new species. Sci. China Life Sci., 54: 664-674.
10)Luo J, WY Zhuang (2010) Three new species of Neonectria (Nectriaceae, Hypocreales) with notes on their phylogenetic positions. Mycologia, 102: 142-152.

承擔項目

“中國孢子植物志”的編研,國家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編號2013FY110400,2013.6-2018.5

中國肉座菌科分類以及該科DNA條形碼和分子系統學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編號 31270073, 2013.01-2016.12

“中國孢子植物志”的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十一五”重大項目 編號 31093440,2011.1-2015.12

子囊菌部分類群DNA條形碼的選擇與評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 編號 31070015,2011.1-2013.12

子囊菌重要類群DNA條形碼與分子進化研究,中科院微生物所基礎前沿項目(子課題),編號KSCX2-EW-J-6,2011.1-2013.12

《中國真菌志 赤殼科 生赤殼科》編研,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編號2006FY120100,2006.12-2011.12

《中國真菌志火絲菌科》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十五”重大項目子課題,編號30499340,2004.9-2009.12

中國西北地區微生物資源、分類與分子系統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編號302300202002.1-2006.12

研究隊伍

固定人員

鄭煥娣(助理研究員)
曾昭清(助理研究員)

在學研究生

朱兆香(博士研究生)
任 菲(博士研究生)
秦文韜(博士研究生)

已畢業人員

莊文穎 莊文穎

王 征,碩士,1993-1996,美國耶魯大學博士後
余知和,博士,1998-2002,長江大學教授
張艷輝,博士,1999-2002,美國(某單位研究助理)
張向民,博士,2000-2003,加拿大(某大學研究助理)
王 龍,博士,2001-2005,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副研
農 業,碩士,2002-2005,廣西(單位不詳)
劉超洋,博士,2003-2006,四川西南科技大學講師
李文英,博士,2004-2008,廣東省農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副研
羅 晶,博士,2005-2008,美國新澤西州立大學博士後
趙 鵬,博士,2008-2011,魯東大學講師
曾昭清,博士,20102013,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助理研究員

學術兼職

現任中國孢子植物志編委會副主編、國際真菌學會執委、4個國際刊物編委等職。

獲獎情況

莊文穎, 1995年,錘舌菌目和盤菌目系統分類及物種多樣性研究, 中國科學院, 自然科學三等獎, 唯一獲獎人。

中國科學院2009年新增院士

中國科學院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的規定,各學部院士投票選舉,各學部常委會審查確認,並經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六屆五次會議審議批准,共產生了35名新院士。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選舉辦法》的規定,經各學部院士對外籍院士有效候選人進行通信預選,各學部常委會討論排序,學部主席團六屆四次會議審議並投票產生正式候選人,並經參加院士增選評審暨選舉會議的全體院士投票選舉,共產生了6名外籍院士。
新增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單在2009年12月4日公布。
數學物理學部孫昌璞 | 李安民 | 羅俊| 鄭曉靜 | 席南華| 崔向群
化學部萬立駿 |包信和 | 江雷 | 江桂斌 | 陳小明 | 周其林 | 唐本忠 | 塗永強
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莊文穎 | 尚永豐 | 林鴻宣 | 侯凡凡| 隋森芳
地學部周衛健 | 鄭永飛 | 莫宣學 | 陶澍 | 翟明國
信息技術科學部劉國治 | 許寧生 | 懷進鵬 | 陳定昌
技術科學部於起峰 | 王曦 | 王光謙 | 王自強 | 王錫凡 | 申長雨 | 劉竹生
外籍院士菲立普 · 希阿雷(Philippe G. Ciarlet) | 哈邁德 · 澤維爾(Ahmed H. Zewail) | 徐立之(Lap-Chee Tsui) | 郎尼 · 湯姆森(Lonnie Thompson) | 馬佐平(Tso-Ping Ma) | 王中林(Zhong Lin Wang)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