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長雨

申長雨

申長雨,中共黨員,漢族,1963年6月出生,河南南陽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973”項目首席科學家。現任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黨組成員,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黨組副書記,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工作領導小組成員。

基本信息

人物履歷

申長雨申長雨

1980.09——1984.07,在解放軍鐵道兵工程學院(現石家莊鐵道大學)機械製造系機械製造專業學習,獲工學學士學位;

1984.09——1987.07,大連理工大學機械製造系機械輔助設計專業學習,獲工學碩士學位;

1987.09——1990.07,大連理工大學力學系計算力學專業學習,獲工學博士學位;

1990.08——1997.03,鄭州工業大學教師、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其間:1991.07破格晉升為副教授,1993.10破格晉升教授,1993年1月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973項目首席科學家);

1997.03——2000.07,鄭州工業大學副校長;

2000.07——2003.02,鄭州大學常務副校長;

2003.02——2012.08,鄭州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期間:2009年12月4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技術科學部]);

2007年,當選中共十七大代表。

2008年,當選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

2012.6.26,在中國共產黨河南省代表會議上當選為中共十八大代表。

2012.08——2013.12,大連理工大學校長

(副部長級)。

2012年8月28日經中共教育部黨組研究並與中共遼寧省委商得一致,任命申長雨同志為中共大連理工大學委員會委員、常委。

2013.12——2018.03,國家知識產權局黨組書記、局長。

2018.03——,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黨組成員,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黨組副書記。 黨的十九大代表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2018.12.17,國家知識產權局召開全局幹部大會,中央組織部幹部四局局長鍾海東出席會議並宣布中央決定:任命申長雨同志為中共國家知識產權局黨組書記。

學術研究

研究領域

申長雨申長雨

1990年7月,從大連理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他回到了家鄉河南,在鄭州工學院成為一名普通的大學教師。短短兩年里,由他和幾位教師成立的學校模具研究所便成為省級研究中心。1993年,經過6輪專家評審,他帶領組建了總經費近6000萬元的國家橡塑模具工程研究中心。這也是中國首批利用世行貸款建設的47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主要從事模具及橡塑製品成型技術的研究。主持了近30項國家和省部級的科研項目及企業委託的開發項目,在國內外首次提出將靈敏度分析理論用於模具最佳化設計,成功地解決了模具冷卻系統和澆注系統的最佳化設計問題;主持開發的塑膠製品翹曲分析系統、注塑模三維冷卻模擬和流動模擬系統、橡塑成型過程人工智慧技術及完成的注塑模CAD/CAE分析和設計系統Z-MOLD,解決了化工和輕工行業的許多技術問題。他先後完成組建鄭州工業大學模具研究所、計算機輔助工程系的工作,開創了全國第一個“非金屬製品模具專業,為化工部“橡塑成型工藝及模具技術”重點學科建設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學術兼職

兼任鄭州大學橡塑模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材料成型及模具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兼任中國科協委員,中國力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塑膠》主編,《固體力學》、《套用數學與力學》、《化工學報》、《工程塑膠套用》、《模具工業》、《塑膠》等雜誌編委。發起和組織了Society of Advanced Molding Technology(先進成型技術協會)。

研究成果

申長雨申長雨

2005年,申長雨教授主持承擔了“神七”航天員出艙太空衣頭盔面窗和相關塑膠件的研製工作。他利用多年來的理論和技術儲備,歷時3年研製出了特殊環境下的高抗衝擊性、低應力和高光譜透過率的面窗製品,為2008年我國神七載人航天工程做出了貢獻。他所帶領的團隊,作為全國20個獲獎集體之一,榮獲“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獎”。

申長雨教授圍繞塑膠成型及模具技術,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攀登計畫、航天計畫、“863”計畫、國家“八五”、“九五”、“十五” 科技攻關、“十一五”支撐計畫等國家和省(部)級重大科研項目20餘項;出版6部著作,發表200餘篇學術論文,其中被SCI、EI收錄120餘篇;作為博士生導師,培養指導博士研究生20餘名、碩士研究生110餘名。

長期從事塑膠成型加工、塑膠模具最佳化設計與製造等領域的理論、技術和數值模擬方法的研究工作。作為第一完成人,兩次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8年獲河南省最高科技獎“河南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

個人成就

獲得獎項

申長雨申長雨

2003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6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2年河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5年化工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6年河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4年榮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

2009年中國高校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榮譽稱號

申長雨申長雨

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中國青年科技獎

首屆中國青年科技創業獎

首批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

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

化工部首批第一層次跨世紀拔尖人才

首批入選河南省“創新人才工程”

河南省“五四”青年獎章

河南省十大新聞人物

霍英東青年教師獎

中國科學院2009年新增院士

中國科學院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的規定,各學部院士投票選舉,各學部常委會審查確認,並經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六屆五次會議審議批准,共產生了35名新院士。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選舉辦法》的規定,經各學部院士對外籍院士有效候選人進行通信預選,各學部常委會討論排序,學部主席團六屆四次會議審議並投票產生正式候選人,並經參加院士增選評審暨選舉會議的全體院士投票選舉,共產生了6名外籍院士。
新增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單在2009年12月4日公布。
數學物理學部孫昌璞 | 李安民 | 羅俊| 鄭曉靜 | 席南華| 崔向群
化學部萬立駿 |包信和 | 江雷 | 江桂斌 | 陳小明 | 周其林 | 唐本忠 | 塗永強
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莊文穎 | 尚永豐 | 林鴻宣 | 侯凡凡| 隋森芳
地學部周衛健 | 鄭永飛 | 莫宣學 | 陶澍 | 翟明國
信息技術科學部劉國治 | 許寧生 | 懷進鵬 | 陳定昌
技術科學部於起峰 | 王曦 | 王光謙 | 王自強 | 王錫凡 | 申長雨 | 劉竹生
外籍院士菲立普 · 希阿雷(Philippe G. Ciarlet) | 哈邁德 · 澤維爾(Ahmed H. Zewail) | 徐立之(Lap-Chee Tsui) | 郎尼 · 湯姆森(Lonnie Thompson) | 馬佐平(Tso-Ping Ma) | 王中林(Zhong Lin Wang)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