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生異粉性

解釋

後生異粉性[hòushēngyìfěnxìng]
1.[生物學]metaxenia

Fabry病臨床報告及病理學研究

1898年Fabry[1]及Anderson[2]先後發表了關於全身廣泛性血管角質瘤患者的描述,以往稱為AndersonFabry病,現在多稱為Fabry病。Fabry病是一個性連鎖遺傳的溶酶體а半乳糖苷酶缺乏性疾病[3]。主要臨床特點是出現發作性的肢體疼痛和皮膚血管角質瘤,在疾病的後期常出現腎臟心臟和腦血管的損害。該病的診斷以臨床表現結合病理改變確診。本病例以發作性肢端疼痛,瀰漫性軀幹血管角質瘤為特點,伴有反覆發熱、無汗,尿沉渣見噬脂細胞,結合皮膚及腎臟病理檢查,Fabry病診斷成立。該患者無明顯的系統症狀,可能與疾病尚在早期有關。患者本次入院時根據其骨骼特點,曾擬診Marfan綜合徵,進一步檢查後因診斷依據不足被排除。Fabry病國內報告僅10餘例,患者可被長期誤診。
3.1發病機制及遺傳方式該病致病基因定位在Xq22,該基因編碼蛋白為а半乳糖苷酶,基因的改變導致典型患者血漿а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幾乎消失,只保留1~17%的酶活性[4],從而引起神經醯胺三己糖苷酶不能分解而聚集在周圍神經系統神經節、心臟、腎臟的各種細胞內,主要沉積在血管壁細胞。白細胞、血漿或體外培養成纖維細胞的а-半乳糖苷酶水平及活性測定是簡便而敏感的生化診斷手段[5]。
本病為X染色體伴性遺傳性疾病,男性多見,發病率為1:117000活產[6]。除非新的突變,其病態基因來自雜合子的母親,男性患者第二代中所有女孩均為攜帶者,所有男孩均正常。女性攜帶者第二代中,男孩發病的可能性為50%,女孩作為攜帶者的可能性也為50%[7]。

3.2臨床表現及預後
3.2.1皮膚改變90%的Fabry病患者會出現血管角質瘤,常對稱分布於陰囊、臀部和四肢,呈紫紅色針頭、粟粒、米粒大小不等的血管瘤樣丘疹,可區域性聚集成片,壓之不褪色。
3.2.2神經系統發作性肢體疼痛為該病的首發症狀,常於5~9a發生,針刺樣或燒灼樣劇烈疼痛,難以忍受,出現上學、運動和社會活動障礙,導致生活質量下降[8]。常伴有發熱。天氣變暖、運動、緊張和飲酒為誘發因素,發作持續時間數分鐘至數周,藥物治療效果欠佳,可自行緩解。多數患者自幼無汗或僅鼻尖出汗,皮膚乾燥,有燒灼感,其原因除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外,還與溶酶體內的異常沉積物直接導致汗腺細胞損傷以及供應汗腺的血管狹窄造成的缺血性改變有關[9]。
3.2.3眼部表現角膜營養不良和晶狀體混濁是本病常見的眼部改變,眼底可出現視網膜血管迂曲。本病其他臨床特徵,如腦卒中、腎功能衰竭、心肌梗死大都與Gb3(紅細胞三糖神經醯胺)的蓄積有關[10]。多數患者有蛋白尿,並常在20~40歲左右出現進行性腎功能不全。常見心臟肥大、心律失常、心臟瓣膜關閉不全、心傳導異常和心肌梗死的冠脈阻塞[11]。該病死亡原因主要為腎功能衰竭,其次是早發腦卒中和心肌梗死。男性患者的平均壽命為50a,比預期減少20a[3]。
3.3病理改變典型的病理改變是在細胞內出現糖原染色強陽性的沉積物,超微結構檢查表現為典型的嗜鋨性同心圓板層樣包涵體。
3.4治療Fabry病是а半乳糖苷酶A(аgalA)缺乏而引起的代謝紊亂性疾病,目前尚無有效治療藥物。減少Gb3的沉積是治療的主要目的。аgalA替代治療是近2年採取的首選方法,目前已在歐洲套用於臨床。臨床觀察發現,患者對аgalA耐受良好,治療組病人約有50%出現糖神經鞘脂的降低,且心臟傳導明顯改善,體重也有明顯增加。該研究認為аgalA替代治療安全,且可改善Fabry病患者的預後[12]。血漿置換療法可以排除糖鞘脂,暫時緩解症狀。使用卡馬西平、苯妥英鈉、蓋巴潘丁等藥,可減輕部分病人的疼痛症狀。出現腎功能衰竭時,可選擇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對於高危家族,應進行遺傳諮詢,產前診斷(14w)(即可以通過從羊水培養的羊水細胞和XY染色體核型和а半乳糖苷酶來診斷),杜絕患者出生是處理的關鍵,可降低本病的發生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