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舍鎮

張舍鎮

張舍鎮位於平度市西北28公里處,東西橫距19公里,南北縱距11公里。2004年總人口4.11萬人,總面積12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585公頃。境內地勢起伏,丘陵遍布全境,平原區多壤土;窪地多黑粘土。河流主要有澤河、北膠萊河、友誼河、團結河、豐收河、雙山河。地下資源豐富,主要有石墨、黃金、鐵、石英石等。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平度市張舍鎮,位於膠東半島西部,隸屬於沿海開放城市—青島,全鎮130平方公里,轄60個行政村,人口4.2萬,是一處地下礦產資源豐富,地上果多糧豐的鎮。 1945年為張舍區。1952年,張舍區和城子區合併為平西縣
張舍鎮張舍鎮
第九區。1953年8月稱為蓼蘭縣第十八區。1956年改稱平度縣張舍區。1958年1月,撤銷張舍區,分為張舍鄉官莊鄉。1958年9月,張舍鄉和官莊鄉合併為張舍人民公社。1976年2月,張舍公社西部19個生產大隊劃出,成立官莊公社。1995年1月,官莊鎮和張舍鄉合併,為張舍鎮。轄60個行政村。
工業目前張舍鎮村企業已發展到78處,其中中外合資企業4處,擁有固定資產2.6億元,初步形成了以礦產採選、機械加工、建築建材、鉛筆文具、紙業製造、紡織服裝、橡膠塑膠、農副產品加工、工藝草編、淡水養殖和畜牧養殖為主的實力雄厚、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其中6處企業獲得了ISO9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和產品自營進出口權,擁有4個省級名牌。 張舍鎮共12萬畝土地,生產糧食、果品、蔬菜、棉花等農作物,其中果品面積已發展到2萬餘畝,優質果品苗木1000餘畝,主要產品有蘋果、桃、梨、杏、葡萄等,被評為省、市特優產品,現有一處果品蔬菜保鮮庫和一處果品蔬菜生產加工企業。豐富的糧食作物使畜牧養殖業得到了迅猛發展,農村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加。

經濟發展

張舍鎮經濟狀況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8億元,同比增長1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4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4.49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8億元,分別比上年增加1%、25%、19%。財政收入1050萬元,財政支出159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836元,同比增加8元。2004年張舍鎮完成工業總產值(現價)14.41億元,其中,限額以上工業企業(指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6家,工業總產值(現價)9.49億元,利潤總額3270萬元,利稅總額4210萬元;限額以下工業企業86家,工業總產值(現價)4.92億元,銷售收入4.30億元,上繳稅金550萬元。

張舍鎮張舍鎮
2002年張舍鎮共引進內資項目15個,到位資金4023萬元;外資項目2個,契約利用外資228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98萬美元,完成出口創匯490萬美元。2004年新入駐項目19個。其中,內資15個,到位資金1.22億元;外資項目4個,到位資金227萬美元。出口創匯370萬美元。

2004年張舍鎮完成農林牧漁總產值(現價)3.74億元,其中,農業1.63億元,林業166萬元,牧業2.04億元,漁業234萬元。糧食總產4.4萬噸,花生總產7400噸,蔬菜類總產8.66萬噸,棉花總產445噸,水果總產7890噸。大牲畜年末存欄1.17萬頭,豬年末存欄1.8萬頭、出欄3.35萬頭,家禽年末存欄187萬隻、出欄850萬隻,肉蛋奶總量1.4萬噸。擁有大小機械1.06萬台,農業機械總動力11.7萬千瓦。有大小型水庫、塘壩各10個(座),有效灌溉面積5018公頃。濟2004年內張舍鎮個體私營企業累計達到548家,個體工商戶1115戶。個體私營經濟稅收1500萬元。

張舍鎮礦產資源豐富,尤其是石墨資源具有埋藏淺、易開採、片大、品位高、質量好等特點,初步探明儲量在6億噸左右,占全省石墨總儲量的58%、全國的30%以上,有“石墨之鄉”的美譽。近幾年,張舍鎮黨委、政府不斷加強石墨資源管理,規範石墨生產經營,引導企業合理開發、利用石墨資源。截至2004年底,全鎮石墨企業發展到30餘家,從業人員達到3000餘人,年產各種規格型號的中、高碳系列石墨和高純石墨8萬餘噸。2004年,全鎮石墨企業交納稅金占全鎮稅收總額的80%以上。其中,山東天象集團公司、青島黑龍石墨有限公司和青島海達石墨有限公司,是張舍鎮的三大龍頭企業,屬全國“中型一檔企業”和大型二檔企業,石墨深加工能力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產品有5大系列、300多個品種,其中“天象牌”石墨、“海鯨牌”石墨、“文林牌”鉛筆等獲得了ISO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產品暢銷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04年全鎮有中學2處、國小9處,年內共有在校學生4600名。醫療衛生院1個。電話裝機量達到8000部,占全鎮總戶數的62%。有線電視用戶5000戶,占全鎮總戶數的3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25‰。

自然資源

張舍鎮在大地構造上,位於沂沭斷裂帶東側,膠北台拱西翼,為一古老基底褶皺地塊。有元古代前震旦系與中生界白堊系組成基底的古老變質岩層,廣泛出露於北部山地、丘陵。基岩主要為花崗片麻岩大理岩、碎屑岩等。第四系鬆散沉積層,則較集中堆積於東南平原和西南窪地,約占全市總面積的60.8%。積物厚度一般在30米左右,北膠萊河下游,新河鎮海相沉積達70米以上。全市可分平北台隆,平南凹陷,平西穹折。張舍鎮地形大體北高南低,呈傘形向東南、西南、西北傾斜。北部是大澤山脈,蜿蜒起伏,綿亘數十公里,地面高程均在100米以上,是市內主要河流的發源地。主峰北峰頂,海拔736.7米,是全市的最高峰。中部、東南部是平原,地面高程在20米與50米之間,占全市總面積的42.79%。西南部的地面高程多在海拔10米以下。西北部是窪地丘陵區。丘陵
張舍鎮張舍鎮
區地面高程在海拔50~150米之間,分布著少量的海拔100米左右的小山頭。膠萊河沿岸特別是下游地區,地面高程多在海拔10米以下。
張舍鎮境內主要山脈是大澤山山脈,位於市境北部。地跨大澤山、大田、崔召、雲山、舊店、李園等地。有大小山頭2000餘座,較大的山峰有30多座,多呈西北東南走向。主要分兩支:一支由大澤山西峰向南與西南方向伸展約20公里;另一支由大澤山北峰向東和東南方向延伸約20公里。張舍鎮內較大的河流有21條,分屬膠萊河和大沽河兩大水系。白沙河及其以西的河流匯入北膠萊河,為膠萊河水系,有白沙河秦皇河雙山河等;白沙河以東的河流匯入大沽河,為大沽河水系,有小沽河、祝溝河黃同河等。其中膠萊河、大沽河、小沽河是邊界河流,澤河為人工開挖的河道。
張舍鎮屬暖溫帶東亞半濕潤季風區,大陸性氣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1.9C°。極端最高氣溫38.6C°。極端最低氣溫零下17.9C°。最熱月7月份平均氣溫25.3C°,最冷月1月份平均氣溫零下3.5C°,氣溫年較差為28.8C°,氣溫年平均日較差為10.8C°。年內各個季節氣候差異明顯。年初霜一般始於10月20日,終霜多在翌年4月7日左右,無霜期年平均195.5天。從山區到平原共分布著5個土類,11個亞類,14個土屬,49個土種。5個土類為:棕壤土類(亦稱黃土)、褐土類(亦稱黃砂土)、潮土土類(亦稱河淤土)、鹽土土類(亦稱鹽鹼地)、砂姜黑土土類(亦稱乾狗石黑土)。構成土壤主體是砂姜黑土、棕壤土、潮土3個大類。砂姜黑土偏粘,易旱易澇,但養分含量較高,主要分布在西南窪地和東南平原;棕壤土多含粗砂礫石,養分含量低,主要分布在東北山地和西北丘陵;潮土表層質地砂性較大,有機質含量較高,主要分布在市區以南,東起大沽河,西至膠萊河8條中長河谷兩岸。全市各種土壤有機質含量基本上在5級以下,屬缺乏範圍。需改良的土壤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棕壤土類中的棕壤性土亞類和褐土類中的褐土性土亞類。此類土壤在全市有28449.2公頃,占可利用地面積的11.56%。另一類是潮土土類、鹽土土類和砂姜黑土土類。此類土壤在全市有153016.13公頃,占62.15%。
張舍鎮張舍鎮
張舍鎮屬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林地總面積約為31.5萬公頃。山丘植被為常綠針葉林、落葉闊葉林;平原為草甸植被。由於土地多墾為農田,原始植被已殘存極少,栽培植被已占絕對優勢。溫帶常綠針葉林構成了北部山區及一些剝蝕丘嶺上的主要林木成份。其中菅草為荒山、荒地以及赤松疏林下層的優勢植物,與喬木、灌木和其它草木對涵水保土起良好的作用,能積累豐富的有機質。草甸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平原和窪澇地區,對有機質積累起著重要作用。溫帶砂生植物分布在沿河的沙灘與田間。溫帶鹽生植物主要分布在市境西北大苗家附近,在一些窪澇地區也有零星分布。
土地
2002年底,張舍鎮土地總面積31.76萬公頃,其中耕地19.01萬公頃,占總面積的59.86%,人均耕地0.14公頃;園地1.98萬公頃,占總面積的6.22%;林地面積2.61萬公頃,占總面積的8.21%。;居民點及工礦用地2.70萬公頃,占總面積8.50%;交通用地1.20萬公頃,占總面積的3.78%;水域用地3.12萬公頃,占總面積的9.81%;未利用土地1.15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61%。現已發現的礦種(含亞礦種)主要有石黃金大理石滑石螢石、透輝岩等29種;探明儲量23種;已開發利用14種。張舍鎮境內流域面積10平方公里以上的各類河道53條,年平均降雨量621.7毫米。水資源總量為6.4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億立方米,地下水3.8億立方米。全市人均占有淡水資源量為486立方米。野生藥材主要有前胡、地柏苦參柴胡茵陳丹參黃芩桔梗、元參、何首烏等160餘種。重點分布在市東北山區。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