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舍鎮

徐舍鎮

徐舍鎮(XúshèZhèn)徐舍鎮位於江蘇省宜興市西部。東靠新街鎮,南連鯨塘鎮,西鄰溧陽市、北接高塍、官林、芳莊鎮。面積7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568萬。鎮駐地建成區面積3平方千米,鎮人民政府駐徐舍虹新路,在市政府駐地西北15千米處。徐舍,古稱“瀨溪”,已有800多年歷史,位於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座落在中國陶都宜興的西郊,是集經濟、文化、金融、貿易於一體的中心城鎮,104國道、蕪申運河穿境而過,是“江蘇省重點中心鎮”、“江蘇省衛生鎮”、“無錫市文明鎮”,區域面積180平方公里,下轄31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常住人口10.18萬人。

基本信息

區劃沿革

徐舍鎮養殖業
相傳明中葉徐姓逃蔣沖圩搭舍安家,後成村莊,故名。1911—1949年設徐舍鎮,後改為鄉,1959年成立徐舍公社,1964年恢復徐舍鎮,1971年徐舍鎮併入徐舍公社,1984年撤社改鄉,1988年撤鄉設鎮。2000年宜豐鎮、潘家壩鄉併入。2005年3月11日,《市政府關於同意調整徐舍鎮洴浰村等29個村(居)民委員會區域的批覆》(宜政發[2005]47號)同意如下調整:一、洴浰村委會與吳圩、仇圩村委會合併,合併後的名稱為洴浰村委會。二、長福村委會與清水村委會的駱家兜、清水圩、得勝圩、前莊、陳家村後潘自然村合併,合併後的名稱為長福村委會。三、宜豐村委會與秧圩村委會合併,合併後的名稱為宜豐村委會。四、東嶽村委會與張家村委會合併,合併後的名稱為東嶽村委會。五、美棲村委會與美東、藕池村委會以及清水村委會的楊家村合併,合併後的名稱為美棲村委會。六、南星村委會與六田村委會合併,合併後的名稱為南星村委會。七、佘圩村委會與灣埂村委會合併,合併後的名稱為佘圩村委會。八、翔圩村委會與分水村委會合併,合併後的名稱為翔圩村委會。九、新河村委會與民主村委會、徐舍社區合併,合併後的名稱為民主社區。十、水西村委會與下新、陳聯、千畝圩村委會合併,合併後的名稱為潘東村委會。十一、溪梢村委會潘家壩村委會合併,合併後的名稱為潘家壩村委會。十二、邱家斗村委會與豐臺村委會合併,合併後的名稱為豐臺村委會。徐舍鎮轄洴浰、長福、宜豐、東嶽、翔圩、佘圩、南星、潘東、潘家壩、豐臺、美棲11個村和民主社區。

區位優勢

徐舍鎮徐舍鎮

徐舍鎮的交通運輸方便快捷。境內錫宜、寧杭兩條高速公路連線滬寧、京滬、沿江等高速公路;近期還將啟動建設新宜高速和環太湖高等級公路。周邊2小時經濟圈分別有上海虹橋、上海浦東、南京祿口和杭州蕭山4個國際機場和無錫、常州兩個國內機場。新長鐵路穿境而過,寧宜鐵路也將開工建設。四級航道蕪申運河貫穿全境,直通上海、張家港江陰等開通國際航線的港口。宜興建有海關直通點,建立了快捷的現代“大通關”體系,開通了上海—宜興的空陸聯程業務,實現了宜興—深圳的空陸聯程轉關。宜興的出口加工區也正在建設之中。徐舍鎮正在加緊建設市級物流園區。同時,還集中建設了一批能適應各類產業需求的標準廠房,供中小項目落戶發展。

徐舍鎮是宜興地域面積最大的鎮之一,其面積為180平方公里,擁有18萬畝耕地、4萬畝山地、8萬畝水面,土地資源十分充足,能夠充分滿足龍頭型、產業鏈帶動型項目的用地需求。徐舍鎮已形成了以銅材製品、亞麻紡織、電線電纜、機械電子、精細化工、新型材料等為主的產業集群,以及包括機電、輕工、新材料、新能源等工業體系。徐舍鎮是富饒的江南魚米之鄉,已實現數量型農業向效益型農業的轉變。現代農業、高效農業和觀光生態農業正呈現蓬勃發展之勢。徐舍鎮依託獨特的山水資源優勢和良好的區域優勢,推動了旅遊、房地產、批發零售、社會服務等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上海海運公司投資6億元的山林綜合開發項目將極大提升徐舍第三產業的層次。

經濟發展

徐舍鎮徐舍鎮皮件製品廠
徐舍鎮工業經濟發展迅猛。徐舍鎮完成:工業總產值63億元,同比增長35%;預計全年完成80億元,同比增長30%;工業增加值13億元,同比增長30%,預計全年完成17.5億元,完成年度計畫109%,同比增長24%;工業應稅銷售收入5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6%。預計全年完成75億元,完成年度計畫103%,同比增長25%;實現工業利潤2.6億元,同比增長28%。預計全年完成3.5億元,同比增長20%;開放型經濟成為徐舍鎮經濟發展的亮點,外資利用水平和規模不斷提升。1-10月新辦外資企業2家,增資擴股2家。協定註冊外資2140萬美元,預計全年完成3000萬美元。完成年度計畫的100%。實際利用外資1500萬美元,同比增長173%,預計完成全年100%。完成外貿出口額2882萬美元,同比增長35%。全年完成3200萬美元,完成年度計畫100%。後勁投入繼續保持高增長。1-10月新辦企業40家,其中技改擴能12家。10月份,徐舍鎮至在建工業項目55隻,完成投入工作量6.75億元。其中內資項目48隻,總投資5.64億元,外資項目7隻,總投資1.11億元,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完成技改投入2.8億元。

園區建設成效明顯。工業園區在工業經濟發展中將成為重要的載體,截止10月累計進園項目達37家,累計投資13億元,今年1-10月份,新增入園企業10個,實際投資資4.2億元,5家企業現已正式投產。園區基礎設施漸趨完善,水、電、通信等管道配套設施跟進鋪設,綠化、美化同步實施,集聚能力得到增強。園區效益逐步凸現,1-10月份,實現工業銷售收入48億元,工業增加值8.5億元。園區管理得到加強,鎮成立園區管理辦公室,切實加強園區的管理,通過對工業區的修編,工業區的規劃面積有6.07平方公里擴大到10平方公里,園區的基礎設施投資累計5000萬元。拆遷工作順利實施,累計拆遷建築面積10000平方米,本年拆遷7000平方米,建設安置房30000平方米,即將開工建設安置房20000平方米。

徐舍鎮大閘蟹
注重最佳化產業結構。拓寬經濟成長新優勢。環保大浪淘沙,產業優勝劣汰。面對日益提高的產業進入門檻,加快產業結構轉行升級,著力發展高新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做強徐舍鎮的優勢、特色產業。將產業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引導支柱產業中的骨幹企業用現代裝備、工藝和技術武裝企業。重點以電線電纜及相關行業、環保機械電子為主要產業的特色行業。以高科石化生物柴油、新興蓄電池法阿姆工業電池為代表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注重落實環保優先,增創經濟成長新模式。深入推進節能減排各項工作,在產業發展、政策導向和制度保障上形成節能減排倒避機制、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積極引導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抓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節能減排,積極推行清潔生產方式,鞏固化工企業整治成果,在化工行業中積極推進清潔生產。按照上級要求對“三高二低”企業實施“關、停、並、轉”和進行技術改造對水泥建材的高能耗企業鼓勵發展循環經濟。注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經濟發展新動力。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和科技創業,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體系,加快科學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提高人才對科技創新的支持作用。同時積極依靠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的合作,推進創新載體建設,構建多層次、多形式的創新平台。繼續培育規模企業和優勢產業群。規模是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撐力量,只有不遺餘力的培育發展規模企業,才能保證徐舍鎮工業經濟的特色和帶動發展一批特色產業。

特色產業

徐舍鎮徐舍鎮萬長聯圩工程
徐舍計畫選擇交通最具優勢的區域,即在蕪申運河和鍾張運河交匯處建設徐舍物流園區。規劃中的該園區西起徐張公路、南至新改線104國道,面積約1.5平方公里,依託四面通暢的水陸交通幹線,以提高物流園區的吞吐量。按照總體規劃,徐舍物流園區將以打造宜興物流業發展規劃中的西線主軸為功能定位,以“立足徐舍、面向周邊、擴大輻射、融入全局”為原則,力爭打造一個以信息化為基礎的區域性現代物流配送、儲存、中轉乃至加工基地。同時,物流園將以“現代化、標準化、人文化”為規劃理念,設計好各分區的建設方案,利用徐舍是滬寧杭都市圈2小時車程中心節點的優勢,為長三角區域物流提供一個信息、商貿、倉儲、配載、中轉和加工平台。為建好這一物流園區,徐舍鎮將依託良渚文化遺址煙山生態觀光園等豐富的人文資源,加快推進特色招商,實現多渠道、全方位招商。同時,將引導徐舍鎮骨幹企業從單純的生產性企業向綜合性產銷型企業轉變,並集聚企業的物流資源、資本,投入物流園區開發。徐舍鎮黨委、政府將充分發揮組織領導作用,按計畫啟動好各項基礎工程,力爭用三年時間,使1.5平方公里的物流園區初具規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