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坤縣

概況

 

巴里坤縣巴里坤縣
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北部的一個邊境縣,位於天山山脈東段與東準噶爾斷塊山系之間的草原上,地理坐標為東經91°19′30″~94°48′30″、北緯43°21′~45°5′19″,東鄰伊吾縣,南接哈密市,西毗木壘哈薩克自治縣,北界蒙古人民共和國,中蒙國界長達309公里。全縣總面積38445.3平方公里,縣境東西長276.4公里,南北寬180.6公里。縣城西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市595公里,東南離哈密行署所在地哈密市131公里。
巴里坤縣奇特的地形地貌,可以說是新疆地形特徵的一個縮影。
巴里坤縣的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受地質構造控制,大體可以分為高中山地、高原、盆地、戈壁荒漠、湖泊五大類。
巴里坤縣地形特徵是三山(巴里坤山莫欽烏拉山、東準噶爾斷塊山系)夾兩盆(巴里坤盆地三塘湖盆地)。南部是巴里坤山,中部是莫欽烏拉山,北部是東準噶爾斷塊山系。
巴里坤山(南山),位於縣境南沿,為天山山脈東段,綿延縣境內160多公里,平均海拔3300米,最高峰是奎蘇東南的月牙山,海拔4308.3米。在海拔3600米以上的山峰,終年積雪,分布著大量的冰川。
巴里坤縣中部是天山支脈莫欽烏拉山,因在巴里盆地之北,當地俗稱"北山"。莫欽烏拉山由西北向東南延伸,中部高,西部陷沒,全長70公里,海拔在2800-3200米之間。
最北部中蒙國界處是東準噶爾斷塊山系,東西走向,包括五條山(小哈甫提克山、大哈甫提克山、呼洪得雷山、蘇海圖山、海來山),逶迤縣境內部170多公里,平均海拔在2000為米左右。
巴里坤盆地是由巴里坤山、莫欽烏拉山和薩爾喬克西山所包圍的山間盆地,是巴里坤縣的平原地區。海拔1500-2000米。其中,西北山勢最低,形成了水氣入侵的天然缺口,盆底西寬東窄,狀如老虎大腿。地勢由東向西傾斜,巴里坤湖為盆地的最低處,海拔1581米。盆地分為三個地形區:南北高山區、西部低山區及中部高位盆地。整個盆地面積是的4巴里坤縣514.64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11.74%。
  三塘湖盆地,在莫欽烏拉山與東準噶爾斷塊山系之間。雖說距縣城88公里,但地形狀況與巴里坤盆地大不相同。多為戈壁地帶,呈荒漠與半荒漠景觀。這裡因風大,形成了風蝕蘑菇和第三級的雅丹地貌分布。
縣境內三座山脈,兩大盆地,橫向排布,錯落有序,"三山夾兩盆"是巴里坤地形的輪廓。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全縣土地總面積為3698855.4公頃,其中地方3460091公頃,兵團軍馬場238764.5公頃,分別占93.5%和6.5%,地方使用面積中:
(1)、農用地面積為1769487.4公頃,占總面積的51.14%。耕地面積26923.5公頃,占總面積的0.78%,人均0.3公頃。園地面積公為19.5公頃,約占總面積的0.01%,主要分布在三塘湖鄉及西山丘陵區。
林地??有3.2公頃。
牧草地面積1441579.4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41.66%,人均占有16公頃。
水面10300.6公頃,占總面積的0.29%。
(2)、建設用地面積為10126.7公頃,占總面積的0.29%。
城鎮村及工礦用地面積4926.9公頃,占總面積的0.14%,人均545.6平方米。
交通用地1754.9公頃,占總面積的0.1%。
(3)、未利用土地1680476.9公頃,占總面積的48.57%。

氣候資源
巴里坤屬大陸性冷涼乾旱氣候區,氣候特點是暖季涼爽,冷季嚴寒,光照充足,無霜期短,降水偏少,蒸發量大,氣溫年、日變化大。
四季不分明,年平均氣溫1°C,極端最高氣溫42℃(三塘湖漢水泉),最低氣溫—43.6℃。無霜期98----104天,年降水量202----250毫米,年蒸發量1622毫米,日照時數2858----3373.4小時。
巴里坤縣光能資源豐富,為全國光能資源較優地區之一。太陽輻射每年一般在146.5—158千卡/平方厘米之間。由於地形的原因,輻射由北向南遞減。一年中,總輻射以12月最少,從1月起逐月增多,5月或6月達到最大值,以後又逐月減少。巴里坤的日照時數以漢水泉最多,年日照時數可達3400小時左右,近天山區一般為2800小時。

森林資源 
縣境內共有林地493.3萬畝

水資源
縣境內有大小山水河46條,年徑流量2.44億立方米,加上泉水、坎兒井水,地表水徑流量共3.42億立方米。
巴里坤縣礦泉水儲量經自治區水質委員會測定,儲量為13.377萬噸。據化驗,礦泉水中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多種微量元素,特別是,是全國少數含鍶多的天然礦泉水(鍶含量是嶗山的2倍而且終年恆低溫),但因交通、行銷和廣告宣傳等因素,致使這純天然保健飲料未能走向全國。它是一種深層地下承壓水經長距離潛流後在下游隔水層中斷的特殊地層排泄湧出。它的補給水源來自天山腰部林區。

野生動物資源
馬鹿雪豹野驢野山羊岩羊)、黃羊大頭羊盤羊)、野豬沙狐松貂旱獺雪雞鵪鶉等百餘種。

野生植物資源 
有500多種,可入藥的達百餘種,有優良牧草40餘種,其中雪蓮蘑菇益母草被稱為草原“三寶”。

礦產資源

巴里坤縣境內礦產資源總體情況為:已發現能源礦產、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達37種。但現已探明並小規模開發利用的僅限於芒硝煤炭黃金粘土砂石五種礦產,石油仍處於滾動勘探階段。其它礦產的開發利用,由於地質工程程度不夠,目前仍處於萌芽狀態,有的礦產只能稱做小礦點或異常點,能夠稱為礦床的極少。
(一)能源礦產:石油、煤
巴里坤縣三塘湖盆地的面積為1.9萬平方公里,在新疆21個小盆地中面積最大,從九二年至今,石油隊伍在三塘湖總投入達4億元多。已探明和控制地質儲量為7千多萬噸,計畫到2005年建成年產50萬噸的油田(但目前仍處在探測階段)。
巴里坤縣查明煤炭產地三處,分別為官炭窯煤田、石炭窯煤田和三塘湖煤田。官炭窯與石窯煤炭地質儲量為4.9億噸;三塘湖無煙煤探明儲量為2354.9萬噸。
(二)金屬礦產:巴里坤縣金礦分布較廣,近幾年來,經過地勘隊伍辛勤工作,在巴里坤縣境內發現的金礦點有北山、二道溝、三道溝、四道溝、乾溝等金礦點。平均品位3.12—8克/噸。銀礦主要分布在紅柳峽—小紅柳峽—加曼蘇一帶,未開採。鐵礦主要分布在縣煤礦以北10公里左右處,文革時期曾開採過。巴里坤縣境內銅礦點呈現為雞冠狀,在雙峰山與下澇壩發現兩處,未開採。
(三)非金屬礦產:磚瓦用粘土、紅土、石灰石、石膏、芒銷、鹽、水晶、花崗岩、珍珠岩、高齡土、膨潤土、雲母、石英、頁岩、瑪瑙、砂石、紅柱石、冰洲石等。其中發現芒銷產地兩處,其中巴里坤湖累計探明儲量為4870.91萬噸,礦石品位90%,鹹水泉芒硝礦探明儲量22萬噸,礦石品位80—90%。經過地質勘查砂石儲量為308.4萬立方米,亞粘土儲量為504萬立方米。膨潤土位於三塘湖盆地拉伊格來克,探明儲量461.01萬噸,品位70—80%。

人口 民族 介紹

2002年年末總人口10.08萬人(少數民族3.31萬人)(註:含生產建設兵團人口),農村人口7.98萬人;人口出生率11.28‰,死亡率3.42‰,自然增長7.86‰。

少數民族綜述
巴里坤草原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古代民族有塞種人、呼揭、烏孫、凶奴、高車、柔然、突厥等他們都曾在巴里坤活躍,尤其是蒙古、漢、滿、回、哈薩克等民族長期在巴里坤居住,共同為開發巴里坤做出了重要貢獻。現在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境內有哈薩克蒙古維吾爾滿東鄉土家撒拉俄羅斯等16個民族,其中漢族、哈薩克族人數最多。哈薩克族,2002年底人口為31785人,其次是蒙古族1337人,回族313人,維吾爾族169人,滿族35人,其它民族89人。各民族團結友愛,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幫助,共同繁榮進步,為開發建設巴里坤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長期以來,各民族獨特的民族風情是巴里坤豐富燦爛的文化內涵中最濃重的一筆。

經濟發展

2002年完成國內外生產總值48125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754萬元,増長3.03%(可比價);第二產業増加值12838萬元,増長10.65%(可比價);第三產業増加值14533萬元,増長11.31%(可比價)。(其餘均為現行價)
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8188.48萬元,比上年増長8.06%。其中農業總產值11081.66萬元,林業總產值887.96萬元,牧業總產值16175.36萬元,漁業總產值43.5萬元。主要農產品產量:糧食38219萬噸,棉花35噸,油料154噸,水果2453噸及本地區其它主要經濟作物產量27836噸。年末牲畜存欄53.20萬頭(只),肉類8471噸,羊毛573噸,牛羊皮244267張,牛奶7585噸,禽蛋646噸,水產品產量65噸。全年完成造林面積1259公頃(成活率85%)。農田水利建設投資額2715.09萬元。鄉鎮企業完成總產值18211萬元,增加值6130萬元。當年農牧業機械總動力12.17萬千瓦。
工業總產值16085萬元,比上年增長7.3%(可比價)。工業增加值6852萬元,增長8.92%(可比價)。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煤22.29萬噸、硫化鹼7.50萬噸、加工麵粉2萬噸、植物油360噸、生產水泥0.62萬噸、芒硝29萬噸、黃金20千克。工業產品產銷率是91.48%。全年建築業完成總產值6313萬元,建築企業施工房屋建築面積18841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6160平方米。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678萬元,其中基本建設投資5112萬元,年內新增主要生產力:如新建公路1.46千米(縣境內),改建公路7.4千米(縣境內),城市自來水供水能力2500立方米/日……。完成旅客周轉量1905.30萬人/千米,公路1905.30萬人千米。年末城市電話用戶11164戶,鄉村電話用6278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118萬元,其中私營經濟零售額5041萬元(其中含個體經濟零售額)。擁有各類商品交易場所6個,年成交金額704萬元。全年接待旅遊者27.35萬人次,旅遊收入3556萬元。
全年地方財政收入1173萬元,比上年增長16.83%;全年地方財政支出12986萬元。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24405萬元,各項存款餘額362830000元。全年保險費收入894萬元,其中財產保險費收入160萬元,人壽保險費收入734萬元;支付各類賠款金額140萬元,其中財產保險賠款110萬元,人壽保險給付30萬元。

旅遊線路

(一)巴里坤境內游

巴里坤縣 怪石

●巴里坤草原風情游
天山風景名勝區—地藏寺、仙姑廟—漢城、滿城—蒲類海—尖山淚泉—西黑溝—草湖—怪石山—大河唐城—哈薩克民俗
●巴里坤休閒避暑游
天山風景名勝區—馬圈溝—水泉溝—月牙灣—北湖旅遊區—蘭州灣子—西黑溝—農家小院
●古絲路文化游
木壘—巴里坤湖—班超飲馬泉—大墩、二墩烽燧—西城
牆—清代糧倉—古民居—地藏寺、仙姑廟—蘭州灣子古遺址—老油坊—大河唐城
●廟會觀光游
地藏寺、仙姑廟—古民居—清代糧倉—漢、滿兩城—湖濱路—湖濱生態園—賽馬場—哈薩克民俗
●巴里坤民俗游
地藏寺、仙姑廟—古民宅—清代糧倉—西城牆—城市雕塑—旅遊購物一條街—農家小院

(二)組團游
●甘肅、新疆南北疆冰川草原十三日游
嘉峪關—敦煌—哈密—巴里坤—吐魯番—庫爾勒—那拉提—奎屯—布爾津—喀納斯—布爾津—烏魯木齊
●新疆東、南、北疆冰川草原絲綢之路八日游
敦煌—哈密—巴里坤—吐魯番—庫爾勒—伊犁—奎屯—烏魯木齊
●喀納斯原始風光游
烏魯木齊—吐魯番—布爾津—喀納斯—布爾津—烏魯木齊—天山天池
●伊犁草原風光游
烏魯木齊—奎屯—伊犁—那拉提—伊寧—烏魯木齊—吐魯番
●喀什民族風情游
烏魯木齊—天山天池—喀什—卡拉庫里湖—烏魯木齊—吐魯番
●絲綢之路經典游
敦煌—哈密—巴里坤—魔鬼城—鄯善吐魯番—葡萄溝—烏魯木齊—天山天池

鳴沙山

哈密鳴沙山位於哈密市正北70餘公里,在巴里坤縣和伊吾縣交界處。長約五公里、寬約35-115米,高約180米,以石英砂堆積而成的沙山。山呈東西走向的長條形,北緩南陡,海拔高1930-2163米,相對差約50米。塔水河和柳條河繞沙山兩側蜿蜒流過。
此山最令人神往的是:當你走進這座山時,似乎能聽到從山的“內部”發出各種聲響,猶如波動的琴弦,引起了遊人種種遐想。立於天山廟上,可鳥瞰其全貌,由於這裡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溫度條件的作用,當有人靜臥沙丘時,風動沙移,沙鳴聲如泣如訴,如簫如笛,隆隆作響。新華社一位記者報導:游遍全國四大鳴沙山,哈密鳴沙山沙鳴聲最大,冠蓋全國三大沙鳴(指甘肅敦煌鳴沙山、寧夏中衛縣沙波頭和內蒙古包頭響沙灣)。
●“了解新疆 走進自然 走進科學”科普夏令營
哈密—烏魯木齊—方特科技園—新疆民街—天文觀測站—生態地理博物館—海洋世界 —天山野生動物園 ——地礦博物

烽 燧

巴里坤縣境內有烽火台28座,4座為唐代建,其餘均為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間所建。從漢城向東延伸,每十里為一墩(烽火台),漸遠為二十里一墩,一直延伸向伊吾河谷至甘肅境內;從縣城向西,烽火台一路折向西南至七角井,另一路折向西北至木壘;三塘湖鄉向東北通向外蒙古的沿途,亦有5座墩台。
清代用烽燧傳遞軍情,遇有軍情時,白天燃煙,夜間放火。如有百餘敵進犯,白天舉一煙(若在夜間便放一火);如犯敵有千餘人,則白天舉三煙(夜間放三火);犯敵在五千以上,白天舉四煙(夜間放四火)。用煙、火傳遞信息,三四百里處的敵情很快就傳到了鎮標衙署。在縣境內現存完好的烽火台上,均遺存有當年放火、舉煙用過的木炭和殘存的麥草灰等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