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江縣工業園區

峽江縣工業園區

峽江縣工業園區,位於江西省中部。面積1287.43平方公里,人口16.4萬。已探明的礦藏有鐵、鎢、鉛、鋅、煤等20多種,尤以花崗石、石灰石儲量最為豐富。

峽江位於江西省中部,吉安市北部。古置石陽縣、巴邱縣。現轄6鎮4鄉1場76個行政村6個居民委員會,人口16.4萬。全縣總面積1287.43平方公里。縣治原設贛江西岸的巴邱鎮,1997年7月1日遷至贛江以東20公里的水邊鎮。

總體布局

峽江區位優勢明顯,基礎設施完善,水、陸、鐵交通優勢兼得。105國道、京九鐵路贛粵高速公路南北穿境而過;水上交通便利,距縣城10公里的贛江峽江段,常年通航,可達南昌九江長江各港口。峽江贛江大橋已於2004年7月3日竣工通車,為構建"縣域半小時經濟圈",形成暢通的交通網路奠定了基礎。縣城距省會南昌137公里,距吉安市城中心70公里。從峽江出發乘車前往上海杭州溫州長沙、福州、合肥南京廣州廈門等地12小時內均能抵達。境內鄉村公路網四通八達,實現了村村通。資源豐富,物產豐饒。全縣有30萬畝耕地,128萬畝宜林地及2.52萬畝可養水面,已探明的礦藏等20多種,尤以花崗石石灰石儲量最為豐富。境內生態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達67%,曾獲"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稱號。新縣城西南2.5公里處的玉笥山,原為道教第十七洞天、第八福地,以"山奇、水秀、洞幽、石怪、林茂"而著稱,被列為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和省級森林公園。巴邱鎮以南的贛江江面,寬僅400米,為千里贛江最狹處,是天然良好的水電樞紐壩址。目前,峽江水利樞紐工程已經省里批准正爭取國家立項建設。

峽江縣工業園區玉峽飛長虹,天塹變通途

城市規劃

峽江縣森林覆蓋率67%。縣城和農村大氣質量達到國家一級標準,工業區和交通區大氣質量在國家二級標準和三級標準之間。大氣主要為煤煙型污染。贛江峽江段水質良好,為Ⅱ類水,有關污染指標指數為:高錳酸鹽2.24毫升/升,氨氮0.101毫克/升,揮發酚0.001毫升/升。峽江郵政通訊快捷便利,程控電話移動通信廣播電視覆蓋面達100%,全縣各鄉鎮(場)所在地已全部實現廣電光纜聯網,聯網村委占全縣村委總數的35%,入戶率達60%。新、老縣城各有一座110千伏變電站,電力能源充裕;新縣城自來水廠日供水能力2萬噸。全縣有國小85所,普通中學15所,職業中專1所。醫院、衛生院15所。峽江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策應省、市"對接長珠閩、融入全球化"的發展戰略,大力推進開放型經濟發展,"兩個文明"建設呈現協調發展的良好態勢。

峽江縣工業園區綠色的新縣城
峽江縣工業園區贛粵高速公路峽江段
峽江縣工業園區便捷交通之峽江高速

縣域經濟

峽江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策應省、市"對接長珠閩、融入全球化"的發展戰略,大力推進開放型經濟發展,"兩個文明"建設呈現協調發展的良好態勢。2004年,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8.65億元,增長14.7%,為"十五"末預期目標的102.7%;財政總收入完成8762萬元,增長22.7%,超過"十五"末預期目標1062萬元,地方財政收入完成6567萬元,增長13.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37億元,增長67%;全縣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8.9億元。比年初增加1.36億元;年內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503元,達到3183元,超過"十五"末預期目標400元。農業上,堅持走"公司+農戶"為主的產業化經營之路,形成了糧、煙、林、果、魚、無公害蔬菜等農業商品基地,是全國優質米基地縣、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和全省優質菸葉生產基地縣,縣漁種場被列為江西省無公害水產品養殖基地以及斑點叉尾鮰魚出口創匯縣,以"魚米之鄉"著稱。2004年實現糧食總產18.4萬噸,增長56.1%,獲市糧食生產先進縣。菸葉、鮰魚、獺兔、蒿菜四項產業為我縣農業特色支柱。菸葉單戶、上等煙比例、收購均價、產值四項指標創歷史新高。推廣鮰魚水面養殖5000餘畝,網箱養殖4000平方米,加工鮰魚200餘噸。培育獺兔規模養殖戶21戶,收購商品兔1.1萬隻,加工裘皮1.5萬件。蒿菜種植面積5000餘畝,"青池"牌蒿菜年產萬噸生產線正在抓緊建設。工業上,大力加快民營工業發展和工業園區建設,初步形成了以食品建材造紙林化藥業服裝等10多個系列產品為主導的產業發展格局。主要產品有優質大米、方便米粉、青池蒿菜、鮰魚製品、板鴨、水泥、膠合板、藥用香料油、白板紙、服裝等。傳統米粉為地方特產,明代曾為貢品

峽江縣工業園區縣城一角

工業園區總體概述

工業上,大力加快民營工業發展和工業園區建設,初步形成了以食品建材造紙林化藥業服裝等10多個系列產品為主導的產業發展格局。主要產品有優質大米方便米粉青池蒿菜鮰魚製品板鴨水泥膠合板藥用香料油白板紙服裝等。傳統米粉為地方特產,明代曾為貢品。峽江縣工業園區位於新縣城城南,距京九線峽江火車站僅3公里。園區內有105國道和玉笥路、玉華路等五條城市縱向主幹道與新縣城連為一體,另有梅福路、彩雲路、月華路等幾條橫向主幹道與道教勝地玉笥山相通。按照"高標準配套、大生態格局、園林式廠區"的建設要求,基本實現"六通一平",即通路、通水、通電、通排水排污、通郵電通訊、通有線電視平整土地。工業園區實行"無費區"管理,為客商提供具體、周到、高效的服務。2004年,全縣工業增加值預計支實現21274萬元,同比增長24.6%,工業占GDPM比重達到25%,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實現利稅4581.5萬元,增長27.8%。

峽江縣工業園區園區一角

工業園區建設優勢

1、區位條件優越,交通便利。工業園區位於新縣城城南,105國道穿境而過,距京九鐵路峽江站3公里,距贛江碼頭10公里,跨贛江大橋可直通贛粵高速公路,離上海廣州深圳武漢等發達城市僅7—8小時路程;2、基礎設施完善。日供水2.5萬噸水廠已建成,與新縣城貫通,並已在區內布網。3、勞動力便宜。4、園區離江西鋼城新余僅50公里,原材料供應成本低。

峽江縣工業園區峽江縣工業園區

參考圖片資料

峽江縣工業園區峽江雪景

峽江縣工業園區峽江環玉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