岢嵐縣

岢嵐縣

岢嵐縣隸屬於山西省忻州市,位於晉西北黃土高原中部,管涔山西北麓。轄區國土面積198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8萬畝,縣政府駐嵐漪鎮。 岢嵐縣是“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全省一縣一業先進縣”、“全省植樹造林先進縣”。至2013年,岢嵐縣轄2個鎮、10個鄉,202個行政村,總人口85784人,地區生產總值171447萬元。 2019年4月18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岢嵐縣退出貧困縣。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據《太平寰宇記》,岢嵐縣因境東北岢嵐山得名。

歷史沿革

岢嵐縣 岢嵐縣

殷商(公元前16世紀—公元前11世紀)時為冀州領域。

西周時期(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770年)為蕃服燕京戎地。

春秋時屬晉。晉三分後,為林胡樓煩王所據。趙武靈王元年(公元前325年),趙武靈王起兵逾黃花嶺,驅逐林胡樓煩王,復置樓煩郡,岢嵐屬趙。

西漢初,屬太原郡,隸屬朔方刺史部西河郡。

東漢隸屬并州刺吏部西河郡。建安末,魏立新郡,岢嵐名“廣衍”,為其屬地。

三國時期(220年—295年),為羌胡屬地。

西晉,仍為羌胡屬地,西晉末為劉元海之趙地。

東晉十六國時期:後趙(319—337年)屬永石郡。前燕(337—350年),前秦(350—384年),後燕(384—409年)皆屬西河郡。

南北朝時期:北魏(420—534年)岢嵐為秀容郡地,後因其地有岢嵐山,名嵐州。北齊河清二年(563年),築蘇孤戍。

隋初復置樓煩郡,岢嵐為其屬地。大業三年(607年)置岢嵐鎮。

唐朝,永淳二年(683年)改為岢嵐柵。長安三年(703年)置嵐谷縣,屬嵐州。神龍二年(706年)廢縣置軍。開元十二年(724年)復置嵐谷縣,屬嵐州,隸河東道。

五代,因襲前置,仍名嵐谷縣。

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年)於縣置岢嵐郡,屬河東路。熙寧二年(1069年),廢縣入軍。元豐六年(1083年)復置縣,名嵐谷。靖康二年(1127年)陷於金。

金設鎮西節度使,改名房順郡。貞佑五年(1217年)復為嵐谷縣,隸河東北路。

元,初名嵐縣,太祖十六年(1221年)省縣入管州,只立巡檢司。

明洪武七年(1374年)建鎮西衛,八年(1375年)設岢嵐縣,九年(1376年)升為岢嵐州。

清,仍為岢嵐州,轄嵐縣,興縣,直隸太原府。

民國元年(1912年),廢州改縣,名岢嵐縣,屬山西省冀寧道。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9月,屬山西省第二行政區政治主任公署。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冬,“晉西事變”後,岢嵐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屬晉西北行署第二專署,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6月,岢嵐縣城淪為日戰區。民國三十年(1941年)11月,日軍退離岢嵐城。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岢嵐縣屬晉綏邊區第二專署。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屬五寨中心專署。

1949年10月,岢嵐屬興縣專員公署。

1952年,屬忻縣專員公署。

岢嵐縣宋代古城牆 岢嵐縣宋代古城牆

1958年,撤銷縣署,與神池、五寨並為五寨縣,縣政府駐五寨城內,岢嵐為鎮,屬雁北專署。

1961年,恢復岢嵐縣建置,屬忻縣專署。

1967年2月,縣政府改稱革命委員會,隸屬於忻縣地區革命委員會。

1981年5月,撤銷岢嵐縣革命委員會,選舉產生岢嵐縣人民政府,屬忻縣地區行政公署。

2000年,地級忻州市成立,岢嵐縣屬之。

行政區劃

至2013年,岢嵐縣轄2個鎮、10個鄉:嵐漪鎮、三井鎮、神堂坪鄉、高家會鄉、李家溝鄉、水峪貫鄉、西豹峪鄉、溫泉鄉、陽坪鄉、大澗鄉、宋家溝鄉、王家岔鄉,共有202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岢嵐縣位於山西省忻州市西南部,地處晉西北黃土高原中部,管涔山西北麓。北依五寨、河曲,南靠興縣、嵐縣,東鄰寧武、靜樂,西與保德相連。國土總面積1984平方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11°13'-111°52',北緯38°29'-38°58'。

地形地貌

岢嵐縣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東部山地以岢嵐山主峰荷葉坪為最高,海拔2783米;西南部為燒炭山;西與西北部為黃土丘陵區,水土流失嚴重;中部沿嵐漪河兩岸形成帶狀平川區。

水文

岢嵐縣的主要河流為嵐漪河及其支流東川、南川、北川,均屬黃河水系。

氣候

岢嵐縣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寒冷,年均氣溫6度,一月均溫零下14度,七月均溫19度,年均降雨量456毫米,無霜期110天。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岢嵐縣 岢嵐縣

岢嵐礦產資源貧乏,至2013年,已探明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白雲岩礦,鋁土礦、鐵礦、石英砂岩、石灰岩、花崗岩等,除白雲岩礦以外,其它儲量都比較小,品位也低,開採價值不大。

植物資源

落葉松 落葉松

岢嵐縣的植物資源以原始次森林、牧草、藥材為主,至2013年,森林面積62萬畝,牧草面積1238萬畝,分別占總面積的20.9%和46.5%。轄區有華北落葉松和雲杉林區;黨參,黃芪,蕨菜、蘑菇、黃花菜、刺玫瑰等野生植物;中藥材400多種。森林樹種主要有落葉松、雲杉、油松、楊、樺等。

動物資源

至2013年,岢嵐縣的動物資源有金錢豹、黑鸛,野豬、金雕,狍、狐等160餘種,其中珍禽褐馬雞是國家一類保護動物。

人口民族

岢嵐縣地廣人稀,據2013年人口抽樣調查,年末轄區常住總人口為85784人,比2012年末增加538人。出生人口1063人,人口出生率為12.43‰;死亡人口524人,死亡率為6.13‰;自然增長率為6.30‰。

交通運輸

岢嵐交通便捷,鐵路客運可直達太原、大同、忻州、朔州等地;忻保高速、岢臨高速、209國道貫穿轄區。截至2013年末,岢嵐縣公路線路里程904.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4.5公里。

經濟概況

綜述

2013年,岢嵐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71447萬元,比2012年增長1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7386萬元,比2012年增長10.8%,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1.8%;第二產業增加值41033萬元,比2012年增長10.5%,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3.9%;第三產業增加值93028萬元,比2012年增長13.2%,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4.3%。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0049元。財政總收入30562萬元,比2012年下降8.4%。公共財政收入13606萬元,比2012年增長15.9%。公共財政支出109772萬元,比2012年增長27.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32497萬元,比2012年增長35.8%。

第一產業

2013年,岢嵐縣農作物種植面積30084公頃,比2012年減少96公頃。其中,糧食種植面積25110公頃,比2012年增加365公頃;油料種植面積4404公頃,比2012年減少513公頃。在糧食種植面積中,玉米種植面積5966公頃,比2012年增加547公頃。

岢嵐紅芸豆 岢嵐紅芸豆

2013年,岢嵐縣糧油總產量52560噸,比2012年增加9370噸,增產21.7%。其中,糧食產量44365噸,比2012年增加9950噸,增產28.9%;油料產量8195噸,比2012年減少580噸,減產6.6%。

2013年,岢嵐縣豬牛羊肉總產量5476.2噸,比2012年增長25.0%。其中,豬肉產量1323噸,比2012年增長66.0%;牛肉產量714.1噸,比2012年增長33%;羊肉產量3336噸,比2012年下降4.0%。2013年末生豬存欄17953頭,生豬出欄11180頭。牛奶產量169.6噸。禽蛋產量740.2噸,比2012年下降6.0%。

截至2013年末,岢嵐縣農業機械總動力122513千瓦,比2012年增長6.2%。機械耕地面積15000公頃,比2012年增長15.4%;機械播種面積13550公頃,機械收穫面積6800公頃,分別比2012年增長4.2%和4.6%。農機化經營總收入2846萬元,比2012年增長6.1%。

第二產業

截至2013年末,岢嵐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2012年增長15.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1383萬元,比2012年增長23.6%。其中,煤炭、焦炭分別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0094萬元、42154萬元,分別比2012年增長0.2%、22.9%;非金屬礦物製品、床上用品製造、食品工業分別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372萬元、9380萬元、19384萬元,分別比2012年增長49.5%、56.4%、35.7%。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17385萬元,比2012年增長28.8%;實現利潤8598萬元,比2012年增長29.8%。

2013年,岢嵐縣建築業實現增加值6275萬元,比2012年增長15.2%。具有建築業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實現利潤34.3萬元,比2012年增長203.5%。

第三產業

岢嵐縣 岢嵐縣

2013年,岢嵐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523萬元,比2012年增長16.0%。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2869萬元,比2012年增長17.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5654萬元,比2012年增長14.1%。按消費形態統計,商品零售額47894萬元,比2012年增長16.5%;餐飲收入額10629萬元,比2012年增長14.0%。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457554萬元,比年初增加39093萬元,比年初增長9.3%。各項貸款餘額75368萬元,比年初增加13993萬元,比年初增長22.8%。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岢嵐縣城中的教育機構主要有岢嵐高中,岢嵐二中(國中),岢嵐三中(國中),岢嵐四中(國中),東街示範國小、西街示範國小等。截至2013年末,岢嵐縣高中階段毛入學率85.3%。成人技術培訓學校培訓職工和農民總計0.65萬人次。

醫療衛生

截至2013年末,岢嵐縣共有衛生機構(含診所、村衛生室)233個,床位386張。衛生防疫機構1個,婦幼保健院1個。轄區衛生機構共有衛生技術人員327人。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有59145農民參加了合作醫療。

科技發展

2013年,岢嵐縣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分別為48件和30件,分別比2012年增長33.3%和42.8%;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分別為11件和9件,分別比2012年增長266.0%和350.0%。共簽訂各類技術契約5項,技術契約成交總額0.06億元,比2012年增長50.0%。全年新登記科技成果4項。縣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共有產品質量監督檢驗和計量檢定技術機構1個,完成強制檢定計量器具560台件。

社會保障

岢嵐縣 岢嵐縣

截至2013年末,岢嵐縣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為10043人,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人數為44596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為13633人;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為4100人;參加工傷保險的人數為7402人;參加生育保險的人數為6001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對象4719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10042人,1300人納入農村五保供養,共發放最低保障資金3399萬元。

截至2013年末,岢嵐縣共有各類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機構6個,養老服務機構6個,各類福利院床位數140張,收養130人。城鎮各種社區服務設施4個。接收社會捐贈款21萬元。

旅遊名勝

荷葉坪

岢嵐縣 岢嵐縣

荷葉坪是華北最大的高山草甸,面積約3萬畝,周圍原始次森林82萬畝,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其間有400多種名貴藥材以及各種珍禽異獸,如褐馬雞、金雕、老虎、金錢豹等。

鐘鼓樓

岢嵐鼓樓 岢嵐鼓樓

鐘鼓樓為姊妹樓,據縣誌記載,鐘樓原建於香寧寺,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知州魏邁移建於衙門正街南口,樓基石砌石座,飛檐歇山頂,純木斗拱結構,樓為3層,懸匾“響凌霄漢”。樓上懸大鐘一口,系金大定十一年生鐵鑄,重5000公斤,撞擊聲聞十數里。鼓樓建於明洪武十年(1377年),萬曆九年(1581年)重修,石基磚拱洞口,在大洞頂端築有2層高樓,造型雄偉壯麗,飛檐歇山頂式,磚木結構,懸匾“關河一覽”,登樓可俯瞰縣城全貌。

衛星基地

岢嵐縣境內的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是一座具有現代化測試發射水平和高精度測量能力的綜合型火箭、衛星發射中心。在發射中心的歷史展覽館展區,可以追尋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軌跡。1996年11月,烈士陵園被忻州地區定為青少年德育教育陣地。

著名人物

劉仰嶠,原教育部副部長,中共八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趙嵐,1936年參加犧盟會,1950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崔如泉,1936年參加犧盟會,曾任山西省司法廳副廳長、高等法院副院長等職。

白存瑞,電影家,1943年入黨,曾任山西電影製片廠廠長。主要作品《五台山》、《金水橋》等。

油達民,一級作曲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主要作品《歡度新春》、《江山如此多嬌》、《延安》、《風兒輕輕吹》等。

杜玉曦,一級美術師。主要作品《黃河頌》《隆冬時節》等。

山西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全省轄11個地級市,以及23個市轄區、11個縣級市、85個縣。
太原市杏花嶺區 | 小店區 | 迎澤區 | 尖草坪區 | 萬柏林區 | 晉源區 | 古交市 | 陽曲縣 | 清徐縣 | 婁煩縣
大同市城區|礦區| 南郊區 | 新榮區 | 大同縣 | 天鎮縣 | 靈丘縣 | 陽高縣 | 左雲縣 | 廣靈縣 | 渾源縣
陽泉市城區|礦區|郊區| 平定縣 | 盂縣
長治市城區|郊區| 潞城市 | 長治縣 | 長子縣 | 平順縣 | 襄垣縣 | 沁源縣 | 屯留縣 | 黎城縣 | 武鄉縣 | 沁縣 | 壺關縣
晉城市城區| 高平市 | 澤州縣 | 陵川縣 | 陽城縣 | 沁水縣
朔州市朔城區 | 平魯區 | 山陰縣 | 右玉縣 | 應縣 | 懷仁縣
晉中市榆次區 | 介休市 | 昔陽縣 | 靈石縣 | 祁縣 | 左權縣 | 壽陽縣 | 太谷縣 | 和順縣 | 平遙縣 | 榆社縣
運城市鹽湖區 | 河津市 | 永濟市 | 聞喜縣 | 新絳縣 | 平陸縣 | 垣曲縣 | 絳縣 | 稷山縣 | 芮城縣 | 夏縣 | 萬榮縣 | 臨猗縣
忻州市忻府區 | 原平市 | 代縣 | 神池縣 | 五寨縣 | 五台縣 | 偏關縣 | 寧武縣 | 靜樂縣 | 繁峙縣 | 河曲縣 | 保德縣 | 定襄縣 | 岢嵐縣
臨汾市堯都區 | 侯馬市 | 霍州市 | 汾西縣 | 吉縣 | 安澤縣 | 大寧縣 | 浮山縣 | 古縣 | 隰縣 | 襄汾縣 | 翼城縣 | 永和縣 | 鄉寧縣 | 曲沃縣 | 洪洞縣 | 蒲縣
呂梁市離石區 | 孝義市 | 汾陽市 | 文水縣 | 中陽縣 | 興縣 | 臨縣 | 方山縣 | 柳林縣 | 嵐縣 | 交口縣 | 交城縣 | 石樓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