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菠菜

山菠菜

唇形科、夏枯草屬植物,產於日本,朝鮮,中國分布於黑龍江等地。

基本信息

概述

山菠菜

種中文名:山菠菜

種拉丁名:Prunella asiatica Nakai

種別名 :燈籠頭(江蘇)

科中文名:唇形科

科拉丁名:Labiatae

屬中文名:夏枯草屬

屬拉丁名:Prunella

國內分布:產黑龍江,吉林,遼寧,山西,山東,江蘇,浙江,安徽及江西;生於路旁、山坡草地、灌叢及潮濕地上,海拔可達1700米。

國外分布:日本,朝鮮也有。模式標本采自日本。

海 拔:to 1700

命名來源:【Rep.Veg.Kanihochino. 243: 29. 1928】

中國植物志:65(2):390

英文植物志:17:135

亞族中文名:夏枯草亞族

亞族拉丁名:Subtrib.Brunellinae

族中文名:野芝麻族

族拉丁名:Lamieae

亞科中文名:野芝麻亞科

亞科拉丁名:Lamioid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山菠菜山菠菜

多年生草本,具有匍匐莖及從下部節上生出的密集鬚根。莖多數,從基部發出,上升,下部多少伏地,高20—60厘米,鈍四棱形,具疏柔毛,尤以上部為甚,紫紅色。莖葉卵圓形或卵圓狀長圓形,長3—4.5厘米,寬1—1.5厘米,先端鈍或近急尖,基部楔形或漸狹,上面綠色,貼生微疏柔毛或近無毛,下面淡綠色,在脈上被微疏柔毛,邊緣疏生波狀齒或圓齒狀鋸齒,側脈3—4對,上面多少凹陷,下面稍隆起,葉柄顯著,長1—2厘米,腹平背凸,多少具狹翅,被疏柔毛;花序下方的1—2對葉較狹長,近於寬披針形,葉柄短或近於無柄。輪傘花序6花,聚集於枝頂組成長3—5厘米的穗狀花序,每一輪傘花序下方均承以苞片;苞片向上漸變小,扁圓形,寬大,長5—8毫米,寬6—15毫米,先端染紅色,具長2—3毫米尾狀尖頭,膜質,有自基部放射狀的脈,脈在邊緣上閉鎖,顯著,外面在脈上及邊緣內方具疏柔毛,邊緣上有纖毛,內面無毛;花梗短,長約2毫米,被柔毛。花萼連齒在內長約10毫米,先端紅色或紫色,筒長4毫米,陀螺狀,外面被白色具節柔毛,內面無毛,萼檐二唇形,上唇扁平,寬大,近圓形,寬約6毫米,明顯具網脈,外面在兩側肋上具疏柔毛,兩側邊緣具纖毛,先端有3個近截形的短齒,中齒最寬大,齒間不明顯,齒尖長1毫米,為刺芒狀,下唇較狹,寬3.5毫米,2深裂,裂片達唇片長之半,披針形,具脈,邊緣具緣毛,先端具小刺尖。花冠淡紫或深紫色,長18—21毫米,冠筒長約10毫米,中部以上驟然增大,外面無毛,內面近基部1/3具近水平向的鱗毛毛環,冠檐二唇形,上唇長圓形,長9毫米,寬6毫米,內凹,龍骨狀,先端微缺,外面在脊上稍具微柔毛或近於無毛,下唇寬大,長約8毫米,寬約9毫米,3裂,中裂片較大,近圓形,邊緣具流蘇狀小裂片,側裂片長圓形,細小,下垂。雄蕊4,前對長很多,均上升至上唇片之下,彼此分離,扁平,極無毛,花絲先端2裂,1裂片具花葯,1裂片超出於花葯之上,花葯2室,室極叉開。花柱絲狀,伸出於雄蕊之上,先端相等2淺裂。花盤近平頂。子房棕褐色,無毛。小堅果卵珠狀,長1.5毫米,寬1毫米,頂端渾圓,棕色,無毛。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用 途:全草入藥,江蘇民間用作利尿,降血壓,治淋病及瘰癧,又可當茶飲。

產地分布

黑龍江吉林遼寧山西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生於路旁、山坡草地、灌叢及潮濕地上,海拔可達1700米。日本朝鮮也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