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丸

山茱萸丸,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五十一。具有溫腎補陽,澀精縮尿之功效。主治腎臟風冷氣,腿膝無力,小便數利。

組成

山茱萸、山芋、巴戟天(去心)、菟絲子(酒浸,別搗,焙)、人參、天雄(炮裂,去皮臍)、楮實、覆盆子、五味子各一兩半,萆薢、牛膝(酒浸,切,焙)、桂(去粗皮)各一兩,熟乾地黃(焙)二兩半。

用法用量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食前暖酒送下。

功用

溫腎補陽,澀精縮尿。

主治

腎臟風冷氣,腿膝無力,小便數利。

方義

方中山茱萸、巴戟天、菟絲子、天雄、桂心溫補腎陽,強壯腰膝;熟地黃、楮實滋陰益精,以“陰中求陽”,並制前藥過於溫燥;人參、山藥補氣健脾,以振腎氣;萆、牛膝通利小便,以瀉助補;覆盆子、五味子與山茱萸相伍益腎澀精縮尿。

附方

名稱:山茱萸丸
組成:山茱萸、黃芪、杜仲、肉蓯蓉、桂、牛膝、韭子
用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黃芪湯送下,一日三次
主治:消腎。自腰以下,瘦弱無力,小便數或不禁
名稱:山萊萸丸
組成:山茱萸、吳茱萸、食茱萸、楝實、馬藺花、茴香子、青橘皮、陳橘皮、乾薑、京三棱、附子
用法:上為細末,醋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酒或鹽湯送下
主治:厥疝上搶,心腹冷痛
名稱:山茱萸丸
組成:山茱萸、乾薑、巴豆
用法:上三味,先搗前二味為末,入巴豆,同研令勻,絞蔥汁和丸,如棗核大。綿裹塞耳中,食頃乾,即易新藥塞之。凡如此五日,當小愈;十日聞人聲,愈即止
主治:久聾
名稱:山茱萸丸
組成:山茱萸、菊花、大黃、獨活、甘草、防風、蔓荊實、秦艽、梔子、附子、朴消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水送下
主治:齆鼻
名稱:山茱萸散
組成:山茱萸、附子、薯蕷、王蓀、牡桂、乾地黃、乾漆、秦艽、天雄、白朮、狗脊
用法:上為散。每服方寸匕,食前酒送下,一日三次。藥走皮膚中混淫,服之一月愈
主治:風跛痹

中藥方劑之山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