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峽山茱萸

西峽山茱萸主要分布於伏牛山南麓,尤其以伏牛山主峰老界嶺以南的深山地帶,質量最佳、產量最大,歷為醫家所喜用。 2003年,西峽22萬畝山茱萸藥材基地通過GAP認證,既是中國第一個山茱萸GAP基地,也是全國首批、河南首家GAP中藥材基地。 根據《原產地域產品保護規定》,國家質檢總局通過了對西峽山茱萸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申請的審查,批准自2003年3月6日起對西峽山茱萸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產地環境

西峽山茱萸主要分布於伏牛山南麓,尤其以伏牛山主峰老界嶺以南的深山地帶,質量最佳、產量最大,歷為醫家所喜用。伏牛山區的山茱萸在植物分類上,為山茱萸科山茱萸屬山茱萸種,既屬於古代本草記載的傳統種,又符合《中國藥典》(2000版)所列的藥用基原植物。
山茱萸對其自然生態環境的選擇是比較嚴格的,要求氣候涼爽、濕潤,肥沃疏鬆的腐殖質土壤,避風的山嶺地區,垂直分布海拔以800-1200m為最佳適生地帶。伏牛山南麓,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的過渡地帶,中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基地位於東經111°01′-111°46′、北緯33°05′-33°48′,海拔600-1500m,氣候溫暖濕潤,晝夜溫差大(8-12℃),年均日照1800-2200h,年平均氣溫13・2-16・5℃, 3-6月平均氣溫均在10℃以上,≥10℃活動積溫4500-5000℃,年降水量800-1200mm,全年無霜期240d以上,初霜日在11月中下旬,終霜日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年平均相對濕度70%-80%,基地土壤為黃棕壤砂土或砂壤土;山茱萸生產基地大氣、土壤經國家環保部門監測,達到國家一級質量標準,基地水質符合國家農田灌溉水質量標準。適宜多種中藥材的生長,而且中藥材品質好、產量大、分布廣,是我國中藥材主要產區之一,被譽為“中藥材王國”。2003年西峽山茱萸通過國家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獲準使用國家原產地域產品標誌。

歷史淵源

西峽縣隸屬於南陽,這裡人傑地靈,被後人尊為“醫聖”的大醫學家張仲景就出生在這裡。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經歷千年臨床實踐,一直被公認為中國醫書之鼻祖,有道是“醫門之仲景,猶如儒門之孔子也”。六味地黃丸的處方由《金匱要略》中的金匱腎氣丸方劑衍化而成,而其中所用的藥材之一山茱萸就產在南陽。可見醫聖張仲景時代就採用伏牛山的山茱萸用於方劑,伏牛山的山茱萸生產歷史源遠流長。同時,從伏牛山主產區山茱萸的地理分布和樹齡以及其群落結構的情況看,應當說河南山茱萸資源歷史悠久,是古代發掘較晚、而近代發展較快的集中產地。據對河南省南陽地區馬山口藥材集散地的考證,河南山茱萸作為商品問世,自明清以來已經盛起,解放後又得到迅速發展。

生產情況

山茱萸在全國的分布有3大主產區:河南、浙江、陝西,其中河南產區產量最大,占全國的2/3。河南山茱萸主要分布在西峽縣,西峽的產量占1/2。其中大宗產量來自南陽張仲景山茱萸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的山茱萸生產基地種植面積達1.3萬h�,年產量1000-1200t,不僅滿足河南省宛西製藥股份有限公司需求,同時供應中國各地。
自1998年開始,該公司在山茱萸基地軟硬體建設方面累計投資1000多萬元,2008年前年產值近億元,實現利稅1500多萬元。不僅保證了總公司中藥產品的安全、有效、穩定、可控,而且給基地藥農帶來的直接收益約2億元,帶動山區20萬藥農脫貧致富奔小康,調動了藥農的種植中藥材積極性,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公司用經濟效益引導藥農種藥,指導藥農科學、規範種植,一方面推動了地方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帶動了產區藥農脫貧致富,另一方面保證了藥材的優質、地道、無污染,保證了公司產品質量和藥效,同時也避免了藥農盲目地為了短期利益而毀滅性開發藥材資源,保護了山茱萸基地的生態環境,保證了中藥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榮譽認證

1999年、2001年西峽山茱萸被評為世博會優質產品,西峽縣被國家林業局評定為“名優特經濟林――山茱萸之鄉”,西峽山茱萸被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2003年,西峽22萬畝山茱萸藥材基地通過GAP認證,既是中國第一個山茱萸GAP基地,也是全國首批、河南首家GAP中藥材基地。2011年1月在中國首屆農產品品牌大會上,公布了全國1522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排行榜,“西峽山茱萸”品牌名列排行榜第194位,“西峽山茱萸”品牌價值4.45億元。

地理標誌

根據《原產地域產品保護規定》,國家質檢總局通過了對西峽山茱萸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申請的審查,批准自2003年3月6日起對西峽山茱萸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西峽山茱萸原產地域範圍以河南省南陽市人民政府《關於西峽山茱萸申報原產地域保護產品有關問題的函》(宛政函[2002]51號)提出的地域範圍為準,即西峽縣太平鎮鄉二郎坪鄉雙龍鎮軍馬河鄉石界河鄉米坪鎮桑坪鎮田關鄉寨根鄉、西坪鎮、重陽鄉、陳陽鄉、丁河鎮、陽城鄉、丹水鎮、回車鎮、五里橋鄉、城關鎮;內鄉縣板場鄉、夏館鎮、七里坪鄉、馬山鎮、赤眉鎮余關鄉西廟崗鄉、山乍山曲鄉、南召縣留山鎮、小店鄉、四棵樹鄉、白土崗鄉板山坪鎮喬端鎮、馬市坪鄉、崔莊鄉等34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採收圖片來源)(產地環境圖冊來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