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歌

少年歌

《少年歌》是現代詩人朱湘創作於1925年9月11日的一首抒情詩。此詩原題《適存中學校歌》,是為少年而歌,歌頌少年的活潑、真純、熱烈、勇敢和創新精神並呼喚少年們團結起來,奔向燦爛的前程。全詩格調高昂、節奏明快、語言清新、活潑、平易流暢,形式優美。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少年歌

我們是小羊,

跳躍過山坡同草場,

提起嗓子笑。

撒開腿來跑:

活潑是我們的主張。//

我們是山泉,

白雲中流下了高岸;

誰作涇的溷 ?

流成渭的清 ,

才不愧我們的真面。//

我們恨暮氣,

恨一切衰朽的東西。

我們要永遠

熱烈同勇敢,

直到死封閉起眼皮。//

我們是新人,

我們要翻一闋 新聲。

來啊,攙起手,

少年歌在口,

同行入燦爛的前程!

作品注釋

1.涇的溷(hùn):涇河的混濁。

2.渭的清:渭河的清澈。涇濁渭清是古人的說法,其實是涇清渭濁,這裡沿用了古人說法。

3.翻一闋(què):唱一首。翻,這裡指唱。闋,歌或者詞一首叫一闋。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1925年9月11日,原題《適存中學校歌》, 發表於《京報副刊》,後改題為《少年歌》收入《草莽集》。

1925年,朱湘的友人彭基相和余文偉在北京創辦了“適存中學”,亟需相助,因此朱湘在當年秋天,亦即在“五·卅”事件後不久,就毅然丟下妻子,離開上海大學,回到了北京,同彭基相等人一起投入了適存中學的建設。他在適存中學開學以後不久(9月11日),就為學生們寫出了《適存中學校歌》,也就是後來收入《草莽集》中的《少年歌》。在此詩中,他熱情地期望學生們能象小羊一樣活潑,山泉一般純淨,並期望學生們熱烈、勇敢、愛憎分明。

作品賞析

此詩是朱湘詩作中思想性較強的一首,全詩在平靜之中洋溢著歡快的情調。詩人用第一人稱,以歡快的筆調描繪了他所希望看到的新一代少年的形象。詩共四節,每節五行,排列規則,體式新穎別致,呈土字形注重音樂美,每節一、二、五句同韻,三、四句同韻,每句不超過三個音拍,節奏明快語言清新、活潑、平易流暢,為格律體新詩。

全詩分四節。前兩節藉助兩個能激發讀者想像的意象表現了少年的活潑與清純。

第一節把少年比做“小羊”。“跳躍過山坡同草場”,寫“小羊”的活潑動作;“提起嗓子笑”以擬人手法寫小羊”的活潑情態;“撒開腿來跑”再寫“小羊”的活潑動作。“活潑是我們的主張”,則點明段旨。

詩的第二節,把少年比做“山泉”。“白雲中流下了高岸”意思是說“山泉”是從白雲中流下來的是很純潔的。接著詩人運用了“涇濁渭清”的典故,說明我們青少年要做純潔的人。涇、渭是甘肅、陝西境內的兩條河。古人認為渭水清,涇水濁(實是涇水比渭水清),兩水在陝西境內合流時,清濁兩股分得很清楚。“涇濁渭清”比喻人品的高下和事物的好壞,顯而易見。語本《詩經·邶風·谷風》:“涇以渭濁,湜湜其沚。”詩人活用這個典故,設疑:“誰作涇的溷?”意思是說,我們青少年誰也不願意做混濁的涇水。“流成渭的清,才不愧我們的真面”,只有像渭水一樣的清純才是青少年的真面目。段尾點明段旨。

第三節直抒胸臆,表現青少年的勃勃生機。兩個“恨”字,表達了青少年對包括暮氣在內的“一切衰朽的東西”的恨。憎愛分明,有憎就有愛。青少年愛的是“永遠熱烈同勇敢”“直到死封閉起眼皮”。這個詩段表達了青少年與“一切衰朽的東西”鬥爭到底的精神

第四節點明了“我們是新人”,攜手奔向“燦爛的前程”。這首詩,寫於1925年,作者與徐志摩等人創辦《晨報》副刊《詩鐫》,提倡格律新詩。當時詩人風華正茂,意氣風發,心情是舒暢的。“我們要翻一闋新聲”,語帶雙關,蘊含要改造舊中國的理想。“來啊,攙起手”形象地說明要團結廣大青少年一起奮鬥,奔向“燦爛的前程”。儘管“燦爛的前程”究竟是什麼,當時的詩人心中並不清楚,但它畢竟表達了廣大青少年的共同願望。

“少年不識愁滋味”,活潑清純,追求理想,是歷代青少年的共同特徵。詩人藉助“小羊”“白雲”這些意象,以輕快的筆調,勾勒了新一代青少年的優美形象。朗讀這首詩,至今還打動著人們的心。

這首詩筆調歡快,格調清新,形式優美,章法整齊,韻調和諧,體現了新詩格律化的特點。

名家點評

現代教育家、作家趙景深《現代文學雜論》:“《少年歌》使我憶起鄭振鐸的《我是少年》,我以為這兩首詩是教科書中的材料,可以當作格言,甚至可以當作國歌;如說當作純粹的詩,似乎詩意不大濃郁。”

浙江傳媒學院文學院副院長張邦衛《朱湘論稿》:“朱湘大量民歌體的創作,如《採蓮曲》、《少年歌》等是古典詩詞曲的韻味、民歌形式和新詩話語的完美融注,是新詩史上少有的“詩化民間”的典範。”

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著名文學評論家藍棣之《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84年·第2輯》:“《少年歌》繼承“五四”時代精神,它歌唱活潑、純真、朝氣、勇敢,新人要翻新聲,前程燦爛。這首在《草莽》中算得最有朝氣的詩篇,在藝術上就差了,好象一些口號湊成的歌詞。它提醒我們,朱湘對這樣的主題是缺乏感受的。”

作者簡介

朱湘(1904-1933),字子沅,安徽太湖人。畢業於清華學校,赴美留學後,回國教書。當時與孫大雨、饒夢侃、楊世恩被稱為“清華四子”。“四子”並與聞一多、劉夢葦輪流於1926年徐志摩主辦的《詩鐫》做編輯。他與徐志摩合作為期甚短,因與徐小有摩擦,猝然而去。即便如此,從他詩作的風格傾向及其影響看,仍屬“新月”前派。朱湘有四部詩集存世,《夏天》,《草莽集》,《石門集》,《永言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