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命名

小行星命名是根據發現者意願並獲得國際永久編號,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而正式命名的。小行星是目前各類天體中唯一可以根據發現者意願進行提名,並經國際組織審核批准從而得到國際公認的天體。由於小行星命名的嚴肅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使得能夠獲得小行星命名成為世界公認的一項殊榮。

"世界上有兩件東西能夠深深地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準則,另一件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康德

簡介

小行星的命名權現在一般屬於發現者。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一般根據發現者的提議而進行命名。小行星的名字由兩部分組成:前面一部分是一個永久編號,後面一部分是一個名字。如110073Leeonki 李安琪星、110074Lamchunhei 林俊禧星。按照慣例,由發現者在發現10年內命名。

著作權

天文學專有名詞。“小行星命名”來自中國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的天文學專有名詞 DesignationofAsteroids 的中文譯名,詞條譯名和中英文解釋數據著作權由天文學名詞委所有。“英漢天文學名詞資料庫”是由中國天文學會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編纂和維護的天文學專業名詞資料庫。該資料庫的所有權歸中國天文學會所有。

命名規則

1. 命名尊重小行星發現者的提議,甚至發現者可以申請為各種動物命名。

2. 一般命名僅授予在某領域有突出貢獻的個人或者團體

3. 地名事件也可申請命名,例如:北京奧運星和神州星。

4. 政治家軍事人物必須在逝世後,政治、軍事事件發生100年以後才能命名。

與中國

據了解,我國第一次發現小行星是在1928年。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對小行星的觀測是從1949年開始的。到1994年4月已發現的小行星中,已有120多顆獲得國際永久編號和命名權。在全球62個天文台中,該台發現的被列入永久編號的小行星數量名列第五。北京奧運星和神州星等均是紫金山天文台發現的。

現在,天空中除了有“中華星”外,還有100多顆由中國傑出人物、中國地名和中國的著名單位命名的小行星。其中以傑出人物命名的小行星如張衡星祖沖之星郭守敬星沈括星高魯星錢學森星陳省身星錢三強星李四光星黃昆星楊振寧星李政道星吳健雄星高士其星陳景潤星袁隆平星談家楨星周光召星王選星劉東生星谷超豪星吳文俊星金怡濂星王永志星田長霖星田家炳星曲欽岳星王淦昌星張大寧星高錕星王綬官星江濤星武衡星許智宏星李元星巴金星金庸星卞德培星陳嘉庚星邵逸夫星曾憲梓星李達三星曹光彪星王寬誠星查劉璧如星饒宗頤星呂志和星伍宜孫星蒙民偉星李陸大星李曉華星張果喜星吳孟超星李振聲星閔恩澤星葉篤正星方成星孫義燧星沈祖堯星林則徐星明安圖星徐剋星林青霞星周杰倫星等。以表彰業餘天文學愛好者的卓越貢獻命名的小行星如陳棟華星劉棟艷星陳韜星等。以中國地名命名的小行星有北京星廣東星香港星澳門星台灣星河南星銅陵星黃山星上海星西藏星揚州星廣州星深圳星延安星盱眙星喜馬拉雅星大埔星溫嶺曙光星敦煌星河源星南陽星滕州星威海星伊吾星海寧星紫金山星等。以著名單位命名的小行星有希望工程星清華大學星南京大學星北師大星澳科大星哈工大星光彩事業星中國科學院星自然科學基金星三水健力寶星等。以做出傑出貢獻的優秀學生命名的小行星如李詩瑤星李安琪星林俊禧星施軼萌星吳其瑾星。以校訓命名的小行星如博文約禮星。以地區的象徵命名的小行星如海珠石星

普通人機會

在命名方面普通人不是沒有機會,如一些獨立的天文機構和個人發現者,普通人向他們申請則有一定的可能性。而能把自己的發現貢獻出來命名的,目前僅見過個人發現者自費巡天者(部落格名),其宣稱自認為有條件的普通民眾可以向他提出申請,他會考慮申請者的的條件而篩選出突出貢獻者向國際小行星協會申報命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